【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古诗三首写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是写景的诗词,借景抒情,作者都是唐朝人.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地点、时间、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前两首是古诗,后一首是词.《独坐敬亭山》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郁闷情感,后两首则抒发是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忆江南三首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忆江南》全首五句,最要注意的是末了一句。
这里举皇甫松的两首作比较。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画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开头“兰烬”指灯花。
灯残了,屏风上画的红蕉颜色也黯淡了,是说已是夜深时候。
下三句写梦境:在梅雨时节听画船的笛声,十四字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光景,真象一幅名画。
但是不无缺憾的是,这十四字若作为一首七绝的后半首,是韵味无穷的好诗;但作为《梦江南》,后面着一句“人语驿边桥”,便嫌全首情景不集中,难免“蛇足”之讥。
这个调子的结构同《浣溪沙》一样,最忌末了拖一个孤另另的尾巴。
皇甫松另一首却写的恰好: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
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这词开头写夜景,后三句写梦境,和前首作法全同。
其所以胜过前首的,是末句紧接上两句,构成一个美好意境。
“双髻”以局部见全体,写出整个美人的形象。
“桃花柳絮”和笙声似无必然的联系,不同前首的笛声和雨声密切相关,但它的意境是相通的。
唐人郎士元有一首《听邻家吹笙》七绝说: 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无数花。
不见吹笙之人,而想象笙声出于无数碧桃之下,这是以碧桃之艳形容笙声之美,以色写声,是艺术意境之所谓“通感”。
这词以“桃花柳絮满江城”作背景,写吹笙的人,也有同样艺术效果。
并且它用一个旖旎风光的回忆场景,反点第三句的“惆怅”,手法意象更曲折幽美了。
《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皇甫松这两首是写“梦”,温庭筠有一首是写“望”,也是晚唐词里的名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这是写一个女子盼望她的情人而终于失望的心情。
她希望眼前过去的船只,必有一只是载她的情人归来的,然而望到黄昏,依然落空。
于“过尽千帆”句之下,用“斜晖脉脉”七字作烘托,得情景相生之妙。
“过尽千帆”是写眼前事物,也兼写情感,含有古乐府“天下人无限,慊慊独为汝”的意思。
清代谭献词:“红杏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
”也同此意。
“斜晖脉脉水悠悠”不仅仅是景语,也用它来点时间,联系开头的“梳洗罢”句,说明她从早到晚,已是整整望了一天了。
也兼用它来表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晖脉脉”可以比喻她对情人的脉脉含情,依依不舍。
“水悠悠”是指无情的他,象悠悠江水,一去不返。
“悠悠”在这里是形容无情,如“悠悠行路心”,是说象过路的人对我全不关心。
这样两面对比,才逼出下文“肠断白苹洲”的“肠断”来。
若仅作泛泛景语看,“肠断”二字便没有来路,并且使全首结构松懈,显不出这末句“点睛”的作用。
我以为,就这一词看,应如此体会,就温庭筠这一作家的人事部作品风格看,也应如此体会(温词手法都很精深细密,与韦庄清疏之作不同)。
这词字字精炼,陪衬的字句都有用意:如开头的“梳洗罢”,也不是虚设之辞,含有“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古时人采苹花寄相思,末句的“白苹洲”,也关合全首情意。
这好象电影中每一场景每一道具,都起特写的作用。
末了五字必不是泛泛填凑。
但是若不体会上句“斜晖脉脉水悠悠”七字情景交融之妙,则末句也会成为孤零零的尾巴,这样就辜负作者的匠心了。
前人对这个调的末句,大概有承上、总结、转折、伸明等几种作法。
“双髻坐吹笙”是承上,“肠断白苹洲”是总结,至于作转折的,如杨慎《咏雪》: 晴雪好,万瓦玉鳞浮。
照夜不随青女去,羞明应为素娥留。
只欠剡溪舟。
末句忽作怅望不满之辞,却有不尽之意。
他另有一首《咏月》,也同此作法: 明月好,流影浸楼台。
金界三千随望远,雕阑十二逐人来。
只是欠传杯。
末句伸明本意的,比如王世贞的一首: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
家在五湖东。
“柔绿”十四字是美句,末着“家在五湖东”五字,意韵更足,是伸明也是补足,在这个调子里,似乎更胜于李煜的“花月正春风”。
[6]
【《古诗词三首》中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表...
谐 音 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情)转贴: 武汉·蔡大金谜友的《“谐音字谜”的沿起及分类》 “谐音字谜”是指谜面以一个或两个汉字同音(或谐音、切音)扣底,或取其它非汉字材料达到谐音目的的一类字谜。
有人称为“提音字谜”或“音变字谜”。
我们之所以称为“谐音字谜”,一是遵从汉字“六书·谐声”传统,二是通过这一定义,揭示整个“谐音字谜”的规律和特点。
前述“提音”、“音变”等提法,只是单个谜条评述时的技术性用语,若用于“谐音字谜”理论上的概括,尚存涵盖不广的缺陷。
所以,在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命名前,我们暂以“谐音字谜”称呼之。
利用汉字“六书”之义(即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造谜,是我国灯谜由来已久的优秀传统。
这一传统,在谢会心《评注灯虎辨类》中得到较为切实的体现。
他在该书篇首大书“六书原理”。
将灯谜中除谜格之外的所有“法门”。
“体例”归于“六书”旗下。
谢氏这样的归纳是否科学、合理呢?不得而知。
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归纳呢?亦语焉不详。
我们从他的书中实在找不出具体答案。
只有读了张起南《橐园春灯话》后,才知道张“谜圣”也曾有过类似的阐述。
张在《春灯话》中说:“谜有体有格。
体则有会意、象形、谐声、增损、离合、假借之别。
”接着张氏较为详细地列举了这类灯谜的特点。
如此看来,谢公只不过是依样画葫芦,照搬”谜圣”的“理论”而已。
《评注》书中多有抄录《春灯话》处,留待以后再议吧。
“六书原理”自谢会心至今,影响了现代谜坛七十多年。
几乎成为谜界约定俗成、普遍接受的一个理论框架。
现在若要打破这一“框架”,重新构筑新的灯谜理论,也还是一个不太现实而且比较困难的事情。
谢公书中的“谐声”、“切音”、“通韵”……等等,大抵属今天“谐音”一类。
如“谐声”类中一例:“彼此姻缘恰并头”射“韵”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谐音字谜”。
此谜以“姻、缘”二字与“音、员”同音之巧成谜,成为现代谜坛一条谐音扣字的经典之作,这条字谜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灯谜典籍中,作者已佚名。
谜面原是这样的:“不是姻缘也并头”。
是将明清以来的民间俗语“不是冤家不聚头”(参见《红楼梦》29回)略为改造的句式。
“冤家”是《红楼梦》中贾母比喻贾宝玉、林黛玉两个有情人的话。
谜作“姻缘”本无可厚非。
然谢会心偏将“不是”两字改为“彼此”,谜虽近扣,却离“俗语”原意远了。
“谐音字谜”是民间谐声谜事的衍生物,培育品。
若将民间谐声谜语比作培养菌温床,那么,“谐音字谜”当是这一“温床”上长出的莓菌和香菇。
我国“谐声”造谜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
远推至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其中有很多“谐音”双关的例子。
如以“环”谐“还”,以“丝”谐“思”,以“芙蓉”谐“夫容”,以“莲子”谐“怜子”……等等。
发展到陈朝沈炯的仿《郡》体诗《闲居有乐》:“屋室何寥廓,志士隐蓬蒿”,用“志”谐音“至”而拆“屋”。
整个宋朝年间的灯谜资料应该说是很丰富的。
可惜散佚严重。
现在除周密《齐东野语》尚留吉光片羽外,所存无几。
真正的“谐音”谜例已很难寻觅了。
我们只能从稍后的明李开先《诗禅》一书中得以一观。
如《诗禅》中的“尼姑庵不值半文钱”射“光阴似箭”,谐音“光阴寺贱”相扣。
这里的“光阴”是别解,“寺贱”是“谐音”。
又如“天师过河不用船”射常言“自有法度”,其中“度”谐音“渡”。
这已相当于今天的“粉底格”了。
上述以“谐音”造谜的民间谜语,为清代文人灯谜的“谐声”取法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倘无宋、明几代人的努力探索,清至现代的“谐声”灯谜是无以发展的。
谜格中的“梨花”、“飞白”、“玉带”、“底”……等等谐声格类,正是“谐声”灯谜逐渐成熟定格的标志。
张起南之所以把“伤心细问夫君病”射“杯盘狼藉”(谐“悲盘郎疾”)称为“世俗所传”(参见《春灯话》上卷),大约也是“谐音”谜语本来自民间的缘故。
其实这条谜倒不是“世俗所传”,而是清嘉庆年间江南文人的地道创作。
它较早出现在爱素生《竹西春社钞》中。
谜面原是“伤心细问儿夫病”。
目标“朝阳格”(即“昭阳格”),射“古文”一句。
“杯盘狼藉”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后在《三梦记》、《歧路灯》等小说中中反复出现,已是大家熟悉的一条成语了。
“不是姻缘也并头”是在“谐声”灯谜已经成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这条谜作与其说是某个人的创作,不如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最初并未引起谜人们的特别注意。
只是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因为柯国臻先生等少数几位谜坛精英的提倡,才逐渐风糜起来。
柯氏模仿此谜而制下列诸作: 但闻左右尽歌声(戬),声声鼓乐起西东(胡) 音乐堪听意会难(胭),织抒半融读书声(纾) 随后,模仿之“声”风起。
诸如郑百川的“塔前破寺起风声”(封)、方柱中的“潭中流水似琴声”(覃)、黄穆灿的“鸡声明月清风里”...
改写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其中一篇最好用《清平乐村居》,...
溪边就是一间茅屋.茅屋小而低矮.一条小溪自茅屋的边上缓缓流过,水声潺潺.岸边上的青草肥美葱郁,在阳光下,在清风里自由舒展.远远近近的嬉闹声不绝于耳,乡音淳朴,和着虫鸣蛙声,就似一曲欢乐的乐章.在这悠悠白云的夏日里,一切都像是醉梦里的美好.那边树荫里并肩而坐的已现白发的老翁和老妇,是哪家的呢?只见他们轻摇蒲扇,相顾而笑.在他们慈爱的目光里,是一片苍翠的豆田,有一个年轻人正在细细地除草.现在的辛勤劳作,包含了深深地对秋天丰收的冀望.太阳顾自悠悠地转身,投射出茅屋的小小一片身影.在那阴影里,有一个年轻人正娴熟地织着鸡笼.母鸡生下鸡蛋,孵出了小鸡,而鸡窝太小,互相挤得慌.年轻人手里的鸡笼已完成了大半,估计太阳下山前就能全部完成了.树荫里的老夫妇望着忙碌着的儿子们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树影斑驳里再次无言而笑.溪边哗啦啦的声音打碎了水里的阳光,原来是一个孩子捞了水里的莲蓬出来,正卧在岸边翘着脚,喜滋滋地晃着脑袋在剥莲蓬.老两口又好气又好笑,他的哥哥们都在辛苦劳作,他倒好,一个人在溪边一副可爱懒散模样.真是个淘气孩子!老夫妇摇头轻笑.就是这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第三题怎么写
在一个寂寞的夜晚,张籍吃完了晚饭,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欣赏皎洁的月光,它圆圆的挂在天上,给暗暗的大地真添了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得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一件棉袄。
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到: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
请您别但心我,我过得很好。
第二天,太阳刚爬上山腰,张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里。
王三正准备,走了的时侯,张籍又把信拿回来,拆开,写到:你们要快乐的过每一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不开心、、、、、、写完这些张籍才将信给了王三,王三骑着马,飞奔而去。
张籍看着远去的王三,心里既是喜,也是悲。
喜的是可以给妈妈写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么时后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
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
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
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
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
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
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
后来,张籍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的诗意和表达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紫金山也只隔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其二 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韵译: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 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 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 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 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 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 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有很多叫长相思的和秋思的古诗。
。
。
)
秋思常相思这三首古诗词都表达了什么一样的一个共同主题
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诗。
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看似寻常最奇崛,填下这首《长相思》,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
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
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长相思》是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
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
改词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
请帮忙找下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词各三首!并且要有诗的意思和表达的...
【【【春】】】 1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文解释】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 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 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行,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文解释】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春游西涧时所见到的暮春景色。
描写了郊野渡口实情实景,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3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诗文解释】 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诗文赏析】 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
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
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
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夏】】】 1 《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文解释】 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
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
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
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
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
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
此情此景。
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诗文赏析】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
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
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
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
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
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文解释】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诗文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文解释】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诗文赏析】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