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测试题选择题

时间:2020-11-04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古诗词测试题选择题

古诗词选择题60道最好要高中的,必须有答案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是( )A、王昭君 B、西施 C、杨玉环 D、貂蝉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出自( )A、杨炯 B、王勃 C、李白 D、王维3、曹植以人神相恋为内容写作的一篇。

3、《七步诗》的作者是( C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 )。

”出自王昌龄的《出塞》A.阴山 B.边关 C.燕山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A )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两道古诗词的选择题

五年级古诗文及课外阅读竞赛答案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30分)1.《草房子》的作者是( ),主人公是( )。

2.秃鹤的本名叫( ),大家叫他秃鹤是因为( )。

3.桑桑得的病是( ),他最喜欢的女老师是( ),最喜欢的男老师是( )。

4.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 )。

5.在海伦 凯勒读的诗歌中,她最喜爱的一首是( )6. 海伦 凯勒的老师的名字叫什么( )7. 六(3)班养在鱼缸里的绣球鱼是遭到了()的毒手,只剩下一副尸骨躺在水草旁。

8.米老师去豆芽儿家送给他的礼物是( )9.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 )。

10.《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 )、大闹( )、真假( )、三借( )。

11.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 ),断肠人在( )。

1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

13.欲把西湖比西子,( )。

14.只在此山中,( )。

15.( )西出阳关无古人。

16.但愿人长久,( )。

17.遗民泪尽胡尘里,( )。

18.秦时明月汉时关,( )。

19.( ),报得三春晖。

20.朝辞白帝彩云间 ( ) 二、选择题(17分)1.《秋思》的作者是( ) A纳兰性德 B张籍 C杜甫2.《金缕衣》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写的是( ) A爱惜粮食 B珍惜时间 C思念家乡3.唐代诗人杜甫的《属相》写的是( ) A刘备 B唐太宗 C诸葛亮4.“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句是( ) A海上明月共潮生 B何处春江无月明C带雨云埋一半山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 A、春天景色 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 D、冬天景色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7.下面不属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小说)的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2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 9“天涯共此时”是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的一个特色栏目,这个栏目名称出处谁 的诗句?( ) A、李白 B、白居易 C、张九龄 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是(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于谦 11.唐僧师徒历经几难?( ) A81 B49 C10012.唐僧的袈裟叫什么?( ) A宝石袈裟 B佛祖袈裟 C锦襕袈裟 13.六(3)班和六(2)班在活水公园打架原因是( ) A 孩子的隐私B 杜威下课的时候无缘无故打了米老鼠 C 给两个班的老师打分14.1900年,秋天作者海伦凯勒终于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这所大学是( ) A.剑桥女子中学 B.拉德克利夫学院 C.加洲大学 D.斯坦夫大学1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作者在拥有光明的第二天的夜晚,希望在哪度过的( ) A.艺术博物馆 B.在自己的家 C.在剧院影院 D.在图书馆16.素有“诗佛”美誉的唐朝诗人指的是 )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17.泰戈尔是( )著名诗人 A印度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三、智力比拼1.下面所选古诗,每句都有一个动物名,你能把它们填出来吗?(12分) 两岸( )声啼不住 故人西辞( )楼 柴门闻( )吠 早有( )立上头 意欲捕鸣 明月别枝惊( ) 两个( )鸣翠柳 一行( )上青天2. 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12分) (1)谈到太平天国洪、杨内讧这段历史,人们不禁会发出(2)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 “无故人”意思相反的诗句是 (3)“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

”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停泊》中的诗句:、 (4)在写作文时,我们有时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

” (5)反动派不让鲁迅发表革命文章,但革命的春天是关不住的,真是:“()” (6)开发大西北,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生态战略。

可以料想,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3、写出成语中主要的历史人物(12分) 三顾茅庐( ) 四面楚歌( )程门立雪( ) 纸上谈兵( ) 乐不思蜀( )滴水穿石( ) 卧薪尝胆( ) 七步成诗( )约法三章( ) 望梅止渴( ) 指鹿为马( )起死回生( )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选择题

字数限制,只能提供一部分原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幼时记趣》作者: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代诗词三首》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剪梅作者:李清照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词作者: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梦溪笔谈二则》作者:沈括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

求中考古诗文鉴赏题(选择题)【带答案和分析的】急!《夜雨寄北》...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是( )A、王昭君 B、西施 C、杨玉环 D、貂蝉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出自( )A、杨炯 B、王勃 C、李白 D、王维3、曹植以人神相恋为内容写作的一篇。

3、《七步诗》的作者是( C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 )。

”出自王昌龄的《出塞》A.阴山 B.边关 C.燕山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A )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语文古诗文素养竞赛试题(八)

中学生高中组古诗文决赛题选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____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__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__。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__。

A.北京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7.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__。

A.白石道人 B.青莲居士 C.易安居士 D.淮海居士 8.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__。

A.道理 B.正道 C.风尚 D.世俗 9.苏轼《石钟山记》句子“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有__文言现象。

A.名词作状语 B.宾语前置 C.意动 D.使动 1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一词意思__。

A.僧人 B.塔 C.寺庙 D.禅师封号 三、解释题(每题2分,共6分) 11.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选自陆游《书愤》) 12.“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请指出其原始意义。

13.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中的“《书》”是指哪一部书?(选自《伶官传序》) 四.综合题(共4分) 14.阅读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他因重用伶人而荒废朝政以至身死国灭。

(1分) 2)上文加点字“原”的正确解释是。

(1分) 3)作者用“虽曰……,岂非……”的表述方式,强调的是的中心论点。

(2分) 第二部分 一.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每题2分,共8分) 15.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16.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17.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18.《二十四史》中大多是后人修撰前朝历史,但其中《__》和《__》则是例外。

二.解释下列各成语中加下划线词语(每题1分,共10分) 19.蹉跎岁月( ) 20.大巧若拙( ) 21.洞若观火( ) 22.反唇相稽( ) 23.飞扬跋扈( ) 24.匪夷所思( ) 25.负隅顽抗( ) 26.功亏一篑( ) 27.孤芳自赏( ) 28.既往不咎( ) 三.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每一组均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项(每题2分,共6分) 29.A.“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

B.“贯”是穿连的意思,古人把一千个铜钿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贯”。

C.《山海经》、《淮南子》和《搜神记》等都是记载了大量中国神话的古代著作。

D.“四六文”又称骈俪文,因其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而得名。

它大约产生于魏晋后,流行至清末。

30.A.先秦寓言有的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传说,有的则是作者为论理而创造的故事。

B.中国历史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其老师叫“太傅”或“少傅”,俗称“师傅”。

C.古时候人们夜间以击鼓敲更报时。

“三更”指的是1:00-3:00。

D.《史记》130篇中,《本纪》有12篇,它们反映的是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31.A.《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一部著作的不同名称叫法,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B.古代在中央政府之下一般设有三级行政机构,其依次是州、郡、县。

C.明末复社的主要领导人有张溥等。

该社因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而得名。

D.“察举”、“九品中正”和“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三种铨选制度。

四.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每题1分,共6分) 3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

(《汉乐府·上邪》) 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34.风乍起,___。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南唐冯延巳《谒金门》) 35.沙上并禽池上暝,___。

(宋张先《天仙子》) 36.____,老夫和泪写胭脂。

(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 37.漫云女子不英雄,____。

(近代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第42-45题(7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42.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空”,前者是指____,后者是指____。

(2分) 43.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

(2分) 44.解读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前者应当是“____”;后者应当是“空”。

(1分) 45.下面各项涉及的文化常识和诗句解释中,有...

古诗文赏析 选择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

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

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 方。

提问/此诗作者在什麽心镜下写成的?A.闻笛思乡 B.赏景 C.玩物 D.忧国选A

高考模拟经典分类选编(2)B卷现代文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

高考考试说明里会的详细内容\r\n\r\n下面是江苏的 \r\n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r\n\r\n语文:\r\n(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r\n(二)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r\n 简答题、表述题、要点归纳题、写作题等.\r\n(三)试卷内容、题量、赋分\r\n\r\n必考内容\r\n1.语言文字运用,4题,15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表述题.\r\n2.古代诗文阅读,6题,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题9分,古文翻译题10分,古诗词鉴赏简答题10分,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r\n3.现代文阅读\r\nA.文学类文本,4题,20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r\nB.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3题,18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r\n4.写作,1题,70分.\r\n(四)试题难易比例 易30%,中50%,难20%.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