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望江南》诗句赏析题及答案(还要写范仲淹的渔家傲,苏...
兄弟 初三的吧 俺也是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词人简介:温庭筠:(约812—870),晚唐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
鉴赏: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
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
夕阳西下,万舟驶过,仍没有爱人的身影。
中人那悠悠流水,缓缓东流。
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失望交织一起,不令人黯然神伤!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
——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
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
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人忧愁的原因是什么?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词人又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
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赏析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
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
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
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
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
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
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
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
小学一年级古诗
小学一年级要背的50首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评】如果说孩子知晓度最高的诗是《鹅》,小学生知晓度最高的诗就是《春晓》。
这首诗带着生机勃勃的意境,以此开篇,不错。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是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
孟浩然的诗,词句简约,明白晓畅,易于诵读。
这首又是五绝,字数不多,很适合初学者。
《宿建德江》,简约版的《春江花月夜》。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评】不用多说。
有华人处即有此诗。
《爸爸去哪儿》的片尾曲,前奏就是这首诗。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评】可以玩一个文字游戏,去掉一个“间”字,将这首诗变成一首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会提升孩子的兴致,以及他们对词的初步感受。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评】春天的感觉,恰如微风拂面,如杨柳依依。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评】让孩子理解一个老人的心态,学习用他人的视角看人看事。
老人眼中的“儿童”,就是“笑问客从何处来”,如此憨痴烂漫。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评】孩子会问:怎么又有一个《凉州词》?解释一下,这是曲调。
诗不一定要有名字,但一定要有名。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评】王昌龄是七绝圣手。
拿一本地图,青海、玉门关、楼兰,让他/她对国家地理有个初步概念。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评】一口气读了好几首边塞诗,初步形成类型诗的概念。
此诗的时间感、空间感和动态感都很强,气势雄浑。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评】送别诗,唐人诗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吴、楚,这是上海以及长三角所处的大略地理方位,告诉孩子,春秋战国时期有过这样两个国家。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一种价值观教育。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评】让孩子系统地读几首王维的诗。
王维诗歌中有一种平静的力量。
他的山水诗,不是对景色的简单描摹,已经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鸟鸣涧》的意境,让孩子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静静还原那个场景。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评】看似简单的白话,却回味悠长,如吃橄榄、如食梅子。
冬天教授此诗,正当其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评】告诉他/她什么是重阳节,古代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让他/她体会什么是思乡,什么是手足情深。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评】王维诗中多“君”字,仿佛在与你对话,可见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评】渭城朝雨又见“君”。
送别诗的经典。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评】读此诗时,正值春节。
古代的“元旦”,是农历新年。
正要讲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叫做‘年’的怪兽……”孩子打断说:“我早就知道了……”三滴汗。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评】春节过了,孩子快开学了。
带他/她一起去放风筝吧,把这首诗背下来不成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评】读春天的诗。
“草色遥看近却无”,带他/她去公园里寻找草地中正在萌发的青草;去看看河畔的垂柳,顺带复习前面学过的《咏柳》。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评】春天的景象越来越气象万千。
白描的手法,让各种小动物、小植物活跃在纸面上。
蒌蒿、河豚都是美味,苏轼是个馋嘴猫,跟小孩子们心心相印。
家在江南的朋友,一定要带他/她去吃吃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评】正值烟花三月,所以选这首诗。
孟浩然、李白,他们居然是好朋友,孩子顿时觉得那是一个多么厉害的时代。
带他/她去看大江大海,体会什么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叫“地球是圆的”。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后世常“孔孟”并称。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
因官终柳州刺史,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蒙古族、《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教育家、摊牌咏叹的特点。
7?)。
9。
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
16。
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这里的“讽”是讽刺的意思,“纳谏”则用暗示的方法规劝是接受的意思。
14,并称韩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军事、外交、《老师》等,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
22、伏尔秦(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海伦.凯勒(1880----1968),终于鲁衰公十四年(前454年)、《三作家》等。
《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主要作品有《羊脂球》,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维新变法”其著作为《饮冰室合集》,名周,宋之蒙人。
23、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沿用至今。
12,杂篇十一。
18,又称柳柳州、“兴”的手法。
11,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杰出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出著名社会讽刺喜剧,它也是一出名幕剧。
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哲学家,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其作品《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
5,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
它们原先全是乐歌,安东民奥与夏洛克是借债者与被借债者的关系。
20、考古学家、古文学家?--公元前286年、《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按照乐曲的不同来编排,分为“风”、“雅”、“颂”三类。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广东新会人,字芾甘,原名李尧棠,强调自由和平。
代表作品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秦风》。
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社会活动家;《蒹葭》选自《诗经,世称柳河东,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主人公的搭配 鲁讯--《故乡》--《呐喊》--闰土 曹文轩--《孤独之旅》--《草房子》--杜小康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菲利普夫妇 黄蓓佳--《心声》--《儿童时代》--李京京 鲁讯--《雪》--《野草》 郭沫若--《雷电颂》--《屈原》 巴金--《短文两篇》--《巴金选集》 高尔基—《海燕》--《高尔基全集》 纪伯伦--《组歌》--《泪与笑》 27、依照课文填空 (1)“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2)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趔,而真理是“圣人”内心领悟的。
圣人知道真理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28、于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物理学奖。
29、语言运用题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想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初中语文知识之文学知识(二) 30、弗朗西施.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主要作品哲学方面有《新工具》和文学方面的《随笔》。
31、施耐庵,生平事迹不祥,但也有说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水浒》作者。
32、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元未明初小说家。
主要代表作《三国演义》。
33、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小说家。
主要代表作有《儒林外史》。
课文《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壮态。
34、曹雪芹(1715--1763),名(雨字头下面为沾),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州正白旗。
主要作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有“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之称。
课文《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35、《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史马迁,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36、《唐睢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是...
初三语文25课词五首的古诗赏析.每一首每一句,分开赏析、(写上题...
词五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内容分析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突出了一个“狂”字;下片则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写作特色(手法﹑写法)引用典故“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看孙郎”引用孙权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如少年人的豪情.词语品析“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语言特色豪放派风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内容分析1.上片描述了军旅生活,说明了诗人仍然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2.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和顺利,接下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显得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语言特色比较《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的是打猎经历和军中生活,或牵犬擎苍,骑马狂奔,或沙场点兵,力挽强弓,写的都是豪壮之举.“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的是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风格雄浑,豪放.《忆江南》内容分析1.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2.“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3.“过尽千帆皆不是”写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 .词语品析第二句中的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名句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苹洲.赏析: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意境).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白苹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渔家傲 秋思》1.本词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守边战士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2.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3.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深深的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使思乡之情绵绵深沉.意境分析:深夜,所见的是严霜在地,所听的是悠悠不断的羌笛声,越发的思念家乡无法入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武陵春》1.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3.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闻说”“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这种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很新鲜、奇特,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初中必备文学常识(语文版)
文学常识 [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比较零碎,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需要整理一下。
一古典文学 (一)春秋时期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
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伐檀》《硕鼠》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六则 《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荷 丈人》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
《曹刿论战》《 之战》 (二)战国时期 《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
《庖丁解牛》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齐桓晋文之事》《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 《荀子》,作者荀况,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劝学》 《韩非子》,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
韩非,荀子的学生。
《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五蠹》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
《察今》《察传》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作。
《愚公移山》 《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刺秦王》 《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楚国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离骚》为代表作。
《涉江》 (三)汉朝 贾谊,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
《过秦论》《论积贮疏》 《淮南子》,西汉刘安及其门客编辑,为杂家著作。
《塞翁失马》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业任太史令。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 《汉书》,纪传体史书,东汉史学家班固受诏编写,未完,死于狱中,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
《苏武》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大约产生于汉代末,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 (四)魏晋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军事家。
《出师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
《七步诗》 《搜神记》,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
《干将莫邪》 陶渊明(365~427年),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字潜,字渊明),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
《三峡》 《后汉书》,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
《张衡传》 丘迟,南朝齐、梁间的文学家。
《与陈伯之书》 《木兰诗》,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
《木兰诗》 吴均,南朝人。
《与朱元思书》 (五)唐朝 唐初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涣,诗人,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
《凉州词》《登鹳鹊楼》 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春晓》《过故人庄》 王昌龄,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其诗有诗、画、音乐合一的特色。
《观猎》《鸟鸣涧》《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
存诗近千首。
《夜静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望天门山》《秋浦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杰出现实主义诗人。
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
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存诗1400多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的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
存诗近3000首。
《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卖炭翁》《琵琶行(并序)》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
《马说》《师说》《原毁》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xie)州人。
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作品。
《小石潭记》《童区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