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古诗词

时间:2020-10-2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临海古诗词

描写临海的诗句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2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钱起《送僧归日本》3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李梦阳《泰山》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6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古》7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白居易《题海图屏风》8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10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1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韩愈《精卫填海》12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灵隐寺 》...

赞美浙江台州的诗有哪些?

1、《送台州唐兴陈明府》唐代:李频见说海西隅,山川与俗殊。

宦游如不到,仙分即应无。

瀑布当公署,天台是县图。

遥知为吏去,有术字惸孤。

2、《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唐代:杜甫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3、《送台州崔录事》唐代:权德舆不嫌临海远,微禄代躬耕。

古郡纪纲职,扁舟山水程。

诗因琪树丽,心与瀑泉清盛府知音在,何时荐政成。

4、《送人归台州》唐代:施肩吾莫驱归骑且徘徊,更遣离情四五杯。

醉后不忧迷客路,遥看瀑布识天台。

5、《台州郑员外郡斋双鹤》唐代:朱庆馀丹顶分明音响别,况闻来处隔云。

情悬碧落飞何晚, 立近清池意自高。

向夜双栖惊玉漏,临轩对舞拂朱袍。

仙郎为尔开笼早,莫虑回翔损羽毛。

关于台州的古诗词有哪些

1、《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唐] 杜甫 已折叠3条杜甫的查询结果2、《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远游跻剑阁,长想属天台。

万里隔三载,此邦余重来。

音容旷不睹,梦寐殊悠哉。

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喜传...[唐] 苏颋3、《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溟藩轸帝忧,见说初鸣驺。

德胜祸先戢,情闲思自流。

蚕殷桑柘空,廪实雀鼠稠。

谏虎昔赐骏,安人将问牛。

曾陪...[唐] 长孙佐辅4、《寄台州使君五首》几夜骊珠落蔀家,直疑光焰映朝霞。

彩毫写就千篇赋,红烛才烧一寸花。

卓荦高情欲飞动,淋浪醉墨半欹斜。

阳春...[宋] 舒坦 已折叠4条舒坦的查询结果5、《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

因乃军国须,支吾亦良费。

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

诚心...[宋] 孙应时 已折叠2条孙应时的查询结果6、《淮信贺滕迈台州》凋瘵民思太古风,上贤绥辑副宸衷。

舟移清镜禹祠北,路转翠屏天姥东。

旌旆影前横竹马,咏歌声里乐樵童。

遥知...[唐] 赵嘏7、《送僧之台州》独寻台岭闲游去,岂觉灵溪道里赊。

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

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

到日...[唐] 李郢8、《台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寺门阚南江,江势浩相向。

风云互吞吐,山色豁林{左木百养}。

潮头卷飞烟,白雨挟春涨。

中夜鹅鹜喧,谁家海...[宋] 林宪 已折叠15条林宪的查询结果9、《题台州隐静寺》隐静灵仙寺天凿,杯度飞来建岩壑。

五峰直上插银河,一涧当空泻寥廓。

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

不知...[唐] 王建10、《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

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

花前...[唐] 杜荀鹤11、《送张师言知台州二首》皖岭潜溪已厌观,此行更赏浙东山。

云开天姥极清旷,雾暗石桥穷险难。

年德俱高真召杜,风情未减眷樊蛮。

侧闻...[宋] 李长民 已折叠1条李长民的查询结果12、《台州郑员外郡斋双鹤》丹顶分明音响别,况闻来处隔云涛。

情悬碧落飞何晚,立近清池意自高。

向夜双栖惊玉漏,临轩对舞拂朱袍。

仙郎...[唐] 朱庆馀13、《谢李伯时自临安见过台州二首》我生雅志泉石间,金闺通籍诚厚颜。

真人下悯羁靮旧,琳馆许辞鵷鹭班。

[宋] 曹勋 已折叠2条曹勋的查询结果14、《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别是武陵源。

花间五马时行县,山外千峰常在门。

晴江洲渚带春草,古寺杉松深暮猿。

知到...[唐] 刘长卿15、《送周判官往台州》吾宗长作赋,登陆访天台。

星使行看入,云仙意转催。

饮冰攀璀璨,驱传历莓苔。

日暮东郊别,真情去不回。

[唐] 孙逖16、《润州送师弟自江夏往台州》远客乘流去,孤帆向夜开。

春风江上使,前日汉阳来。

别路犹千里,离心重一杯。

剡溪木未落,羡尔过天台。

[唐] 崔峒17、《知廉州条上边事落职主管台州崇道观赋感》人生百年中,穷通无定迹。

譬如风前花,荣谢亦顷刻。

当时牧牛竖,尊贵谁与敌。

顦顇种瓜翁,乃是封侯客。

丈夫...[宋] 刘仕龙18、《送台州崔录事》不嫌临海远,微禄代躬耕。

古郡纪纲职,扁舟山水程。

诗因琪树丽,心与瀑泉清。

盛府知音在,何时荐政成。

[唐] 权德舆19、《寿台州黄守》千载初平庆未穷,本支今复见仙翁。

当年郜鼎争尤力,此日于门报已隆。

政尚宽和承祖烈,量涵清浊称家风。

赐金...[宋] 王之望20、《送赵几道赴台州录事》应前绠汲何从来,清流海底通九垓。

天河地脉濦旋转,上中下井躔三台。

满城桃花二仙种,方广金殿三门天。

一时...[宋] 薛师石21、《送人归台州》莫驱归骑且徘徊,更遣离情四五杯。

醉后不忧迷客路,遥看瀑布识天台。

[唐] 施肩吾22、《登台州城楼》楼压荒城见远村,倚阑衣袂拂苔纹。

猿啼晓树枝枝雨,僧下秋山级级云。

招客酒旗临岸挂,灌田溪水凿渠分。

洞中...[宋] 夏竦23、《送沆赴台州学录》山连霞,水半沙,十步九步神仙家。

草初芽,树欲花,香风二百里春华。

人谓此行良可乐,我送出门还作恶。

初心...[宋] 陈著24、《送台州唐兴陈明府》见说海西隅,山川与俗殊。

宦游如不到,仙分即应无。

瀑布当公署,天台是县图。

遥知为吏去,有术字惸孤。

[唐] 李频25、《寄题台州倅厅云壑》顷年登临赤城里,江绕城中万家市。

治中寄我云壑图,快读新诗眼如洗。

回思岁月如星流,念念飞空寻旧游。

披图...[宋] 楼钥26、《台州宴包知府乐语》使君五马日边来,犹是当年逸骥才。

汉竹光荣知妙简,召棠蔽芾喜重栽。

试听孝肃传新令,伫看文清拜首台。

盛事...[宋] 高斯得27、《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宴坐峰前冲雨急,黄岩县里借舟迟。

百年痴黠不相补,万事悲欢岂可期。

莽莽沧波兼宿雾,纷纷白鹭落山陂。

只应...[宋] 陈与义28、《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得桂为边辟,翩翩颇合宜。

嫖姚留不住,昼锦已归迟。

岛侧花藏虎,湖心浪撼棋。

终期华顶下,共礼渌身师。

[唐] 贯休29、《送云太虚禅师住台州报恩寺》高卧北山长懒出,忽辞猿鹤上扁舟。

此行为道无荣念,相送于人有别愁。

峰顶凉宵明月上,门前终日大江流。

东南...[宋] 释...

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登高而望远 临海而心阔.3、唐 - 李白 - 登高丘而望远【年代】:唐【作者】:李白【题目】:登高丘而望远【内容】: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提供些优雅的古诗词?地方是大方的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把酒问月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采樵作」孟浩然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九日怀襄阳」孟浩然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描写大海的古诗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品注释 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 夏门” 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 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 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 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 “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 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 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 害。

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 弟和乌桓。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 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 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 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 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 不符,不可置信。

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 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 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

“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 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

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 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 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

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 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 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 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 像绘画的粗线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 么”,是叹美之词。

“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 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 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 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 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 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 悲秋意绪。

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 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 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 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 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 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 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 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 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 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 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 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 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 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 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 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 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

赞美大海的古诗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品注释 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 夏门” 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 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 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 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 “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 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 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 害。

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 弟和乌桓。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 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 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 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 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 不符,不可置信。

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 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 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

“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 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

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 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 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

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 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 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 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 像绘画的粗线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 么”,是叹美之词。

“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 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 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 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 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 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 悲秋意绪。

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 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 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 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 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 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 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 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 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 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 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 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 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 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 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 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 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

默写古诗《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

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

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

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

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

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

〇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

水:指海水。

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

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竦:同“耸”,高起,高耸。

峙:直立。

〇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

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

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

这里是说林密。

丰:茂密,茂盛。

○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秋风声。

洪波:巨大的波涛。

洪:大的意思。

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

〇这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

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从,都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太阳和月亮。

之:结构助词,可不译。

行:运行。

若:像,好像。

出其中:从大海中出来。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即天河,银河。

灿烂:光彩耀眼。

里:义同“中”,里面。

○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是虚拟之景,想象之词。

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

其实正是诗人气概和襟怀的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歌:动词,歌唱。

以:连词,同“而”,连接“歌”和“咏志”两个动词。

咏:用诗歌来抒发。

志:心愿,胸怀。

〇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

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

沧海:“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

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

苍海:即沧海,大海。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

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

《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

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澹澹:“澹澹”的本义是水波动的样子。

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

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

如刘向《九叹·愍命》“情澹澹其若渊”。

又可形容广漠。

如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澹澹:形容天空辽阔广漠。

)萧瑟:“萧瑟”,是联绵字,用作形容秋风的声音,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本诗“秋风萧瑟”用本义。

又写作“萧飒”。

“萧瑟”又可用来形容寂寞凄凉。

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灿烂:“灿烂”是叠韵联绵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辞藻华美。

本诗“星汉灿烂”,灿烂,光彩耀眼。

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灿烂兮”,灿烂:辞藻华美。

又写作“粲烂”。

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解题】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

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

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

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

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

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

全诗共分四章(称四解),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

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相当于序言。

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

赏析一: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

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

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

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

《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诗...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