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香港的诗句
1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2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 夜晚,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
站在太平山的遥望台上,可以看到香港的全部夜景。
一幢幢天拄一般高的高楼屹立在香港的中心。
无数的彩灯像是一颗颗星星从天而降,撒在擎天柱上面,显得非常美丽。
4 今日香港欣欣向荣,是我们的长者辛勤创业,努力建设的成果。
...
赞美香港的诗歌十行左右
沁园春·香港回归 文 / 白云 日落东方,国耻今雪,遗恨香江。
忆虎门青烟,扶摇万丈;炮利船坚,一任猖狂。
丧权辱国,痛开先河,魑魅魍魉屡犯邦。
数十载,我中华儿女,黯然神伤。
一朝改革开放,似春雷惊天震地响。
逢和平发展,世界主流;一国两制,终放光芒。
澳门有日,台岛思归,河山一统国运昌。
共创业英雄几辈出,再造辉煌。
...
赞美“香港”的诗句有哪些?
1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展开全部2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 夜晚,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
站在太平山的遥望台上,可以看到香港的全部夜景。
一幢幢天拄一般高的高楼屹立在香港的中心。
无数的彩灯像是一颗颗星星从天而降,撒在擎天柱上面,显得非常美丽。
4 今日香港欣欣向荣,是我们的长者辛勤创业,努力建设的成果。
5 香港身处中国之南,属岭南地区,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列孚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电影与岭南文化零距离!这是一个富争论性的提法,相信会引起各家争鸣。
6 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
我身边有300员虎将,其中100人是外国人,200人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
7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
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
8 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
我身边有员虎将,其中人是外国人,人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
9 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
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10 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决定在2020年前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可与纽约、伦敦和香港等地媲美的国际金融中心。
11 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以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
12 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
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
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13 用奥运会上的金牌,体现一个民族的强盛;用发射场上的火箭,再现巨龙腾飞的形象;用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综合国力的强大;用崛起的跨世纪宣言,迎来整个世界羡慕的目光。
14 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
15 香港经济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就如麦理浩径一样连绵起伏,令人望而生畏。
...
一首赞美香港的诗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
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诗人作《凯风》以愍之。
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
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
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匈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这篇组诗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
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
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
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
祖国母亲被掠去的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
“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
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 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
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
赞美香港的散文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九曲棹歌 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 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李白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 (lù)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水调歌头·多景楼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洲。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然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初入峡有感唐·白居易上有方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瞿塘呀直泻,滟澦屹中峙。
末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
苒蒻竹蔑篱,鼓危揖师趾。
一跌无宗舟,吾生系于此。
尝闻仗忠信,蛮葫可行矣。
自古漂沉人,岂非尽君子?况吾时与命,蒙何不足恃。
尝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送友人人蜀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
帆影线巴宇,钟声出汉州。
绿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悉。
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
渝州梅雨孙宏梅子金黄杏子丹,孤舟犹系海棠滩。
江声带雨远来急,山气映入夏日寒。
渔网参差罗水婢,乌樯历乱弄风竿。
明朝又近端阳节,为觅长丝系合欢。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宋词比较少,河山壮美的话主要是唐诗和文赋中最多。
尤其是文赋,单纯说景物比较多。
比如“公安派”之类。
还有袁枚。
而且诗人们不单单是感叹河山,都会托物言志,所以很少诗词是纯粹歌颂祖国河山的。
比如辛弃疾,山河依旧而江山易主,悲壮痛心。
歌曲:《希望的田野上》《洪湖水浪打浪》《我爱你 塞北的雪》《吉祥颂》、《祖国你好》、《中国的希望》、《中国鼓》 王丽达:《亲吻祖国》 陈莉莉:《红旗颂》、《我家》 严当当:《忘不了》 祖海:《我家在中国》、《和谐中国》 刘一祯:《江山好》 马一鸣:《相信你祖国》 《祖国颂》 《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歌唱祖国》 《春天的故事》 朱明瑛 《大海啊故乡》 彭丽嫒 《洪湖水浪打浪》 宋祖英 《和谐乐章》 孙楠 《红旗飘飘》 杭天棋 《黄土高坡》 韦唯 《亚洲雄风》 《爱我中华》宋祖英 《今天是你的生日》 《祖国你好》张也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梦鸽 《感动世界》汤灿 《你从春风中走来》汤灿 《踏歌起舞》宋祖英 《代表新时代》殷秀梅 《我和我的祖国》李谷一 《我的祖国》郭兰英 《我爱你中国》叶佩英 《亲爱的祖国》关牧村 《五星红旗》刘媛媛 《中国的月亮》彭丽媛 《祖国,永远祝福您》梦鸽 《中华情》王宏伟 《阳光下的儿女》李涵 希望能帮到你。
O(∩_∩)O~
有哪些歌颂“港珠澳大桥”的古诗?
展开全部 2017年12月31日全线亮灯,具备通车条件。
不可能有古诗,古诗指的是1840年前的诗歌。
港珠澳大桥(英语: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葡萄牙语: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
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
建成后将会为 G4-京港澳高速以及 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一部分。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
2017年11月14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荷载试验完成,全面进入验收期。
预计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
2017年12月31日全线亮灯,具备通车条件。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
求歌颂历史的诗歌。
急!
【标题】:悲秋【年代】:唐【作者】:卢殷【体载】:七绝【内容】:--------------------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标题】:悲秋【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载】:五律【内容】:--------------------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标题】:悲秋【年代】:南宋【作者】:陆游【内容】:--------------------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秋雨如漏壼,点滴连早暮。
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
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标题】:子夜秋歌【年代】:南北【作者】:南北无名【内容】:--------------------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标题】:蝶恋花【作者】:苏轼【体载】:词【内容】:--------------------昨夜秋风来万里。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
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
新书报我添憔悴。
【标题】:秋【年代】:宋【作者】:程颢【体载】:七绝【类别】:记时【内容】:--------------------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
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苹洲渚生。
【标题】:秋【年代】:唐【作者】:高蟾【体载】:七绝【内容】:--------------------阳羡溪声冷骇人,洞庭山翠晚凝神。
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
【标题】:秋【年代】:唐【作者】:李山甫【体载】:七律【内容】:--------------------傍雨依风冷渐匀,更凭青女事精神。
来时将得几多雁,到处愁他无限人。
能被绿杨深懊恼,谩偎黄菊送殷勤。
邹家不用偏吹律,到底荣枯也自均。
【标题】:秋【年代】:唐【作者】:王睿【内容】:--------------------蝉噪古槐疏叶下,树衔斜日映孤城。
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标题】:秋【年代】:唐【作者】:无名氏【体载】:七古【内容】:--------------------月色驱秋下穹昊,梁间燕语辞巢早。
古苔凝紫贴瑶阶,露槿啼红堕江草。
越客羁魂挂长道,西风欲揭南山倒。
粉娥恨骨不胜衣,映门楚碧蝉声老。
【标题】:秋【年代】:唐【作者】:韦应物【内容】:--------------------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
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
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
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
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
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山川降嘉岁,草木蒙润滋。
孰云还本邑,怀恋独迟迟。
【标题】:秋【年代】:唐【作者】:翁洮【体载】:七律【内容】:--------------------宋玉高吟思万重,澄澄寰宇振金风。
云闲日月浮虚白,木落山川叠碎红。
寥泬雁多宫漏永,河渠烟敛塞天空。
侯门处处槐花□,献赋何时遇至公?【标题】:秋【年代】:唐【作者】:刘长卿【内容】:--------------------晚节逢君趣道深,结茅栽树近东林。
吾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遂发心。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里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秋天的赞美诗秋 它象一个精灵在久违的梦里踩在云彩而来带着满眼的金色和一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心他执着地举着那从久远的时空中传下来的火把在茫茫山岗之间寻找着最后一片绿色然而这个世界却和他开着玩笑时间悄悄将绿色藏在了身后他一次次翻起路边的石头挖开山涧的澈澈清泉一次次在有风的夜里用身体呵护着烁烁的火把天亮了比最勤劳的农夫起得还早夜黑了比月亮睡得还晚他累了躺在一棵挂满果实的树下开始抱怨命运的作弄直到有一天那硕大的果实将他打醒听到勤劳的人在麦田里收获着希望的欢笑他笑了 开心地笑了原来那金色是这么的美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