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苏州的散文
人一生要读的60篇散文 中国卷 苏州赋2007年04月09日 星期一 16:09苏州赋文/ 王蒙左边是园,右边是园。
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
左边的园修复了,右边的园开放了。
有客自海上来,有客自异乡来。
塔更挺拔,桥更洗练,寺更幽疑,河更闹热,石径好吟诗,帆船应人画。
而重重叠叠的假山,传至今天还要继续传下去的是你的参差坎坷的魅力。
这是苏州。
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
中国的苏州。
苏州已经建成2500年。
它已经老态龙钟。
无怪乎七年前初次造访的时候它是那样疲劳,那样忧伤,那样强颜欢笔。
失修的心灵似乎都在怀疑苏州自身的存在。
苏州,还是苏州吗?苏州终于起步,苏州终于腾飞。
为外乡小儿熟知的江苏四大名旦香雪海冰箱,春花吸尘器,孔雀电视机,长城电风扇全都来自苏州。
人们曾经担心工业的浪潮会把苏州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情趣淹没,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苏州人的关注,还不知道有哪个城市近几年的修复复原了这么多古建筑古园林。
在庆祝苏州建成2500年的生日的时候,1986年,苏州迎来了再生的青林。
1500年前的盘门修复了,是全国唯一的精美完整的水陆城门。
环秀山庄后面盖起的“革文化之命”的楼房拆除了,秀美的山庄复原,应令她的建造者在天之灵欣慰,更令今天的游客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纷纷建成。
寒山寺的钟声悠扬,虎丘塔的雄姿牢固,唐伯虎的新坟落成,苏州又回来了!苏州更加苏州!当我看到观前街、太监巷前熙熙攘攘的人群,辉煌的彩灯装饰的得月楼、松鹤楼的姿影,看到那些办喜事的新人和他们亲友,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闻到闻名海内外的苏州佳肴的清香的时候,不禁为她的太盛景而万分感动。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年的麻烦、冲撞、紧迫、危机与危机的意识,然而今天的苏州,得来是容易的吗?会有人甘心失去吗?不,我不能再在苏州停留。
她的小巷使我神往,这样的小巷不应该出现在我的脚下而只能出现在陆文夫的小说里,梦见弹词开篇的歌声里。
弹词、苏昆、苏剧、吴语吴歌的珠圆玉润使我迷失,我真怕听这些听久了便不能再听得懂别的方言与别的旋律。
也许会因此不再喜欢会讲已经法定了推广了许多年的普通话——国语。
那迷人的庭园,每一棵树与它身后的墙都使我倾倒,使我怀疑苏州人究竟是生活在亚洲、中国、硬邦邦的地球上还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编织的神话里。
这神话的世界比真的世界要小得也要美得多。
她太小巧,太娇嫩,太优雅,她会使见过严酷的世界,手掌和心上都长着茧的人不忍去摸她碰她亲近她。
一双饱经忧患的眼睛见到苏州的园林还能保持自己的威严与老练吗,他会不会觉得应该给自己的眼睛换上纯洁的水晶?他会不会因秀美与巨大这两个审美范畴的撕扯而折裂自己的灵魂,他会不会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可能成为苏州的留园、遇园、拙政园的对立面呢?他会不会产生消灭自己或者消灭苏州这样一种疯狂的奇想呢?更不要说苏绣乃苏州的佳看美点了。
看到一个个刺绣女工的惊人的技艺和耐心,优雅和美丽,我还能写作和滔滔不绝地发言吗?能不感到不好意思吗?还有勇气或者有涵养去倾听那些一知半解的牛皮清谈、草率无涯的胡说八道吗,在苏州呆久了,还能承受那些乏味、枯燥与粗野的事情吗?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
苏州的菜肴,明亮的喜悦。
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
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
苏州的街道,宁静的梦幻。
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这一切都是怎么发怎么留存的?也怎么样经历了那大起大落大嗡多灾多难的时代。
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在我们的生活里,苏州式的古老、沉静、温柔已经变得越来越陌生。
而大言欺世、大闹盗名、大轰趋时的“反苏州”却又太多了。
苏州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的混合体。
苏州是一种珍惜,是一种保护,对于一切美善,对于一切建设创造和生活本身的珍惜与保护。
也是一种反抗,是对一切恶的破坏的无声的反抗。
虽然,恶也是一种时髦,而破坏又常常披上革命的或忽而又披上现代意识的虎皮。
我真高兴,七年以后,我有缘再访苏州。
我们终于能够平静下来,保护苏州,复原苏州,欣赏苏州,爱恋苏州了。
我们终于能珍重苏州的美,开始懂得不应该去做那些亵渎美毁灭美的事情。
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汹涌大潮当中,在一个又一个神圣的豪情与偏狂的争闹之中,在不断时髦转眼更替的巨轮与浪头之中,苏州保留下来了,苏州复原了,苏州在发展。
苏州是永远的。
比许多雷霆万钧的炮声更永远。
写苏州的古代诗词与现代散文
重答汝州李六使君见和忆吴中旧游五首 白居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为忆娃宫与虎丘,玩君新作不能休。
蜀笺写出篇篇好,吴调吟时句句愁。
洛下林园终共住,江南风月会重游。
[先与李六有此二句之约。
]由来事过多堪惜,何况苏州胜汝州。
[李前刺苏州,故有是句。
]--------------------------------------------------------------------------------自吟拙什 白居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懒病每多暇,暇来何所为?未能抛笔砚,时作一篇诗。
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
上怪落声韵,下嫌拙言词。
时时自吟咏,吟罢有所思。
苏州及彭泽,与我不同时。
此外复谁爱,唯有元微之。
谪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
相去二千里,诗成远不知。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白居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霓裳序初亦复如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四句皆霓裳舞之初态。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许飞琼、萼绿华,皆女仙也。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霓裳曲凡十二遍而终。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予自江州司马转忠州刺史。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自玲珑以下,皆杭之妓名。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云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云。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钱唐诗云。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
其母抱之,霏微若烟雾散空。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娟、态,苏妓之名。
]--------------------------------------------------------------------------------忆旧游 寄刘苏州。
白居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忆旧游,旧游安在哉?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岩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修蛾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
六七年前狂烂熳,三千里外思徘徊。
李娟张态一春梦,周五殷三归夜台。
虎丘月色为谁好?娃宫花枝应自开。
赖得刘朗解吟咏,江山气色合归来。
[娟、态,苏州妓名。
周、殷,苏州从事。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白居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阴署。
忆我苏杭时,春游亦多处。
为君歌往事,岂敢辞劳虑。
莫怪言语狂,须知酬答遽。
江南腊月半,水冻凝如瘀。
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
女墙城似灶,雁齿桥如锯。
鱼尾上奫沦,草芽生沮洳。
律迟太簇管,日缓羲和驭。
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
四野万里晴,千山一时曙。
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
善恶有惩劝,刚柔无吐茹。
雨衙少辞牒,四境稀书疏。
俗以劳俫安,政因闲暇著。
仙亭日登眺,虎丘时游预。
[望仙亭在杭,虎丘寺在苏。
]寻幽驻旌轩,选胜回宾御。
舟移溪鸟避,乐作林猿觑。
池古莫耶沉,石奇罗刹踞。
[剑池在苏州,罗刹石在杭州)。
]水苗泥易耨,畲粟灰难锄。
紫蕨抽出畦,白莲埋在淤。
萎花红带黯,湿叶黄含菸。
[楚辞云,叶菸色而就黄。
]镜动波飐菱,雪回风旋絮。
手经攀桂馥,齿为尝梅楚。
坐并船脚歌,行多马蹄跙。
圣贤清浊醉,水陆鲜肥饫。
鱼鲙芥酱调,水葵盐豉絮。
虽微五裤咏,幸免兆人诅。
但令乐不荒,何必游无倨。
吴苑仆寻罢,越城公尚据。
旧游几客存,新宴谁人与。
莫空文举酒,强下何曾箸。
江上易优游,城中多毁誉。
分应当自尽,事勿求人恕。
我既无子孙,君仍毕婚娶。
久为云雨别,终拟江湖去。
范蠡有扁舟,陶潜有篮舆。
两心苦相忆,两口遥相语。
最恨七年春,春来各一处。
...
有关苏州的诗词
展开全部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送人游吴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 许浑 无处登临不系情,一凭春酒醉高城。
暂移罗绮见山色,才驻管弦闻水声。
花落西亭添别恨,柳阴南浦促归程。
前期迢递今宵短,更倚朱阑待月明。
再游姑苏玉芝观 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姑苏杂永 唐伯虎 长洲茂苑古通津,风土清嘉百姓驯。
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日一尝新。
市河到处堪摇撸,街巷通宵不绝人。
四百万粮充岁办,供输和出似吴民。
别苏州 白居易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 。
来渐荷宠命,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
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
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
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这个帖子里面有好多http://tieba.baidu.com/f?kz=579798186...
描写苏州秋天风景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怀吴中冯秀才》杜牧长洲茂苑草萧萧,却算邮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乌栖曲》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登阊门闲望》是白居易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
求描写苏州的美文
横塘远去 秋末 在人们印象里,苏州西郊的横塘,不是旅游景点。
苏州周边远远近近的古镇,借旅游的东风,一个一个在兴盛起来,唯独没有横塘。
能勾起游兴一去横塘的,就是运河边上睡着的古老的驿亭。
横塘,可是诗人骚客常吟唱的呀,读了点诗词又谁人不识君。
范成大以横塘为题,有专门吟唱横塘的。
“南浦春来一绿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一幅江南烟雨送客图。
“阵阵轻寒细马桥,竹林茅店小帘招。
东风已绿南溪水,更染溪南万柳条”,一派田园风光。
清代诗人吴宽也以《过横塘》为题,“夏半横塘风日多,画船载酒压晴波”,把过横塘作为“登山第一歌”;唐寅在《江南四季歌》中,说“吴山穿绕横塘过,虎丘灵岩复元墓”,把横塘与虎丘、灵岩吴中诸山连了起来;厉颚在《自石湖至横塘二首》中,“为爱横塘名字好,梦肠他日绕吴门”,化用《吴书》孙坚“母怀妊坚,梦肠出绕吴昌门”的典故,把爱横塘推到了极致。
横塘更出了名的,还在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江南黄梅时的烟雨、满城飞絮,比作一腔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种不同的愁,异曲同工,到了绝处。
也因“梅子黄时雨”,贺铸得了贺梅子的雅称。
词的开头,“凌波不过横塘路”,横塘也出了名。
张中行老先生二十年前来苏州,在《姑苏半月》中就因贺铸的《青玉案》而专写了一节过横塘的思绪:坐汽车西行三次,往返过那个地方六次,每次过,看江水,看路旁的房屋,心里都泛起“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思情。
这是由贺铸的一首《青玉案》词引起的,词的开头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我读,同人闲谈,常常接触这首词,以为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类所谓豪放的相比,这写得才是词境,值得用心灵去吟味…… 横塘还在,可是,这么烟雨,这么尽绿,让人寻芳,引起诗人骚客万般怜爱的横塘,已经远去,只能像张中行先生一样,车过横塘,想想罢了。
横塘,你是怎么远去,怎么消失的? 或许横塘没有许多名胜古迹留下来,没有像沈万三那样的沈厅、明清时的民居留下来,没有同里、角直那样的河桥留下来,或许后来再没有像范成大、贺铸那样的诗人住在横塘附近了,这或许都是原因;但横塘的消失,可能已有一二百年了,我猜想,横塘的功能变了,横塘已不是苏州水陆交通的津口和要冲了。
或许就是,公路的开通,路失横塘。
“凌波不过横塘路”,女士去石湖、太湖,去灵岩、洞庭,到了横塘就要改乘水路,男士也是如此。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浪游记快,说:“吾父稼夫公唤女伶演剧,宴客吾家。
余患其扰,先一日约鸿干赴寒山登高,藉访他日结庐之地。
芸为整理小酒榼。
越日天将晓,鸿干已登门相邀,遂携榼出胥门,入面肆,各饱食。
渡胥江,步至横塘枣市桥,雇一叶扁舟,到山日犹未午……”横塘是游石湖、太湖、灵岩的第一站。
横塘,通胥口,通越溪,连太湖,连京杭大运河,苏州水路交通的要冲,西行、北进的渡口,水路造就了横塘。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尽管今天横塘仍是苏州西部水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但作为石湖、太湖诸多名胜的起始,作为折柳送客的站头,陆路的兴盛,公路的畅通,这样的作用减少了,降低了,乃至可有可无了。
横塘因水路而名,也因水路而失。
这或许也是交通发展的一种结果,用不到读古人诗而伤今人的神。
很久没有去横塘了,横塘成不了旅游景点,也得去问问。
兴致一来,再热的天,也挡不了。
或许横塘的小街比不得周庄、同里的老街,或许横塘不想走古镇新区的路,原来一条临河而建的街,已是荡然无存,展现在面前的是江南千镇一面的新镇,一条水泥路的两边,林立着四五层高的楼房,底层开着商铺。
穿过一条小路,来到大运河岸边。
亭子桥卧龙似的横亘在运河上,与彩云桥、古驿亭,组成一个直角,运输船川流而过,多少给人一点今古奇观。
而瞅瞅运河两岸,一边在装卸红砖,一边在下载金属废件,一边碎砖满地,一边满地油污,游兴了然无痕。
彩云桥卧在胥江与运河的交接处,与驿亭相连。
不知为何,刻有“彩云桥”的花岗石栏,被弃在一旁。
还能使人唤起横塘古镇思绪的,古驿亭静静地蹲在河边。
在遥远的过去,这儿灯悬待月、客到烹茶、远映胥江,冷清之中还是相当有热气的。
而今,无论白天夜晚都没有客到烹茶了,唯有月照胥江。
古驿亭,还能吸引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河东边杂乱的民居,家家门前屋后的铁栅栏,一条墨黑似的小河,发着阵阵臭味,游兴绝对不会再有了。
应该包蕴在横塘里,镇东一里许就是吴中才子唐寅的墓。
经过多次修葺,加上边上新筑的秋香园,无论旅游,无论拜谒这位使苏州名声远播的才子,横塘还是有吸引力的。
尽管天大热,游客不多,唐寅纪念室里还是见到七八个来自外地的年轻学子。
传媒介绍,苏州将花大力开发石湖,苏州发展又在西进,石湖离不开横塘,横塘又是西进的门户,西进的起点,北边苏州高新区又在合围过来,横塘应该兴盛起来。
唐寅纪念室有副楹联,半联云:“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
描写苏州的古诗词有哪些呀?
展开全部 古代赞美苏州或扬州的诗词:苏州: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再游姑苏玉芝观【唐】许浑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渡吴江【唐】杜牧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唐】白居易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吴越怀古【唐】李远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送人游吴【唐】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去之前首先会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了就会想,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什么的回去就会想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扬州: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维扬怀古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其实八怪主要是善画,他们的绘画作品盖过诗词。
郑板桥词集石头城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周瑜宅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叶渡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劳劳亭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
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关于秋的诗词或散文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崛淼拇ゾ酢Iń值脑谑饔跋乱徽笊ê螅?彝辽狭粝吕吹囊惶跆跎ㄖ愕乃课疲?雌鹄醇染醯孟改澹?志醯们逑校?币馐断虏⑶一咕醯糜械愣?淠??湃怂?档奈嗤┮灰抖?煜轮?锏囊O耄?笤家簿驮谡庑┥钌虻牡胤健?nbsp;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
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
描述苏州景物和风情的古诗词名句速度~```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正月三日闲行》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登阊门闲望》 【唐】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我的家乡苏州的 名人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
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
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
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尚存名贤像赞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文化传播吴地的第一人,世称“南方夫子”。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
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三国 陆绩(187—219),字公纪,天文学家。
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专著《浑天图》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怀橘遗亲”,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为后人楷模。
两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
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
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
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
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
亦精绘肖像,作风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
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
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
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
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陆”。
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
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
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绘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
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唐 张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
著名书法家。
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
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
人们尊为“草圣”。
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书,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
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杨惠之,唐开元天宝年间(712~755)雕塑家。
先学画,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后专攻雕塑,成为天下第一雕塑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
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
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与神情特征,生动传神,对后世塑像艺术影响甚大,被尊为“塑圣”。
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吴县角直保寺圣罗汉像相传出自其手。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洛阳人。
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马郎中任苏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宾礼儒士,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辈,与之酬唱。
其性高洁,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号称“韦苏州”。
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得建安风韵。
著有《韦苏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
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
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
”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陆龟蒙(?—876),字鲁望,唐代长洲县人。
隐居甫里(今吴中区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
他生活清贫,一面亲自下田耕作,一面读书论撰不辍,史称“乐闻人学,讲论不倦”。
他擅长诗文,与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负盛名,人称“皮陆”。
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
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
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
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
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
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
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为明健。
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