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我这只有一点,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古典文学 (一)春秋时期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
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伐檀》《硕鼠》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六则 《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荷 丈人》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
《曹刿论战》《 之战》 (二)战国时期 《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
《庖丁解牛》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齐桓晋文之事》《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 《荀子》,作者荀况,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劝学》 《韩非子》,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
韩非,荀子的学生。
《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五蠹》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
《察今》《察传》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作。
《愚公移山》 《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荆珂刺秦王》 《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楚国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离骚》为代表作。
《涉江》 (三)汉朝 贾谊,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
《过秦论》《论积贮疏》 《淮南子》,西汉刘安及其门客编辑,为杂家著作。
《塞翁失马》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业任太史令。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 《汉书》,纪传体史书,东汉史学家班固受诏编写,未完,死于狱中,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
《苏武》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大约产生于汉代末,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 (四)魏晋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军事家。
《出师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
《七步诗》 《搜神记》,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
《干将莫邪》 陶渊明(365~427年),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字潜,字渊明),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
《三峡》 《后汉书》,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
《张衡传》 丘迟,南朝齐、梁间的文学家。
《与陈伯之书》 《木兰诗》,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
《木兰诗》 吴均,南朝人。
《与朱元思书》 (五)唐朝 唐初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涣,诗人,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
《凉州词》《登鹳鹊楼》 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春晓》《过故人庄》 王昌龄,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其诗有诗、画、音乐合一的特色。
《观猎》《鸟鸣涧》《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
存诗近千首。
《夜静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望天门山》《秋浦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杰出现实主义诗人。
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
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存诗1400多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的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
存诗近3000首。
《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卖炭翁》《琵琶行(并序)》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
《马说》《师说》《原毁》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xie)州人。
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作品。
《小石潭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 杜牡,字牧之,号樊川。
与李商...
诗歌常识格律诗分为( ),( )两种.律诗共()句,分()律
格律诗分为(律诗 ),( 绝句 )两种.律诗共( 8)句,分( 五言 )律诗和( 七言 )律诗,10句以上为排律.绝句共( 4)句,分( 五言 )绝句和( 七言 )绝句.2.对仗是律诗句法的又一特征,要求中间两联即__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即字数相同,句法匀称,语意相关或相近。
古诗的基本常识
诗歌在高中的课本上有个详细的说明。
诗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诗经开现实主义的先河 楚辞开浪漫主义的先河 那时候的诗歌多是长短句,有的也不怎么押运。
后来出现了乐府诗歌(属于现实主义) 到了三国时代,出现了建安七子和三操,多以4言和五言为主。
到了魏晋南北朝 出现了大诗人陶渊明。
(现实主义)诗歌在唐代开始成熟,出现了绝句、律诗、但诗歌未必就是字数完全一样。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到了宋代,诗歌并没有走下历史舞台,而是以长短句(辞)的形式继续发扬。
因为长短句更加上口,符合人们的习惯。
到后来戏曲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元曲)。
五四之后,人们开始写白话文,就是我们怎么说话就怎么写。
于是出现了新诗。
新诗和古诗就不一样了,它更讲究的诗歌的内在,
高中语文古诗词必备知识点?
古诗歌鉴赏知识点 1、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2、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
4、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6、表现手法 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 分析手法:卒章显志、开门见山、对比、怀古伤今、寄寓、用典、象征使用、叠词 7、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
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
8、描写(写景)方法—— 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白描、虚实、不同感官、比兴。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 怀古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前加“咏”,或后加“怀古”、“咏怀”等。
) 2、思想内容: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1、抒情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2、写法是白描、衬托。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边塞战争诗 1.形式标志:题目有“塞”、“征”、“军”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如《凉州词》、《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 表现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感叹光阴易逝;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高中必备古诗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背 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展开全部 古诗鉴赏题10大规律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
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1.试各用三字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咏赤壁 下片:怀周瑜 鉴赏诗歌,可以从题目入手把握思路:从词题看,这是一首怀古词,在赤壁怀古。
怀古题材的诗词,一般思路是先写古迹现在的情景,再抒发感慨。
这首词也是这样,上片主要写景,兼怀古人;下片怀古人,再发感慨。
2.上片写了赤壁景色,都写了哪些景?大江,故垒,乱石,惊涛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是传颂千古的名句,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由江水而岁月,由岁月而人物,设置广阔空间、悠远时间背景。
化无形为有形, 形象生动传神。
4.诗句理解: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经过大浪淘沙,留下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们将名垂青史。
⑵“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
”:赤壁之战时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
⑶“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瑜年纪轻轻便迎娶小乔,是多么的英气不凡,神采飞扬。
⑷“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中把曹船烧得灰飞烟灭。
⑸“故国神游,多情应先后笑我,早生华发。
”:来到赤壁,想象当年赤壁之战的情景,实在应该笑自己过于多情,以至年纪轻轻就长出了白发。
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作者看破红尘,借酒浇愁,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功业未成,以此寻求解脱。
5.主旨理解: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不屈不挠、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一生。
”结合词中“人生如梦”谈谈你的看法?看法自由,但得说出理由,自圆其说。
⑴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
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⑵“人生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
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
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⑶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
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
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
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2.词中用典:⑴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⑵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
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⑶刘义隆: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⑷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⑸佛狸祠:现实如故,百姓麻木。
3.主旨: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登高》1.诗歌形象:“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2.诗歌抒情手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 3.常用术语:典故:典故的来源极其含义;用典的作用: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风格: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婉约,缠绵宛转/清新优美/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意境:诗人的“情”与“理”,事物的“形”与 “神”。
4.近体诗知识: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律诗:①诗句字数整齐。
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
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绝句。
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5.本文写了哪些意象?哪些内容?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
高中语文古诗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满分答题公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整理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
高中必知的语文文学常识有谁告诉我?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áng)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四)、唐代文学 1、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①韩愈。
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
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 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详细答题技巧
展开全部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