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的教师培训课程有哪些
我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一、感受经典 :深悟古诗文化底蕴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
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二、感悟名师:用心细细聆听,尽情领略风采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
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
们深深折服。
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
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 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
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古诗词课到底应该怎么教
资料收集——厚在背景 古诗词看似短小,其实每一首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要了解这些,就要从了解诗词背景入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
1.作者背景 “境由心生”,文亦如此。
作者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会产生不同的作品。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有助于他们领悟诗词背后的喜怒哀乐。
例如《泊船瓜洲》一诗,作于王安石晚年,他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
创作此诗时,他重返政治舞台,心中既有即将施展政治抱负的喜悦,又有面对险象环生的官场的无奈,便于长江之岸以诗寄情。
还有许多风格迥异的诗人,潇洒如李白,入世如白居易,豪放如苏轼……了解诗人的身世背景、个人经历等均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
2.时代背景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作者,由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以唐宋为主,兼顾明清。
在这一两千年间,中国社会不停地发生着演变。
安治、动乱……动荡的社会背景造就了古诗词的演变与繁荣。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被称 为“老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殊不知, 诗人创作此诗时正值唐朝社会由盛转衰。
历经八年安史之乱,经历了两千多个日夜的漂泊,终于传来了土地被收复的消息,杜甫怎么能不喜极而泣、欣喜若狂呢? 可见,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任何一首古诗词的诞生都是时代的映射。
3.人文背景 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关于民俗、文化的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人文方面的资料。
如《元日》一诗提到了春节的习俗, “桃符”“屠苏”对于生活在现代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教师需要补充这方面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提到的“茱萸”、《清明》一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原因,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诗词的价值取向、主旨等形成初步的认识,学生的知识背景也会逐渐厚重起来。
2 学法引导——厚在策略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可以说句句如玉、字字珠玑。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语言,品读悟情。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进行学法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1.读通读顺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将诗 词读通、读顺。
多种方式的朗读是突破诗词“点”的重要保障,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情感得到提升。
一是可以范读,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意境; 二是可以同学间合作读,以检查字音和节奏的正确性;三是可以个别读,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检查,明确字音。
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地理解诗词内容,是实现“短文厚学”的重要保障。
2.品味含义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诗词内容的学习了。
每首诗都有“文 眼”,俗称重点字,也就是全诗的“点”。
理解了这些字词的含义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点”到“面”,体会诗词的内涵。
因此,品味关键词语至关重要。
3.展开想象 在初步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这样,文本才会更加厚实、饱满。
教师可以结合课前收集 的资料引导学生展开多方面的想象。
一是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教授叙事性诗词时,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使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加厚重。
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人李白的性格展开想象:面对渐行渐远的小船,李白会想什么?学生可以从回忆、盼望、惆怅等不同角度去谈自己的理解,这样,诗中表达的送别的深情,不用教师强调,学生也能理解了。
二是想象故事情节发展。
进行这方面的想象,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读写结合,进行扩写。
如《赠汪伦》一诗,学生品味词语含义后,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分别时,汪伦会唱什么歌?”“听到歌声,李白会说什么?会做什么?”从多角度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展后,学生可以将二十八个字的诗歌扩展成上百字的现代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是想象特定环境。
在对人物内心活动与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的同时,还可以想象特定的环境背景。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在进行背景资料补充后,教师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安史之乱时,人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一切毁于战火, 那是怎样的景象?”“战争平息后,百姓的生活渐渐有了好转,又会呈现怎样的景象?”通常想象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诗人的欣喜若狂就不难理解了。
4.明理知情 通过品味词语含义、多角度想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怀。
这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古诗词教学的最高层次。
为了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
一是用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在教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如果在学生想象、资料补充的基础上,将杜甫老泪纵横、喜极而泣的视频给学生观看,会更直接触动学生心灵。
二是用音频资料辅助教学。
悠扬的古琴、琵...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
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
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
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
2.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
3.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
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
4.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
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
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改善古诗词教学的相关措施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古诗词结构独特、意境美、修辞精妙、涵义深刻,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古诗词素养来体会,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诗词修养。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以应对不断更新的语文教育需求和全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
反思的重点要集中在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之间是否匹配,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习惯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教学态度、内容以及过程进行剖析,敢于创新,勤于独立思考,保持教学水平和观念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2.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从有效指导诵读、情境教学、把握整体感悟这三个方面入手。
高效地指导诵读要重视范读作用、强调引导诵读和背诵。
在范...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
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
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
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
2.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
3.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
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
4.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
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
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改善古诗词教学的相关措施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古诗词结构独特、意境美、修辞精妙、涵义深刻,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古诗词素养来体会,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诗词修养。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以应对不断更新的语文教育需求和全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
反思的重点要集中在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之间是否匹配,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习惯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教学态度、内容以及过程进行剖析,敢于创新,勤于独立思考,保持教学水平和观念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2.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从有效指导诵读、情境教学、把握整体感悟这三个方面入手。
高效地指导诵读要重视范读作用、强调引导诵读和背诵。
在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反复诵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诵读是传统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道:“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初学一首古诗,教师应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参照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不读错,不丢字,不加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巩固汉语拼音。
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出几名同学大声朗读,让其他同学当裁判,评一评,议一议,看谁朗读得最好,谁朗读时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要声情并茂地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朗读、配乐朗读的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学会欣赏,领悟古诗的意境深 学习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领悟古诗的深邃意境,这样的学习方式才会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1.巧用插图感受情境。
在教学《山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辆马车停在路旁,诗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欣赏着漫山遍野的枫叶。
让学生通过插图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如何教学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古诗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千百年来我们对唐诗都爱不释手.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是我国唐诗中的艺术珍品.让小学生读懂它,理解它的内容,让学生终身受益,是我们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在如何较好小学语文古诗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
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
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
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
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
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
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
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
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
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
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
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
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
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
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
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
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
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
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教案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展开全部 传统的古诗词不仅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而且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提高学生的欣赏古诗的能力,现分享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课浅薄见解。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快速地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可以从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还可以从诗歌的主题内容出发。
关于作者导入,当介绍王维的时候,王维既是一名诗人,也是一名画家,可以从他的绘画作品切入,初步从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关于内容导入,比如《古诗三首》的《泊船瓜洲》及《秋思》都是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歌,再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隶属于送别诗,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主题内容进行谈话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抓住关键词快速理解诗的语言,入情入境体会蕴意古诗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字都有绝妙之处,每一处景色都饱含作者的情感,每一举动都有深层的含义。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提出每一行诗中不懂的字词,读读议议,借助翻译,体会每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比如《游山西村》古诗颔联当中的“足”字体会了村民们对作者的热情款待,尾联当中的“柳暗”、“花明”描绘的是柳树和花儿茂密的景色美,从而体现作者的心情转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通过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分析词意,为体会情感奠定基础。
三、拓展延伸入情入境,设身处地体会情感。
诗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在课堂的教学基础上,我们可带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情境中去,以自己的体验、感受,去理解诗意,感悟诗意。
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当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引发学生思考在远古时代,送别友人前往阳关,没有任何的电子通讯设备,一离别不知何时再相见。
结合角色扮演,更深层次地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再比如《题西林壁》当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站在教室不同的位置观看校园的一角,感受不同的角度视野也不尽相同。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并结合诗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反复读中思,读中悟。
新课程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读中思,读中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精心设计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吟诵古诗文的热情。
因此,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更深入的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
综上所述,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在课程标准新的理念下,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实践,多活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用语文,在语文课堂中联系生活,让琅琅上口的古诗词诵读充满校园。
小学语文人教版古诗大全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材简析《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牧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朱光潜同样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开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由此可见,鉴赏诗词不仅增加修养和德行,而且有触类旁通的借鉴功能.作为“诗的国度”,关于古诗词的学习与传承历来为华夏民族所重视、青睐和推崇.在学校教育中,无论何种时代何种版本,古诗词内容及其教学活动总会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苏教版古诗词不仅拥有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而且突破了高中语文的局限性,为教学活动和人文熏陶提供了较为开阔的自主空间.根据高考诗歌鉴赏的题目类型,课堂上的诗歌鉴赏也变成了一次次真题讲解。
“一解词、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流水线一般的把美丽的古诗“大卸八块”,对于诗歌的鉴赏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在意的是诗歌的外在形式,而对于诗歌蕴含的深邃思想、丰富情感分析不透,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手段降低了诗歌固有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发挥,甚至造成了像吕叔湘先生所说:“学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老师一分析,眼泪全没了。
”的现象,把感情真挚的诗词鉴赏变成了语言文法的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操练。
“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铁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
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激情澎湃的演讲家,他需要把自己所了解的,通过适合所面对的学生的方式来讲述给他们听,而不是如机器一般的读字而已,而所谓的感情充沛则源于教师对首诗词的了解与热爱。
究竟我们为什么来进行诗歌鉴赏教学?诗歌鉴赏教学教给学生什么?诗歌鉴赏教学是来告诉学生古人是如何来表达情感的,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如何令人陶醉,透过诗人相隔千年的文字,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出赞叹,引导学生个性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是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所在。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俗话说:“教师有一桶常流常新的活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清纯的新鲜水。
”作为师者,最不该固步自封,所以在教学期间,要围绕教材大量阅读,关于文学常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诗歌鉴赏有数。
另外,新课程改革中人们用“平等中的首席”来表明教师的作用,就说明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也要负担起教师应有的责任,“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所要做的不是单纯的灌输,让学生听你说,而是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一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又为什么那样,对问题所在进行深刻研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同一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诗歌的鉴赏水平也是一样,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
由于诗歌表达的意思不是很直白,所以学生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就会千差万别,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对此,教师就要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深入理解诗歌的本身意义,切实际感悟到诗歌的力量。
教师不应该是学生的师长而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解放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走进诗歌,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提倡吟诵。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诗歌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诗歌,去咀嚼诗歌。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诵读视频,或者发挥范读的作用,也可以举行朗诵会或者吧学生诵读制成影像播放等,增加诗歌鉴赏的趣味性。
3.调动想象。
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氛围,用诗意的语言,启发学生进入联想想象空间,在特有的氛围中,使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另外,除了语言外,我们还可以配合绘画和音乐,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与诗词的优美,强化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诗歌鉴赏是一个有情感、有理智的个性化审美过程。
我们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尊重诗词鉴赏的规律,把握诗歌鉴赏的根本目的,多一些吟诵,少一些分析;多一些快乐,少一些严肃;多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
3.具体分析高考命题,合理制定教学方案诗词鉴赏作为高考内容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成为中学生学习必不可缺的内容。
高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诗歌成绩的好坏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语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败,所以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对诗歌的曲解,并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向的思维方式,贴近高考命题,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诗词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培养诗词鉴赏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诗歌的内涵,寻找有效的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