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周年诗词沁园春

时间:2020-10-14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公司周年诗词沁园春

58周年国庆诗词

国庆节诗歌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 国庆节诗歌一: 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国庆节诗歌二: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国庆节诗歌三: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看世界沧海桑田, 庆中华成立四九年. 中华美德源流长 英雄辈出焕荣光. 上联:举国庆国庆 下联:出对联对联 上联:中秋节国庆节 节节同庆节节高 下联:芙蓉饼荷叶饼 饼饼团圆饼饼香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她无比灿烂辉煌, 因为她在我的心中 有56中芬芳—— 啊,这芬芳在我心中四季难忘, 从春天北方的桃花吐艳, 到严冬海南的稻花飘香, 从炎夏荔枝满树的福建山村, 到秋天葡萄成熟的吐鲁番果香…… 天天有彩花开放, 季季有丰收在望, 在这些芬芳里, 我看到最绚丽的景象—— 还有她的雪白和碧绿, 美如黎明的晴空, 未来的希望……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展开全部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

问下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全文.有人了解的说下吧,谢谢各位4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诗词名篇,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创作[1]。

1945年10月,毛泽东远赴重庆谈判,将诗作抄录送给诗人柳亚子,随后刊登在重庆各大报纸,广为流传。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fèn)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赏析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中以“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几句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句中的“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

【诗词谁来写一首沁园春】作业帮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查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