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诗鬼”李贺能体现他个性的诗句
李贺的《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鬼唱”二字石破惊天,它仿佛让人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吟唱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以此来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沉痛与凄清。
诗笔新奇,诡谲多姿,荒诞虚幻中暗合了李诗的鬼才之意。
读李贺,躲不开他笔下的“鬼境界”,留存至今的二百多首诗中,有十余首鬼诗,《秋来》就是其中一首冷峭幽森,鬼影幢幢的代表作。
全诗是这样写的:“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诗歌融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一、二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
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
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愁叹老,愤愤不平,“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鲜明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
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
如此冰凉透骨的感受,如此哀哀无望的倾诉,几人能有?谁人能敌?李贺何以这般伤心叫苦,堕泪惊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自由心灵。
于秋,除了络纬般呐喊,残灯般挣扎,他还能怎样呢?三、四两句牢骚满怀,愤愤不平。
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
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苦从中来,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写下的这些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蛀虫蛀蚀成粉末呢?”“粉空蠹”三字下得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试想:诗人青灯独伴,长夜无眠铸就的那些秋风诗篇,无人能解,无人赏识,只好束之高阁,任由无知小虫咬烂撕碎,几成粉末!皓首穷经无人问,一腔心血付东流,诗人该是何等失望,何等愤怒,何等愁惨!一个文章圣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世无知音,英雄无主!陪伴这些凝重诗文的是冷落遗弃,是孤独寂寞,是糟蹋蹂躏,是诛心剖腹,这分明是对李贺的人格侮辱和心灵谋杀。
一个人做诗做到了差不多悲恸欲绝,万念俱灰的程度,李贺能不苦吗?五、六两句紧承三、四句的意思,描写苦中幻觉,更见愁情惨淡。
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为怀才不遇,沉沦下潦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
他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在迷离恍惚之际,他仿佛看到了赏识自己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我这个“书客”来了。
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笔法诡谲多姿。
不说“忆子腹糜烂,肝肠尺寸断”(晋代的《子夜歌》),也不说“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而说“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一空依傍,自铸新词,愁肠百结,乱无头绪,竟然可以把它抹平拉直,理顺摆清,可见诗人愁思之深重、惨烈!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李贺却反过来说鬼魂吊慰生者,而且鬼魂幽艳香冷,有形有态,这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不独如此,七、八两句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绘鬼魂挽唱的凄清图景。
在衰灯寒窗之内,在凄风苦雨之中,诗人仿佛隐隐约约地听到秋坟鬼唱,唱鲍照当年抒愤写恨的诗句,哭诗人当下落落不合的悲伤,歌哭言语之间流露出一种深似黑夜、愁如大海的悲凉,似乎古往今来,像鲍照、李贺这样的文人,他们的遗恨如苌弘碧血,冤魂入土,千年不化,万世不消。
字面上说鲍照,实际上则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志士才人怀才不遇,正是千古同恨!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人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
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不平之气。
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好在阴曹地府寻求同调,不亦悲乎!另外,李贺的《苏小小墓》也看看。
古代诗词中苏小小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展开全部 1、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2、袁宏道《西陵桥》 西陵桥,水长生。
松叶细如针,不肯结罗带。
莺如衫,燕如钗,油壁车,斫为柴。
青骢马,自西来。
昨日树头花,今朝陌上土。
恨血与啼魂,一半逐风雨。
3、徐渭《苏小小墓》诗: 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
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
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
恨不颠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4、朱彝尊《苏小小墓》 小溪澄,小桥横,小小坟前松柏声。
碧云停,碧云停,凝想往时,香车油壁轻。
溪流飞遍红襟鸟,桥头生遍红心草。
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
5、元遗山《题苏小像》 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
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
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6、沈原理《苏小小歌》 歌声引回波,舞衣散秋影。
梦断别青楼,千秋香骨冷。
青铜镜里双飞鸾,饥乌吊月啼勾栏。
风吹野火火不灭,山妖笑入狐狸穴。
西陵墓下钱塘潮,潮来潮去夕复朝。
墓前杨柳不堪折,春风自绾同心结。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
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
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
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
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
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
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
阮郁别后毫无音讯。
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
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姬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
”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而《乐府广题》也有相关记载。
相传其人为南齐名妓,貌美艳丽,且聪慧多才。
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
...
描写鬼的诗句
鬼诗中国文化里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认为今不如古。
人心不古这个词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直到清代,这个思想也没有改变,甚至是皇帝。
略过明不计,毕竟江山是从人家老朱家抢来的。
人普遍认为清不如唐宋,唐宋不如两汉,两汉不如三代,三代不如上古。
中国人这个观念是骨子里的,根深蒂固而且不自觉的。
从主义到思想,思想到理论,理论到代表,真不知道下一代又出什么新名词。
夸奖帝王,要是比作唐宗宋祖,帝王会很高兴。
要比作商汤周文,会龙颜大悦,要是比作陶唐有虞之类,连皇帝也会屁颠了。
有清人也感叹‘今人事事不如古人,惟算法和历法,日益精密’,已经觉得很客观了。
不好,呵,跑题了,赶紧拉回。
清诗,也是处于这种情况下的。
唐代诗歌的光辉太眩目了,按照“一代不如一代”的潜规则,清人自己掐算了一下,不是唐诗的对手,所以清人写诗就很小心。
首先体现在出版上,诗都能写一点,可真正出版的不多,出版诗集的也没多少人看,恐怕连版税也交不起了,况且言论也不是很自由。
清人诗歌大多散落在他们笔记里。
另一方面,清人总想找个突破点,所以也出了以前很少涉及的内容。
鬼诗就是其中之一。
鬼诗的鼻祖是号称鬼才的李贺,李贺也确实有点鬼,先是不买律诗的帐,然后写了几个鬼诗,自李贺以后,鬼诗又沉寂了几百年,到了清,鬼诗这口冷饭终于被发扬了。
到清代,是谁首先拾起的鬼诗已经不可考证。
但是清确实曾经掀起一股写鬼诗的潮流,甚至文人宴会也经常以鬼为题斗诗。
但是写的东西虽然部分留了下来,作者多不可考了。
先来看看这首:盘塘江上是儿家,郎若游时来吃茶,黄土覆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樱花。
好一个俊俏的竹枝词,可是茅草覆盖的黄土屋,有几个人敢去吃茶呢。
鬼诗,写的目的,就是营造一个‘神亦不需敬,鬼亦不需怕’的境界。
给鬼灌注了人的各种感情,在鬼诗里,鬼不再凶狠恐怖,还分明有几分可爱与可怜。
另外,鬼诗,基本是不提到鬼、坟、墓等字,乍一看,还真看不出是鬼诗来。
如果说马缨花这首还很含糊,那么以下这几首就轮廓清晰了,不同的鬼不同的情感,让人陡生叹惋。
看看鬼的还乡,注意,绝对不是还乡团式的仇杀和降祸,只是在萧索中回忆。
旧时衣服尽云霞,不到还乡不是家,今日楼台浑不识,只余古木记年华。
还有无家可归的鬼,有点人间“等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的味道。
奈何夜间没有杜鹃,只好拿猫头鹰代替了。
柳色青青草色黄,漫漫何处是家乡,山枭啼罢五更冷,趁月归来夜有霜。
这个是一个孤独的鬼,亲人远去,荒郊野岭,连个唠嗑拉呱的人都没有,晚景凄凉啊。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流水涓涓芹努牙,织鸟西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
“表独立于山之上”,“思公子兮徒罹忧”。
此刻,这个鬼在想什么呢,或许和九歌中的山鬼一样,在思念阻隔的情人? 草根露下阴虫急,夜深悄映芙蓉立。
湿萤一点过空塘,幽光照见残红泣。
是为了一件衣服?还是感叹阳世不在的青春?抑或思念双亲?难道逝去的只有青春么?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爷娘送我青枫根,不见青枫几时落,当日刺绣衣上花,今日为灰不堪者。
清代鬼诗很多,比较经典的,选出了这几个。
最后附上鬼诗鼻祖李贺的一个鬼诗: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
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阳待。
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这个是李贺写的《苏小小墓》,关于苏小小,将在下一篇文章里讲到.想在诗联丛话那一贴下面发,奈何总是提示说回复超长,只好另起炉灶,见谅.又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二云:“吴人吕文兆熊三十年旧交也,性情孤冷,举止怪僻。
一夕席间,吕举一令,各诵鬼诗,如:‘下有百年人,长眠不觉晓’。
‘自怜长夜客,泉路以为家’。
‘寒食何人奠一卮,骷髅戴土生春草’。
‘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惟对空山月’。
‘西山一梦何年觉,明月堂前不见人’之类。
余后举明人焰口诗:‘有身无首知是谁,寒风偏射刀伤处’。
吕拍案叫绝,以为驾长吉而上之.” 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鬼诗可谓著名了.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鬼仙”。
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
其实,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
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象是她含泪的眼睛。
这里抓住心灵的窗...
李贺的诗句
【标题】:月漉漉篇 【年代】:唐【作者】:李贺【体裁】:乐府【内容】:--------------------月漉漉,波烟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粉态夹罗寒,雁羽铺烟湿。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杭州名妓苏小小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啊?
苏小小,浙江金华人氏,生于公元479年,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妓,年十九时苏小小因为相思而感染上了风寒,再加上她从小就有了咯血病,不久便香消玉殒了,苏小小离世后,一位钟情于她的武林高手按她的遗愿将她葬在了西泠一颗柳树之下。
也有人认为苏小小是后世文人雅客杜撰出来的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
最初苏小小的出名是因为众多文人墨客的诗词歌咏,例如李贺的《苏小小》。
至于油壁车的故事,也只是后人的演绎罢了。
那一首所谓苏小小所作的词的最初来历是某位诗人夜宿西湖,梦见一位女子自称苏小小并吟了前半首词。
该诗人醒来有所感,将前半首录下来,并自己续上了后半首描写梦中的苏小小,题于西湖湖畔。
该词的上下两段其实并不一致。
前半首是第一人称,后半首则明显是他人眼中的客观描写了: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苏小小画像(14张)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
据传说苏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花丛林间.据史书记载,宋朝有个叫司马樨的书生,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
问歌何曲?曰:《黄金缕》。
后五年,才仲以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
”才仲往寻其墓拜之。
是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
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侧。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
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
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
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
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
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
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金陵(今南京)。
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
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
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
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山水之于小小,犹如小小之于我。
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关于鬼的诗
展开全部 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鬼诗可谓著名了.苏小小墓李贺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鬼仙”。
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
其实,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
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象是她含泪的眼睛。
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
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
但著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
它照应题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
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
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
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芊芊绿草,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象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佩声响。
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
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
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自己“结同心”的愿望了。
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
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
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
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
“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
不是么,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
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
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
写景即是写人。
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
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显然都受屈原《九歌。
山鬼》的影响。
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佩的形象上,不难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有一脉神传;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凄冷。
由于诗人采用以景拟人的手法,他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具有空灵缥缈、有影无形的鬼魂特点。
她是那样的一往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不忘与所思绾结同心。
她又是那样的牢落不偶,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愿。
她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
在苏小小这个形象身上,即离隐跃之间,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诗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为挽救多灾多难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业。
然而,他生不逢时,奇才异能不被赏识,他也是“无物结同心”!诗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过苏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
在绮丽秾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之思,透过凄清幽冷的外表,不难感触到诗人炽热如焚的肝肠。
鬼魂,只是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它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
苏小小是谁
苏小小,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年方十九的苏小小因为相思而感染上了风寒,再加上她从小就有了咳血病,不久便香消玉殒了,苏小小离世后,一位钟情于她的武林高手按她的遗愿将她葬在了西泠一棵柳树之下。
杭州西湖有苏小小墓。
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
再正经的鸿儒高士,苏小小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
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
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
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
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
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苏小小、苏小妹这两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才女,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在所有历史记载中并没有苏小小其人。
最初苏小小的出名是因为众多文人墨客的诗词歌咏,例如李贺的《苏小小》。
至于油壁车的故事,也只是后人的演绎罢了,只是为了让故事更加曲折动人。
至于那一首所谓苏小小所作的词的最初来历是某位诗人夜宿西湖,梦见一位女子自称苏小小并吟了前半首词。
该诗人醒来有所感,将前半首录下来,并自己续上了后半首描写梦中的苏小小,题于西湖湖畔。
该词的上下两段其实并不一致。
前半首是第一人称,后半首则明显是他人眼中的客观描写了: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实际上,秦观和与苏小妹的传闻纯属乌龙。
冯梦龙还在《三言二拍》中写了篇《苏小妹三难新郎》,说苏小妹‘比文招亲’,秦少游过关斩将,洞房之时,还出题考他,搞得像野蛮老婆和饥渴老公似的,非常不靠谱。
苏小妹其实不是苏轼的妹妹,而是苏轼三个姐姐中最年幼的一个,比苏轼大一岁,是一位才女,虽然公众非常希望才子与才女的搭配,但所有网友不得不放弃对二位的意淫,并确信冯梦龙确实是满嘴跑火车——所谓“苏小妹”比秦观足足 大了15岁,她21岁嫁给自己表哥时,秦观才6岁。
而苏小妹的人生就是个悲剧,被夫家忽视加虐待,刚生了小孩没过多久就死了,还来不及等秦观长大,搞什么婚外情。
秦观的妻子徐文美则是高邮徐姓富豪的长女,属于富二代,她爸爸买了个官,对于知识分子很仰慕,发誓要让女儿嫁给文化人,于是,看中了才子秦观。
李贺的诗5首
马诗(李贺)(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诗词集锦 《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汉唐姬饮酒歌》 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
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
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
强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
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
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沈厄。
无处张繐帷,如何望松柏。
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颈粉谁怜白。
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
《还自会稽歌并序》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
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
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其六)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其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