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词为话题的论文

时间:2020-10-08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以诗词为话题的论文

以诗歌为话题的作文

话题一: 诗歌与美 观点: 1.山水田园与小桥流水 2.大漠孤烟与铁马秋风 3.杏花春雨与溪桥柳细 话题二: 诗歌与人生 观点: 1.诗歌可以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2.诗歌能给人独到的人生体验 3.诗歌使人内外世界完美结合 注:说实话,你的题目太宽泛,而且诗歌话题真的不好写,要有丰富的诗歌基础,还要有诗性的人生体验,对诗歌要有自己的见底。

如果可以最好换换题目。

...

以《古典诗词》为话题的作文。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展开全部雨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面是一种重要的意象。

诗人或词人借景抒情,往往用雨,听雨更是古人的一种喜好,而雨声在诗词里面,更是让人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享受丰富的审美体验。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是谁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 有情人的生活情趣都浸润在这雨打芭蕉的声音之中了。

雨打芭蕉是中国传统审美中的特色之一,看到芭蕉不由便想起了风雨。

在中国的审美传统中,除了雨打芭蕉,还有雨打梧桐。

梧桐雨也如芭蕉雨一样,令人心醉抑或心碎。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点点滴滴”这种微弱而凄清的雨声,滴落在词人的耳里,更滴落在她的心上。

我们的心也被打动了,这是令人心碎的雨声。

雨打荷叶也别有一番风味。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连绵的秋雨敲击在凋衰的荷叶上,这低沉深远的意境与羁旅漂泊的情韵,难免使人联想到凄冷的人生风雨。

平凡的残荷,平常的雨,两者碰撞在一起却激荡起我们心灵的涟漪,仔细倾听,含英咀华,那隽永的情味就幽幽地飘逸出来。

春天的雨往往给人喜悦的感受。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杜甫《赠卫八处士》) 你能听到雨剪春韭的声音吗?是雨声在响,还是拨高的春韭发出成长的欢歌?然而人生的聚散离合却给诗人平添许多感慨。

当然,春雨的是给人以希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天的夜里,绵绵密密的细雨只为润物,不求人知。

诗人倾耳细听,听不清楚,只好出门去看。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原来雨意正浓。

诗人不禁想像“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份听雨看雨的喜悦“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地洋溢出来。

这样的细雨是要用心去听才能听得到哟。

然而,春天夜雨也让孟浩然担心了一夜。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听着夜里的风雨声,他担心着被风雨吹打的花儿,是否已是香损玉销陨落了许多。

这夜的风雨一定没有让他睡好。

这种惜花爱花的心情也只有诗人自知了。

王维的朋友就要远行。

渭城早晨的微雨是那样的轻柔,轻柔地你听不见声音,因为它只能湿润地面上的尘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但友人的情谊却是那样的诚挚与热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雨、这情、这酒,让人心头永远充满温馨。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诗人在春天的景物中独自欣赏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在高处且声音动听的黄莺毫不在意。

春潮带雨,水势湍急,本是渡船行舟之时,可这渡船偏偏幽闲在横躺在水面,听任潮拍雨打。

这潮声这雨声里,也蕴含着许多的无可奈何,作者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忧伤情怀,含蓄在流露出来。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秋天的雨更是平添几份愁绪。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在秋天的夜晚,雨点敲打着发黄的树叶,淅淅沥沥地响个没完没了;灯下的白发人漫话着人生的凄凉。

秋雨有时也寄托游子的相思之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这夜的雨好大,也一定下得时间好长。

这雨涨满了池塘,这相思也涌满在他乡作客的游子的心。

巴山的夜雨是相思的雨,点点滴滴落在相思人的心坎上。

巴山的雨是暖人的雨,明日的相会让人心头充满憧憬。

初冬的寒雨在夜里悄悄来到润州。

那一夜的寒雨想必为王昌龄平添许多离愁别绪。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但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和晶亮纯洁的冰心,把作者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展现无余。

寒雨之寒不仅在自然现象,更在人的感受里。

杜甫《绝句四首》其一:“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这里的气氛惊险寒冷,以至连雨声也使人不寒而栗。

闻雨声而起寒意,这雨声确实吓人。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听雨声给人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听雨者,并非仅仅是听声,当听人也,听心也,听情也。

这雨声里有春夜喜雨的欢欣,秋天夜雨的愁绪、亲人间的真情、朋友间真挚的情谊,情人间的相思、对人生社会的感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雨声原来包含如此丰富多彩的内涵,真当好好听听雨声。

自己改下,我也是学生,他们不了解。

毛泽东诗词鉴赏的论文1500字以上

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

主席生前有大量的诗词发表,有律诗,有词,有骈文,气势雄浑,想象瑰丽。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

我力图把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按照时间顺序,体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思考他当时的心态,结合该历史环境下的作品,揣摩他的心路历程。

毛泽东的诗作跨越大半个世纪(1915-1973),而其本人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

我的论文以其诗词为线索,点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当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诗词本身,历史只是作为环境因素,解释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中国古体诗词可以粗划为写实和写意两种,也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分别是其杰出的代表。

写实者忧国忧民,有不少叙事诗流传于世,而写意者多歌颂祖国伟大山川,李白更是做了个梦都能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个人认为,毛主席的诗词作品很难简单划归其中某一类。

首先,毛窒息的诗词基本都是基于其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背景;然而,诗人思想丰富,言辞华丽,豪气冲天,又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

比如说,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占南京后(49年4月),诗人一定很为自己一手指挥的这部交响曲而自豪,信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类似作品很多。

我认为,毛主席的诗词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乐观向上,气势磅礴,对应于“写实”和“写意”,毛可以称为“写势”,当然,这“势”不是空的,唬人的,而是多基于现实历史事件。

比如《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可以说,诗人本身就是伟大的历史制造者,然后用诗歌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豪情。

按照历史顺序读毛窒息的诗词,就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甚至觉得,毛窒息是一个性格十分率真、秉性大大咧咧的人,很难与国家元首的严谨、刻板、循规蹈矩联系起来,这一点在诗词中表现尤其强烈。

而贯穿这几十年的一个骨干精神,就是乐观与自信,或许这也是其能成就伟大事业的必备素质。

总之,诗词中的毛泽东,有时性格细腻(但从不伤感),有时豪放甚至霸道,反映了其性格中丰富、多侧面的特点。

下面我分三个历史时期,来剖析毛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东西。

(—)遵义会议以前 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时年毛30岁。

大凡伟人,多少都有点儿“前科”,比如列宁就曾三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又三次越狱跑了出来。

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

当时已经与杨开慧结婚,跟妻子分别的时候,“热泪欲零还住”,“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注意,这在毛的诗词中是绝对的儿女情长了,从那之后,我只记得另一次流泪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竟然也是为了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可见结发夫妻感情深厚。

毛泽东的一生,自从杨开慧被杀,就注定他再也寻找不到那种纯洁的爱情,因为他已经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来的妻子很难说有多少其他的或者崇拜或者功利的因素。

毛的一生,从个人和家庭角度,无疑是巨大的悲剧(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但是,他以个人的悲剧,成就了中国多少家庭的圆满,这就是伟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索萨有一篇作品,《为历史负重的人》,抄录如下: 有一类人,他们注定是要为历史负重的。

在他们自己的时代,这一类人是最痛苦的人。

他们多半是些有信仰的人,而且“过于”真诚,“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善引导他们超越历史,接近了真,他们因此与时代格格不入。

这一切酿成了他们个人的悲剧,却挽救了历史。

由于他们的出现,历史才没有成为一条肮脏的河,历史才成为一首久远的歌。

毛泽东脍炙人口的佳作《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年他32岁。

在一个怎么说也不算特别年轻的阶段,他竟“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倒宁愿把这理解成是诗人的战斗宣言。

毛的一生,正是凭借着这种书生意气和四射的激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这首沁园春是典型的比兴的手法,上阙写景充分烘托气氛,下阙言志表明心迹。

其实,《沁园春雪》也是这个套路,更早期的著名作品当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沁园春这个词牌写了几百年,恐怕找不出超越这两首的。

毛的不少作品,即使放在唐宋时期也绝对是洛阳纸贵的佳作;在明清之后的古体诗词成就中,我认为毛主席当属第一人。

在上下阙的过渡上,毛主席匠心独具。

在几句瑰丽的景色描写后,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诘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然后自然通过百侣曾游过渡到同学少年。

相比之下,《沁园春雪》的衔接恐怕更出色一些。

读毛的诗词,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他在前行的道路上是否徘徊犹豫过,是...

求以诗歌为话题的作文

梦响春天,思想开花1.紫梦如临----------------美丽的外表不如美丽的心相见的菜肴不如思念的人我是不是你咬痛的勺子?你却是我甜蜜的唇想在春天公园的月夜与你共餐那轻盈的紫光撒在你我赤诚的笑容我留恋这愉快的时间时间像斑鸠一样飞走了我没有醒来已发现是个梦梦是紫色的最靠近我蓝色早晨的怀里北极君2004.6.42.梧桐花呐喊心灵深处的呼唤妆束淡淡盛开着梦想默默点缀春天虽然很丑但有真情的颜色飘香暗暗也有温柔的味道静静的等待也许一切随风请不要忘记整个生命是为了春天盛开3.扬絮赤裸裸的心情乱飞从久久的浓色包裹中突围轻儿的忧离风无诉和阳光一起漫舞你说你像雪深色的情感融不了愁我正沿着纯洁为春天守候北极君4.迎春花春天走向枝头缤纷le季节数一数花蕾冬天已经疲惫抖一抖身上的残雪消迹于花瓣上的露珠轻风吹开芳香迷漫了天空听一听鸟鸣阳光充满明媚晒一晒心头的冻结开华到大地上的云朵北极君5.杨花〈一〉杨絮飘飘倦情迢迢心境如冬思念不覆青飞花乱了四月轻风白了寂寞北极君6杨花〈二〉大雪纷纷莽然破碎凋落晴天满地寻快消失的春北极君诗歌...

以“我和古诗词”为话题的800字作文

我与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艺术珍宝之一。

它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不同情况写的诗词韵味当然不同,或高昂,或气派,或娓婉,或喜悦。

我,一个小小的古诗词爱好者,对其了解肤浅,却深陷其乐趣之中。

若想知我与其结下不解之缘之时,可追溯至孩童时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说到最熟悉的一首,莫过于这首《静夜思》了。

当时为何爱上古诗词?当然是其中的古韵与诗律了。

琅琅上口的诗句就像一个个飞舞的、美妙的音符,如丝竹绕耳。

我被着古诗词深深的吸引着享受在其乐趣之中。

当然,那是小屁孩一个的我,对古诗词表达之意肯定是一窍不通了。

小学时代,是知识面与视野开始增加的时候。

古诗文不仅是课内所要求,课外也是我消遣时的最佳读物。

古诗词的确是一种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东西。

这时,我不满足只是背诵与品位其诗韵了。

我开始尝试理解其中诗人所表达的东西。

一开始我译得很离谱,渐渐,书读多了,译得也好了一些。

现在,我对古诗词了解的更透彻了,落实到每一个字词。

对盛气夺人的诗词甚是喜爱。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一绝笔“压”将敌军来势汹汹,敌我力量悬殊,处境艰难,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

诗人的处境不一样,写的诗是当然也别具一格。

否则,如何有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丰收之喜;白居易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腐君之怒;陆游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的漂泊之哀。

多读古诗词,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情趣修养,还给予我们美的享受。

它没有现代文的繁琐,而是用最精简的言语来表达诗人的所感。

古诗词,一路伴我行!...

求一篇古代关于友情爱情诗词的鉴赏论文

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写这首吧,关于爱情的。

柳永本来就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他的词也多为艳词,于坊间写诗词予歌妓。

这个论文会比较好展开——话题性比较强的说啊~题目你可以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很有名,可以从题目上一目了然论文的目的——柳永的诗,关于爱情的诗。

概括的写个提纲给你吧~完全照搬论文的话你什么也记不住,而且老师CNKI一搜也很容易找到的……1、从“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

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引出柳永(这句诗是关于柳永墓的)2、柳永的这首诗 原文,解释【 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

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这个是百度百科上的,顺着这个随便扩展个一两K字很容易的)3、柳永生平简介4、再写点柳永情史,从柳永情史再回到这首诗点一下题目关于柳永的参考资料《乐章集校注》薛瑞生校注 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 《柳永词新释辑评》2005年中国书店出版 《柳永词选》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 《柳永》赵长征 2006年10月五洲传播出版社 《柳永集》孙光贵,徐静校 注 2003年岳麓书社 《白衣卿相》黄大铣 1986

我们为什么要读古典诗词 论文

林语堂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但它是一个以诗歌为宗教的国家。

那些璀璨夺目的诗歌留存千年,构筑起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情感。

如今,身处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也许人们再也不能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此时,古典诗词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本期“岭南大讲堂·文化论坛”上,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大兴通过生动的例子解读古典诗词的现代魅力。

一切真的古典文学都是现代的文学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讨论的话题是古典诗词的现代魅力,可能有朋友会问,古典诗词是传统的文学,传统的文学跟现代人有关系吗?有作用吗?有魅力吗?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个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的话“一切真的历史都是现代的历史”,我现在把他这句话稍微做一点延伸,我觉得“一切真的古典文学都是现代的文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代文学家所面临、所描写、所表达的许多问题,今天仍然存在,仍然是我们今天所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古典诗词的普世价值之所在。

古人的精神世界和我们是相通的,古典诗词的现代魅力有两重含义,一个从客观上来讲,古典诗词当中确实有许多和我们现代相通的地方。

第二,从主观上来讲,我们读古典诗词应该具备一副现代的眼光。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认为最普遍的,或者说最严峻的问题应该是两点:第一,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第二,道德水平严重下降。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现在,我们天天都在讲和谐,其实和谐有两个基本的含义,第一,要建立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二,要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恰好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两个最基本的主题。

请客吃饭中看出古今不同 孟浩然的好作品很多,我们今天选的是一首和自然、和人的关系比较和谐的作品《过故人庄》,我先给大家读一遍: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比较平淡,他不用什么典故,也不去雕琢字句。

但意蕴是很深厚的,所谓语淡意不薄。

第一句讲请客的食物。

吃的是鸡和黍,那个时候的鸡是走地鸡,黍也是自己家种的。

故人等鸡长大了,黍成熟了,就请好朋友孟浩然过来,用的都是健康食品、放心食品。

而且我们在座的朋友,应该说多少人在广州的郊区都有熟人吧,都有朋友吧,都有故人吧,等他们家的桂圆熟了,等他们家的鸡长大了,有没有邀请你去?没有吧。

这就说明你们的关系还没有像孟浩然和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

用自己养的鸡,用自己种的黍来招待自己的好朋友,这一点不一定是我们现代的人能够比得上的。

现在大城市的人有几个人是把朋友请到自己家里来吃?一般都是在餐馆里面吃,在餐馆里面吃大概有几个意义,第一个是懒得做,第二个是显摆一下。

第三,不是贴心的朋友我不想把你带到家里,不想让你知道得太多。

所以,这个关系就隔得很远。

古代人是在家里吃的,而且是面对打谷场和菜园子吃,这就是没有把他当外人。

再一个,吃饭的时候说什么?“把酒话桑麻”,乡亲们在一起没有别的话,杂言就是乱七八糟的话,他说“把酒话桑麻”,也不谈国家大事,因为国家大事的话题太重大了,一个农民承受不了。

不像我们现在一个人到了农村去了喜欢跟人家谈国家大事,喜欢谈奥巴马,这些就不是很恰当。

最后,吃完了之后下一次还来不来?这个很重要,如果这次宴会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话他就不会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次的宴会纯粹是朋友之间的叙旧,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这也是我们很难做到的。

为什么我们研究请客没有古代人那样爽快呢?因为我们现在请客吃饭难免有功利目的。

我们可能会说我的儿子今年大四了,您不是认识王维、认识朝宗吗?您能不能给他在荆州找一个位置?所以说,他们没有这么多世俗的考虑。

古典诗词帮助人们回归“原生态” 中国人认为文学是与天地并生的,刘勰的《文心雕龙》讲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人有七情六欲,由于受到自然界这种物的感动,他才开始写作,这种过程十分自然。

所以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这里面的“物”就是自然,诗歌就是人和自然的有机融合,人的情感的有机融合。

所以叫“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古代的这些作品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就不一样。

现代工业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了自然的原生态。

现在自然环境已大多为人工所取代,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诸多角度来看,我们所体验和理解的世界已经被人类加工处理过了,再也不是直接或者本源的了,而是间接的。

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水泥地覆盖了一切原本可以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生物,建筑物遮住了自然美景,我们的饮用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而不是来自溪流或蓝天,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

以让经典诗词散文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开篇便是一种逼人的气势,如山洪暴发。

三千白发,飘飘洒洒,由愁而生;映入明镜,好似白雪的秋霜,让人感到一阵寒意,一丝忧伤。

“愁”原来是这么个模样!如此的白发,如此的愁,也只有李白能够写出。

我很喜欢李白的诗,知道他本人,也是源于他的诗歌。

[静夜思]这首诗,相信大家在幼儿园或很小的时候就背过的,但现在再让大家背,肯定没有背不出来的,甚至有人拥有对它终身挥之不去的记忆,这便是李白的诗的魅力所在。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一生写过无数诗篇,其中大量的优秀诗篇被人传诵至今。

他二十五岁时初次离开蜀,周游天下,在船上便写下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名句,把自己对故乡的依恋通过江水生动地表现出来。

他因受权贵诋毁,离开长安,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表现了李白虽受打击,仍心怀抱负,勇往直前的心理。

在被赦免后,东下江陵的小舟上,“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一个“轻”字巧妙地表现了他当时惊喜交加的心情。

李白的一生仿佛并不平坦,也曾饱受挫折,但为何他写的诗总是那么豪放,那么积极向上?我想这便是一个人的心境,对生活的态度了。

在困难面前,李白仍能对酒当歌,把酒问月,潇洒地做诗,饮酒,赏月,于是读他诗的人也受到心灵上的感染,产生一种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

这不仅是诗的魅力,也是诗人的人格魅力。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就是李白的诗,这就是李白,那位一袭白纱衣,一把折扇,一壶酒的诗仙。

轻叩遗失的美好...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