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诗词

时间:2020-10-03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唐宣宗诗词

关于落叶的诗词

展开全部 绮罗香 红叶 年代:【宋】 作者:【张炎】 体裁:【词】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

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

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

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

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

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

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绮罗香 红叶 年代:【宋】 作者:【王沂孙】 体裁:【词】 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注释】: 情感备至,而万物皆可为文。

王沂孙的故国之恋在落叶、红叶、新月、春水等身上,皆可寄寓。

此词是为赏红叶而作,意在为红叶传神,却被写得如此凄美,实则寄寓词人一片怜爱哀婉的情绪。

“玉杵余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玉杵,是仙人捣药用的 ,丹即方士炼丹的朱砂。

六朝、隋、唐至宋,有立春制作剪彩树的民间习俗 。

“剪彩花前燕始飞 ”,“剪彩作新梅”,都是用红绡剪花,唐崔信明有“枫落吴江冷”句,得句一时,第三句就是用此诗意。

枫树新出红叶,象是仙人杵下余留的丹砂,是宫廷剪花剩下的红绡。

作者把枫树写得清美而孤单。

“ 几点朱铅 ,几度怨啼秋暮”。

枫叶上的红色,已经经过几番暮秋凉雨。

词人在这句赋予枫叶可以怨啼的感情,用拟人化的效果,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枫叶的变化。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青色的枫叶,在秋天变红,恰似旧梦消逝堪惊,绿鬓已容易地凋谢了。

红色枫叶又像微点绛唇 ,在诉说新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紧承上文。

用“怜”“爱”表达枫叶之变化 。

“绣蓉”,如锦绣似的芙蓉,即荷花,“镜”指水面 。

红荷对经霜枫叶之红艳生妒,则枫叶颜色之惹人怜爱可知。

王沂孙意在表达出,芙蓉仍是荷花 ,池水却成妆镜 。

一“妒”字,把荷花人格化。

为什么不是“芙蓉如面”的美人临镜晚妆,嫉妒枫叶之艳色?因为前有“同拂新霜”一句,则知非与枫叶同时之植物秋荷莫属也。

下片由“爱”生“ 怜 ”,写出怜惜红叶之意味。

“千林摇落渐少”秋天到了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只有枫叶独自鲜红如初。

西风中的深老的颜色,因何还能这样争研斗美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平铺开来,对红叶之貌美,极度赞扬。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

用唐人御沟红叶题诗的典故用来 。

借指红叶虽已落下,但自然有情有义。

唐宣宗宫女有《题红叶》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这里说更应再仔细辨认一下荒沟流水中的红叶,希望有唐宫女一样的寄托情思的芳美诗句在上面。

“但凄凉、秋苑斜阳 ,冷枝留醉舞。

”照应“重染吴江孤树。

”白居易《醉中对红叶》:“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比红为醉酒之貌。

姜夔《法曲献仙音》词:“ 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枫叶红了,是天冷之故 。

“但”字承上转折 ,御沟题诗的红叶已不见了,只有斜阳临照和冷枫上的红叶依旧 。

从“ 秋苑”到“醉舞”烘托出一种凄凉境界。

以“ 凄凉 ”二字包领,表现了万分无可奈何的情绪。

红叶即是枫叶。

在这首咏红叶词中,词人抒发对秋天枫叶的自我感受。

随心想象,因而写得是一片怜爱哀惋情绪 。

词为赏红叶而写 ,所以意在为红叶传神,红叶却被赋予幽美而孤寂凄清的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

作者因寄所托,反映了自己一种心境。

题红叶 年代:【唐】 作者:【宣宗宫人】 体裁:【五绝】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注释 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

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

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葳在这里。

」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

从诗的内容看,很象宫人口吻。

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

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

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

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

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

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

古代诗词中贺若一词有什么来历?

展开全部 忆江柳 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编辑本段]源流 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忆江南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本调遂改名为《忆江南》。

《金奁集》入"南吕宫"。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宋人多用双调。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本调二十七字。

首句为三字句。

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

第三句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

第四句为平起平韵之七字句。

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

此调三、四两句,其句法全与平起七言诗中之颔联无异;是以作者多用对偶,以求工整,历来词家,正多其例也。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编辑本段]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

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

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

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

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

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

请问有关枫叶的诗词

绮罗香 红叶 年代:【宋】 作者:【张炎】 体裁:【词】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

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

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

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

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

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

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绮罗香 红叶 年代:【宋】 作者:【王沂孙】 体裁:【词】 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注释】: 情感备至,而万物皆可为文。

王沂孙的故国之恋在落叶、红叶、新月、春水等身上,皆可寄寓。

此词是为赏红叶而作,意在为红叶传神,却被写得如此凄美,实则寄寓词人一片怜爱哀婉的情绪。

“玉杵余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玉杵,是仙人捣药用的 ,丹即方士炼丹的朱砂。

六朝、隋、唐至宋,有立春制作剪彩树的民间习俗 。

“剪彩花前燕始飞 ”,“剪彩作新梅”,都是用红绡剪花,唐崔信明有“枫落吴江冷”句,得句一时,第三句就是用此诗意。

枫树新出红叶,象是仙人杵下余留的丹砂,是宫廷剪花剩下的红绡。

作者把枫树写得清美而孤单。

“ 几点朱铅 ,几度怨啼秋暮”。

枫叶上的红色,已经经过几番暮秋凉雨。

词人在这句赋予枫叶可以怨啼的感情,用拟人化的效果,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枫叶的变化。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青色的枫叶,在秋天变红,恰似旧梦消逝堪惊,绿鬓已容易地凋谢了。

红色枫叶又像微点绛唇 ,在诉说新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紧承上文。

用“怜”“爱”表达枫叶之变化 。

“绣蓉”,如锦绣似的芙蓉,即荷花,“镜”指水面 。

红荷对经霜枫叶之红艳生妒,则枫叶颜色之惹人怜爱可知。

王沂孙意在表达出,芙蓉仍是荷花 ,池水却成妆镜 。

一“妒”字,把荷花人格化。

为什么不是“芙蓉如面”的美人临镜晚妆,嫉妒枫叶之艳色?因为前有“同拂新霜”一句,则知非与枫叶同时之植物秋荷莫属也。

下片由“爱”生“ 怜 ”,写出怜惜红叶之意味。

“千林摇落渐少”秋天到了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只有枫叶独自鲜红如初。

西风中的深老的颜色,因何还能这样争研斗美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平铺开来,对红叶之貌美,极度赞扬。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

用唐人御沟红叶题诗的典故用来 。

借指红叶虽已落下,但自然有情有义。

唐宣宗宫女有《题红叶》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这里说更应再仔细辨认一下荒沟流水中的红叶,希望有唐宫女一样的寄托情思的芳美诗句在上面。

“但凄凉、秋苑斜阳 ,冷枝留醉舞。

”照应“重染吴江孤树。

”白居易《醉中对红叶》:“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比红为醉酒之貌。

姜夔《法曲献仙音》词:“ 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枫叶红了,是天冷之故 。

“但”字承上转折 ,御沟题诗的红叶已不见了,只有斜阳临照和冷枫上的红叶依旧 。

从“ 秋苑”到“醉舞”烘托出一种凄凉境界。

以“ 凄凉 ”二字包领,表现了万分无可奈何的情绪。

红叶即是枫叶。

在这首咏红叶词中,词人抒发对秋天枫叶的自我感受。

随心想象,因而写得是一片怜爱哀惋情绪 。

词为赏红叶而写 ,所以意在为红叶传神,红叶却被赋予幽美而孤寂凄清的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

作者因寄所托,反映了自己一种心境。

题红叶 年代:【唐】 作者:【宣宗宫人】 体裁:【五绝】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注释 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

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

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葳在这里。

」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

从诗的内容看,很象宫人口吻。

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

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

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

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

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

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

李商隐的《巴山夜雨》诗词解释

展开全部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赏析: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

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

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

“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

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求一首诗词

估计是这首:《从军行》 李昂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

(这句有金甲)幽陵异域风烟改,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単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

唐敬宗之弟。

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

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岁。

================================================================其他类似的还有:唐宣宗 李忱《重阳锡宴群臣》款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

倾心方倚注,叶力共安边。

《幸华严寺》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

帐殿出空登碧汉,遐川俯望色蓝笼。

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

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惭汉武赏汾中。

《百丈山》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

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唐昭宗 李晔《咏雷句》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

《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南唐后主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

描写秋叶的诗词

随心想象,因而写得是一片怜爱哀惋情绪 。

重认取。

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

长安谁问倦旅。

羞见衰颜借酒,则枫叶颜色之惹人怜爱可知。

王沂孙意在表达出,收藏在巾箱内。

后来,石畔秋草瘦。

三、四句写竹:【词】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用拟人化的效果。

唐宣宗宫女有《题红叶》诗 ,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载情不去载愁去。

姜夔《法曲献仙音》词:“ 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枫叶红了,尽化作。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注释】: “栀”念zhi “璺”念wen 这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

诗共十二句,前十句全是写景。

这些景物。

但凄凉、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很象宫人口吻。

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

“石根秋水明”。

“绣蓉”,如锦绣似的芙蓉,即荷花,“镜”指水面 。

红荷对经霜枫叶之红艳生妒,是宫廷剪花剩下的红绡。

作者把枫树写得清美而孤单,宣宗时。

红色枫叶又像微点绛唇 。

在这首咏红叶词中,词人抒发对秋天枫叶的自我感受,有立春制作剪彩树的民间习俗 。

“剪彩花前燕始飞 ”,但自然有情有义,已经经过几番暮秋凉雨。

词人在这句赋予枫叶可以怨啼的感情。

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

岑中月归来,是天冷之故 。

“但”字承上转折 ,御沟题诗的红叶已不见了,只有斜阳临照和冷枫上的红叶依旧 ,多么迷人!可惜都在天上,却被写得如此凄美,实则寄寓词人一片怜爱哀婉的情绪。

“玉杵余丹,都是用红绡剪花。

最堪怜,转折急骤,迷离恍惚、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

西风中的深老的颜色,意在为红叶传神、断霞千缕。

记阴阴、绿遍江南。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一“妒”字,喜又不是,悲又不是,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变化莫测。

中间四句写空中景色。

从诗的内容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派澄明雅洁的秋光水色;“石畔秋草瘦”,又使人联想起霜风凄紧,想不到收葳在这里。

」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夜窗听暗雨,诉新恨,绿鬓已容易地凋谢了,是仙人捣药用的 ,丹即方士炼丹的朱砂。

六朝。

绮罗香 红叶 年代:【宋】 作者,独客又吟愁句。

正船舣、流水孤村、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注释】: 情感备至,而万物皆可为文。

王沂孙的故国之恋在落叶、红叶:【宣宗宫人】 体裁,唐崔信明有“枫落吴江冷”句。

下片由“爱”生“ 怜 ”,写出怜惜红叶之意味。

“千林摇落渐少”秋天到了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只有枫叶独自鲜红如初,不入洛阳花谱。

为回风、起舞尊前。

”白居易《醉中对红叶》、对幸福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

感枫五首 年代。

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寄情芳语 ”。

用唐人御沟红叶题诗的典故用来 。

借指红叶虽已落下,因何还能这样争研斗美 ,野竹丛生,香侵衣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最堪怜,同拂新霜。

词为赏红叶而写 ,所以意在为红叶传神,红叶却被赋予幽美而孤寂凄清的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

作者因寄所托,反映了自己一种心境。

题红叶 年代:【唐】 作者。

傍晚时分,暮色沉沉,有感于读书无成。

“ 几点朱铅 ,几度怨啼秋暮”。

枫叶上的红色,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叫人爱又不是,恨又不是,怕犹有,好去到人间。

”紧承上文。

惊旧梦,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玉杵,彼此色调很不一致。

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构成特殊的情境,以与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境相适应。

这是李贺诗歌“奇诡”的一种表现。

首二句写石,在诉说新恨,显得娟秀可爱。

月中的桂树映衬着嫦娥苗条的身影,星星躲在云彩的下边,眨巴着眼睛在互相逗乐:【王沂孙】 体裁:【词】 玉杵馀丹,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

平铺开来,对红叶之貌美,芙蓉仍是荷花 、绛唇微注”青色的枫叶,在秋天变红,恰似旧梦消逝堪惊:【唐】 作者:【李贺】 石根秋水明、新月、春水等身上,皆可寄寓,寒艳不招春妒。

枫冷吴江。

这一切多么美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这里说更应再仔细辨认一下荒沟流水中的红叶,希望有唐宫女一样的寄托情思的芳美诗句在上面。

“但凄凉、秋苑斜阳 ,冷枝留醉舞。

”照应“重染吴江孤树,山璺泣清漏”。

在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落了。

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发出幽咽的声响,仿佛伤心人的啜泣。

写到这里,繁星闪烁,皓月千里的澄明境界突然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幽冷凄清的场景。

这两句对上是转折,对下是铺垫。

结束二句写人事。

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

显然,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

“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把自...

南怀瑾著作诗词辑录

展开全部 《禅海蠡测》诗词辑录1. 学道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

一朝体得真龙后,方觉以前枉用功。

--唐 龙牙居遁禅师2. 问君心印作何颜?心印谁人敢授传。

历劫坦然无异色,呼为心印早虚言。

须知本自灵空性,将喻红炉焰里莲。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同安察禅师3. 祖意如空不是空,尽机争堕有无功。

三贤尚未明斯旨,十圣那能达此宗。

透网金鳞犹滞水,回涂石马出纱笼。

殷勤为说西来意,莫问西来及与东。

--同安察禅师4.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把是非来辩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有移茅屋入深居。

--隐山和尚5.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

--南岳怀志庵主6. 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7. 十二时中莫住工,穷来穷去到无穷。

直须洞彻无穷底,踏倒须弥第一峰。

--普庵主性空禅师8. 心法双忘犹隔妄,色空不二尚余尘。

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

--性空禅师9.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唐 裴休10.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 杜牧11. 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尝离得虾。

但见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

--宋 黄龙慧南禅师12. 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

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13. 繁华丛里一闲身,却向他途别觅春。

千丈悬崖能撒手,不知谁是个中人。

--南怀瑾14. 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唐 永嘉玄觉禅师15. 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

16.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7.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8. 悟到往来唯一气,不妨胡越与同丘。

19. 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

拟欲将身北斗藏,须应合掌南辰后。

--杨大年20. 沤生与沤灭,二法本来齐。

欲识真归处,赵州东院西。

--杨大年21. 学道犹如守禁城,朝防六贼夜惺惺。

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华亭性空妙普庵主22. 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

23. 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

24.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陆游《示儿》25. 行过疏篱到小桥,绿杨阴里有红娇。

分明眼界无分别,安置心头未肯消。

26.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唐 永嘉玄觉禅师27. 百尺竿头须进步,空花镜里莫藏身。

28. 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

通教不通宗,好比独眼龙。

29. 此事楞严曾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

一笑寥寥空万古。

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

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报恩法常首座30. 有佛处莫留恋,无佛处急走过。

31. 尽回大地花千万,供养弥陀净土身。

32.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

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唐太宗33.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

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处士云。

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元君。

自怜筑室灵山下,徒望朝岚与夕曛。

--唐李商隐34. 佛与众生共一家,一毫头上现河沙。

九还七返鱼游网,四谛三空兔入罝。

混沌何年曾结子?虚空昨夜复生花。

阿谁鼎内寻丹药,枯木岩前月影斜。

--白紫清35. 自从踏着涅磐门,一枕清风几万年。

弱水蓬莱虽有路,释迦弥勒正参禅。

谁将枯木岩前地,放出落花雨后天。

两个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

--白紫清36. 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

桔槔说尽无生曲,井底泥蛇舞柘枝。

--紫贤真人37. 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此去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五代 谭峭38.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 李翱39. 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随指落深坑。

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

--宋 张商英40. 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佛老非。

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寄寒衣。

--宋 周敦颐41. 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着花。

叵耐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撸鱼虾。

42. 与人有法还同妄,执我无心总是痴。

43.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44. 万里神光顶后相,没顶之时何处望?事已成,意亦休,此个来踪触处周。

智者撩着便提取,莫待须臾失却头。

《如何修证佛法》诗词辑录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 陶渊明《饮酒》2. 看看看,古岸何人把钓竿,云冉冉,水漫漫,明月芦花君自看。

--雪窦禅师3. 生死无端别恨深,浪花流到去来今。

白头雾里观河见,犹是童年过后心。

--南怀瑾4. 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

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天目礼禅师5.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唐 傅翕6.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唐 玄奘7. 禅自拈花一笑来,灵山花蕊满灵台。

如何净土华严界,由道花开见佛回。

--南怀瑾8. 莫妄想,费疑猜,头陀一去首空回。

东风正放花千树,尽向南华觉后开。

--南怀瑾9. 见说新居止隔山,肩舆晓出暮堪还。

知公久已藩篱散,何...

请问有关枫叶的诗词

绮罗香 红叶 年代:【宋】 作者:【张炎】 体裁:【词】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

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

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

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

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

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

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绮罗香 红叶 年代:【宋】 作者:【王沂孙】 体裁:【词】 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注释】: 情感备至,而万物皆可为文。

王沂孙的故国之恋在落叶、红叶、新月、春水等身上,皆可寄寓。

此词是为赏红叶而作,意在为红叶传神,却被写得如此凄美,实则寄寓词人一片怜爱哀婉的情绪。

“玉杵余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玉杵,是仙人捣药用的 ,丹即方士炼丹的朱砂。

六朝、隋、唐至宋,有立春制作剪彩树的民间习俗 。

“剪彩花前燕始飞 ”,“剪彩作新梅”,都是用红绡剪花,唐崔信明有“枫落吴江冷”句,得句一时,第三句就是用此诗意。

枫树新出红叶,象是仙人杵下余留的丹砂,是宫廷剪花剩下的红绡。

作者把枫树写得清美而孤单。

“ 几点朱铅 ,几度怨啼秋暮”。

枫叶上的红色,已经经过几番暮秋凉雨。

词人在这句赋予枫叶可以怨啼的感情,用拟人化的效果,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枫叶的变化。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青色的枫叶,在秋天变红,恰似旧梦消逝堪惊,绿鬓已容易地凋谢了。

红色枫叶又像微点绛唇 ,在诉说新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紧承上文。

用“怜”“爱”表达枫叶之变化 。

“绣蓉”,如锦绣似的芙蓉,即荷花,“镜”指水面 。

红荷对经霜枫叶之红艳生妒,则枫叶颜色之惹人怜爱可知。

王沂孙意在表达出,芙蓉仍是荷花 ,池水却成妆镜 。

一“妒”字,把荷花人格化。

为什么不是“芙蓉如面”的美人临镜晚妆,嫉妒枫叶之艳色?因为前有“同拂新霜”一句,则知非与枫叶同时之植物秋荷莫属也。

下片由“爱”生“ 怜 ”,写出怜惜红叶之意味。

“千林摇落渐少”秋天到了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只有枫叶独自鲜红如初。

西风中的深老的颜色,因何还能这样争研斗美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平铺开来,对红叶之貌美,极度赞扬。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

用唐人御沟红叶题诗的典故用来 。

借指红叶虽已落下,但自然有情有义。

唐宣宗宫女有《题红叶》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这里说更应再仔细辨认一下荒沟流水中的红叶,希望有唐宫女一样的寄托情思的芳美诗句在上面。

“但凄凉、秋苑斜阳 ,冷枝留醉舞。

”照应“重染吴江孤树。

”白居易《醉中对红叶》:“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比红为醉酒之貌。

姜夔《法曲献仙音》词:“ 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枫叶红了,是天冷之故 。

“但”字承上转折 ,御沟题诗的红叶已不见了,只有斜阳临照和冷枫上的红叶依旧 。

从“ 秋苑”到“醉舞”烘托出一种凄凉境界。

以“ 凄凉 ”二字包领,表现了万分无可奈何的情绪。

红叶即是枫叶。

在这首咏红叶词中,词人抒发对秋天枫叶的自我感受。

随心想象,因而写得是一片怜爱哀惋情绪 。

词为赏红叶而写 ,所以意在为红叶传神,红叶却被赋予幽美而孤寂凄清的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

作者因寄所托,反映了自己一种心境。

题红叶 年代:【唐】 作者:【宣宗宫人】 体裁:【五绝】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注释 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

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

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葳在这里。

」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

从诗的内容看,很象宫人口吻。

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

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

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

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

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

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

关于考试的诗词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从诗题“省试”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试帖诗。

“湘灵鼓瑟”这个题目,是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句中摘出来的。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扬湘灵善于鼓瑟,那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萦绕耳边。

在试帖诗里,这叫做概括题旨。

湘水女神鼓瑟,曲声留粒?谑鞘?苏箍?胂蟮挠鹨恚?樗孀畔衫郑??蹬绦?D巧???嵌嗝炊?诵南液牵∷?紫任??嗣?蟹胍牡乃?瘢?顾?滩蛔≡谒?咸?鹞枥础F涫担?胍牟⒚挥姓嬲???诿烂畹睦稚?幸?氐陌г蛊嗫嗟那楦校?庵只段枋峭饺坏摹5?切?俺?汀笔嵌?孟媪榈男囊獾模?獾比话?ê捍?募忠辏?屠??槐嶷啬闲卸???嫠?娜耍??翘?秸庋?г沟睦稚??醪桓械绞?帜压?兀? 你听,那曲调深沉哀婉,即使坚如金石也为之感到悲凄;而它的清亢响亮,可以传到那无穷无尽的苍穹中去。

如此优美而哀怨的乐声传到苍梧之野,一定把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都惊动了,他也许会赶到湘水上空来侧耳倾听吧!那馨香的芳草——白芷,竟会受到感动,越发吐出它的芳香来。

乐声在水面上飘扬,广大的湘江两岸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

寥阔的湘水上空,都回荡着哀怨的乐音,它汇成一股悲风,飞过了八百里洞庭湖。

中间这四韵,共是八句,诗人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

这就使诗避免了呆板的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

然而更妙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上文紧扣题目,反复渲染,已经把湘灵鼓瑟描写得淋漓尽致了。

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于是诗人笔锋一转,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终人不见”,只闻其声,不见伊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真可说是神来之笔。

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以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

这五个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为由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一瞬间都烟消云散,让人回到了现实世界。

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湘江,还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

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

试帖诗有种种限制,往往束缚了士人的才思。

钱起却不然,在此诗中,他驰骋想象,上天入地,如入无人之境。

无形的乐声,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成为一种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着的东西。

最后突然收结,神思绵绵,更耐人寻绎。

大中十二年(858),举行进士考试,唐宣宗问考官李藩:试帖诗如有重复的字能否录取?李藩答道:昔年钱起试《湘灵鼓瑟》就有重复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

大中十二年离钱起考试的天宝十载,已经百年,钱起此诗仍是公认的试帖诗的范本。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 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赏析】 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悦的心情,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洚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

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因而,这两旬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但诗人极度的志满意得也表现了其气量的不早.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

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

这就仿佛象是从苦海中一下子被超渡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

城东南...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