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 离别的诗词

时间:2020-09-2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乐观的 离别的诗词

离别的诗词,但是劝人乐观一点的.我要诗词,并且写上中文意思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描写离别的古诗词

送别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

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

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

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

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

描写离别的古诗词

送别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

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

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

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

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

关于离开的诗句

送兄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

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

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

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

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

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

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

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

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

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

首先是佩服其人品。

这有《赠孟浩然》可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

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昏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

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

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

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 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

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

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

“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

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

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

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

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 勃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

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

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

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

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

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

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

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离别之愁,五、六句摆脱离愁转向乐观,七、八句以“在歧路”应首联,以“儿女共沾巾”应次联,以...

有关离别的诗(唐诗)

展开全部 一、古人善以离别为诗,这个题材很多,以下请选用: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二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问《渡汉江》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扩展知识:离别诗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是江淹给离别最好的诠释。

古代交通通讯条件不便,诗人们却为了自己的事业理想离开故土辞别亲友,一旦分离就不知何日再相逢。

难怪李商隐在《无题》中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淡淡的诗句中包含着无比丰富的人生感受。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官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

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

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

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

有什么离别送别的古诗啊

送别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

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

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

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

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

请学出古代的所有离别伤感诗句(著名的离别诗)

展开全部 送兄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

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

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

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

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

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

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

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

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

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

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

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

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

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

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老兄你?...

分别的诗句

展开全部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

、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

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

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

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

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1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关于离别的古诗

展开全部 送别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7、韦应物 《赋得...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