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习有关的古诗
这些都是我很辛苦找来的,里面有很多的道理,你选选看吧。
别忘了给我加悬赏分哦!!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
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
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
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
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
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
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
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
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释义】形容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近义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绚丽多彩【反义词】黯然失色色彩单一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示例(1)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
碧野《天山景物记》(2)今天,我买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花裙子。
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展开全部 【释义】形容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近义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绚丽多彩 【反义词】黯然失色色彩单一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示例 (1)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
碧野《天山景物记》 (2)今天,我买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花裙子。
...
激励学习的名言 诗句 ```
一、激励学习的名言: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二、激励学习的诗句: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 愈《进学解》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7、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 陆 游《病起》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罗大经《鹤林玉露》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诸葛亮《出师表》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 坤《呻吟语?应务》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 备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40、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 鲁 迅4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席慕蓉42、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 方志敏
怎样学习古诗词?
一、朗读古诗 学习古诗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
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
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
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
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诗眼或词眼,以及特定的意象。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读”能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到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二、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写作背景。
诗人的经历不同,所创作诗的内容也不同。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等多种类型。
各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谢朓、谢灵运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雄浑悲壮,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
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诗歌内容。
如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先了解当时李白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夜郎,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时,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了。
三、体悟意境 先要理解两个概念: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比如“举头望明月”,月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带有思乡之情的意象。
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四、把握鉴赏要领 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是诗人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其中,达到言志的目的;边塞征战诗,是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舍或勉励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等等
“鼓励学习进步”的诗句有哪些?
1.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代·颜真卿《劝学》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释义: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4.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代·朱熹《劝学诗 》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5.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宋代·陆游《读书》释义: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
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6.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明代·于谦《观书》释义: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7.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代·孟郊《劝学》释义: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8.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释义: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9.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代·赵恒《劝学诗》释义: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
10.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唐代·皮日休《读书》释义: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
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
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
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求高中所有要学的古文古诗
有很多不同版本的 你看一下 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语文目录 第一册 第一单元 1. 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 长沙 采桑子 重阳 2.中国现代诗三首 再别康桥……………………………………………徐志摩 死水…………………………………………………闻一多 赞美…………………………………………………穆 旦 3.*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 郑愁予 致橡树……………………………………………舒 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 子 4.*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普希金 篱笆那边……………………………………………狄金森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 其他诗歌读背篇章 雨巷…………………………………………………戴望舒 预言…………………………………………………何其芳 窗……………………………………………………陈敬容 孤独的收割人……………………………………华兹华斯 豹……………………………………………………里尔克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光潜 综合性学习:拥抱艺术的骄子——诗歌 第二单元 5.荷塘月色…………………………………………朱自清 6.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7.*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8.*花未眠……………………………………… 川端康成 散文的艺术魅力…………………………………佘树森 第三单元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10.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1.*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 12.*我的呼吁……………………………………………史怀德 第四单元 13.《呐喊》自序……………………………………… 鲁 迅 14.胡同文化……………………………………………汪曾祺 15.*《宽容》序言…………………………………… 房 龙 16.*《名人传》序……………………………… 罗曼?罗兰 综合性学习:民居文化 第五单元 17.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8.*勾践灭吴(节选)…………………………………《国语》 1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0.*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怎样学习文言文 第六单元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2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3.*劝学…………………………………………………《荀子》 24.*秋水…………………………………………………《庄子》 文言实词的特点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感受与思考 负责自信地表达 ――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一) 第二单元 想像与联想 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二) 第三单元 再现与表现 第四单元 个性与创新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简化字总表 第二册 第一单元 1.祝福…………………………………………鲁 迅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节选)…………………………… 沈从文 4.* 荷花淀……………………………………孙 犁 现当代小说鉴赏…………………………… 雷 达 综合性学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理解 第二单元 5.拿来主义……………………………………鲁 迅 6.我若为王……………………………………聂绀弩 7.*庄周买水………………………………… 刘 征 8.* 剃光头发微………………………………何满子 第三单元 9.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10.《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11.*神奇的极光………………………………曹 冲 12.*这个世界的音乐…………… 托马斯?刘 易斯 第四单元 13.咬文嚼字……………………………………朱光潜 14.读《伊索寓言》……………………………钱钟书 15.*说“木叶” ………………………………林 庚 16.*米洛斯的维纳斯…………………………清冈卓行 第五单元 17.过秦论…………………………………………贾 谊 18.鸿门宴…………………………………………司马迁 19.*兰亭集序………………………………………王羲之 20.*归去来兮辞……………………………………陶 潜 综合性学习:《兰亭序》与中国书法 第六单元 21.师说………………………………………………韩 愈 22.阿房宫赋…………………………………………杜 枚 23.*谏太宗十思书……………………………………魏 徵 24.*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怎样学习文言虚词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的个性 倾听 第二单元 写出事件的波澜 应答 第三单元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第四单元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标点符号用法 第三册目录 第一单元 1.《诗经》三首 卫风...
求有关勤奋学习的现代诗。
展开全部 诗歌是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但感情并不是诗,从感情到诗,这中间有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这个外化的过程既是 “意与象俱”的意象构造过程,更是“思与境谐”的意境营造过程。
一首诗有无诗味,说到底是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
一首诗是否韵味独特,是看该诗有没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诗评家论诗经常要用的两个术语。
然而几本权威的写作教材,如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写作学高级教程》、甚至相当权威的《写作学新稿》,都非常巧合地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强调意境的创造,淡化意象的创作和解析,有些甚至整个章节都未提出过“意象”这个概念。
对于既成名作,欣赏者很自然的会为作品中的“意境”所吸引、所感染是正常的。
也就是说,从文学史的角度或者从赏析的角度强调作品的意境是可以理解的。
但写作教材不是专门再现文学史实,也不是特意进行作品赏析,而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理论,懂得常用文体的基本写作规律,锻炼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
在常用文体写作中,诗歌的写作是教者较难讲授学生也最感发怵的,尤其是许多学生精心创作的“诗歌”,在行家眼里,了无诗味,一句简单的结论“不像诗”!诗味从何而来?诗歌写作的关键是什么?意境和意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本文现在对这些问题—一加以探讨,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乞望各位方家指正。
一般教材中认为诗歌的写作焦点问题在于意境创造,意境美则诗味足。
本人认为诗歌的写作焦点应是意象组合,意象选择得巧妙,相互之间组合自然,融铸天衣无缝,自然意境独特。
说到底诗歌的写作应是意象选择在先,意境是全诗写完之后呈现的一个整体内涵。
即起点在意象,终点在意境,诗像不像,是看待有无诗味,诗味来源于意象;诗美不美,是看诗有无意蕴,意蕴来自意境。
由诗味到诗美,其实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意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诗歌的创作过程,总是诗人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引起了特别动人的感觉,出现了异样的情思而获得第一个意象开始的,这第一个意象往往成了这首将要产生的诗的核心意象。
这第一个意象是怎么产生的?可从写作的具体实践来看。
一般诗歌的写作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先有情思,然后借物巧言之,谓之情思的物态化;另一种是诗人眼中先见某物,然后托物言志,谓之物象的情思化。
意象是否透剔高妙,也就看这个“情思的物态化”和“物象的情思化”的功夫到家不到家了。
如能“物我交融”“心物两契”则妙,若“心物两离”则难以引起读者共鸣。
所以对于诗人来说,与其苦心寻找那可遇不可求的灵感,不如留心捕捉鲜美而易逝的意象。
意象并非现代诗歌的专利。
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可见意象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传统,而把这种传统创造性地加以发扬光大,则是当代诗人自觉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倾向。
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意象一般以两种形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即单个意象和整体意象。
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也称意象体系。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单个意象,人们常常又把这种意象看成是更大境界中的一个“部件”。
它们不能离开整体,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比如“枯藤”一旦离开了《天净沙·秋思》,“枯藤”便失去了这支散曲赋予它的悲凉色彩。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有一个整体意象。
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
因此诗歌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如某刊物发表的一首诗《勤奋》,可谓有意无象:“天才与勤奋作伴/成功与刻苦相连/不要期待幸运/也不要坐等明天/听天由命,是懒惰者的信条/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
”这样的诗,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缺乏比喻象征,忽视形象,不讲意象,因而就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作为格言尚可,作为诗实在不行。
高尔基说得好:“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
” 另一种情况是有象无意,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平滑的镜面/反射着物体的图象/映出了少女的笑脸/照出了老人的目光。
”又有人咏虾为:“弯着腰,绝不是对人恭敬。
”咏山羊云:“翘着的胡子,不表明年岁大。
”都是只知状物,不知寄托寓意,缺乏诗情画意,充其量不过是对事物特有形态的解说,味同嚼蜡,实为无深刻意蕴的肤浅之作。
表示两人相互理解支持的诗句
金缕衣作者:杜秋娘【唐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作者:李商隐【唐代】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唐代】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