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七事变的诗歌

时间:2020-09-1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炮声浓浓战火飞,中华儿女多英雄,拿起武器打豺狼。英勇杀敌立奇功,英雄事迹美名扬。中国人民齐协力,打得日寇落荒逃!英雄事迹载史册,脍炙人口千古传!(这是我们班同学一起写的)

“七七事变”的诗词有哪些?

七律 七七事变纪念日感作文 仲雍胄胤(巴黎)力挽邦危士气雄,中原沉陆起兵戎。

宛平血碧横漂橹,永定河深悲烈风。

为有精魂安社稷,但凭青史记勋功。

长城今日坚如铁,笑看东灜技五穷。

七律 七七事变纪念日感怀文 霍庆来(沧州)最恨当年日寇狂,无端挑祸动刀枪。

隆隆炮火惊三岳,滚滚狼烟恸寸肠。

御敌甘抛千滴血,支前岂吝万斤粮。

芦沟晓月依稀照,怒目雄狮记国殇。

七律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八十周年文 雅韵黑云遮月黯卢沟,风雨如磐家国仇。

列岛狂徒张武道,中华志士振龙旒。

丹心碧血河山复,败甲残鳞敌宼休。

尝胆卧薪终雪耻,英雄不惮泪双眸。

七律 建党九十六周年感怀(新韵)文 沧海扬帆风雨征程九六春,为谋福祉苦耕耘。

推翻旧制安天下,开放思维巩至尊。

丝路无边今又起,两学一做梦成真。

吟鞭剑指兴华夏,不坠炎黄有后人。

七律 纪念卢沟桥事变80周年文 阿昭卢沟暁月唱金瓯,怒目雄狮捍九州。

咆哮黄河龙激水,精忠燕赵鹗横秋。

长城内外歼倭寇,华夏东西战恶酋。

慷慨捐躯多壮志,巍巍五岳笑蜉蝣。

七律 七七事变纪念日感怀文 龙翔宇(深圳刘立荣)宛平晓月炮声隆,倭寇兵侵战火熊。

壮士挥刀惊厉鬼,石狮染血泣哀鸿。

八年抗日卢沟起,六国颁降米舰终。

华夏兴邦焉可待,金瓯富邑慰英雄。

七律 七七事变纪念日感怀(新韵)文 杨柳青青七七事变警钟鸣,血染同胞遍宛平。

剑影刀光天作孽,枪珠炮火鬼阴狞。

八年抗战驱霾雾,累月顽敌败寇兵。

膏药旗折千百万,雄狮劲舞保家宁。

关于七七事变的诗歌

七七事变的诗词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

70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

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

“七七事变”纪念日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 卢沟桥老照片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

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重要过程,那么“七七事变”就是为纪念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所选择的注脚。

从这个注脚开始,整个中国已经被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大潮所席卷。

抗战胜利到现在已经近66年了,当年的抗战老战士,今天大部分都不健在了。

当年抗日英雄的故事,只能通过银幕、书本或纪念馆里去找当初抗日将士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抗联、在太行山上、保卫华北、保卫黄河、地雷战、地道战等等激发民族勇气的英雄形象,在新一代身上似乎变成了电脑游戏,这恐怕是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殉难的三千多万血肉之躯万万没有想到的。

什么是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怎么回事?七七事变是什么意思?七七事...

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因发生于1937年7月7日而得名,因发生于当时北平市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因中国驻军第29军拒绝日本驻军进入宛平城搜查失踪日军士兵而发生激战,天津、宛平沦陷。

历史上,七七事变被定性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事件影响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3]。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

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

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现实意义 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

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年代仍然阴魂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

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

70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

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

“七七事变”纪念日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

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重要过程,那么“七七事变”就是为纪念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所选择的注脚。

从这个注脚开始,整个中国已经被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大潮所席卷。

抗战胜利到现在已经67年了,当年的抗战老战士,今天大部分都不健在了。

当年抗日英雄的故事,只能通过银幕、书本或纪念馆里去找当初抗日将士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抗联、在太行山上、保卫华北、保卫黄河、地雷战、地道战等等激发民族勇气的英雄形象,在新一代身上似乎变成了电脑游戏,这恐怕是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殉难的三千多万血肉之躯万万没有想到的

七七事变的意义

“七七事变”纪念日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

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重要过程,那么“七七事变”就是我们为纪念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所选择的注脚。

从这个注脚开始,整个中国已经被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大潮所席卷。

...

七七事变的影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一个这样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

76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

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

“七七事变”纪念日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

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重要过程,那么“七七事变”就是为纪念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所选择的注脚。

从这个注脚开始,整个中国已经被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大潮所席卷。

抗战胜利到2013年已经68年了,当年的抗战老战士,今天大部分都不健在了。

当年抗日英雄的故事,只能通过银幕、书本或纪念馆里去找当初抗日将士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抗联、在太行山上、保卫华北、保卫黄河、地雷战、地道战等等激发民族勇气的英雄形象,在新一代身上似乎变成了电脑游戏,这恐怕是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殉难的三千多万血肉之躯万万没有想到的。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0754/6142900.htm?fr=aladdin#10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有关七七事变的故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

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

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

7月,天津沦陷。

曾经受到日军重创的宛平城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

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

九一八事变诗词

满江红·纪念九一八旧事重浮,关东破,思来恨切! 痛回首,柳条湖畔,夕阳浴血。

城下悬颅魂不死,刀前刻骨节尤烈! 更同呼,万剑向东瀛,都消灭! 应长记,仇未雪!时秣马,休松懈! 看金戈舞处,我心如铁。

四海闲庭飞短棹,神州举火樱花谢。

当对酒,与千古徐郎,同明月!七律·纪念九一八豺狼突啮巨龙身,血肉横飞日月昏。

铁马千军挥利剑,长缨万丈缚凶神。

江河浩荡英雄泪,山岳巍峨忠骨魂。

但奏凯歌冲汗漫,誓逐贼寇远国门。

-------------------------------------------- 金缕曲·纪念九一八雷震金瓯碎。

夜沉沉、烽烟骤起,天河倾坠。

千尺城头连角起,横道豺狼啸吠。

铁蹄处、枕籍堆垒。

满目哀鸿风雨泣,尽萧疏、羸骨成新鬼。

江海暗,血和泪。

国人奋起长缨佩。

遍神州、同仇敌忾,剑寒戈锐。

泪洒长河三千里,血溅青山不悔。

仰天笑、炎黄谁畏?八载悲歌终缚虎,贺人间、又换清平岁。

勤砺剑,戒魑魅。

------------------------------------------- 沁园春·卢沟桥怀古永定西来,历尽尘沙,犹自怒喝。

看宛平残壁,弹痕如雨;望中犹现,焦土连坡。

大枣山前,似曾听见,战火硝烟燃铁戈。

八千里,被魔蹄踏破,锦绣山河。

英雄洒泪几何。

更多少头颅抛热血。

赞炎黄儿女,长缨在握,驱除虎豹,誓卫家国。

未料今朝,钓鱼边岛,魍魉频将鬼掌磨。

须何日,倚天凭利剑,去斩阎罗。

满江红---悼为中华民族之生存而英勇献身之士红阳西斜,照不尽,旅顺旧血。

鞍马前,执鞭犹望,昨日战烈。

白峰黑水骨无穷,紫电清霜斩不绝。

力已尽,持剑断辕边,徒伤切。

济南耻,犹未雪,南京屠,何时灭?振臂呼引出英雄豪杰。

破刀欲碎生化器,残躯甘挡毒气劫。

昂首望,今朝华夏盛,梦已圆!七七芦沟卷大波,一点破碎汉山河。

人民战争状如海,笑看倭寇没处躲。

...

七七事变简介

七七事变简介: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详细内容介绍: 华北事变后,日军在威逼利中国冀察当局及其支柱第29军遭到失败后,即从军事上步步进逼,蓄谋重演九一八事变的故伎,频繁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手制造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最终实行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全面全民族的抗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卢沟桥横跨北京西南永定河,为北京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桥北连接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平汉铁路(北平—汉口)穿河而过,桥东为宛平城,扼守卢沟和铁路两桥,日军据此即可切断北平中国驻军。

针对日军挑衅,第29军加强了卢沟桥地区的防守。

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一部又赴卢沟桥地区演习。

深夜零时许,日军借口在卢沟桥演习时“失落一名士兵”为名无理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日方以武力威胁。

中方为防事态扩大,同意日方派员进城调查。

同时,驻丰台日军一营开赴卢沟桥。

不久,日方“失踪”士兵即自行归队,但日方隐瞒不报,反而提出城内驻军必须向西门外撤退,日军进至城内再行谈判,复遭中方拒绝。

8日晨5时,日军不及日方谈判代表出城便向宛平城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展开反击。

第29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据守不退。

8日,日军三次进攻宛平城。

当晚,29军作出让步,与日方达成协议,同意撤兵,日方则停战。

然而,其后两日,日军4次背约弃信,进攻中国守军,中国守军被迫展开反击,10日夜,经十余次争夺,将宛平城附近要地铁路桥和回龙庙夺回。

此后,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始行撤退。

事变发生后,在全中国激起强烈反响,第二天和23日,中国共产党两次发表宣言,指出“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放弃任何妥协立即实行抗战,并致电宋哲元和蒋介石要求共同抗日。

南京国民政府则在幻想“和平”解决的同时,作好了抗战准备,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表示抗战的“最后关头”已经到来,全面战争一旦爆发,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进行全国抗战。

日本政府则借机扩大战争。

由于在华北兵力不足,遂施展和平谈判的烟幕弹,一面加紧侵华准备。

7月11日,日本政府发表《派兵华北的声明》,反诬中国第29军挑起七七事变,在国内进行战争动员,增兵华北。

7月12日,新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抵天津后,立即决定“一举歼灭中国第29军”。

7月25日,日军占领廊坊,切断平津间铁路交通。

26日下午,日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谍,要求其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

同日,日军一部强行闯入广安门,中国守军与之发生战斗。

日军发出最后通牒后,29军意识到日本侵略已势不可免,遂抛弃和平幻想,准备抗战,于27日发出“自卫守土”通电。

28日,日军对29军发动总攻。

在劣势情况下,29军将士仍然进行了激烈的抗击。

在南苑,29军与进攻之敌展开惨烈战斗,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在北苑、丰台、卢沟桥和廊坊等地,均与敌展开激战,然终不守。

29军撤离北平。

30日,北平陷落。

在天津,29军主动出击,给敌以重大打击,北平日军回师增援,29军经激战,于30日撤离天津。

天津陷落。

七七事变的整个过程清楚地表明,它是日本政府、财阀、政党的共同意志,绝不是什么日本少数军人牵着军部、政府的鼻子走。

它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必然发展和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是日本长期以来侵华野心的最终全面实施,也绝不是什么偶然事件。

中国已经丧失了台湾、澎湖列岛和东北等一系列领土于日本侵略者之手,日本还霸占了中国剩余领土内一系列军事、经济主权,更甚而要侵占华北,中国已经到了忍无可忍、不得不还手的最后地步了。

日本知道中国已经不可能再有任何的退让,渐进式的蚕食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行不通了。

为此,日本急不可耐地抛弃了渐进式蚕食的方法,为了实现预定的大陆政策,对中国开始全面出击,企图根本上灭亡中国。

然而,侵略者总要给自己粉饰一下,说什么是由于中国的“反日”行为才造成了日本的被迫反应——简直是一派胡言,潜台词无非是“中国应该顺从地接受日本的统治、占领和奴役”。

而这,只能是日本侵略者自己的梦想罢了。

扩展资料 七七事变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

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1936年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

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

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当时...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