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的关于酒的诗句 10句 只要诗句,不要全诗

时间:2020-09-1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为什么爱喝酒?

因为李白喝了酒之后与常人不同,喝了他会写诗,并且写的很好,可能是喝酒之后灵感来了

据资料考证:李白不是汉人,他的身上流着的是突厥人的血。突厥族与蒙古族的祖先,同是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众所周知,蒙古人爱喝酒,也能喝酒,突厥人也同样。他们爱酒,无论是放牧人放牧,还是猎手打猎,身边总不忘带上一壶酒。他们也能喝酒,他们喝酒用大碗喝,而且是一口气喝光。不像小家子气的中原人,喝酒总是用小酒杯小口小口的呡。用我们汉人的话来说,他们那哪里是在喝酒,分明就是灌酒。血统决定了李白的嗜酒如命,哪怕他自幼在中原长大,哪怕他的朋友都是中原人,但他的血是草原人的血,魂是草原人的魂。李白,从一出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上文所述难免牵强,因为李白的身世本来就是个谜。那倘若说是李白一生坎坷的经历决定了他的爱酒,大概就比较有说服力了。

李白少有壮志,常自比管仲、诸葛亮,认为自己乃“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他非常希望依靠自己的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可惜天不遂人愿。后来机会来到,天宝元年,他受道士吴筠引荐进京,临行之前,豪气冲天的写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眼看着理想即将实现,就算是普通人也免不了会激动,何况他不是普通人,他是号称“谪仙人”的李白。诗人近乎癫狂的激动无法宣泄,只有将此寄托于美酒之上了。借着浓浓的醉意,诗人更是将他的豪放洒脱、坚定自信,以及狂喜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李白并没能高兴多久,此时的唐玄宗已不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沉溺在酒色之中,失去了当年慧眼识人的锐气,加之李白生性直爽,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久,就被排挤出了长安。诗人满腹的理想、抱负顿时化为泡影。失望、愤怒至极却又无权无势的诗人,又能够怎么办呢。他只有借酒消愁,希望沉醉时模糊的意识能减轻他的痛苦,甚至能在虚幻的梦境中带给他少许的安慰。可是现实并非如此。于是诗人只有想着能够凭借更深的醉意来削减他在醉中又增添的那几分惆怅甚至痛苦。李白沉迷在了酒中,但他的诗情却喷发了,写出了无数首为后人称道的好诗。很难想象,没有酒的李白将怎样继续他辉煌的人生,中国的诗歌史上,又将会减少多少首好诗。

定了他此生必将与酒相伴。李白重情谊,广交好友。朋友一多,就免不了要分分合合。团聚时,心中喜悦自不必说,此时倘若不好好喝两杯又怎么对得起朋友对得起“酒仙”这个名号?分别时,内心必定不会好受,心中郁闷无处抒发,便将此离情寄托在酒上,大家一醉方休,也就不知何为痛苦了。这一杯杯的美酒,又何尝不是李白与友人之间深情厚意的体现呢?

假如没有酒,李白就写不出那么多千古名篇,假如没有这些诗,李白充其量也就是个三流诗人。是酒,升华了李白和他的诗。李白爱酒,爱之有道,何错之有?

有没有关于蒙古的诗句?

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

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

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

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译文:平原上的野草一片葱茏茂盛,年年一枯一生,野火也烧不尽它,等来年春风一吹,又纷纷萌生出来。

野草远远地一直延伸到古道,青翠的山峦将荒城连接在一起。

又要送朋友远行了,满目的青草也充满了离别之情。

下面的是网友原创诗句:卜算子·青海湖草原半绿草秋黄,遥望铺天际。

风送牛羊时几声,蝶度幽丛里。

千秋岁·塞外草原塞烟边外。

驱马跑无际。

天极处,山峦叠,闲云行几朵。

毡幄联鳞次。

青翠遍、道弯指帐蹄痕碎。

广阔胸怀事。

悠久英雄地。

峰火熄。

胡笳起。

茹毛逐水草。

衣皮寒流徙。

过去也、眨眸复看容颜改。

李白写的关于酒的诗句 10句 只要诗句,不要全诗

蒙古族祝酒歌歌词

祝酒歌(鄂尔多斯蒙古族)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

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

朋友朋友请你尝尝, 这酒醇正,这酒绵厚。

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蒙古族祝酒歌“金杯” :“祝酒歌”为一种或者一类歌曲的总称。

常用在喜庆的场合及欢迎的宴会上,是一种用以祝酒、劝酒、表达美好祝愿及敬意的歌曲。

世界各地域、各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祝酒歌。

“金杯”,这支祝酒歌,是在蒙古族众多的祝酒歌中,流传地域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一支。

在蒙古族中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会唱。

只要有客人来做客,在敬酒的时候一定唱,以示主人的敬意与祝福。

酒杯,传统上应该是镶银的黄羊木碗,配以哈达。

敬酒过程中的唱、敬、接、饮,都有一定的规矩动作。

要求敬酒者:衣帽整齐,斟满美酒,先捧杯唱歌,后俯首敬奉。

要求接受者:年龄不同、动作不同。

但不管接没接杯子,都得等歌曲唱完后,才能饮酒。

由于东蒙、西蒙及各地习惯的不同,程序和动作上会有一些差别。

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需要说明的是曲谱与歌词,也因地域与流传的不同而有一定出入。

这也就是往往我们听不同的人,唱得不一样的原因。

但从歌词大意与总旋律上还是一致的。

蒙古族的酒桌礼仪

1.蒙古族春节习俗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

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清洁卫生打扫家,到傍晚要“祭火”。

“祭火”是从萨满教传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后有所改变,蒙民把羊胸脯肉连同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做祭品,然后由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里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

祭火忌用红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为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

烧完祭品后,全家进餐。

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给附近亲戚吃。

“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

在古代,有钱人还专请喇嘛祭火。

腊月二十三以后,就准备过春节。

有关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样繁多,尤其供佛之品要讲美观。

其次是包饺子。

年三十是最热闹的一天,全家换新装,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柜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型,上边插上特制的金银花。

还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一天换一次水,然后点上长明灯。

同时,开始由对联(与汉族同,只是写蒙文)。

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菜、肉,开始祭祖先。

长辈嘴里念着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又一盅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

祭完祖先后,全家上席,晚辈敬酒给长辈送旧岁。

这天,全家不论男女老幼,玩什么都可以。

在牧区,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娃娃玩“羊拐”,蒙语叫“沙”,一直玩到天明。

初一凌晨,摆好饭菜上度给老人长辈敬酒,敬酒时要跪拜,男人双膝下跪,头往下低时双手向上下摆动。

这时,长辈祝福你长命百岁,终身幸福等。

未婚女子与男人一样叩拜,而已婚女人则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额右侧上下摆动。

新媳妇则须唱歌。

初一不分男女相见第一名话是问:“新年好”、“过年好”,而不说“见面发财”之类的话。

给亲戚拜年时,每人带蓝色哈达和酒。

到亲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处,给佛像叩头,然后用自备的酒敬长辈。

向长辈敬酒时,敬者必须戴帽子。

长辈兄长向你敬酒,必须站起来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礼貌,如不喝者可回敬。

如今拜年时,已改为握手等新习俗了。

牧区拜年时,不管你是否吃过饭,都煮饺子,实在吃不下可尝一个。

2.蒙古族待客 如果您到鄂尔多斯蒙古人家里作客,会受到盛情款待。

在善良好客的蒙古人心中,各民族都是一 家人。

蒙古族十分注重礼貌, 待人接物皆彬彬有礼,温文兼恭让,令外来游客感到亲密无间。

蒙古人迎接贵宾,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敬神祭祖,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放五茶。

蒙古人认为: “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 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耻笑。

” 五茶的含义是:献哈达,喝奶茶,尝鲜奶,摆羊背子,敬美酒。

献哈达: 主人迎送客人,晚辈谒见尊长,都要奉献哈达,这是表示对客人或长辈的崇高敬意和亲切的问 候。

当主人手捧哈达,躬身把 它举过头,恭恭敬敬地递给客人后,便虔诚地下跪磕头。

客人接到哈 达,表示了谢意,恭敬地向主人奉还哈达后,主人又非常有 礼貌地向客人磕头致意。

传说,成吉思 汗在世时,常以哈达为纽带,结交了很多朋友,对巩固政权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哈达的质料有布的, 有丝织品的。

有白色的、有蓝色的、有黄色的,但以白色居多。

喝奶茶: 客人被邀请进蒙古包,主人先在红漆小桌上摆上黄澄澄的酥油、珊瑚状的奶酪、似饼薄厚的奶皮子,以及炒米、红糖、油炸 食品。

然后就拿着瓷质精细、图案艳丽的小碗,用小木勺舀进少量炒米,沏上滚烫喷香的奶茶,敬让客人畅饮。

蒙古人用砖茶、 牛奶或羊奶、食盐熬制的奶茶咸香可口,初次品尝它的人,也都会感到满意。

尝鲜奶: 尝鲜奶是必不可少的。

主人把洁白的鲜奶倒入银碗中,用双手递给客人后,客人即用右手无名指伸到银碗里蘸三次。

第一次 弹向天空,以示谢天;第二次弹到地上,以示敬神、祭灶;第三次则自己品尝。

尝鲜奶表达了蒙古人祈求平安,祝愿牧业丰收的好心愿。

摆羊背子: 摆羊背子是五茶中最隆重,最讲究,最壮观的项目。

羊背子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

它是由羊头、羊身、肩骨、四条腿拼凑在一起,并按照一定地规格,摆放在长方形的木制 红漆托盘里。

进餐时,人人手持蒙古刀把整块肉切成小块,用手拿着吃。

羊背子肥嫩,肉鲜味美。

敬美酒: 当羊背子端上餐桌后,主人便先从长辈或职务高的人开始依次敬酒,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

斟酒时,有时斟一银碗酒; 有时不使用银碗,而用酒盅敬酒,但是,均要求客人一饮而尽。

喝酒时,主人还要为客人唱祝颂歌。

有多少酒,便有多少歌。

酒歌既是一种劝酒活动,又是对 待客人的一种盛情。

酒足饭饱,客人临别时,主人还要用歌声祝福客人吉祥如意、一路顺风,请别忘记以后再到鄂 尔多斯作客。

鄂尔多斯蒙古族与鼻烟壶 鼻烟壶是蒙古族爱不释手的一种器物。

客人走进蒙古包,殷勤的主人就会热情的向客人递鼻烟 壶,以表示敬意和友好。

客人 接到鼻烟壶,应放到鼻下闻一闻,然后如礼以答。

这样做能使双方的 感情得到及时交流,很快消除彼此间的生疏冷漠之感。

递鼻 烟壶时,还有一些讲究,同辈见面要用 右...

求常用的请人喝酒的祝酒词!

劝君更进一杯酒,走遍天下皆朋友。

" "山高流水觅知音,我于大哥酒连心" "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得喝倒"--用于本单位自家人饮酒。

"女有貌,朗有才,杯对杯,一起来"--与女士饮。

"少小离家老大归,这杯我于大姐陪" "小何才露尖尖角,今天喝酒大敬小。

"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敬领导一杯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约对门,喝酒喝个双。

"--与对面朋友饮 "啥话也别说,最亲是大哥"--与年长者饮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小姐我该喝多少?"--女子说了算 "千里有缘来相会,能喝不喝也不对," 挡酒词: "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代酒 "我为大家唱支歌,唱完不好再说喝" 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

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到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

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 感情薄,喝不着; 感情铁,喝出血。

一两二两漱漱口, 三两四两不算酒, 五两六两扶墙走, 七两八两还在吼。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革命小酒天天醉.............. 两腿一站,喝了不算。

辣酒涮牙,啤酒当茶. 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不会喝酒,前途没有 一喝九量,重点培养 只喝饮料,领导不要 能喝不输,领导秘书 一喝就倒,官位难保 长喝嫌少,人才难找 一半就跑,升官还早 全程领跑,未来领导 相聚都是知心友,我先喝俩舒心酒。

路见不平一声吼,你不喝酒谁喝酒?---令打酒官司的人喝一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干三杯酒,你说苦不苦?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小姐,我该喝多少?---小姐说了算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杯我请小姐陪。

---与在座小姐对饮一杯 跟着感觉走,这次我喝酒。

---咳,没办法,喝了吧 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

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 酒量不高怕丢愁,自我约束不喝酒。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将美酒喝一盅。

日出江花红胜火,祝君生意更红火。

---请经商下海者喝一杯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与新老朋友共干一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

---好酒量,喝一杯 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兄弟)替哥喝杯酒。

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

---自饮一杯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商品经济大流通,开放搞活喝两盅。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大口喝 若要人不知,除非你干杯 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将来徒伤悲 感情铁不铁? 铁! 那就不怕胃出血! 感情深不深? 深! 那就不怕打吊针! 会喝一两的喝二两, 这样朋友够豪爽! 会喝二两的喝五两, 这样同志党培养! 会喝半斤的喝壹斤, 这样哥们最贴心! 会喝壹斤的喝壹桶, 回头提拔当副总! 会喝壹桶的喝壹缸, 酒厂厂长让你当! 出门在外老婆交代,少喝酒、多叨菜,够不着了站起来。

输了咱不喝,赢了咱倒赖,吃不完了兜回来。

饮酒助兴的古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 X《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哟哟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在用相存。

契阔谈谦,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北宋赵佶所绘《文会图》局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少年行》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2图:古代的“酒吧街”(唐长安西市再现)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饮中八仙歌》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问刘十九》白居易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狂歌词》白居易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

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

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

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

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馀赀。

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

《劝酒》白居易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遥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尊酒。

君不见春明门外天欲明,喧喧歌哭半死生。

游人驻马出不得,白舆素车争路行。

归去来,头已白,典钱将用买酒吃。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清代坚白道人绘《清彩绘本桃花扇》。

描绘阮大铖、杨龙友邀马士英于上心亭饮酒赏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高适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燕飞。

主人

请介绍蒙古族

蒙古族简介 分布在内蒙古各地,大多聚居在农村牧区,部分散居在城镇。

蒙古族发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

“蒙古”的汉文译写始见于唐代文献称作“蒙兀”。

元代文献始译成“蒙古”。

历史上畜牧业生产是蒙古族人民一向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形式。

如今仍有相当数量的蒙古族从事畜牧业生产。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3种方言。

古代的蒙古族信仰萨满教。

从十三世纪元朝开始,在蒙古族统治者的强制推行下蒙古族群众逐渐接受并改信了喇嘛教。

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实行同姓不婚的习俗。

蒙古族的丧葬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民族。

蒙古族的衣食住行都很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区的蒙古族大多保留了传统的风俗习惯,如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着高至膝盖的长筒皮靴。

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女子则以红、蓝色布缠头,盛妆时还戴金银头饰点缀的冠。

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蔬菜为辅,多喜欢喝奶茶。

解放后多数蒙古族告别了蒙古包,改住砖木或土木结构的房子。

蒙古族除了过春节等节日外,每年7、8月间都要隆重举行祭敖包和那达慕活动,即祭祀山神、路神和娱乐活动。

现在这种活动已演变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文体活动的各民族群众性集会。

蒙古族 一、概况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一直游牧、生息于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这片苍茫大地上。

每当提起她的名字,人们便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歌谣,眼前便会呈现出蓝天白云、碧野红花、羊群斑斑、肉乳飘香的广阔无垠的草原,浮现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经叱咤风云、纵横欧亚、英勇善战、气吞山河的伟岸雄姿! 蒙古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十分广阔的少数民族之一。

根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现有人口480多万人。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在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新疆、青海、河南、四川、贵州、北京、云南等地。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按地区划分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东北部方言)。

蒙古文属拼音文字类型,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

现行蒙古文有2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

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

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据13世纪蒙古族的传说,大约距今2700多年,蒙古部落被别的游牧部落击败,仅剩两男两女,遁入额尔古涅——昆,生息繁衍。

后来人多地狭,意欲出山,于是做风箱化铁溶山,开辟通道,全体迁徙出来。

以后,每于除夕之夜,成吉思汗族人要把少许的铁烧红,放到砧子上锤打,以示不忘祖先故事。

"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智慧而又思想开放、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不断总结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践经验,同时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逐步了解、掌握、积累了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产生了许多发明创造和历史、文学、艺术成果,涌现了众多的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充实和丰富祖国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多彩的服饰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饰似乎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件袍子,一双靴子而已。

其实,蒙古族的服饰是非常复杂而丰富多彩的。

不仅各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常服之别。

总的来看,蒙古族的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

首饰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

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

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

头巾大约丈余长,颜色多种多样。

质料有布、麻、绸、绢等。

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

已婚妇女们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

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

帽顶上有红色穗子和闪光明亮的帽顶宝石。

传说这种习俗始于成吉思汗时期。

当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民族强大之精神常在。

从结婚、告别姑娘生活的那天起,妇女们便要开始佩戴雍容华贵的盛装首饰了。

蒙古族的盛装头饰,以鄂尔多斯地区的最为典型。

这种头饰汉译为"头带",主要由"连垂"和"发套"两部分组成。

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多用数百颗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和许多银环、银片以及玛瑙、玉石等穿缀而成。

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面、琳琅...

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习俗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

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

”(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

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在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

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

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

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

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

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

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食俗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

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

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

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

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

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

蒙古族的特点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

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

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

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

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

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

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

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

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

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

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

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

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

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

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

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

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

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

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

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

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

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

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

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

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

一事一物,无不依据其礼为之,敬长慈幼,同胞相见,长幼有序,宾朋有礼,客至如归。

当然其礼仪之表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丰富,有所改进,如鞠躬、握手礼、互赠纪念品等等,均在蒙古族中盛行起来。

可以想见,洋溢在蒙古人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中的那种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下,我们感到的将是那种心地憨厚,热情好客的民族美德。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

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

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当第一次出猎调驯猎狗时,先往狗鼻子里灌注狐狸热血,使其与狐狸和狼成为冤家对头。

如果是专门猎取狐狸和狼的猎犬,那么就要禁忌猎兔子。

否则在追逐狐狸时一旦遇到兔子就会失去主要目标。

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狗必须领会以下几点:吹口哨、示意、招手、指点、呼唤等...

蒙古族的资料

蒙古族简介 分布在内蒙古各地,大多聚居在农村牧区,部分散居在城镇。

蒙古族发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

“蒙古”的汉文译写始见于唐代文献称作“蒙兀”。

元代文献始译成“蒙古”。

历史上畜牧业生产是蒙古族人民一向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形式。

如今仍有相当数量的蒙古族从事畜牧业生产。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3种方言。

古代的蒙古族信仰萨满教。

从十三世纪元朝开始,在蒙古族统治者的强制推行下蒙古族群众逐渐接受并改信了喇嘛教。

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实行同姓不婚的习俗。

蒙古族的丧葬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民族。

蒙古族的衣食住行都很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区的蒙古族大多保留了传统的风俗习惯,如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着高至膝盖的长筒皮靴。

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女子则以红、蓝色布缠头,盛妆时还戴金银头饰点缀的冠。

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蔬菜为辅,多喜欢喝奶茶。

解放后多数蒙古族告别了蒙古包,改住砖木或土木结构的房子。

蒙古族除了过春节等节日外,每年7、8月间都要隆重举行祭敖包和那达慕活动,即祭祀山神、路神和娱乐活动。

现在这种活动已演变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文体活动的各民族群众性集会。

蒙古族 一、概况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一直游牧、生息于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这片苍茫大地上。

每当提起她的名字,人们便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歌谣,眼前便会呈现出蓝天白云、碧野红花、羊群斑斑、肉乳飘香的广阔无垠的草原,浮现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经叱咤风云、纵横欧亚、英勇善战、气吞山河的伟岸雄姿! 蒙古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十分广阔的少数民族之一。

根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现有人口480多万人。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在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新疆、青海、河南、四川、贵州、北京、云南等地。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按地区划分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东北部方言)。

蒙古文属拼音文字类型,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

现行蒙古文有2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

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

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据13世纪蒙古族的传说,大约距今2700多年,蒙古部落被别的游牧部落击败,仅剩两男两女,遁入额尔古涅——昆,生息繁衍。

后来人多地狭,意欲出山,于是做风箱化铁溶山,开辟通道,全体迁徙出来。

以后,每于除夕之夜,成吉思汗族人要把少许的铁烧红,放到砧子上锤打,以示不忘祖先故事。

"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智慧而又思想开放、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不断总结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践经验,同时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逐步了解、掌握、积累了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产生了许多发明创造和历史、文学、艺术成果,涌现了众多的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充实和丰富祖国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多彩的服饰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饰似乎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件袍子,一双靴子而已。

其实,蒙古族的服饰是非常复杂而丰富多彩的。

不仅各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常服之别。

总的来看,蒙古族的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

首饰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

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

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

头巾大约丈余长,颜色多种多样。

质料有布、麻、绸、绢等。

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

已婚妇女们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

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

帽顶上有红色穗子和闪光明亮的帽顶宝石。

传说这种习俗始于成吉思汗时期。

当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民族强大之精神常在。

从结婚、告别姑娘生活的那天起,妇女们便要开始佩戴雍容华贵的盛装首饰了。

蒙古族的盛装头饰,以鄂尔多斯地区的最为典型。

这种头饰汉译为"头带",主要由"连垂"和"发套"两部分组成。

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多用数百颗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和许多银环、银片以及玛瑙、玉石等穿缀而成。

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

蒙古人的生活习惯

礼仪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

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

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

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待。

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

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精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

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

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

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

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人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人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

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

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

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

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

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

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

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

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

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

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

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

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

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人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

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热情好客:蒙古人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学的发展紧密相连,诗配以乐,歌含有诗,诗歌并存。

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数量浩瀚,按地域可分为东蒙民歌和西蒙民歌,按歌种可分为长调、短调、潮日、叙事歌、酒令、儿歌、摇篮曲、宗教歌曲“博”、歌舞曲“安代”、“浩都格沁”等。

选猎狗:蒙古人有猎狗打猎的习俗。

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

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问候:蒙古人热情好客,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

款待行路人,是蒙古人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

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

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

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婚俗 蒙古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

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

女方家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

钥匙由女方家送亲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后,由新郎的母亲拿钱来赎钥匙,再交给新娘。

结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贴有红纸的羊背子(shuus或者uuch)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为礼...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