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诗眼
: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2)抓词语
: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3)抓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抓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四、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
五、创设情境,引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我有时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我有时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拓展延伸,创作诗词。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诵读古诗文,以利于学生的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学习古诗的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简单明了
教学板书是艺术,艺术是讲究创造的,是需要教师花心血进行构思、提炼、创新的。每一幅新颖别致、独具个性、富有美感的艺术板书的出现,都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我们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板书,更提倡教学板书的新设计和新创意。板书设计做到,围绕诗词中心,抓住关键词,简单明了,有创新。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古诗词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
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
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
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
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
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
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
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
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
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
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
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
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
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
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
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
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
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
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
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
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传统的古诗词不仅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而且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提高学生的欣赏古诗的能力,现分享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课浅薄见解。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快速地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可以从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还可以从诗歌的主题内容出发。
关于作者导入,当介绍王维的时候,王维既是一名诗人,也是一名画家,可以从他的绘画作品切入,初步从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关于内容导入,比如《古诗三首》的《泊船瓜洲》及《秋思》都是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歌,再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隶属于送别诗,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主题内容进行谈话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抓住关键词快速理解诗的语言,入情入境体会蕴意古诗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字都有绝妙之处,每一处景色都饱含作者的情感,每一举动都有深层的含义。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提出每一行诗中不懂的字词,读读议议,借助翻译,体会每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比如《游山西村》古诗颔联当中的“足”字体会了村民们对作者的热情款待,尾联当中的“柳暗”、“花明”描绘的是柳树和花儿茂密的景色美,从而体现作者的心情转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通过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分析词意,为体会情感奠定基础。
三、拓展延伸入情入境,设身处地体会情感。
诗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在课堂的教学基础上,我们可带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情境中去,以自己的体验、感受,去理解诗意,感悟诗意。
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当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引发学生思考在远古时代,送别友人前往阳关,没有任何的电子通讯设备,一离别不知何时再相见。
结合角色扮演,更深层次地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再比如《题西林壁》当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站在教室不同的位置观看校园的一角,感受不同的角度视野也不尽相同。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并结合诗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反复读中思,读中悟。
新课程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读中思,读中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精心设计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吟诵古诗文的热情。
因此,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更深入的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
综上所述,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在课程标准新的理念下,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实践,多活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用语文,在语文课堂中联系生活,让琅琅上口的古诗词诵读充满校园。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
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
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
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
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
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
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
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诗眼 :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2)抓词语 :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3)抓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
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
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抓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
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
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四、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
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背诵古诗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也是让广大教师与学生十分头痛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需要学生背诵的古诗词与古诗达到了几十首之多,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老师需要给小学生培养一定的学习沉淀。
老师不但要讲解教材上要讲解的内容,还要适当的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的诗词读物。
中国古代的古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人精神的传承,能够培养学生的国学知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要加强重视。
请问如何教小学语文古诗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
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
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反思过去,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而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一次自主体验的过程。
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
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
由此看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毫无疑问,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 .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处于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之内。
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理解古诗。
三、课题操作策略 1.自主感悟,读准诗句。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画诗意图。
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
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探究诗意。
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
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四、课题实验成效 1.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达到会背诵。
2.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与鉴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该实验研究让学生跳出了单纯学古诗的境界,拓宽学习空间,渗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五、课...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结合各种方面,分点回答。
1、识字方面.经过每日的课堂检验,发现学生识字效率低,对生字掌握不牢.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忽略了孩子在学认字兴趣的激发,并且没有及时的带领学生回顾温习. 2、阅读方面.忽略了孩子们在阅读课文时的理解能力. 3、写字方面.只在强调孩子的书写,但是并未为孩子上过写字的辅导课.以至于书写水平偏低. 4、对于基础不一的孩子,并没有针对性辅导,造成孩子学习掌握情况两级分化.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薄弱环节. 课堂教学细化 1.对于孩子们识字效率低,掌握不牢.可改善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拒绝死记硬背,引导学生想象性学习,识字.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也能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2.阅读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知识的办法. 3.写字方面,开展写字辅导课,并举行写字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并鼓励多阅读课外书籍,多背诵古诗词,多写读后感等 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半年多时间的实践,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改善,学生养成了自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积累了协作素材.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所以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教学,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文课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古诗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千百年来我们对唐诗都爱不释手.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是我国唐诗中的艺术珍品.让小学生读懂它,理解它的内容,让学生终身受益,是我们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在如何较好小学语文古诗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
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
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
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
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
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
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
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
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
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
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
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
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
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
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
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
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
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种方法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古诗时代久远,意义深刻,难以理解,不便于小学生学习,笔者就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学生掌握“读、知、明、悟”四个基本环节,谈一点个人浅显的认识。
一、读古诗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读古诗时,教学生学会找“韵脚”,使学生知道古诗中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部分就是韵脚。
如:在《静夜思》这首诗中,“光、霜、乡”的韵母都是“ang”,这首诗的韵脚就是“ang”。
学生找到了韵脚,朗读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很容易记住古诗并背诵下来。
二、知诗人 学习古诗,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性格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
“唐诗、宋词、汉文章。
”小学生所学的古诗主要以唐诗为主。
在小学生古诗词必背篇目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唐诗。
在记诗人的朝代时,我们只需要特别记住不是唐代的诗人即可。
如宋代诗人苏轼、王安石、叶绍翁、杨万里、陆游等几位。
三国曹植、元代王冕、明代于谦、清代郑燮和龚自珍就行了。
词人需特别记住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
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记住诗人的朝代,其他默认为唐代诗人、宋代词人。
三、明诗意 明诗意就是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的方法多,以下简介几种: 1.抓关键字理解诗意 如杜甫的《绝句》一诗中,只要抓住“鸣、上、含、泊”四个关键字来思考:①黄鹂鸟在什么地方鸣叫?②白鹭鸟飞上什么地方?③“含”是包含的意思,指从窗外望去,窗外的景色犹如嵌在窗子上。
诗人从窗外望去看到怎样的景色。
④什么地方停泊着什么?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诗句。
小学语文古诗怎样导入
几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法:一、多媒体导入多媒体设备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教学效果有锦上添花的功效。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图画或视频等方式,为课堂创设情境。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导入的同时,要辅以适当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语文课的目的毕竟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课的每个环节都不能离开语言文字,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使得教学偏离应有的方向。
教师可以运用优美的引导语,解说多媒体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欣赏过多媒体导入内容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解说或发表感想。
二、故事导入很多古诗背后都有历史典故,也就是优美动人的小故事。
故事中的情感贴近生活,能激发人的情感和兴趣,小学学生容易被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因此用白话故事导入古诗教学是可取的方法。
运用故事进行导入,要注意用时不宜过长,内容要紧贴课文内容,并最终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故事导入还可留下悬念或提出问题,也可以用让学生讲述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唐代有两位著名的大诗人,一位叫李白,另一位叫孟浩然,他们俩是非常好的朋友。
在阳春三月的一天,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乘船去扬州,李白到江边送行,依依惜别之后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去的小船,李白的心情很复杂,他羡慕孟浩然前往繁华的扬州,难过友人离开不知何时再相见,痛苦不能再和孟浩然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
这难舍难分的送别情景连岸边杨柳,江上沙鸥也为之动容。
李白的激情与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一同澎湃,终于迸发而出,留下一首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复习导入复习导入也称“温故知新导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又带出新课。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贯穿了各个学段,且要求学生重视积累,也有很多诗篇在内容上有紧密的联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积累的古诗,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拓展思路,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例如,教学《乡村四月》这首描写春日风光的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如《咏柳》《早春》《春晓》,并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这样的导入,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为学生理解诗的含义垫定感情基础。
四、朗读导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古诗这种音乐性强的教学内容,朗读的作用就更为凸显了。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范读新课内容,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
教师要注意辅以适当的教学语言,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等,或加入配乐,为朗读创造情境。
例如,教学刘禹锡《望洞庭》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有一首古诗,景色描写生动优美,富有想象力,请同学们先听老师的朗诵,体会一下诗歌所描绘的幽静与美的意境。
”这里可以配乐。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一、反复诵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诵读是传统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道:“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初学一首古诗,教师应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参照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不读错,不丢字,不加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巩固汉语拼音。
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出几名同学大声朗读,让其他同学当裁判,评一评,议一议,看谁朗读得最好,谁朗读时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要声情并茂地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朗读、配乐朗读的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学会欣赏,领悟古诗的意境深 学习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领悟古诗的深邃意境,这样的学习方式才会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1.巧用插图感受情境。
在教学《山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辆马车停在路旁,诗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欣赏着漫山遍野的枫叶。
让学生通过插图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解析语言进入情境。
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让学生理解“绿”在这里作动词用,使人眼前一亮,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这个“绿”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这首诗更加出神入化,拥有春天的色彩感觉,仿佛春风吹过,江南就开始变绿了。
3.利用多媒体深入情境。
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的照片,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观看鹳雀楼以及周围的景物,想象着自己正站在鹳雀楼上,夕阳下波涛滚滚的黄河流向远方,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色,您想说些什么呢?同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鹳雀楼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媒体讲解学生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到更多古代文人墨客对鹳雀楼的讴歌之词。
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深邃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