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朝代:宋代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赏析:
清明是古人十分注重的节日,宋人每逢这天,家家赏花饮酒,出外踏青,热闹非凡。诗人本来就与花与酒有不解之缘,这天更该纵情欢乐一下。可是魏野这年的清明却过得很不堪,家贫没有酒,买不起花,也没有兴致出外去赏花,只好躲在家中,孤苦伶仃,他内心的凄楚可想而知。诗人要想把自己的一番寂寞清贫表现出来,可一下子又找不到适当的句子,想到无花无酒只是脱离凡尘、六根清净的苦行僧该过的日子,便拈出“野僧”二字来作譬喻,渗透了心中无可奈何的基调,又带有几分不忿与调侃在内。毕竟,诗人是很想和许多人一样,有花有酒,潇洒快乐地过好清明节的。
前两句集中写出了自己的孤单贫困,后两句转而在苦中寻觅乐趣,寻找安慰。清明在寒食的后两天,寒食节照例要禁火,到清明前一天重点新火。唐宋时朝廷有清明日赐百官新火的例行恩典,而平民百姓则通常是一家钻木取火,分给亲戚朋友们用。诗人孤单一人,没有人赠新火,为图方便,就向邻家老翁求得火种。求来火种当然有其他多项用途,可诗单单强调,今天一清早,就赶忙用这火点燃了读书用的油灯。“读书灯”三字一出,就把前面似老僧般的愁苦扫到了一边,表现出自己非同一般的意趣。诗人对无花无酒的清明如何打发,也从这三字中找到了答案。同时,“晓窗”二字,又包有多种内涵,一是说自己爱惜光阴,刻苦读书;同时也是说碰到佳节,百无聊赖,无从发泄自己的愁闷,只好早早起床,借读书来暂时打发时间,医治自己不平的痛楚。
这首诗,写寒士过清明时的凄凉及独特的过节方法,选取了典型的事例,稍作点染,就把自己的清苦总结出来,也把自己的情趣表现了出来,用笔十分传神。魏野是宋初隐士,《宋史》说他“为诗清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他这首诗就写得很清苦,密切符合隐士身份。《宋诗精华录》称赞魏野“有名闲富贵,无事小神仙”、“数杯村店酒,一首野人诗”,“皆能本色”,真应该把这首诗也包括进去。
清明节的诗句和赏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文学家。
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文词清丽生动,意境简明爽朗。
其诗在晚唐成就 较高。
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2、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3、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4、遥指:指向远处。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韩翃《寒食》赏析 作者背景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
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注词释义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古诗今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
”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
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
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
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
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
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
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宋之问:《途中寒食》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张继:《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宋代 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笃天地龙蛇蛰,两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封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邱。
杨万里:《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程颢:《郊行即事》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明代 陈子龙:《清明》 江南烟雨画屏中,半镜斜窗弄小红。
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
注:陈子龙(1608~1647):上海松江人,明崇祯时进士,江南才子。
瞿佑:《清明即事》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游丝到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
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
秋千一架名园里,柳丝今日向东风。
注:瞿佑, 明代文学家,浙江钱塘人,少有诗名。
所著有《香台集》、《咏物诗》、《存斋遗稿》等。
王磐:《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有哪些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清明节古诗词欣赏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杜牧《清明》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____黄庭坚《清明》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6、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____高翥《清明日对酒》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杜牧《清明》8、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____王禹偁《清明》9、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____冯延巳《鹊踏枝·清明》10、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11、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____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12、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____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13、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14、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____白居易《清明夜》15、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____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16、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____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17、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____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18、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__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19、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____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20、残杏枝头花几许。
啼红正恨清明雨。
____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21、万条千缕绿相迎。
舞烟眠雨过清明。
____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2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____程颢《郊行即事》23、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____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24、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____王禹偁《清明日独酌》25、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26、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27、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____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28、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____孟浩然《清明即事》29、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____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30、清明天气。
永日愁如醉。
____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31、清明时节雨声哗。
潮拥渡头沙。
____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32、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____张继《闾门即事》33、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34、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____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35、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
____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36、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
____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37、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____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38、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____韦庄《长安清明》39、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____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清明 黄庭坚 诗歌鉴赏答案
(1)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另一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
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
以一“悲”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清明诗词鉴赏
清明[宋]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宋] 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郊行即事[宋] 程颢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清明节诗歌。
最好加解释!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文学家。
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文词清丽生动,意境简明爽朗。
其诗在晚唐成就 较高。
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2、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3、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4、遥指:指向远处。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每年的清明,总是在先生生日后一周来到。
满眼是银丝般的绵绵春雨,湿了杏花,也湿了碧云天。
乍暖还寒的天气,飘起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时,眼前不知不觉就会凝结的画面,是帕米尔的石塔前,那已永恒的融入每一个人灵魂深处的回眸,风清云淡的恬然微笑,每每念及,泪已盈眸。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可山水未老,先生却已在云山深处,留给我们的,是几生几世也磨泯不去的怅然。
找一株最美的杏花,孑然的坐下独品这隽永的淡淡醇苦。
杨柳风过,落花如雪,拂一身还沾衣,一瞬间满心满眼,只是哽咽。
那双树飞花、那沙罗寂灭、那似乎天地也随之一同逝去了的断肠美丽,悄然的来,却带着三千世界的沉重。
紫陌红尘,此刻只是飞灰。
永远忘不了双树园中空灵寂灭的透明笑容,忘不了随落花远去的秀雅身姿。
花开花谢,已是轮回,阿赖耶识,刹那生灭。
抬头,清凉的雨珠从脸庞滑落。
清明细雨,永远带着这样让人心碎的温柔,不经意间的每一个行止,都让人泪如雨落。
生命中的师长、朋友、你们可还在这人间花雨中缓步清吟?折一束杏花、挽一行垂柳、掬一怀雨丝,这份礼物没有尘俗的浊重,细细春风已可以将它们吹送到你们身边。
十丈软红,这是仅有的点点奉供,还有,一束诗札,问君安!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
赏析诗词:清明二绝中"抛"字的妙处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题为《清明》的诗,有说是王禹的,有说是魏野的。
这笔宋人的著作权官司迄无定论,暂且搁起不谈,只说对诗的理解。
看到的几个注释本,除“邻家”或作“邻翁”外,都以为是说作者清贫,无花无酒,只能以向邻家(或邻翁)乞来的新火,燃灯读书,萧然度过清明。
但是,细细想来,又觉得有些疑问。
“昨日邻家乞新火”,究竟是谁向谁“乞”呢?从文句看,当是邻家或邻翁向作者乞。
如果是作者向邻家“乞”,那么写作“昨向邻家乞新火”岂不更加明白?一定要把“昨日邻家乞新火”解为昨日乞新火于邻家,总觉得有点故作深求。
再说,按故事,清明前为寒食,禁举火。
禁火的习俗,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荆楚岁时记》以为是周制,禁的时间长短先后不同,但始终在民间流传,每到这时大家都要吃几天冷稀饭。
直到清明这天,才又重新举火,有热饭热菜可吃。
因此借着祭扫,大家涌出城去,踏青的踏青,赏花的赏花,饮酒的饮酒,闹到红霞映水,月挂柳稍,才尽兴而归。
如果是作者乞火,当在清明那天早晨,早晨读书无需点灯。
若是作者乞来新火,大白天特意点上灯看书,近于作秀,于理不通。
如果乞火的是“邻家”或“邻翁”,情况就不同了。
“无花无酒过清明”,写诗的时间当是清明过后,即清明的次日。
因此“邻家”或“邻翁”的“乞火”才会是“昨日”——即清明当天的事情。
邻家按故事过了寒食,需要“乞火”,而作者不但清明兴味全无,连寒食也了无意绪,照旧点灯夜读直到天明。
所以,当邻家乞火时,他可于晓窗将夜读的灯火分与邻家。
这样,全诗便容易贯通了。
不知注者、楼主以为如何?
清明的诗意
清明的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学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
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
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
再回到“纷纷”二字上来。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
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
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
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
于是,向人问路了。
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说出是向谁问路的。
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
牧童是否答话了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比如《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
但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
这一指,已经使读者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
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
《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
“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
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
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