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要传递的。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
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
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上按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昭君貌为后宫第一,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悔之,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昭君嫁到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
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
不料汉成帝竟下诏令其“从胡俗”。
而当时胡俗是“子烝其母”,她只好嫁呼韩邪的儿子雕陶莫皋,又生了儿女。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
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
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王昭君歌》 感叹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酿成自身悲剧。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 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 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
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
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
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
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怨词》 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胡曾 《咏史诗·汉宫》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三槐居语文网,a \ Q&x2Q)[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 其实诗人不懂,和亲是在国力强盛时采用的怀柔政策。
国力衰弱时恐怕只有进贡钱帛美女以求苟安而不得。
看看宋朝,历经辽,金,元的侵掠,每年输银帛无数,仍不能保住平安,先是偏安一隅,最后灭亡。
宋朝皇帝,大臣何不用和亲之策?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 白居易这首诗把怨恨指向了皇帝。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王睿《解昭君怨》 王睿作了一个翻案文章。
王昭君留在宫里又如...
昭君出塞赏析
如果再写《昭君出塞》的评论,相信我自已看着都烦了。
可今天一条关于该剧要停播的假新闻,让我实在坐不住了。
我不知道《昭君出塞》剧组到底招谁惹谁了?为什么网上关于这部剧的负面消息那么多?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百度《昭君出塞》贴吧内异常火爆。
前两天,冷导+女主角+元帝马诗红于百忙之中先后来贴吧与网友们见面聊天。
他们把贴吧当成与观众交流的平台。
非常认真地听取网友们的意见!冷导甚至留言说:本来没有时间上来,但这几天接受了几个记者的访问,都说到网友们对这部戏的关注,于是就上来看看,一看之下大吃一惊,才知道这一年多来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代表所有的演员,以及在艰苦的条件下和我一起奋斗的弟兄们对这里的每一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不管是什么样的观点,你看了这部剧,哪怕只看了几集,又在这上面留了言,我就觉得是一种温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短短几天,这篇贴子的点击就超过2万。
大部分网友留言给导演说:他们非常感谢导演能拍出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
让观众得到一次完美的视觉享受。
历史上的昭君姑娘我们谁都没见过,但我们真心希望昭君能象剧里描述的那样得到真正的爱情与幸福。
也许,历史上的昭君出塞并不象剧中描述的那样唯美浪漫,但相信大部分观众不会把《昭君出塞》这部剧当成历史教科书。
他们希望昭君得到幸福,是因为他们希望好人有好报!他们希望关于昭君的美好梦境能化成影像片段呈现于眼前。
有人说:编剧戏说历史伤害了他们。
由香港演员主演我们心底不服!而且他们身上没有文化底蕴根本演不好昭君单于。
昭君的家乡叫兴山,为什么制作方不打上字幕注释一下?甚至还有人借机吵作自已的新专辑```````哈哈, 我越来越不懂了。
为什么娱记们不去贴吧里看看,他们为什么不肯听听我们普通观众的心声?或许是《昭君出塞》制作方把钱都用在刀刃上了,导演人老实又不懂宣传。
两位主演一心拍好剧不会借“绯闻”出位。
所以娱记们才会越发不待见《昭君出塞》?我本不想以小人之心去猜娱记们的“君子之腹”。
可网络上的这些负面新闻,不得不让人怀疑。
剧组到底得罪谁了?为什么娱记们都不肯给一给好脸?难道剧组踏踏实实一心搞创作就有罪?我知道名曰“历史”的大帽人轻易碰不得?若碰了就会有人急急跳出来说你“数典忘祖”。
然后再列举一堆罪名污蔑你篡改历史。
说你象极了日本右翼势力````````听到这儿我真想骂一句: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人家这是艺术创作,你们好歹给艺术留点儿空间吧!如果连这点空间都夺走了,我们老百姓对电视屏幕还能期待什么?艺术家如果总是被世俗的条条框框限制,他永远不会创作出真正鲜活美好的艺术作品。
何况现在已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不是只有娱记们才有网络发言权。
我想《昭君出塞》不过是一部传奇大戏,就算打碎了某些人的美好愿望,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大不了你再拍一部出来嘛,嘿嘿,我就怕到时候你交不了差儿!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
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
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
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
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
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
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要传递的。
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
求古诗鉴赏
诗词名:自题像 作者:黄巢 朝代:唐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原题注:陶毅《五代乱离纪》云:巢败后为僧,依张全义于洛阳。
曾绘像题诗,人见像,识其为巢云。
诗词名:咏怀古迹五首 作者:杜甫 朝代:唐咏怀古迹五首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庾信:梁朝诗人。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明妃:即王昭君。
据《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画工毛延寿被杀。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伊吕:指商朝伊尹,周朝吕尚,皆开国名相。
萧曹:指萧何、曹参,均系辅佐刘邦建汉的名臣。
【简析】: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归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独咏。
第一首写庾信。
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
“且未还”既指自己不能从西南回长安,也指庾信不能从北朝回江陵。
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崩驾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
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不象是在发议论。
3 林纾 《答谢蝶仙》是不是打错字了,这个没有查到.诗词名:对酒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对酒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
何况百岁人,人间百无一。
贤愚共零落,贵贱同埋没。
东岱前后魂,北邙新旧骨。
复闻药误者,为爱延年术。
又有忧死者,为贪政事笔。
药误不得老,忧死非因疾。
谁人言最灵,知得不知失。
何如会亲友,饮此杯中物。
能沃烦虑销,能陶真性出。
所以刘阮辈,终年醉兀兀。
诗词名:无题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1、深:暗。
2、长河:银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韵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评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
然而各家看法不一。
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
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
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
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中国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中,恐怕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概要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
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
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
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有用典的,如《念奴娇o赤壁怀古》。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如:李白的《越中揽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赏析】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
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
“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
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赏析】唐穆宗长庆四年(824),诗人从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径西塞山,感于时事,写了这首诗。
诗的前四句,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西晋水师沿江东下,势如破竹的浩大声势。
后四句总结历史经验,借古讽今,从孙皓以及后来的宋、齐、梁、陈也都相继覆亡的历史说明,地形不足恃,“王气”不足凭。
结尾以旧时遗留下来的营垒荒凉残破的景象,来警告当世拥兵自重,凭险割据的藩镇。
全诗富于哲理并且充溢着一种苍茫的历史感。
西塞山〔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
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孙策攻黄祖〕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孙策为报杀父之仇和向西扩张的需要,发兵攻黄祖,在西塞山激战获胜,再攻夏口亦胜。
整个战役获黄祖妻息男女七人,船六千全艘,财物山积。
西塞山成为孙氏辖地。
〔三国战乱〕孙策死后,黄祖又经常侵扰西塞山,孙权也三次征伐黄祖,使西塞山狼烟不断。
吴人设置“铁锁横江”重点把守。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冬,晋倾举国之兵分道伐吴,晋将军王濬、唐彬浮江东下,激战西塞山后东下建业,“受皓之降”。
三国分立局面终结。
此外,晋末刘裕攻桓玄,南朝宋时萧道成战沈攸之,唐朝唐曹王皋复淮西等均在西塞山留下过血风腥雨。
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
帮帮忙,解释一下几句诗词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今译]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赏析]此诗写山中所见秋景,这最后两句尤为优美。
所以黄生《唐诗摘钞》说“诗中有画”,是一幅《秋山旅行图》。
诗中“坐”字作因为解,并非坐下之意。
“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人赞为“真名句”,因为它申足前意,将一片枫林秋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你看,在秋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灿若朝霞,艳如去锦,岂不比二月春花还要美丽!透过这片红色,使人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亲的魅力,能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原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有关梅花的整首诗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画中诗句出自“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梅花》: 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
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
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
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意思: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
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
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