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创作中常用下列方法进行结尾:
第一种用景语结尾。
第二种以情结尾。以情语结尾,在诗里要注意首尾呼应,词里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节奏感等
第三种升华主题的结尾。在我国古典诗歌写作中,许多诗歌常常采用前面写景、叙事铺垫,而在结尾的地方使主题陡然升华的方法,这也很值得我们在写作现代诗时加以借鉴。
第四种疑问结尾。采用疑问式结尾,能起到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作用。这也是古典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
问首诗的名字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①,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②。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注释】①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发出的意兴和情怀。
《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
”②兰襟:芬芳的衣襟。
比喻知己之友。
参见《百字令》(人生能儿)注⑦。
【讲解】纳兰性德是极重友情的人,他的座师徐乾学之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美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
子之求友,照古有烂。
寒暑则移,金石无变。
非俗是循,繁义是恋。
”这决非虚美,性德之友确是“在贵不骄,处富能贫”。
玩本篇词意是为怀友之作。
其“结遍兰襟”并非夸饰之语,他的确广交游,善交游,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但他对“软热人”则心存憎恶,绝不与那些趋炎附势之辈往还。
这可以说是他“多情”性格在交友方面的表现。
不过,重情又往往成了负担,性德有一方闲章,刻有“自伤多情”四字,表明由于“多情”而常常给他带来失落、烦恼和惆怅。
本篇即是抒写此种情怀的小词。
【辑评】参见《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辑评一”。
摘自《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曹操的诗词观沧海的意思
题目《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全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jié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dàn②澹澹:水波摇荡貌.sǒng zhì③竦 峙:耸立.④星汉:银河.[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观沧海》这类作品.“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特色]《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
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
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
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
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在他第一任妻子卢氏,七月初四忌日, 写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悼亡词中的代表作。
性德妻卢氏18岁于归,伉俪情深,惜三载而逝。
“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
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周笃文、冯统《纳兰成德妻卢氏墓志考略》,《词学》第四辑)纳兰性德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
此词尤称绝唱。
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而联系这一切的,是痛觉“人间无味”的“知己”夫妇的真挚情怀,它能够穿越死生,跨越时空。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人在另两首题为《沁园春》的悼亡词中也说:“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
”又曰:“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
”由生前恩爱,而关心爱人死后的生活,钟爱之情,可谓深入骨髓。
词人终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听这琴声,因为这是亡妻的遗物,睹物思人,只会起到“举杯消愁”“抽刀断水”的作用,而于事无补。
湘弦,原指湘妃之琴。
顾贞观有和性德《采桑子》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
”由此可以看出卢氏在日,夫妇常在东厢理琴。
理琴,即弹琴。
捎信既难达,弹琴又不忍,词人只好盼望来生仍能与她结为知己。
据叶舒崇所撰卢氏墓志,性德于其妻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难得的。
词人欲“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仍怕不能实现:“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词人甚至担心两人依旧薄命,来生的夫妻仍不能长久。
缘悭,指缘份少;剩月零风,好景不长之意。
读词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
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也不可得,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故很少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
许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
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
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格外凄绝。
柳永的爱情诗词有哪些?
柳永的爱情诗词有:《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迷仙引·才过笄年》、《二郎神·炎光谢》、《秋夜月/相见欢》 【原文】: 1.《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迷仙引·才过笄年》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
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4.《二郎神·炎光谢》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5.《秋夜月/相见欢》 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
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
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
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
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 ,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 无绪 ”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 ,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 ,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 ,读时一字一顿 ,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
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 ,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 ,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 ,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
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
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客情之冷落 ,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
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 ,无比清丽 。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
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
“ 此去”二字 ,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
关于学习的文章(以期中考试依托)
我就写一个提纲吧!因为品是我就是这样讲的。
首先:理解“期中考试后”的内在意义是什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反省比较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考试就是对于学过知识的一个检验。
其次:作文提纲 1. 开头,写最近几天刚刚进行了期中考试 2. 考完试之后成绩下来之前和之后学生自己的想法 3. 让学生领悟自己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正坏毛病 4. 结尾,自己以后因该如何学习,应该用怎样一个心态面对考试才能使自己不紧张。
这就是我自己的教学方法...
有没有赞颂曹操的诗?
获吕布鼓吹曲辞三《晋书·乐志》曰:“改汉《艾如张》为《获吕布》,言曹公东围临淮,生擒吕布也。
”获吕布,戮陈宫。
芟夷鲸鲵,驱骋群雄。
囊括天下,运掌中。
《获吕布》曲凡六句,其三句句三字,三句句四字。
克官渡鼓吹曲辞三《晋书·乐志》曰:“改汉《上之回》为《克官渡》,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於官渡也。
”克绍官渡,由白马。
僵尸流血,被原野。
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
沙塠旁,风飞扬。
转战不利,士卒伤。
今日不胜,后何望。
土山地道,不可当。
卒胜大捷,震冀方。
屠城破邑,神武遂章。
《克官渡》曲凡十八句,其八句句三字,一句五字,九句句四字。
老师说他的作文字数太少,言简意赅,哪里错了
扮靓中考作文第一招——干净的文面中考作文不同于同学们平时的习作。
一般来说,中考作文要想拿到高分,文章必须要有“亮点”,而且能在半分钟内吸引判卷老师的眼球,否则难逃“一般般”的命运,得个“一般般”的分数。
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扮靓自己的作文,从而取得高分呢?日前,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第42中学的仝晓娟老师,请她为广大初三考生支几招———干净的文面文面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干干净净、端端正正,会给人一个初步的好印象。
如果是一份字迹模糊难辨、书写乱糟糟的文面,可能一下子就把你的文章打进了“冷宫”。
同学们该如何写出一份赏心悦目的答卷呢?仝老师给出了如下建议:首先,用蓝色、蓝黑色的水性笔(或油笔)书写。
当然,颜色不可太浅,笔画也不可太粗。
考卷上的字和稿纸都是黑色的,因此用这样颜色的字比较鲜明;其次,丢弃改错字用的修正液、透明胶之类的文具。
考卷上不允许使用这些文具,它们有做记号的嫌疑;而且使用过后,也影响卷面的美观。
同学们写错字后,可以用一根或两根斜线划掉即可。
第三,要书写工整清楚。
如果你写一手好字,固然可贺;如果你的字写得一般,那么只要写得工整、清楚就可以。
切忌在作文中,把标点一顿到底;或者把一个错字涂成一个“团团”,把一连的几个别字涂成一“块块”。
涂抹的区域就像人脸上的斑点一样,影响卷面的美观。
扮靓中考作文第二招——醒目的标题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人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
一般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内容等。
切忌题目太长、语言生硬、文法不通。
仝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几种使文章题目新颖、引人的方法:1、巧用标点,如《你还会浮躁吗?》《吃在中国?在吃中国!》等;2、一反常理,如《哥哥也要坐船头》《100分,我恨你》;3、词语的超常搭配,如《美丽的谎言》《惩罚“微笑”》;4、巧用色彩,突显形象,如《穿红褂的小姑娘》《我心灵的绿洲》;5、巧用修辞,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如《我冲出了“保险箱”》《沐浴在粽子的清香中》等仝老师说,同学们只要留心,肯动脑筋、下工夫,或借鉴,或创新,给自己的文章拟出一个新颖别致、一目传神、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是不难做到的。
扮靓中考作文第三招——亮丽的开头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仝老师说,好的文章应该有个好的开头,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自然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如,江苏2007年中考满分作文《你还会浮躁吗?》,开头写道:江南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阅手中万卷诗集,品古今文人墨客,各领风骚。
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静下来。
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悠然、宁静的氛围,既展示了文采,又自然点题,更唤起读者对雨夜的品读,这一美好生活时刻的体验,产生阅读的情趣,可谓精彩!扮靓中考作文第四招——清晰的结构“文无定法”,在平时的作文学习训练中,同学们尝试过多种文章构思方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小排段式,问答式,联想式,记者采访式,班会辩论式等。
仝老师说,临近中考,同学们要做的是梳理平时自己的习作,选出自己最擅长的两三种形式,重点训练,力争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有曲折不可啰嗦。
如果是记叙文或散文,有一条突出的线索是非常必要的。
如,《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用了三个小排段:“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
……”“你还会浮躁吗?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迈的诗词里。
……”“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
……”把“你还会浮躁吗?”作为每段的领起句,主线突出,引领读者步步进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谓构思清晰、精巧。
再如,2007年山东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开头写道:“路过青春,步入花季,总是感觉身边暗淡乏味,心绪低落,鲜少因为发现美丽而感动、欣喜。
美,是否在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正在静静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寻?”正文使用了小标题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
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扮靓中考作文第五招——自然的结尾好文章除了有好的开头,还应该有个好的结尾。
结尾贵在自然、有力,又余味无穷;既深化主旨(或点明主旨),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切忌生拉硬扯,随意拔高。
如《你还会浮躁吗?》,结尾写道:为什么不在雨夜中捧一壶清茶?那里,你体会到的不止是纯净。
如此结尾既照应了开头第一段,也令人回味。
“不止是纯净”还有什么呢?由读者自己去想好了。
茶之妙处,在于“可以清心也”。
当品茶之时,读诗、读史,读自然万籁,浮躁自会归于平静。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文章之美,更在于此。
再如,《跟美丽捉迷藏》的结尾写道:“我要高声呼唤———美,我找到你了。
”自然、简明、形象、有力,既呼应了开...
“潜鳞有饿蛟,掉尾取渴虎”。
是苏东坡的那首诗?
北方有河,河泽有蛇形之物是为蛟蛟生而可御水,300年一蜕,9蜕之后所过之处,有水灾出也每逢河洛涨水之时蛟出深渊,顺流而下以期入海,入海可为龙,为天间正妖,掌管水泽 1.尾巴不同 蛟的尾巴光秃秃的,与蛇的尾巴根本就没有区别 相传,一只老虎到思州一个水潭饮水,潭中的蛟龙(大概是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之一湾鳄吧)认为这只虎侵犯了自己的领地,就跳出水面与虎搏战,结果渴虎不敌饿蛟,被“尾而食之”,即用尾巴击昏缠起吞吃了。
苏东坡据此作诗道:“潜鳞有饿蛟,掉尾取渴虎”。
2.爪子 龙有两对爪子,但是蛟却只有一对爪子 3.角 蛟头上无角 CEO哈哈 邪龙:是邪恶的逆鳞:龙鳞逆生, 主喜怒无常、 亲朋反目。
红眼: 龙生红眼,主凶杀、嗜血,平常人纹了,不是见别人血,就是见自己血!(红眼龙即为邪龙之一)警之! 独角: (又名残角)主战争、刀钺伐伤。
(小心被砍) 岔尾: 龙尾分岔,主水灾、风浪不平。
纹此龙尽量远离水,小心溺水。
可加纹云雾弥补,此龙上天即相安无事 告诉你哦纹邪龙有可能成为社会大哥哦 呵呵
短歌行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短歌行》,属乐府《相和曲·平调曲》。
曹操《短歌行》有二首,这是第一首。
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
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
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
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
”又是一例。
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
”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平。
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
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 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
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
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 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
正是因为有这种 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 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
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 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
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 断绝。
”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你会感到诗人 博大坦荡的胸怀。
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它抒发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帮助自己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和宽广胸怀。
根据史实和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是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这次战役他虽然遭到失败,但并不灰心,人染要继续招贤纳士,唯才是举,以期壮大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再图进取。
作者巧妙的化用了《诗经》里《子矜》,《鹿鸣》二诗的成句,把年轻妇女等候情人的歌变成创业志士思慕贤才之辞,通过观宴嘉宾得歌辞,表达出招纳人才的迫切心情。
全篇围绕“忧思”两字言志抒情,开头两句是引起“忧思”的缘由,结尾两句表达根除“忧思”的愿望。
“明明如月”四句,谐音求贤不得而忧虑,立意深远。
“月明星稀”四句,以乌鹊夜飞笔与贤士在动乱的社会中托身无所,十分贴切。
此时融叙事,写景,说理,抒情与一炉,并能相得益彰。
情因景生,理以事明,含蓄蕴藉,意境清幽。
通篇音韵铿锵有力,韵脚或八句一换,获四句一转,语言质朴,自然,既摇曳以生姿,有错落而有致,能给读者以无穷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