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词之间有什么关系?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我则首先誉之为“雅洁明净,得清新之致”,两者意思是相同的。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而画呢?也是以南宗的文人画为蓝本。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园林之筑,应时而生。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园实文,文实园,两者无二致也。
造园看主人。即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除了园主本身之外,造园必有清客。所谓清客,其类不一,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明末张南垣,为王时敏造“乐郊园”,改作者再四。于此可得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尤其在晚明更为突出。我曾经说过那时的诗文、书画、戏曲,同是一种思想感情,用不同形式表现而已。思想感情指的主导是什么?一般是指士大夫思想,而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了。园寓诗文,复再藻饰,有额有联,配以园记题咏,园与诗文合二为一。所以每当人进入中国园林,便有诗情画意之感。如果游者文化修养高,必然能吟出几句好诗来,画家也能画上几笔明清逸之笔的园景来。这些我想是每一个游者所必然产生的情景,而其产生之由就是这个道理。
汤显祖所为《牡丹亭》而“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又是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写情也,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所以我说造园一名构园。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言园景虚胜实,论文学亦极尽空灵。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生不尽之景,恍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中国造园手法。《文心雕龙》所谓“为情而造文”,我说为情而造景。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
诗文兴情以造园。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此有名可徵者。还有额虽未名,但实际功能与有额者相同。所以园林雅集文酒之会,成为中国游园的一种特殊方式。历史上的清代北京怡园与南京随园的雅集盛况后人传为佳话,留下了不少名篇。至于游者漫兴之作,那真太多了,随园以投赠之诗,张贴而成诗廊。
读晚明文学小品,宛如游园。而且有许多文字真不啻造园法也。这些文人往往家有名园,或参予园事,所以从明中叶后直到清初,在这段时间中,文人园可说是最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而文则以典雅骈骊出之。我怀疑其书必经文人润色过,所以非仅仅匠家之书。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李本文学戏曲家也。文震亨《长物志》更不用说了,文家是以书画诗文传世的,且家有名园,苏州艺圃至今犹存。至于园林记必出文人之手,抒景绘情,增色泉石。而园中匾额起点景作用,几尽人皆知的了。
中国园林必置顾曲之处,临水池馆则为其地。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网师园濯缨水阁尽人皆知者。当时俞振飞先生与其尊人粟庐老人客张氏补园,(补园为今拙政园西部),与吴中曲友顾曲于此,小演于此,曲与园境合而情契,故俞先生之戏具书卷气,其功力实得之文学与园林深也。其尊人墨迹属题于我,知我解意也。
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因此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恰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得之。设造园者无诗文基础,则人之灵感又自何来。文体不能混杂,诗词歌赋各据不同情感而成之,决不能以**引慢为长歌。何种感情,何种内容,成何种文体,皆有其独立性。故郊园、市园、平地园、小麓园,各有其体。亭台楼阁,安排布局,皆须恰如其份。能做到这一点,起码如做文章一样,不讥为“不成体统”了。
分别用古代诗词描绘中国古典园林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各...
1,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国、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
怎样看待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有两种分类法: [ 按占有者身份分 ]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统治阶级看 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用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 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 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 园、北京的北海公园[/url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url]。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 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 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 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 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因上述 条件,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 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 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 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 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因上述 条件,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 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 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等。
4. 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是对自然中构景要素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3、富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
园林既可以“静观”,也可以“动观”,所以园林是时-空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一直以来讲究诗情画意,讲究综合运用各种艺术门类。
园林的构思,立意,布局都包含着艺术的主题。
游览园林,仿佛朗读一首酣畅淋漓的诗歌,仿佛置身画境之中。
4、重视意境的表达。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范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两者在艺术创作中的结合。
意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情感的联想和共鸣。
中国的诗,画艺术都很强调意境,那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同样也重视意境的表达。
...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园林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沧浪亭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
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网师园 网师园,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 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
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
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
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
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掩映。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6615.htm
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和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素养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生成以来,一直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 到封建社会结束。
中国园林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形成自然 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
我认为, 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是私家园林。
它最能体现中国园林艺术的审 美核心。
又往往是文人雅士用以修心养性的处所,风格上讲求淡泊宁静的闲适意 味。
园林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园主的文化素养, 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 家之手的原因, 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工于绘画。
构园与吟诗作画有着相近的美 学标准和精神诉求。
园林的建造常常出于文思,园林的妙趣更赖以文传,园林与 诗文、书画彼此呼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
园林之所以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也与其表现了园主良好的艺术修养 和卓尔不群的个性有关, 于是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也就成了造园者最习以为常的出 发点和归宿。
我国建园以机械模山范水为大忌,而强调“立意” ,强调表现营建者“胸中 丘壑” 。
整个园林,有它的诗情画意,某一风景点所展示的画面,也都氤氲着一 定的情意内蕴,足以牵人情思,动人魂魂。
哪怕是一木,一山一水,一亭一树, 一株老梅,一丛翠竹,也都让人联想到某种人格,某种气度,成为情表意达的载 体。
如果是在苏州园林中游赏,细心的游客一定会发现,即便是一个角落,也都 能感受到图画美——开窗如果正对着白色的墙壁,就必有几竿竹子、几枝芭蕉点 缀其间或叠以山石, 以避免单调和直白——中国园林十分注意让粉墙的白色与整 座园林丰富的色彩、光影、景观造型取得和谐纯净的效果,这也可以说是绘画技 法在造园细节上的运用。
简言之,画中寓诗情,园林参画意,诗情画意就成了构 园的重要原则。
这也与园主的文化素养有莫大的关系。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宛若天成” 引用一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每个人对于自然纯粹的东西都 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愫吧!这有点像老子的天人合一。
只能说:这是一种艺术。
“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这是造园的一种艺术。
不论是空间有限的私家园 林,还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不论是安抚灵魂的寺观园林,还是陶冶性情的名 胜风景园林,都极力追求天然山林的野趣。
这不同于西方园林,作为西方古典园 林的代表, 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设计则是将古典主义的形式原则及巴洛克设计的 动感与开放、延伸的特点灌注于园林艺术之中,从而产生规矩严整、对称均齐的 人工秩序化的自然图景。
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 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 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
中国园林的象征手法,无论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过花木的选择培植, 总是存在,且总是有意识的,而这一方式,在西方并不普遍。
相反,中国园林也 缺少西方人希冀找到的成分, 特别是缺少规则、对称的规划布置人工操纵水源组 成喷泉,以及对草坪的大量使用。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因地制宜,随势就形,做到“自然天成就地势,不待人力 假虚设”。
园内的艺术加工,也尽可能寓诗情、参画意、避雕琢之痕。
叠石成山 山有脉,凿池引水水有源,四时花木,虽由人植,但不假修饰。
至于园中的亭台 楼阁,均不作园林的重心和主体,而重在发挥其“点景”作用,务求与四周的花木 融为一片。
这样,亭台参差,道路逶迤,山石错落,花木掩映,整座园林就成为 艺术的整体,成为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自然境 域。
三、中国古典园林与人的对话 身处园林之中, 你会感觉到园林带给你的愉悦,心里的美好感受是很多其他 的美好东西无法取代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细腻仿佛人的内心,它的精彩之处就在 于在步移景易当中体味内心情感。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庄子· 秋水》记载,有一次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 上,庄子说:水里的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呀。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 的快乐呢?庄子回答道: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这段对话充 满了智慧和情趣,流传极广,后世不少园林作品都引用了这个典故。
如寄畅园有 “知鱼槛”、颐和园的谐趣园中有“知鱼桥”、香山静宜园中有“知鱼濠”、圆 明园中有“知鱼亭”、北海公园中有“濠濮涧”,所追求的都是乐而忘忧、自得 放达的境界。
这何尝不是中国古典园林与人的对话?造园时都会考虑到园林与人 的交流,与人的共鸣。
同时我觉得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达到与人对话的良好效果, 是因为中国园 林在设计中很注重步移景易的设计方法,这也是一种时空关系的体现。
扬州何园 给我的感触很深, 我们在行进中体味何园带给我们的不同心理感受,这让我们体 味内心情感的变化。
可知,步移景易创造了空间时间美,空间时间美使人的与自 然能安然对话。
总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包含了中国园林的精髓;与自然关系 密切,力求变化;对永久性的表现。
与中国风景画一样,概括为“山水”,中国 园林试图接近并以象征的方式展示自然的本质...
苏州园林 诗词
拙政园 兰雪堂 :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
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
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
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
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
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
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
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
”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
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
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
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
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
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
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
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听雨轩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
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
五代时南唐诗人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宋代诗人杨万里《秋雨叹》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
”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自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远香堂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
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
荷池宽阔,红裳翠盖,清香宜人。
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
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
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尽收眼底,犹如观赏山水长卷。
室内陈设典雅精致。
小飞虹 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
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
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
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
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各部分的详细名称?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组成(一)台基一称基座。
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
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
“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
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
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
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二)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
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 为底的台上。
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三)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
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 间”,或称“面阔”。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中国古代以奇数为 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 多,等级越高。
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四)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
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
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
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 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 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 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 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
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
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
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 》或( )框起。
“( )”被建筑家们称作“包 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七)屋顶(古称屋盖)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 顶。
2,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
3,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
(八)山墙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
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九)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 方。
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 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尺寸?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品味高雅。
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而在物质载体上,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涵义给人以联想认识。
而本文着重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
一.情感藏体。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 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
比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
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
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
“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 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
难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园林景点中如“竹径通幽”最为常用。
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
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等品格。
陆游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赞赏梅花不畏强暴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
不畏风霜恶劣环境的君子品格。
荷花被视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为高雅。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连高雅的梅花也为之生妒。
隐逸高姿的菊花也为他含羞。
可见桂花的高贵。
二.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松柏为长生和子孙兴旺的象征:梅花花开五瓣,人称“梅开五福”,成为园林铺地的吉祥图案之一。
“梅”和“眉”谐音,与喜鹊组合为“喜鹊登梅”的图案,寓意“喜上眉梢”,广泛地运用在落地罩雕刻图案上,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竹视为春天的象征,扬州“个园”,以颂竹为主题。
“个”为一片竹叶之状,“个”园单取一根竹,更含有独立不倚、孤芳自赏之深意。
竹还有象征子孙兴旺的意思。
竹子还是佛教教义的象征:荷花为佛教的象征,为佛土神圣洁净之物,成为智慧与清净的象征:梧桐在《诗经》中就与凤凰相联系。
三.历史的见证 古树。
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
古树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价值,古树之“古”作为一种文化品格,它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是园林中的活文物。
这种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征。
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