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和诗词区别

时间:2020-09-04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古代的诗配乐,是可以用来唱的。所以叫诗歌。诗与词的最大区别是格律不同,诗讲究对仗工整,字数统一。或七言或五律。而词则有固定的格式,唐后兴起。它依据词牌名不同而区分。

元曲是元朝的戏曲。因为当时是的朝廷蒙古族,因此限制汗文化,所以文人只能改变旧的格律,形成新的问题。因此叫元曲,实则无变化。

.元散曲与传统的诗、词有何不同

一、 有别于宋词的酸酪之趣 1、 格律自由 2、 语言俚俗、灵动自由。

3、 抒情直切、酣畅淋漓。

4、 内在冲突、对抗而非和谐。

二、化丑为美的倾向。

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传统观念中视为丑的东西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二是打破传统艺术的典范格局,以一种对立的形态构成新的艺术风格。

以 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而独秀文坛,以其不同于唐诗宋词的美学风采而成为中国外呢学宝库中别具一格的体裁,它淋漓酣畅、泼辣直白、诙谐风趣、热烈尖锐、富于动 感,以俗破雅,以俗成趣,语言自由活泼,充满活力。

描绘和书写的对象不限美丑雅俗,表现力丰富宽广,备受文人青睐,成为元代文学成绩最高的体裁之一。

元散曲和诗词区别

元散曲和诗词区别

古代的诗配乐,是可以用来唱的。

所以叫诗歌。

诗与词的最大区别是格律不同,诗讲究对仗工整,字数统一。

或七言或五律。

而词则有固定的格式,唐后兴起。

它依据词牌名不同而区分。

元曲是元朝的戏曲。

因为当时是的朝廷蒙古族,因此限制汗文化,所以文人只能改变旧的格律,形成新的问题。

因此叫元曲,实则无变化。

宋词和元散曲的体制有何异同呢?

1.词每句的字数是固定的,而散曲每句字数不固定,可以加衬字.区别很多,但这是最大的区别.2.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小令一般只有一支曲子,而套曲则由多支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

散曲中的套曲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由同一宫调的几支曲子连贯而成,二是无论有多少支曲子,都必须是一韵到底。

从语言风格上看,元散曲的语言以通俗为本色,一般的说法是诗庄、词媚、曲俗。

明人王骥德在《曲律》中说:“诗之限于律与绝也,即不尽于意,欲为一字之益不可得也。

词之限于调也,即不尽于韵,欲为一语之益,不可得也。

若曲,则调可累用,字可衬增。

诗与词,不得以谐语方言入,而曲则惟吾意之欲至,口之欲宣,纵横出入,无之而无不可也。

”曲之所以要求通俗,原因是“须奏之场上,不论士人闺妇,以及村童野老无不通晓”。

这是从总的方面说的,至于不同的作者又有不同的风格,“庄”、“媚”、“俗”也不可一概而论。

宫调名,“哨遍”为曲牌名,“高祖还乡”为套曲的题目。

“宫调”,是乐调调式的统称。

乐音有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声。

以“宫”声为主的乐调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六声为主的调式称为“调”,统称“宫调”。

“曲牌”,曲调的名称,有一定的调子和唱法。

按曲调填的曲词,字数、句法、用韵和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

每一个曲牌部分属一定的宫调。

如“叨叨令”属“正宫”,“醉花阴”属“黄钟宫”,“墙头花”属“般涉调”;也有分属几个宫调的,如“哨遍”属“般涉调”,又可入“中吕宫”。

题目是作者根据所写的内容或创作曲词的目的动机自己加的。

有的曲词有题目,有的没有题目。

现代诗与古代诗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无论古诗还是现代诗,其实都是人类对自然、对物、对人的一种“应激”情感的抒发,是语言的表情.有律动、有声韵,所以打动人.中国古有《诗三百》,汉代有《乐府》,都是俗人的“雅”.曹操“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曹植“句头压句尾”的低诉,“建安七子”的沉浑,正是雅人的“俗”.早先的“楚辞”、以后的“骈文”,从有韵而言,也应该算作诗了.真正的“雅人之雅”,出现在陈子昂之后.一部“唐诗”,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泱泱”气度,诗也从此走上了“律”的圈套.与“古风”对应,律诗被称为“近体诗”.后来的“宋词”,更只剩下“填”之一途.元人的不甘心,有了“散曲”,可惜逐步钻进了“戏曲”角尖.近代以后,特别是“新文化”革命,西方诗被引进,与律诗相对,被称为“自由诗”.初期,正如“土老冒吃西餐”——没滋没味.上百年的沧桑,“西诗”有了东方神韵,自由的节奏结合了传统的韵律,可让许多人尽情放歌.这就是所谓的“现代诗”.旧诗致学,新诗致用.无格律诗词的磨砺,难得诗的语言;新诗的随意性,又能更好地“容纳”诗人的激情.长可成书,短可一联.快可“一字一板”,慢可蔓绕藤缠....

诗歌和诗词的区别

诗歌和诗词都是文字作品,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

所谓诗词,就是指唐诗与宋词。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在近代新月诗社很好的继承了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与词有什么区别?

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

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

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

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

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

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

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

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或七言。

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词。

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

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

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

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

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一段叫一阕。

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曲。

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

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

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

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

角色有旦、末、净、丑。

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什么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

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与“艳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

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

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

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相对于艳丽的词较俚俗而有“恶少”之名,郑骞‘词与曲是孪生兄弟,词是翩翩佳公子,曲则带有恶少的气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天净沙·秋诗词????????

这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元曲,《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六种自然景物,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诗。

【元】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