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诗意: 山河依旧国都早已沦陷, 草木茂盛满城都是春天. 感伤时局泪水溅是了花朵, 亲人离散鸟啼声更让人心伤. 战争连绵了整个春天, 珍贵的家书也难相见. 满头的白发愈搔愈短, 稀疏得简直无法插簪. 思想感情: 诗人与家人久别,
临江仙·都城元夕
都是中文了,你要的是诗词的引申义吧!意境对不??词人的笔是一支彩笔,这支彩笔将天上人间尽情涂抹,把都城元夕的繁华景象描摹尽致。
但是,这一片繁华都只是词人想象的产物,首句“闻道”二字点明了这一点。
上片越是写得繁华热闹,则越是反衬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
“谁见”,设问之辞,意即无人见。
这里特指作者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
这一句,作者以设问的口气写出了自己的孤寂。
“谁见”二字还将读者(也使作者自己)从想象中的繁华景象拉回到凄冷的现实中来。
“端忧懒步芳尘”,这是写闺中人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这与辛弃疾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恰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1分)临江仙 晁补之谪宦江城无...
小题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
(2分)“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1分)“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
(1分)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1分)小题1:幽禽(写杜鹃也可)。
(1分)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1分)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
(1分)(1) “谪宦”,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
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2)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月斜西院愈声悲。
”,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
“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
“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
这里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
中华好诗词中杨慎临江仙全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1)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2)淘尽:荡涤一空。
(3)成败:成功与失败。
《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4)青山:青葱的山岭。
《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5)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6)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
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7)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
也指美好的岁月。
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8)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
与“清”相对。
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9)古今:古代和现今。
《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10)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艺术特点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
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词中“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
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创作背景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
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
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
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
杨慎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
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作者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
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
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
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
贬谪以后,特多感愤。
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
著作达百余种。
后人辑为《升庵集》。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70696.aspx
像临江仙一样的诗词有哪些?
唐诗宋词都适合吧,我发一些我临摹练习的给你看看。
我觉得唐诗宋词不管什么豪放还是婉约的,都能入笔的,你随便搜索一下古代诗词名篇就可以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韩燕)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nb....
小题1: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凄清、漂浮无定,如今再次踏上旅途,从此又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
遥遥水路,残灯孤梦,词人内心极度孤寂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
小题2:“借景抒情”:上片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内心的离愁别恨。
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要根据诗句内容,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
诗题“饮散离亭西去”写了三件事:朋友饮酒后分散了,离开饮酒的凉亭,自己向西离去:这就暗示了全诗的孤寂凄凉情绪。
再看诗中“浮生常恨飘蓬”一语,更是写出了词人漂浮无定的“飘蓬”一般的生活。
而“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两句,淋漓尽致的写出了词人内心极度的孤寂凄凉和羁旅之恨。
小题2:试题分析:上片的“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意思是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
“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
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
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也可答“融情入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飘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
词人象浮云一样飘流无依,象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
纳兰性德的词《临江仙》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 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底缃帙乱,重看忆半模糊。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情未尽,若情已尽,何道有情或无情? 这是纳兰性德怀念前妻卢氏所写的词,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17岁入太学读书,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端庄、温和。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这首《临江仙》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创作。
求白落梅的诗词
1、昼夜乐当时手植相思树,到如今,已春暮。
凭栏远眺伊人,水复山重何处?自古梅花多傲骨,一时间,落了无数。
低语对黄昏,尽随烟尘路。
江南塞北怎相顾,怕流年,又辜负。
画眉倦怠心情,寄与韶光同驻。
梦里悲欢皆分付,切莫将,四时空度。
唯杜宇啼春,一声声吟苦。
2、金缕曲·追忆一切成追忆。
这时间,潇潇暮雨,落花痕迹。
云水生涯皆过尽,归路何须觅起。
已不见,初时的你。
春去春来春无意,算如今,几度空欢喜?南北客,散千里。
浮生只合飘零计。
抵风尘,茫茫世海,再难相倚。
昨日流光如梦境,梦又匆匆忘记。
不过是,蹉跎自己。
落落红尘真寥寂,尽教人,冷暖都无谓。
余淡定,在心底。
3、临江仙我亦推窗寻月色,相思又种眉间。
江南梅落已十年。
残香侵病骨,素雪染红颜。
镜里恩情成旧梦,回眸恍若云烟。
悠悠沧海化桑田。
悲欢皆有信,聚散岂无缘?4、临江仙翠竹疏梅拂雪院,霞光透染朱帘。
多情我亦写红笺。
新词成旧韵,好梦在昨天。
百代浮沉皆有数,今将过往抛闪。
年华似水已擦肩。
离合终是命,自古月依然。
5、作者简介白落梅,原名胥智慧。
栖居江南,文字清淡。
简单自持,心似兰草。
一个凌霜傲雪,拣尽梅枝的女子。
凭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
没有风华绝代,只有岁月静好。
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
其散文在CCTV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三十余篇。
作品常见于《读者》等杂志。
已出版作品《恍若梦中一相逢》、《烟月不知人事改》、《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恨不相逢未剃时》、《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人生何处不离人》、《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月小似眉弯》《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等。
语文古诗词赏析 《临江仙 佳人》 李石
1、这首《临江仙·佳人》是描写了月夜下少妇的情态的。
词一开头就写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的人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 。
”疏疏落落的柳树掩映下,有一座画楼 ,楼上住着佳人,周围静悄悄地,只闻有人在吹笙,——当然是这位佳人。
主人公的情怀是凄凉哀怨的。
2、自描性的语言突出 ,流畅而隽快 。
赏析:“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
”夜深人静,轻纱般的雾霭笼罩着庭院里疏疏的杨柳。
风从画楼外吹来,是谁还在悠扬地吹笙?这是从女主人的视觉和听觉角度分别描绘庭院内外的两个空间,以画楼外的欢乐来烘托庭院内的静寂、清冷。
庭院静而女主人的内心并不平静,她倚着阑干久久地等待,终于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在呼唤着丫头小红,此时女主人的心情可以想见。
是心上人真的来到身边了吗?
临江仙杨慎诗词有哪些代表作?
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 这一首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代表作了,还用作了《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通过古风曲子的演绎,更添许多悲壮的味道。
2、《出郊》明·杨慎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赏析:把白鹭和绿色的田地作为对比,并用了点破这样的动词,很生动的一幅田园画面就跃然纸上了。
3、《鹧鸪天·元宵后独酌》明·杨慎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
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赏析:迟迟月和翦翦风把一幅寂寞孤冷的场景烘托得更冷清,以此带出在节日思念家乡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4、《转应曲》明·杨慎银烛。
银烛。
锦帐罗帏影独。
离人无语消魂。
细雨斜风掩门。
门掩,门掩,数尽寒城更点。
赏析:银烛映在锦帐之上,虽然倒影出重重的影子,孤独的人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孤独入骨。
5、《少年游·红稠绿暗遍》明·杨慎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赏析:虽然街上已经春色很浓,却人烟稀少,让人更是无心赏景,久病缠身的人总是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