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古诗词照片

时间:2020-09-02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的《题乌江亭》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题乌江亭》 原诗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赏析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

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

”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

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

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春色:春风又绿江南岸 【注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8. 还:回归,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长江 【译释】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

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

《题乌江亭》古诗词照片

形容乌江水的诗词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项王》汪绍焻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咏史诗·乌江 年代:【唐】 作者:【胡曾】 体裁:【七绝】 类别:【怀古】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描写项羽的诗词?

1 全唐诗卷「咏史诗。

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2 全唐诗卷「咏史诗。

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3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垓下歌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7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8 垓 下 项羽 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

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

恨地无环。

9 濠州七绝·虞姬墓 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10 虞美人·清朝诗人何浦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

11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汪绍焻) 12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作品: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碧草凌古庙,清尘锁秋窗。

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鼓气雷作敌,剑光电为双。

新悲徒自起,旧恨空浮江。

13 叱咤风云虎共龙,英雄未必让重瞳。

项羽 疆封域吏非因足,鼎祚廷王是久衷。

草没铜驼卿禄满,牛眠驿马帅林空。

愧当漠漠西交巷,千古声声泣怨鸿。

14 夕阳留雀庙,孤艇系乌江,病叶相风残,寒潮夜不降。

15 八千子弟尽成灰,楚图王位任风吹。

鸿门舞剑恋旧情,乌江江水逝骓。

16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

正三更。

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

恨茫茫。

17 辛弃疾《虞美人》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 ,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 ,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18 八千子弟失江东,止有虞兮效始终。

死共乌骓埋骏骨,生怜红粉是英雄。

花间名字留芳体,帐下悲歌泣晓风。

若使当年成帝业,宁同吕雉祸深宫。

19 不修仁政枉谈兵,天道如何尚力争。

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20《咏古》 田雯 列教玉体两横陈, 粉黛香消马上尘, 刘项看来称独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21 七律 虞姬 项羽 虞家有女过江东,玉洁冰清气若虹。

不羡嫦娥奔皓月,偏随竖子傲长空。

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

勿叹势如墙上草,妾魂化剑斩奸雄! 22 无名 项羽 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

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23 过鸿沟 唐 韩愈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

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24 垓 下 (唐)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依剑空歌不逝骓。

明明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25 虞姬墓 (宋)苏辙 布叛曾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26 虞姬墓 (宋)饶节 风悲月黑楚歌闻,泣下虞兮夜未分。

千骑星飞向前死,不知谁为闭荒坟。

27 虞姬墓 (宋)范成大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28 咏虞美人草 (宋)肖海藻 鲁公死后一抔荒,谁与竿头荐一觞。

妾愿得生坟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29 项籍庙 (宋)许彦国 千载兴亡莫浪愁,汉家功业亦荒丘。

空余原上虞姬草,舞尽春风未肯休。

30 霸王别虞姬 (宋)张可氏 垓下将军夜枕戈,半夜忽然闻楚歌。

词酸调苦不可听,拔山力尽将如何。

将军夜起帐前舞,八千儿郎泪如雨。

临行马上复何言,虞兮虞兮奈何汝。

31 田舍即事 (南宋)刘克庄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

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

32《乌江》 (南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无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下死,不教雪战到乌江。

33 虞美人 (南宋)林希逸 生犀百万环帐立,漏声未残楚声急。

拔山男子心转柔,夜依芙蓉秋露泣。

别酒苦如荼,不是婵娟害霸图。

巢人愤死愁云气,吕氏田头见老夫。

汉宫三万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陈迹。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摇摇向春碧。

34 别离情 (元)贯云石 又闻垓下虞姬泣,斗帐初惊楚歌毕。

佳人阁泪弃英雄,剑血不销原草碧。

35 戏马台 (明)汪广洋 事机一去竟莫举,盖世拔山皆谬语。

虞姬痛别难再逢,乌骓欲逝从何许。

36 虞美人词 (明)刘炳 万人剑气真罴虎,宝珏鸿门悲亚父。

阴陵失道岂天亡,志轻仁义为降虏。

凄凉垓下楚歌哀,玉碎花飞报危主。

至今荒冢说虞姬,一去繁华名不死。

37 虞姬伏剑 (明)胡奎 当年玉斗碎鸿门,碧血空沾楚剑痕。

满地落花皆汉土,不知何处箸春魂。

38 咏虞姬 (明)邱浚 垓下当年战胜还,虞姬饮撼戚姬欢。

后来人彘遭奇祸,欲乞悲歌一曲难。

39 虞姬 (明) 张宣 楚歌四面秋声起,美人如花帐中死。

重瞳将军盖世雄,泪流暗逐乌江水。

妾身妾身何足数,八千健儿弃如土。

空留恨血渍平原,碧草无风为谁舞。

40 咏虞美人草 (明)孙齐之 楚宫花态至今存,倾国倾城总莫论。

夜帐一歌身易殒,春风千载恨难吞。

胭脂脸上啼痕在...

《题乌江亭》古诗词照片

题乌江亭作者: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在题乌江亭中所感慨的句子

有关“亭”的诗句、诗篇: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4独坐敬亭山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山亭夏日朝代:唐代作者:高骈原文: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6题乌江亭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更多关于“亭”的诗句详情请见:http://www.gushiwen.org/(在搜索框输入“亭”字即可)亭(凉亭)是一种汉族传统建筑,源于周代。

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

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由于其在我国的地位和普遍性,所以其形象和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在人们寄托思想,表达感情,书法慨叹,赞美事物,欣赏自然,领略风光时,它都不约而至地映入人们的眼帘,是人们在无形之中将之写入文章,代入诗画,纳入典籍,录入史书。

更多关于“亭”的介绍详情请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kuvz4MdSPh1tLpaQqPbFt3sk4_6q8W13yly1jZLmHZ4gV9cGFwhgV8iFz5kGlAcc5rcx_OJSEEyK40b83PavK

列举三首写项羽乌江自刎的诗词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亭之一。

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简介: 地处皖苏交界与六朝古都南京紧邻,紧依长三角地区的和县乌江镇,素有"金陵门户"之美誉。

早在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悲壮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霸王项羽就在这里自刎身亡。

其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引来无数墨客骚人、诸多名家来此凭吊,如唐朝诗人张籍、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近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林散之都出生于乌江,留下他们奋斗的足迹,而今古镇乌江正沿着新世纪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改革步伐扬蹄奋进!荣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安徽省五大边贸集镇、安徽省劳务培训基地。

走进古镇乌江,展现在您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宛如一条白练的驷马新河深情地环绕着乌江镇,河面上汽笛长鸣,船帆点点;宽阔整洁的"井"字大街两旁,商品云集于市,人潮如织,耸立于凤凰山上的霸王祠远眺着花红柳绿、美丽壮观的驷马山景区,南北对峙,一古一今,相映成趣。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

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

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 ⑵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古诗文网[引用时间2018-1-16] 古诗文网.古诗文网[引用时间2018-1-16]

题乌江亭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

描写项羽的诗词?

1 全唐诗卷「咏史诗。

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2 全唐诗卷「咏史诗。

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3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垓下歌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7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8 垓 下 项羽 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

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

恨地无环。

9 濠州七绝·虞姬墓 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10 虞美人·清朝诗人何浦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

11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汪绍焻) 12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作品: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碧草凌古庙,清尘锁秋窗。

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鼓气雷作敌,剑光电为双。

新悲徒自起,旧恨空浮江。

13 叱咤风云虎共龙,英雄未必让重瞳。

项羽 疆封域吏非因足,鼎祚廷王是久衷。

草没铜驼卿禄满,牛眠驿马帅林空。

愧当漠漠西交巷,千古声声泣怨鸿。

14 夕阳留雀庙,孤艇系乌江,病叶相风残,寒潮夜不降。

15 八千子弟尽成灰,楚图王位任风吹。

鸿门舞剑恋旧情,乌江江水逝骓。

16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

正三更。

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

恨茫茫。

17 辛弃疾《虞美人》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 ,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 ,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18 八千子弟失江东,止有虞兮效始终。

死共乌骓埋骏骨,生怜红粉是英雄。

花间名字留芳体,帐下悲歌泣晓风。

若使当年成帝业,宁同吕雉祸深宫。

19 不修仁政枉谈兵,天道如何尚力争。

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20《咏古》 田雯 列教玉体两横陈, 粉黛香消马上尘, 刘项看来称独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21 七律 虞姬 项羽 虞家有女过江东,玉洁冰清气若虹。

不羡嫦娥奔皓月,偏随竖子傲长空。

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

勿叹势如墙上草,妾魂化剑斩奸雄! 22 无名 项羽 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

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23 过鸿沟 唐 韩愈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

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24 垓 下 (唐)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依剑空歌不逝骓。

明明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25 虞姬墓 (宋)苏辙 布叛曾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26 虞姬墓 (宋)饶节 风悲月黑楚歌闻,泣下虞兮夜未分。

千骑星飞向前死,不知谁为闭荒坟。

27 虞姬墓 (宋)范成大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28 咏虞美人草 (宋)肖海藻 鲁公死后一抔荒,谁与竿头荐一觞。

妾愿得生坟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29 项籍庙 (宋)许彦国 千载兴亡莫浪愁,汉家功业亦荒丘。

空余原上虞姬草,舞尽春风未肯休。

30 霸王别虞姬 (宋)张可氏 垓下将军夜枕戈,半夜忽然闻楚歌。

词酸调苦不可听,拔山力尽将如何。

将军夜起帐前舞,八千儿郎泪如雨。

临行马上复何言,虞兮虞兮奈何汝。

31 田舍即事 (南宋)刘克庄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

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

32《乌江》 (南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无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下死,不教雪战到乌江。

33 虞美人 (南宋)林希逸 生犀百万环帐立,漏声未残楚声急。

拔山男子心转柔,夜依芙蓉秋露泣。

别酒苦如荼,不是婵娟害霸图。

巢人愤死愁云气,吕氏田头见老夫。

汉宫三万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陈迹。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摇摇向春碧。

34 别离情 (元)贯云石 又闻垓下虞姬泣,斗帐初惊楚歌毕。

佳人阁泪弃英雄,剑血不销原草碧。

35 戏马台 (明)汪广洋 事机一去竟莫举,盖世拔山皆谬语。

虞姬痛别难再逢,乌骓欲逝从何许。

36 虞美人词 (明)刘炳 万人剑气真罴虎,宝珏鸿门悲亚父。

阴陵失道岂天亡,志轻仁义为降虏。

凄凉垓下楚歌哀,玉碎花飞报危主。

至今荒冢说虞姬,一去繁华名不死。

37 虞姬伏剑 (明)胡奎 当年玉斗碎鸿门,碧血空沾楚剑痕。

满地落花皆汉土,不知何处箸春魂。

38 咏虞姬 (明)邱浚 垓下当年战胜还,虞姬饮撼戚姬欢。

后来人彘遭奇祸,欲乞悲歌一曲难。

39 虞姬 (明) 张宣 楚歌四面秋声起,美人如花帐中死。

重瞳将军盖世雄,泪流暗逐乌江水。

妾身妾身何足数,八千健儿弃如土。

空留恨血渍平原,碧草无风为谁舞。

40 咏虞美人草 (明)孙齐之 楚宫花态至今存,倾国倾城总莫论。

夜帐一歌身易殒,春风千载恨难吞。

胭脂脸...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