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养成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我国的精髓文化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
中华古诗词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理性美,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精华之作,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可以塑造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言语习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本文从内容角度分析整理了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对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对生活习惯、言行习惯的养成作用进行了较为的深入研究。
一、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一)小学语文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在小学一、二年级明确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60首简单的古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左右;三至五年级能再背诵60首古诗词,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虽然大都是一些五言、七言绝句,却极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养成学生良好言行习惯的功能。下面,我们从内容方面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
1 .吟咏天成之美,阐发生活哲理
日月、星辰、风云、雨露、山川、草木、花鸟、虫鱼,这一切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不仅要学会欣赏自然,更要学会在心灵上和大自然沟通,这样的美诗如杨万里的《小池》,骆宾王的《鹅》,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王维的《鹿柴》,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绍翁《游园不值》等。这些诗或描写动物,或描绘四时之景,或吟咏幽境别趣,写得生动、逼真,美不胜收。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自然,领略天成之美,学习观察自然,从而养成保护自然的正确环境观。
还有许多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文,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忆江南》等。在这些诗词中,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吟唱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壮丽风光。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之美,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还有许多诗人在吟咏唱叹时将至深至淳的生活哲理寓于诗词之中,如朱熹的《春日》,白居易的《草》,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陆游的《游山西村》等。这些古诗用生动的形象和浅近的手法阐发了生活的哲理或自然发展的规律。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养成勤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2 .抒发至真情感,浸润纯洁心田
寓民族精神于语言文化之中,是古诗的固有特色。无论是借景抒情、咏物状景的名篇,还是托物言志、叙事明理的精品,无一不是诗人情深意浓的喷涌之作。这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的《赠汪伦》、《静夜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孟郊的《游子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这些古诗有的抒发在异族入侵、战争离乱中对故国的深深思念,表达收复失地、盼望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抒发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有的表达朋友之间或亲人之间深厚、淳朴的感情。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对亲人、朋友表达爱与感激之情的习惯。
爱国主义情感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这些我们可以从李绅的《锄禾》、《古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俞的《蚕妇》,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中得到认识。这些古诗,有的赞美劳动,有的吟唱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有的揭露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遭受的剥削。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勤劳节俭、热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3 .描写儿童生活
古诗里有丰富的知识、有优美的景物、有动人的故事,而描写儿童生活则是一类视角独特的诗词。诗人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去观察儿童的生活、去感受儿童的快乐、去寻找儿童眼中的世界,如袁枚《所见》,胡令能《小儿垂钓》,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高鼎《村居》,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白居易《池上》等。这些诗词通过捕捉儿童生活的一个场景,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和童心、童趣。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促使学生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养成充满情趣的生活习惯。
4 .介绍生活常识、融汇民间风俗
不少古诗涉及到天文地理、民风民俗,它们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迫索兴趣,增强研究能力。如林杰的《乞巧》,李商隐的《嫦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等。这些古诗应时应节而作,用精练的笔墨在介绍了传统的节日节气之后,或抒情、或议论,融生活于诗情。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民风民俗,继承了传统文化,养成了结合生活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习惯。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虽然数量不多,篇幅不大,但每一首诗词都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劳动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我们重点来谈一谈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在生活习惯、言行习惯上的养成作用。
二、古诗词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作用
(一)体味古典诗词,以充满诗性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在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中,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热爱生活的好习惯。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作品开篇就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新明快而又充满着田园色彩的大环境,一所低矮的小茅草房,紧挨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的边岸还长满了碧绿的青草。环境幽雅恬淡,令人向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作品接下来写房子的主人,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喝了点儿小酒,亲昵地坐在一起唠家常,愉悦、温馨,充满了和谐与幸福。
在下阕,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写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正在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子;三儿子年幼调皮,只知道玩,那玩也有其独有的特点,趴在小溪的边上剥莲蓬吃呢。从短短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望见了小溪两岸绿油油的庄稼,在草地里啄食昆虫的成群的小鸡,溪头大片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场面清新,人物形象鲜明,充满了浓郁的田园乐趣。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虽然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的勾勒了出来,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这便是他们平时生活的真实显照,只是,生活在如此优雅环境中的人,有几个像诗人这样品味过如此悠闲的生活,发现过这样生活的美?阅读、学习这样的古诗,不仅让学生感受了诗中的美好生活,更教会了他们用诗性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养成于“平淡无奇”中去品味生活之妙境的习惯。
诗人在用诗性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之美时,也用眼角的余光瞥到了别有情趣的“影子”。
小学古诗词中有不少绘“影”的佳品。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夜泊建德江,通过对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情。末句写月“影”,江水润澈,波平如镜,水中月影润晰。愁情满怀的诗人悠然间感到这“月影”是那么亲、那么近,伸手可掬。同是一轮明月,到了身处异地的诗人眼中便成了家乡的故物,融入了浓浓的乡情。这月影不但衬托了紧锁双眉低头思乡的游子形象,更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情调,而且使作品内蕴深涵,余味无穷。
这类富有生活情趣的诗还可以举出很多,如: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江村》)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这些诗句都是写日常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用很平常的的语言表现出来,既简单,又很有情趣。这类诗读多了,背多了,自己的情趣也会丰富起来,对生活的态度也会雅致起来。
(二)把握诗情画意,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随着这些口号的提出,人类环保意识正在觉醒,环保教育迫在眉睫。培养小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起着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保护水资源的教育。王维《鸟鸣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句,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朗朗的吟诵中,一幅幅清新优美的山水图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的诗情画意,带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一种心灵的震荡、一种思维的拓展。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清泉和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通过这种独特的对美景感受方式,可以激起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美好水环境的无限热爱,更激起了要保护好美丽的水环境的愿望,于无形中为学生养成随时随地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其次,是热爱花草树木,保护绿色环境的教育。白居易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咏柳》吟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翠绿晶莹,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柳叶精巧细致。诗人描绘出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辛弃疾更是赞道:“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兄弟”。试想:在高楼大厦、水泥工厂密集满整个世界之后,我们将到何处去欣赏这样的美景,将到何处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将到何处去寻找这“好兄弟”?
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描写。这些诗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再次,培养学生维持生态平衡、热爱小动物的品质。如骆宾王《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一句,寥寥几字,将鹅的外貌、优雅地在水中游动的身姿描绘得栩栩如生。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只轻盈舞动的蜻蜓,只轻轻一“立”,便将初夏小池的柔美之象全部带了出来。可见,这一只只灵动、欢跃的小动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情趣,为我们的心情带来了多少欢愉!
面对万物复苏的春天,如今的我们只能以日历和路旁那一棵棵小树苗来感受春的气息,而孟浩然仅以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就表现出了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诗中的鸟儿就像春的使者,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希望。通过学习这样的古诗词,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更让他们懂得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懂得了自然界不止需要人类,也需要其他的生物。
(三)立足古诗词积累,积淀文化底蕴
古诗词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一个人诗词积累的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就会从他不俗的谈吐和文雅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苏轼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如此,一个饱读诗书、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穿土布衣裳,也无法掩藏其内在气质之美。正如一些家长所感慨:我们的孩子,正是需要用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来引领,让他们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让他们的言行变得优雅起来。也如杨再隋教授为《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序》中所言:“每一所小学都重视儿童(古诗)语言的积累,重视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会陶冶儿童心性,建构校园文明,深扎文化之根,铸造民族之魂。”
古诗是古人写的,现代尽管已使用白话文,但在文章中恰当引用一些古诗词名言,文章会陡然生辉,跃上一个新台阶。比如用“春风又度玉门关”为题,叙写当前党中央开发大西北,是十分形象贴切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枝红杏出墙来”也不再仅仅是诗人杨万里、叶绍翁笔下的小荷与红杏,现在人们已经常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初露锋芒;甚至在教育行人走人行道时,也树起了“慈母手中线,地上斑马线”的警示牌。
这随手捻用古诗句来表达的好习惯,多得益于平时的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事事吟诵。
吃饭、学习、运动、休息……构成了孩子五彩斑斓的童年,让古诗词渗进,孩子的童年又多了一份诗意。面对一日三餐,我们会不由得诵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跨入校园,我们要牢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爬着楼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便会脱口而出;来到草地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天晚了,该睡觉了,还会念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瞧,一日行程,处处充满着诗意,童年的生活因诗而倍加精彩,悠然的谈吐因诗而光彩流溢。
古诗词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从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乐章、描绘出的迷人画卷。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创造诗意。”“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
我们大概都有这种感受,来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看到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秀美无比、名胜古迹无比雄壮、风花月雪无限热爱,正愁无法用词语赞美时,想到“两岸彼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这赞叹之余脱口道出的一句句古诗,描写的真是绘形绘韵,绘声绘色。这些诗句不仅仅描绘了祖国山河之美,还让我们展开联想的翅膀,进入一个诗的境界。
在古诗词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它还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一种有效载体。例如,一位教师在作文批阅时用古诗给学生下评语,“杨琼,你的作文,犹如你的人,用‘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这句诗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你的妙笔生花,你的出口成章,真是班中的小才女。你真是老师的骄傲,老师的得力助手,愿你今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们在教师的影响下也成为了小诗人,如“六一”儿童节那天,一位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致同窗》:“今逢喜事精神爽,笑看乾坤日明朗。吾辈小生多努力,明日定上光荣榜。”
当然,小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古诗词都会理解地通明透彻,可以随时随地的用到言语谈吐上来,甚至可以说,他们对大部分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似懂非懂,但积累却并非没有益处。
我认为这些让学生似懂非懂的诗词,如优质的煤炭埋藏在学生的心底,总有一天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说:“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比如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学生还没有体验到远离家乡的思乡情,就很难真正地理解它的含义,但把它背下来,将来学生长大离乡,不仅会“顿悟”小学时所学的李白诗句的浓浓思乡情,还会情不自禁地用此诗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余秋雨说得好,“在孩子们尚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诗文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本人10 岁左右背了不少诗文,直到40多岁能够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禁不住万里漫游来寻找诗文描述的实地,真是感概无限。”古典诗词的言语养成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可以跟随学生的一生,并且随时随地表现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个性品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入选教材的精致绝伦的古典诗词,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无形中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扎扎实实地抓好古诗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简单生活的诗句或作文(初中)
一、关于简单生活的诗句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二、关于简单生活的初中作文简单生活生活着,每天都对着镜子,把自己整理得纤尘不染,然后把一副微微笑的面孔去从容的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追求着,向着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每天拔涉奋进,为了给自己一个生存的理由。
爱和被爱着,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也被别人的感情伤害,不敢再轻言爱情。
就这样活着。
自己也不能懂得自己,自己也不能明白自己。
有时,就觉得自己很难理解,就会有一种茫然的、厌倦的感觉。
有一天,上班的途中经过一个施工的工地,就在那暖洋洋的中午的阳光下,一群打工的力工,穿着破烂烂的衣服,就那么随随便便的,面对兰天躺在沙堆上,睡着的和没有睡着的,单纯的笑容是发自心灵深处的那种,明亮而璀璨。
突然间就被那快乐所感染。
再看看那些人, 他们活着,他们没有时间去多愁善感,他们爱着,他们却不懂怎么诠释爱情,他们满足着,因为他们没有奢望生活过多的给予,他们简单着,他们不用在人前掩饰什么。
他们也许连幸福是什么都不知道,然而真正快乐的却就是这么一群简单的人。
我明白了: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不能够活得单纯;其实,不要去放刻意追求什么,不要向生命去索取什么,不要为了什么去给自己塑造形象,其实,简单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鼓舞人不要灰心热爱生活的精美诗词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养成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我国的精髓文化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
中华古诗词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理性美,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精华之作,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可以塑造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言语习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
因此,本文从内容角度分析整理了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对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对生活习惯、言行习惯的养成作用进行了较为的深入研究。
一、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一)小学语文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在小学一、二年级明确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60首简单的古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左右;三至五年级能再背诵60首古诗词,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虽然大都是一些五言、七言绝句,却极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养成学生良好言行习惯的功能。
下面,我们从内容方面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
1 .吟咏天成之美,阐发生活哲理日月、星辰、风云、雨露、山川、草木、花鸟、虫鱼,这一切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类不仅要学会欣赏自然,更要学会在心灵上和大自然沟通,这样的美诗如杨万里的《小池》,骆宾王的《鹅》,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王维的《鹿柴》,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绍翁《游园不值》等。
这些诗或描写动物,或描绘四时之景,或吟咏幽境别趣,写得生动、逼真,美不胜收。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自然,领略天成之美,学习观察自然,从而养成保护自然的正确环境观。
还有许多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文,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忆江南》等。
在这些诗词中,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吟唱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壮丽风光。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之美,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还有许多诗人在吟咏唱叹时将至深至淳的生活哲理寓于诗词之中,如朱熹的《春日》,白居易的《草》,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陆游的《游山西村》等。
这些古诗用生动的形象和浅近的手法阐发了生活的哲理或自然发展的规律。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养成勤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2 .抒发至真情感,浸润纯洁心田寓民族精神于语言文化之中,是古诗的固有特色。
无论是借景抒情、咏物状景的名篇,还是托物言志、叙事明理的精品,无一不是诗人情深意浓的喷涌之作。
这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的《赠汪伦》、《静夜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孟郊的《游子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
这些古诗有的抒发在异族入侵、战争离乱中对故国的深深思念,表达收复失地、盼望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抒发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有的表达朋友之间或亲人之间深厚、淳朴的感情。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对亲人、朋友表达爱与感激之情的习惯。
爱国主义情感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
这些我们可以从李绅的《锄禾》、《古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俞的《蚕妇》,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中得到认识。
这些古诗,有的赞美劳动,有的吟唱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有的揭露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遭受的剥削。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勤劳节俭、热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3 .描写儿童生活古诗里有丰富的知识、有优美的景物、有动人的故事,而描写儿童生活则是一类视角独特的诗词。
诗人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去观察儿童的生活、去感受儿童的快乐、去寻找儿童眼中的世界,如袁枚《所见》,胡令能《小儿垂钓》,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高鼎《村居》,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白居易《池上》等。
这些诗词通过捕捉儿童生活的一个场景,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和童心、童趣。
通过这...
求3首自创诗词
观沧海.悼屈原(外二首)举目沧海辽阔忆汨罗又起情波祥云鸢鸠伴海歌一曲情歌将‘’端阳‘’道破 ~~~~~1976年书于秦皇岛登‘’白塔山‘’友登白塔山天外有天举目遥望北京园异国非凡绿荫参差别盛景红绿楼阁壮眼帘白塔山前绕绿水归途男女奇相传~~~~~1979年 八月书于北京、北海 〈北塘〉即景举目远眺, 一带荒郊 茫茫一片水点点鱼雕祥云朵朵 飘 帆儿赛棉桃金丝撒下鱼儿满渔家欢乐尽逍遥------------1979年八月
遇见身边最美的古诗词
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我小学时,朗朗上口的诗句.每当我情不自禁的朗诵出来时,那一望无际、白茫茫的雪好想就出现在我眼前,所有的山上,鸟儿们都飞走了,一只都看不到了.所有的路上,没有行人的踪迹.唯有老翁披蓑戴笠在船上,独自钓鱼,不怕冰雪的袭击.我隐隐约约的感觉我的眼镜好像蒙上了一层雾,望向远方,老翁拿着鱼竿在默默的垂钓……这时,我恍然间走进了古诗之中,那雪!那山!那水!还有那位不畏寒冷的老翁!这是一幅多美的江乡雪景图啊!但是我最欣赏的还是那老翁身上的某种精神.诗中,我站在岸边,望向远方的老翁,小船破破的在江上安安静静的……老翁一动也不懂,蓑衣上面早已染上白茫茫的雪花,斗笠上也是一片雪白.我慢慢的走进他,他离我不远,我清楚的看到他岁月留下皱纹,一条一条的,胡子短而花白,不知是雪染还是……只见他动也不动,而这就是我所欣赏的!那种坚持不懈、独来独往、不拘一格的精神.我猜想老翁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慢慢的从幻想中走了出来,我才发现我原来一直在梦中,梦醒了,雪停了,风也安静了,老翁也该回家了.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二站在历史的长河上,再次梦回大唐,展现出一段永恒而辉煌的诗歌盛世,也再现出泱泱大唐盛衰的无限感慨的历程。
“心大天大地大,任我金戈铁马。
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
”从马蹄扬起的风沙中打下天下,开启了空前的盛世。
只记得“瑞气祥云初盛,诗情画意正浓。
喜看百花齐放,笑闻百家争鸣。
”的一派兴盛。
是不是时间埋没了你伟大的抱负,只剩下“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的无限感慨。
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你却“一骑红尘妃子笑”,日夜逍遥于后宫三千佳丽。
看,美人如兰花般的青葱玉指,似元宝的三寸金莲,在苍凉寂寥的月光下曼舞!“云袖轻摆招喋舞,纤腰拧飘丝绦。
”美人趾高气扬,身披罗绮,颈上系着金铃,腰间挂着玉环,那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精致容貌,缕缕青丝垂肩,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羽角,赏一赏霓红羽衣的绝伦。
哦,这是一个即将消亡的国家的最后的惋惜吗?这,正是这曾经是盛世王朝的最后挣扎,败得意如此狼狈,一塌糊涂!再也没有充实的兵力,但疯狂地抓捉男子去赴役,仿佛又看见“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惨象。
老妇整夜的啼哭声,似乎标志着曾是壮丽山河的沉沦。
安史之乱结束了一代盛世,杜甫看见了,大家都看见了:帝国飘摇,锦秀河山遭蹂躏,国家将灭亡。
又是一年春天到,但昔日的繁华不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那无边际的烽火,连绵三月不断,山河欲哭而无泪!也许在这前,早就预示着今日的结局。
只可惜,“菊花台倒影明月 谁知吾爱心中寒 醉在君王怀 ”只是历史的一瞬间。
但是,又仿佛看见商女隔着江,吟唱着《后庭花》,云鬓花颜,分外妖娆,亡国之恨早已不足轻重的了。
流光溢彩的历史,嵌着无数帝国的兴衰,折尽柳条留不住伊人,正如无情的光阴,将你埋在河流中,又开始寻找它新的方向。
但是,你留给世界的是精魂万卷的诗书,妙笔生花的诗句,无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还是泪水潋滟的忧愁,都让人陶醉,让人留恋。
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三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错,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那些经典书籍,则是无法超越的传奇。
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表,更多的是要从中收获知识与做人的道理。
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良师益友,是在一年级时学校启动诵读经典的读书活动时,我们诵读的正好是《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刚认识的时候,吸引我的是那古色古香的文字,那有着独特韵味的句子,那别具匠心的诗篇,饱含着丰富细腻的情感,令我感觉到里面蕴涵了不少的哲理。
书拿到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在明亮的灯光之下,我轻呤着书中的古诗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朴精炼的语句琅琅上口,它就像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使我沉醉其中……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慢慢地,在反复的诵读中,我学到了不少的人生哲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句诗词是作者李绅对世人提出告诫:粮食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以前,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经常浪费粮食,饭菜还没吃完就把它倒掉。
当我看过《悯农》这首诗后,我才真正醒悟过来,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艰难,我们碗里盛的饭,一粒粒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至此以后,我改掉了浪费这个坏习惯。
我除了从古诗词中悟到生活上不能浪费外,我还从中得到了教育,譬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说那那短短的小草,能够报答春天阳光送给的恩情呢?表达了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儿女们的心意,又怎么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从中教导我们要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别人、报答社会。
常言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这虽是一句...
对爱情感叹的诗词
你从天而降的你落在我的马背上如玉的模样 清水般的目光一丝浅笑让我心发烫你头也不回的你展开你一双翅膀寻觅着方向 方向在前方一声叹息将我一生变凉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看不见你的眼睛是否会藏着泪光我没有那种力量想忘也总不能忘只等到漆黑夜晚梦一回那曾经心爱的姑娘你从天而降的你落在我的马背上如玉的模样 清水般的目光一丝浅笑让我心发烫你头也不回的你展开你一双翅膀寻觅着方向 方向在前方一声叹息将我一生变凉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看不见你的眼睛是否会藏着泪光我没有那种力量想忘也总不能忘只等到漆黑夜晚梦一回那曾经心爱的姑娘
与“高中生活”有关的原创诗词有哪些?
1、虞美人(高中生活)作业考试何时了,分数知多少。
听课只当耳边风,成绩不堪回首假期中。
老师学生应犹在,只是年级改。
问君何事最发愁?只见同班美女别处流。
2、高中诗歌(一)经过了,路过了,错过了, 于是我们以为自己成长了。
终于也可以在眼泪里或者疼痛或者怅然地微笑。
高举在海潮起伏的清晨把自己裹在黯蓝的海水里, 原来不是不怀念,原来一切都还记得,原来不是发过誓就能够遗忘。
那所有快乐的忧愁的往昔,一想起,就排山倒海。
张扬弹着吉他时抽动的身体,高举打来电话时温柔的声音,什么都还如此清晰。
一直在思念的,始终是这两个人。
(二)冗长的青春即使散场,也依然让人无限怀恋。
两只手捧着黯淡的时光,两个人沿着背影的去向,两句话可以掩饰的慌张,两年后可以忘记的地方。
只是无论怎样的记忆尤新,青春还是长着洁白的翅膀呼呼飞远, 它不会在意我们祈求了什么。
时光反方向奔跑,我们只能抓住往事的片段,在春花绽放的清晨,在夏雨轰鸣的午后,在秋风呜咽的黄昏,在冬雪纷扬的深夜,寂寞回味。
有很多人把青春写在小说里, 也有很多人把青春拿来歌唱。
(三)这个年代的孩子体会到的青春总是无常, 混合着赤裸裸的忧伤 缠绕在灵魂里,铭刻在岁月里。
少年时代的日记, 曾经的合影, 高中校园里的栀子, 一起散过步的操场, 吃过无数次午饭的快餐店…… 这些琐屑而精致的细节都涂抹着我们共同哭过笑过走过唱过的年华。
(四)它们就是我们青春的符号, 疼痛而清醒地记录着成长的轨迹。
花朵,落叶,雨滴,清风。
爱情,奢靡,纠缠,郁闷。
3、《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4、《寄语高考生》你美丽的睫毛上凝满了寒霜 是不是太多的苦雪冷水 凝住了你的迷茫 你褴褛的衣衫在凄风中飘荡 是不是一路上斩棘披荆 历经了太多的沧桑 但,看哪 你炯炯的坚毅的目光 历经挫折,反而更加明亮 你坚实的有力的臂膀 正挣脱着命运设就的大网 也许并不是每一步都踏着朝阳 也许并不是每一天都包含希望5、 高中青春励志诗歌从现在开始; 不在思绪飘渺, 做个真正拼搏的战士; 从现在开始; 不再说那么多万一; 坚定充盈自己的身和心; 从现在开始; 我们的宣言就是青春强; 从现在开始; 努力奋斗; 因为我们是美好青年;我们有疯子样的心脏; 辛苦永不是我们吐出的私语; 因为勤奋;快乐伴我们成长。
帮忙找找以下诗词的写作特色
峨眉山月歌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
这样,诗句就显得没有痕迹,妙入化工。
春夜洛城闻笛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逢入京使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见《艺概。
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滁州西涧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后二句,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江南逢李龟年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送灵澈上人 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
全诗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为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约客 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论诗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
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
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长歌行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野望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早寒江上有怀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
“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
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
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
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
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送友人 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这是一首送别作。
但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鲁山山行 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书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
表示感谢的古代诗词
年年送花到海港,岁岁手上留余香。
年年岁岁守寒窗,作华章,书中玫瑰更芬芳。
难舍青春好时光, 两鬃为谁熬成霜?沧桑岁月话沧桑,莫悲伤,明日春风过长江。
四O、醉花荫两首1.狂壑晴岚图巍巍青山真如削,登山心似火。
山外有高山,天外有天,劝君莫忘却。
常念此身已许国,何曾失本色?人间有正气,扬善除恶,风雨又大作。
2. 耕 织 图天旱农夫盼春雨,泪眼望稻谷。
儿女可曾问:衣食父母,向谁诉冤屈?而今读书为民族,不辞长劳苦。
难忘老村长,当年赠我,一把故乡土。
...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
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字,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
“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
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
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
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
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
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追忆旧游之作。
描叙作者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寻幽探胜的经历。
开篇用“常记”二字点出所叙往事,因其印象深刻,所以历久不忘。
“沉醉”言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
词中通过对小溪、亭台、藕花、鸥鹭等等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误入”、“争渡”、“惊起”几个动词的连续运用使词意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
整篇词的语言浅俗,通篇白描,风格清新自然,虽为易安早期词者,然已尽显能者之风。
这首《如梦令》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一瞬间,主人公沉醉于酒,亦在山水之间,情真兴逸。
“争渡”一节,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以及当时情形下自然流露出的急切之容。
“惊起一滩鸥鹭”仿佛看到暮色中白鸟纷飞的瞬间景色。
景色清新迷人。
灰暗的暮色与白色的飞鸟形成强烈的反衬,突显了立体空间中的灵动感。
而船划,鸟飞又同时衬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静,这种动静之间的相互包容与自然切换,将种种的不调和与矛盾如交响乐般,在各种旋律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最终回归统一,由不和谐,达到更大层面的和谐。
所有这一切最终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真实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