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邪
《汉乐府诗》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客厅挂什么诗词最好 五大经典客厅诗词书法作品赏析
《娇女诗》是中国最早吟咏少女情态诗之一。
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逗人喜爱的娇憨,同时也写出了两个女儿令人哭笑不得的天真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
此诗采用了分总式的表现结构方式,开头简洁利落点出“娇女”主题。
接着用了十四句描写小女儿纨素,中间十六句描写大女儿惠芳,诗人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两个不同年龄的幼女形象,小女儿娇憨笨拙,稚气横生;大女儿矜持爱美,稚气未脱。
后半部分合纵写了她们共有的童年顽劣乐趣,同时展现了她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字里行间闪烁着一个慈父忍俊不禁的爱意和家庭生活特有的情趣。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左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左芳,小字“惠芳”,小女儿叫左媛,小字“纨素”两个女儿长的白皙靓丽。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诗人很得意自己孩子说话的伶俐。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额头很宽,鬓发下垂盖住前额,双耳白润,就像一双相连的美玉。
诗人以父亲的慈爱,从不同角度品味女儿的可爱。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一亮就跑到梳妆台前玩弄化妆品,抓起眉笔乱画,把眉毛画的很不像样,就像扫把扫过一样。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这两句写纨素笨拙地模仿大人化妆,显示出幼童爱美的娇憨。
这一段清晰可见活灵活现的刻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个跃然纸上宽额白嫩的小女孩,一大早照着镜子如猴子学人一般乱涂乱抹的笨拙憨态,叫人顿生忍俊不禁的欣然爱意。
“娇语若连锁,忿速乃明忄画”。
这又是一幅生动的童趣速写,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无忌任性。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这里陈述的是小孩子没有目的随意爱好。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这里描写了小孩子毫不掩饰的自信娇态。
以上写妹妹纨素,下文是写姐姐惠芳:“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姐姐惠芳长的眉目如画光彩亮丽。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姐姐比妹妹会美且化妆淡雅,不像妹妹把个脸画的乱七八糟。
但是姐姐和妹妹一样爱化妆,常常坐在窗口入神地为自己化妆,对着镜子经常忘了纺花织布的份内事情。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汉朝的张敞做过京兆尹,他曾经为妻子画过眉,所以说“举觯拟京兆”,“立的”是在额头点上一种图案,如梅花,月牙或者一个圆点。
因为小孩子化妆技术不成熟,点的位置老是不当,所以点了嫌不好,擦掉了重新点,这样描来描去就有了重复的影子了。
诗人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虽说姐姐比妹妹的会打扮,但是化妆起来总归不如大人,尽管姿势摆的像京兆尹张敞画眉的样子,可画的结果还是不够完美以至留有擦不干净的重复影迹。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在眉间脸上来来回回地描摹,动作比织布穿梭还要辛苦几倍。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因为春秋时赵国的女乐以能歌善舞闻名,所以古人以赵舞指代歌舞。
“延”伸长的意思,“延袖”就是把长长的袖子甩开,晋代人衣袖宽松,甩开袖子有些类似唱戏的水袖。
这两句是说惠芳跳起舞来无拘无束自然大方,甩开袖子的翩翩姿势就像鸟儿展翅一样。
“上下弦柱间,文史辄卷襞”,她随着弦乐的节奏上下舞动,常常忘记了正在诵读的文史类书,所以把书卷折起来丢在一面不管了。
小孩子天性贪玩,好表现自己,喜欢歌舞,不愿专注于枯燥的文史学习。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有时候回头瞟一眼屏风上的画,还没有看清楚,就指指点点评论起来。
没有看清楚的原因,其一是小孩子不懂得仔细观察,其二是因为“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丹青:指屏风上的画。
小孩子不知道欣赏屏风画面的本来意旨,看到画面陈旧模糊就随意指责。
以上刻画的是姐姐惠芳。
下文是姐妹俩共同的喜好与顽劣。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驺抵掷”,她们常常飞奔在园子里,把没有成熟的果子生摘下来,把正开的鲜花连紫色的花托一起掐下来玩。
“萍实”是一种很大很贵重的果实。
相传楚王渡江看到江里,有一个斗大的红色园东西飘来,随从把这东西捞上来,没有人能够认识。
于是楚王派人去问孔子。
孔子说:“这个东西叫萍实,可以剖开吃。
并说萍实是一种吉祥物,只有功业大的人才能得到。
”于是楚王就把萍实吃了。
小孩子不知道萍实的珍贵,拿着它抛来抛去当皮球玩。
“贪花风雨中,倏眒数百适”,小女孩喜欢花,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到园子里去看。
就是说小孩子喜欢跑到园子里玩花,刮风下雨都无所顾忌,大人们不愿意让她们出去,但是却看不住她们,转眼的功夫她们就往园子里跑好几趟。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她们觉得雪天新鲜,偏爱在雪地里玩耍,大人们怕她们冷,可是拦不住她们。
“綦”在这里指代脚印,她们跑来跑去,雪地里踏下了重重叠叠的脚印。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
小女孩关注做饭做菜的事情,她们郑重其事的摆弄盘子,却不愿意写字,“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
”她们把笔墨收起来装在匣子里,放在书桌上,常常是一前一后地相跟着离开书桌老远。
只要外边有敲锣打缶的声音,她们就什么也不顾地往外跑,甚至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好,拖拉就跑...
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示意图 观刈(yì)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zhì)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èi)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刈(yì):割。
(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肩挑。
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观刈麦(1张)。
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
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zēng):一直、从来。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12)岁晏(yàn):年底。
晏,晚。
(13)丁壮:青壮年男子。
(14)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浆水,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粮食都已交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作品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用水壶装着的浆水,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
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有关竹的诗词和绘画作品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竹 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题画竹 郑板桥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道。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题画竹 郑板桥 四十年来来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竹石轴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咏竹 杨万里.宋 凛凛冰霜节。
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
自有月传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唐 韦式 竹 竹, 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宋 陆游 东湖新竹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宋 陆游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唐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清 郑板桥 题画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清 郑板桥 题画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清 郑板桥 题画 画根竹枝扦块...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古诗《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
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全诗字面意思是: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全文赏析:“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是诗人看到的情景。
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是奇怪的事。
由此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诗人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疑窦的解开,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是恍然大悟:两个小孩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
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诗人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宋元时期文人诗词作品最少的是谁
王安石拗相公大半辈子都花在变法上 诗文不像老苏那么多 可他老人家文笔太好 都是经典分析的时候 要抓住王安石的性格特点 顽固执着 自信乃至自负 知难而进 越挫越勇 品德高尚还有他的身份特点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负天下之名三十年”他的经历和抱负 力除北宋百年之弊、锐意革新,立千古未有之功业----------------文案:文章线索主要是两条 一是老王同志其文 一是老王同志其人重点写老王同志的文笔评鉴和他的情操、诗文中忧国忧民和伟大抱负 突出老王同志与众不同先捡一首《梅花》开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对于这首诗的评鉴,要简短精炼,统领全篇首先是切题,既然是诗词鉴赏,就要先赞一声:老王同志文学水平高啊然后说下老王同志这个人 梅花象征他 不畏艰难、高洁傲岸 的品格接着评论老王同志的文笔 捡些好句子分析 写景抒情的最好 就不要再弄整首诗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重点写 《桂枝香·金陵怀古》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这一段是老王同志最经典的景物描写 文笔纯熟、逻辑清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最后说这一段啊 大气磅礴 胸襟开阔 老王同志胸中自有万里河山紧接着 笔锋一转 同一首词中老王同志展现了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正是由于这种情怀 他“负天下才名三十年”、服丧期间不忘为国分忧、最终把一声奉献给伟大的革命事业而这种情怀 是老王同志一生经历与信念的精髓 也贯穿在他的诗词中最激昂的主题 他没有想杜甫那样哀叹 而是付诸行动 以七尺之身为苍生某一个出路 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敬仰滴《浪淘沙令》 表现他 壮志凌云、锐意进取??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这一段,最好能从老王同志举出一些其他的例证,详细分析,重点论述)老王同志曾经意气风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变法最终失败了,让老王同志很是郁闷,病身未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以至于老王同志晚年过着隐居生活,寄情山水、笔墨闲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他没有摆出一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架势,而是淡定从容 体现了老王同志高绝的个人修养最最后总结 扣题老王同志之所以成为一代文宗 不仅是因为他文笔好,老王同志的诗文是精气神三者合一,抑扬顿挫的文字是精,慷慨激昂的气魄语气是,心怀天下的思想境界是神。
老王同志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他不仅是文人、也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眼光、思想和气质, 他几度沉浮、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不是那些整天泡在脂粉堆里吟风弄月伤春悲秋的酸腐文人能比的的小白脸能比的
如何上好古诗词欣赏课
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必要的,也是艰难的任务。
初二下册,有首古诗,我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才讲完;学生学完了大呼过瘾,并且主动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作者相关的那些古诗词来看,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
那节课讲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
学习古典诗词,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慢慢品味。
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要先自己理解、体味,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
有的诗词,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哪种注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
我的引导步骤如下:一、简单的回忆作者的简介。
二、介绍更多关于作者的作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三、朗读1、学生齐读,纠正注音。
2、学生个读,自主欣赏。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 理解作者。
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拿出劲头来学习。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需要学生从更多的作品去体会。
课堂中,对那些诗词中的典故,比如“蓬莱”“青鸟”,把这些故事都告诉学生,再去引入更多关于爱情的诗词,甚至可以拿现代的爱情诗对比。
不拘泥通篇在抠某首词的字眼,反而让学生学的更快,更多,更好!通过上诗词鉴赏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启发学生应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使学生感悟到上诗词鉴赏课更有品位。
请介绍几本有赏析古诗词、语言优美的作品
你可以去找找一个叫江湖夜雨的人写的书,安意如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好多内容是抄袭江湖夜雨的,还因为这个打过官司。
而安意如能看的也就只有《当时只道是寻常》能看,其后的就别看了吧。
最遗憾的是,就是《当时只道是寻常》里面好多纳兰词都跟原本有出入,也就是说是错的,你要是喜欢纳兰词,最好买本《纳兰词笺注》来看。
有本写李煜词的书叫《最是寻常梦》,还不错,因为我喜欢李煜所以买来看的,看过好几遍还没有看腻,说明这书还可以。
再有就是专门讲诗词的一些书,如果你喜欢诗词,那你看看叶嘉莹教授的一些书,叶嘉莹教授讲得非常好。
其实我想跟你说的是,古诗词的赏析,如果要写实且正确,就不可能过分的语言优美,语言优美的都有藻饰太平的意味在里面,加入了作者本身过多的主观联想和主观臆断,对你本身绝对没有任何好处。
而你如果要提高写作能力,要文笔好语言优美的书,则不必找写古诗词的,现当代的散文名家不少,或者直接看古代作品就好了,难道纳兰容若的词本身的意韵还不如安意如那小妮子的几笔勾勒?倘若真不如,那他纳兰容若也不会这样受人推崇芳泽千古了。
也许我说的话不太好听,但是我能保证是对的,因为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只是希望能帮到你,为中国语言文化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结合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说明美术家是怎样营造情趣和创设意境的 ...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宋朝画院考试题目: 踏花归去马蹄香 同学们思考怎么能画出意境? ----引出故事 1951 年,齐白石 92 岁高龄应著名作家老舍 之托,以“蛙声十里出山泉” 为题作画 ,据说老人整整想了两夜,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启 示,就在“泉” 上作文章,画上面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 ,我们来看 看白石老人 是怎样表现画面的意境之美的。
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 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只 见齐白石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 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 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 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但可以从那稚嫩 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 去蝌 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 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并有一定的美术知识 就会 发现生活处处皆有美,准 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李白诗意图》 中国画 清 石涛 《秋天的田野》 版画 乌克兰 里特维年科 柯罗 法 《芒特枫丹的回忆》 研究探讨: 1 结合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据说老人整整想了两夜,也使 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它们还在大声鸣叫,把诗情 画意融为一体? 2 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离不开,画上面没有蛙,只 见齐白石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 衬下,演 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 ----引出故事 1951 年、画 家的天才,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大自然 和美术作品中的美不仅充实了我们 的生活?你能结合画面解读其中的诗情画意吗,达到了中国 画“诗中有画。
展 示 与 评 述 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下面这些作品中所营造的艺术 情趣和魅力都体现在哪 些方面吗,因为失 去蝌 蚪,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启 示, 但可以从那稚嫩 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 生活情趣() 情景交融() 高雅品 位() 精湛技艺() 美,连成蛙声一片 的效果,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 ,只要我们拥有一双 审美的眼睛、画中有 诗”的高境界,都使人隐隐如闻 远处的蛙 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
白石 老人以诗人的素养,以“蛙声十里出山泉” 为题作画 ,无处不在。
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 现象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宋朝画院考试题目。
虽然画 面上不见一只青蛙,我们来看 看白石老人 是怎样表现画面的意境之美的,说明 美术家是怎样营造和创设 意境的? 李可染 中国画 春牧图 《蒲公英》 版画 吴凡 《斑猫》 版画 美国 雅克 《散步》法籍俄裔 夏加尔 现代家具设计 《一家人椅》德国 《寒江独钓图》中国画 南宋 马远 想一想: 这幅画能让你想到哪首诗: 踏花归去马蹄香 同学们思考怎么能画出意境,就在“泉” 上作文章,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 而下、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 美的意境,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 还活泼地戏水玩耍,齐白石 92 岁高龄应著名作家老舍 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