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琳 汉朝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盐渎县人,他做过古射阳县郡守,后任汉末大将军何进的主薄。因何进阴谋篡汉被杀,他避居冀州,又为袁绍重用。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第24回时也写到陈琳的故事。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陈琳因文雄海内,又为曹操留用,文稿多出其手。汉献帝建安23年(公元217年)病故,葬于古射阳河畔。陈琳擅长草拟公文,尤以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最为有名。他的诗仅存4首,以<<饮马长城窘行>>最有价值。
陆秀夫 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实,祖籍建湖建阳,生于1236年。幼年随父迁居京口朱方镇(今丹徒县境内),后在鹤林寺读书(镇江焦山至今仍藏有陆秀夫题鹤林寺的石碑),20岁登进士;德祜初任礼部侍郎;后又升为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驻军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境内)抵抗入侵的元军。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怀藏玉玺从容投海而死。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明朝初,在其故乡建阳镇建有“丞相陆公故里碑";在福建吉安有陆秀夫与蔡荔娘完婚之地"活水亭"古迹;另有<<陆忠烈集>>传世。
张士诚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丰县大龙乡张家墩人,生于1321年,盐贩出身。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于是伙同其他17个盐民揭竿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后队伍逐渐壮大,先攻下盐城、泰州、高邮等地,自封诚王,国号大周,年号文佑;后又攻下平江(今苏州)、湖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地;元至正23年(1363年)在平江自立为吴王。4年后被朱元璋打败,其被俘,后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时年47岁,葬于吴县斜塘。
卞元亨 元末明初人,原籍便仓。少时膂力过人,曾赤手空拳打死过猛虎。后在山东永王军中任谋划,历时9年。永王兵败被俘,他作文生祭,申明大义,后被中丞李炳之陷害,发配辽东,明永乐元年被赦免归乡,自称东溟叟,又号柏门老人,死于1419年,享年90岁。他一生写下许多诗作,著名的有《辽东有感》、《戌归》、《示后》、《戌归咏牡丹二首》等。据传,便仓枯枝牡丹就是卞元亨栽的。
高 谷 明朝官员,字世用,丁溪场人,生于明洪武24年(1391年),25岁登上进士,历任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后进少保东阁任大学士。66岁时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主持正义,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英宗皇帝对他评价甚好。高回乡后,仍住的是简朴房屋,死于1460年,享年70岁。
王 艮 明朝哲学家,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东台安丰人,出身盐丁。他拜当时著名哲学家王守仁为师,刻苦自学,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他认为,“道”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穿衣,有饭吃、有衣穿就是道,就是真理等。王艮一生没有参与封建政权的统治活动,不肯做官,终身为民。他是明朗哲学家的一个流派——泰州学派的创立人。他广收门徒,弟子中有樵夫、陶匠、农民、盐丁等,他终身讲学,始终接近劳动人民。后人将其著作辑成《王心斋先生遗集》。
朱 恕 明朝哲学家,泰州学派重要成员,字光信,号乐斋,大丰县草埝人,樵夫出身。他性格刚正,见义勇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文化,勤学苦练,很有成绩。在哲学思想上继承了老师王艮的哲学思想。他虽系学者名流,但仍以樵业为生,不肯与官僚交游,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朱恕和韩贞吾的著作,后人辑为《朱乐斋、韩贞吾两先生遗集》流传于世。
宋 曹 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字彬臣,又字 臣,号射陵,盐城郊区北宋庄人,生于1620年,卒于1701年。他工书能文,对书法造诣很深,著有《书法约言》、木刻双钩《草书千字文》、《杜诗解》、《会秋堂诗文集》等书,这些书作用很大,对后人的书法、诗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入清后,他不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自号耕海潜夫,以书诗自娱,写下许多名诗,其诗篇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清廷腐败统治的仇恨,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柳敬亭 明末清初大说书家,他本姓曹,原名永昌,字葵宇,东台曹家庄人,生于1587年。15岁时为避仇而流落江湖,息于柳树下,故改姓柳,名蓬春,号敬亭。他起初自学成才,很有说书本领;后来拜松江说书名家莫后光为师。在名师指点下,大有长进,技艺精湛,在南京秦淮河开业说书,声名大振,擅说《隋唐》、《水浒》、《三国》等书,后来成了我国评书艺人的鼻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吴嘉纪 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字宾贤,号野人,别号陋轩,生于明朝万历46年(1618年),布衣出身,东台安丰人。他虽家境贫困,体弱多病,但不以为苦,喜读书,爱写诗。由于他长期生活在贫民之中,因此他的诗大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难困苦生活,对老百姓的痛苦深切同情。明亡后,他从事抗清爱国文学活动,有许多诗揭露了清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痛斥了清军的暴行,因此受到清政府的迫害,他的《陋轩诗集》被列为禁书。他死于康熙23年(1684年),葬于梁垛开家舍,清内阁中书汪懋麟为他作基铭刻石。吴嘉纪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有成就的贫民诗人,其著作《陋轩诗集》共收入他写的诗1091首。
葛天民 明朝抗倭英雄,字田纯,东台人。明朝天启年间贡生,曾任福建福清县丞、山东经历等职。后解职回乡,时值倭寇(即日本海盗集团)入侵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葛天民为保卫家乡,组织盐民、农民、居民数千人智斗倭寇。当时倭寇用的武器是“倭刀”,只宜近战,他就动员民众用长毛竹削尖为竹枪刺,抗击敌人;倭寇脚穿皮鞋或木屐,他就动员民众在要道上撒上豌豆,黄豆。倭寇一到,脚踏豆子,一走一滑,纷纷跌倒,此时埋伏在路旁的民众四处出击,用长竹枪刺,倭寇用倭刀乱砍,因刀短伤不到人,反把竹竿越砍越尖,大家对准倭冠直刺,这一仗杀得倭寇大部死伤,只剩少数残寇狼狈逃窜,以后,倭寇再也不敢到此侵犯了。后人为纪念葛天民的抗倭功绩,为他立了墓碑。
王之桢 明末清初抗清名人,字筠长,盐城人。明末贡生,他精通经史,博学多才。1644年,明崇祯皇帝自缢,清兵入关,著名抗清爱国将领史可法督师扬州,抵抗清军,设招贤馆,广收人才,王之桢前去,积极辅佐史可法,献了著名的抗清十策,深得史的赏识,在幕中掌握机密文书。当清军包围扬州、劝史可法归降时,王之桢挺身而出,以史的名义回答清军头领多尔衮,申明大义,严词拒降。这封《答多尔衮书》十分著名,一直为后代传颂。
徐 铎 清朝书法家,字令民,号南冈,又号枫亭,盐城徐马庄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后奉旨校士山东,在济南府儒学传集学官弟子宣讲,勉以读书立志,研求经济;后来为湖南正考官,曾出守云南,又升山东按察使,后擢布政使,是著名书法家,在山东指导曲阜孔继涵、孔继涑两兄弟的书法,使之大有长进。据考,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的二孔,就是指这兄弟两人。
冯道立 清朝水利专家,字务堂,号西园,东台时埝人,生于乾隆47年(1782年),死于1860年,终年79岁。青年时代他目睹家乡常闹水灾,便立志治水为民造福。他认真研究水利,常到实地勘察,参加过许多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一次去勘察,3年未归,甚至途中路过家门而不入,大有大禹治水的精神。他为治理里下河地区的水患作出了很大贡献,为家乡办了许多好事,深得民众的称赞。他一生写有许多水利专著,如《淮扬治水论》、《淮扬水利图说》(内有《七府水利全图》7幅),系统地科学地提出了根治苏北地区、特别是里下河地区水患的具体方案,还有《勘海日记》、《束水刍言》、《测海蠡言》(后附《攻沙八法》),是他几十午治水经验的总结,实用价值极大。
徐开业 清朝状元,字健庵,号丹岑,响水县六套人,生于乾隆53年(1788年)。嘉庆25年(1820年)武科应试,他中头名状元,大魁天下,年值33岁,历任御前一等花翎侍卫、陕西都阃府宜君营参将等职。皇帝授予他武功将军,晋封武显将军,其夫人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道光11年(1831年)11月7日在潼关阵地上带甲而终,年仅44岁。徐开业不仅是武状元,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精通文学,写有许多名诗。可说文武双全,名扬天下。
陈玉澍 清末著名爱国诗人,原名玉树,字惕庵,建湖县上冈镇人。清光绪14年(1888年)考中举人。他爱好写诗,其诗中充满爱国激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他一连写了几十首诗,痛斥日本的侵略行径,抨击清政府的反动无能,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其诗中还洋溢着唯物论的战斗精神,如《戏题寺壁》、《七夕》都很有名。他拥护当时的维新变法,著作有《卜子午谱》、《后乐堂文钞〉等。
宋泽夫 民国革命志士,名润,原名殿康,字泽夫,清同治11年(1872年)出生于盐城宋村。他自幼勤奋读书,青年时便有革新之志,反对清政府,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抵制袁世凯,传播革命思想,创办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宋泽夫在《新公报》上发表《青天白日哪里去了?》、《国丧》等文章,痛斥蒋介石的“乌天黑日”。抗战爆发后,他慨然出任第五战区盐城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会长,发动群众抗日。1940年新四军到盐城后,他欣然出任盐城县临时参议会议长,竭力拥护共产党,共商抗日大事。后不幸被捕,遭严刑拷打,但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杀头现成,改口不能”的英雄气概。后被营救出来,出任盐阜区首届参议会副会长。病危中,他还告诫探望者:“一条路,靠共产党”,临终际,犹高呼“抗日杀汉奸!”1942年12月10日与世长辞,葬于宋村。宋泽夫先生逝世后,中共盐城县委敬献挽联“敢说敢言敢怒敢骂嫉恶如仇临终犹高呼杀敌,有气有节有爱有憎刚毅可风迂难竞不屈寇庭”,并决定把盐城中学改名为泽夫中学。陈毅园志曾称赞宋泽夫是“苏北的鲁迅”。现在,市暨盐都县政府还决定修建宋泽夫陵园。
胡乔木:(1912-1992),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国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出生于盐都县鞍湖乡张本庄,1930年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1932年在盐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到达延安。从1941年2月起,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一直继续到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乔木同志主要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任职。这期间,他亲自或参与起草和编纂了许多党中央的重要文件。胡乔木同志是中共第八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顾委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1992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著有《胡乔木文集》和诗选等。
乔冠华:(1913-1983),我国当代著名的外交家。1913年3月8日,生于今盐城市建湖县庆丰乡。5岁入叔父家塾,16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德国杜宾根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获博士学位。1937年结业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乔冠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由周恩来兼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乔冠华为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中国代表团团长,11月15日,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作了发言。此后,自二十七届到三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均由他率代表团出席,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9月,因患重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戈公振:(1890-1935),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人家。戈公振自幼聪慧,读过私塾,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创了《图画时报》,揭开中国画报史上崭新一页。他编译成《新闻学撮要》一书,还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报刊研究专著《中国报学史》,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他还热心于新闻教育工作。从1925年起,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厦大学、复旦大学等校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1930年3月,他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担任主编。1933年3月,他随我首任驻苏大使颜惠庆前往莫斯科访问,后来决定留在苏联,研究苏联社会。1935年夏,接到邹韬奋两次电报,邀他回国重新筹办《生活日报》,他即启程回沪。不久,因阑尾炎住院,不幸于10月22日病逝,享年仅45岁。戈公振去世后,邹韬奋为他写了悼文。
顾正红:(1905-1925),是伟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第一个英勇献身的烈士。1905年生于今滨海县正红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21年,进日商内外棉九厂做扫地工。后又进日商内外棉七厂做盘头工。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14日,内外棉十二厂无理开除两名工人,工人立即罢工抗议。15日下午,工人与工头、巡捕发生冲突,顾正红站在队伍的最前列。内外棉七厂大班川村蓄意开枪,顾正红在中弹受伤的情况下,仍高呼口号。凶手川村又连开两枪,一个帮凶还用刀猛砍顾正红头部。顾正红终因失血过多,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0岁。以顾正红牺牲为导火线,上海工人阶级掀起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苏州,随父施元德迁居兴化,落户白驹场(今大丰市境内),写下了不朽名著《水浒传》。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佑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施耐庵36岁登进士。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率广大灶丁起义反元。张士诚再三邀请施耐庵进他的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欣然前往,后遭张冷落,遂离张。此后,施耐庵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经友人帮助,在白驹修建了房屋,从此在这里隐居不出,专心撰写《江湖豪客传》。书成后,施耐庵感到书名太浅露,依据《诗经》"古公禀公,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诗句,改名为《水浒传》。明洪武三年(1370),施耐庵与世长辞,享年74岁。
抗战时期的诗句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 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
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
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所作的诗词中,《清平乐?六盘山》广为人知。
正是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让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上这座被古人称为“陇山”、“鸡头山”的六盘山名扬天下。
可鲜为人知的是,这首诗词原来叫《长征谣》,以后才改为《清平乐?六盘山》的。
经笔者多年调查、考证,特撰此文,把历史的真实告知读者。
原名“长征谣” 六盘山,纵贯宁夏南部固原、隆德、泾原3县,雄跨甘肃、宁夏。
最高峰3100多米,傲视西北黄土高原,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拨雄伟。
依山体修凿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
当地谚语说:“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
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从驻地出发,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上六盘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
毛泽东健步登上六盘山,并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同登上主峰牛头山。
六盘山峰峦挺拔,路道艰险。
毛泽东在高峰饱览了六盘山雄姿,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
”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一下,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
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据大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这里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
”这对艰难长征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声音。
翻越六盘山即将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经受过千锤百炼的红军指战员,已经变得无比坚强了。
革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千重思绪,万般感慨,涌上毛泽东的心头。
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革命前景,伟大的战略转移已经赢得了很大胜利。
诗兴勃发的毛泽东,抒怀高歌,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就在六盘山巅极目远眺中吟成:“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要不要钱啊?
现存年代最早的唐末五代闽王王审之兄长王潮墓前石雕;北宋初期我国第一座梁式海港大桥——惠安洛阳万安桥石雕工程;明代丁字型石砌古城——惠安崇武古城;黄塘后郭宋岩峰寺凿岩浮雕的高1.75米的观世音菩萨像和高近2米的普贤菩萨像;南埔乡元建清修的沙格宫中五对辉绿岩、花岗岩的透雕石龙柱,其中一对大龙柱,其龙头不是由下向上,而是由上向下,一眼望去,宛如从海中腾空而起又骤然俯冲而下,大有雷霆万钧之势,令人见之莫不盛赞惠安石雕艺人的技高艺绝;建于清光绪十四年的后龙乡峰尾东岳庙内的一对辉绿岩透雕大龙柱尤为奇特,若持物击之,东柱会发出铿锵之音,如龙在细呤,西柱则暗哑无声,得以区分雌雄,由此可见惠安雕匠艺人的高超技艺;福州于山法雨堂前蟠龙柱,蟠龙自上沿石柱盘绕而下,整体风格流畅飘逸,扇形鳞片叠拼匀称,腿、趾刚劲有力,充满质感。
双足一踏波浪,一握带环龙珠,鹿角呈祥、虾须飘冉,虎眼仰望苍穹,大有呼啸而上腾云而去之动感。
建于清末民初的台湾八大景之一的龙山寺(寺中的翻天覆地龙柱是南派龙柱的珍品,全国仅发现三对);南安蔡浅古民居;台湾日本总督府;福州西禅寺;鼓山涌泉寺;厦门南普陀;泉州东西塔等等举不胜数。
1951年—1958年应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所请在厦门集美兴建的鳌园,是惠安现代石雕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
全园有青石雕650件,内容包罗万象,集古代历史题材、中国革命史与新中国建设史于一园,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大奇迹,被视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大观园。
由毛泽东主席题词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也是惠安雕匠同期所建。
七十年代主要有人民大会堂前石柱;毛主席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厦门鼓浪屿全国最高的人物雕像、15.7米高的郑成功塑像;莆田湄洲岛海峡和平女神天上圣母妈祖雕像;福州西禅寺全国最高的石塔;江苏淮安周总理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锦州解放纪念碑;辽沈战役纪念碑;湖南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西安兵马俑陈列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黄帝陵;西藏宾馆;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井岗山会师纪念碑;广州玄武塔;台湾凤山500罗汉;台湾嘉义先天玉虚宫那200多平方九龙壁及九龙池更是气势非凡,世所罕见,堪称世界之最!还有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的郑和雕像;日本鉴真和尚和那霸市“福州园”等等不胜枚举。
80年后主要有深圳锦绣中华、文化民俗村;仙湖弘法寺;深圳解放纪念碑;海南三亚鹿回头雕像;崇武“鱼龙窟”岩雕群;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惠安科山公园百狮园;中华世纪坛;泉州“鲤鱼化龙”石雕(球体直径10米,总重340吨,是全国目前最大的镂空石刻圆球);深圳永福广场19.99米高的白色花岗岩“九龙柱”更被授予“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
民歌民谣童谣
民 歌 一绣一只船,船在江心里航,绣了个姜太公,手持钓鱼竿. 二绣张果老,骑驴过州桥,张果老骑驴过的是赵州桥。
三绣和合仙,和合二神仙,又绣个刘海戏金蟾。
四绣包文正,做官多清明,白断阳来夜里断阴灵。
五绣午端阳,菖蒲配雄黄,绣了个白娘子爱许仙。
六绣六月仙,湘子持花篮,韩湘子花篮开的是牡丹. 七绣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他二人隔在天河两岸里. 八绣八大仙,洞宾戏牡丹,吕洞宾戏的是白牡丹. 九绣九重阳,九月菊花黄,九天仙女绣的是鸳鸯. 十绣十大神,六路正财神,四路的福神来到咱家门 考情哥 问:俺说个一,你给俺对个一,什么开花在水里? 答:你说那个一,俺给你对个一,莲蓬开花在水里。
问:什么开花节节长?答:芝麻开花节节长. 问:什么开花一身刺?答.花椒开花一身刺。
问:什么开花一嘟噜?答:葡萄开花一嘟噜。
问:什么开花一块肉?答:鸡冠开花一块肉。
问:什么开花叶儿稀?答:腊梅开花叶儿稀。
问:什么开花不见花?答:苍子开花不见花。
问:什么开花手扯手?答:梅豆开花手扯手。
问:什么开花长胡子 l 答:玉米开花长胡子。
探 妹 正月里探妹正月正,我接小妹看花灯。
看灯是假意,接你是真情。
二月里探妹龙抬头,我领小妹下扬州。
免受窝囊气,一去不回头。
三月里探妹三月三,我领小妹打银簪。
银簪打齐备,不用你花钱. 四月里探妹四月八,我领小妹吃黄瓜。
大的才打纽,小的才开花。
五月里探妹午端阳,江米粽子拌沙糖。
两个咸鸭蛋,留你过端阳。
六月里探妹三伏天,洋纱褂子大镶边。
请人做齐备,留你夏天穿。
七月里探妹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老天心大毒,拆散他好夫妻. 八月里探妹是中秋,月饼柿于共石榴。
还有两只梨,留你过中秋。
九月里探妹菊花黄,我与小妹进洞房。
打开红罗帐,一股桂花香。
姐在房中泪悲啼 姐在房中泪悲啼,伸手拉住情郎哥的衣,有句话儿告诉你: 当初咱俩有情意,如今对我光好发脾气,俺有啥子得罪了你? 我劝你戒酒是好意,饮酒过量伤身体,俺这全是为着你; 不让你赌钱也是为着你,赌博场上没有好东西,倾家荡产悔不及! 催眠曲 小毛睡,小毛乖,小毛不睡眼睁开。
卖馍的咋不来,叫俺的小毛饿起来!嗯…… 嗯“'”““' 小毛睡着喽,小毛的妈跳河喽。
小毛睡醒喽,小毛的妈跳井喽!嗯……嗯…… 逃 荒 叫了一声爹,喊了一声娘,好不该留俺在世上,人人比俺强! 低头想一想,房中没有粮,叹了一声叫亲娘,只好去逃荒。
进了一庄村,狗子咬破门,庄庄把俺来盘问,说俺是坏人。
东家要一口,西家要半碗,三天难吃一顿饱饭,饿得俺随风转! 大雪遍地白,浑身把糠筛,冷冷清清苦难挨,儿女靠墙歪。
要想不要饭,坚决去抗战,打狗棍一丢,换的是枪杆,跟着老彭于,跟着老彭于: 〔注〕把糠筛:涡北方言,形容冻得发抖。
老 彭: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
〔附记):《逃荒》这首民歌流行于涡北新兴集一带。
当时新兴集称灵奶奶庙,是 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所在地。
《逃荒》以简洁的词句、鲜明的音乐形象,反映了抗日战争 时期遭受重重压迫的劳动人民所发出的惨痛而愤怒的呼声,以及他们不甘忍受这种屈辱 生活而坚决起来斗争的情绪和意志。
此歌一九五七年参加地区、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获得了节目奖和演出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录音播放 快快团结起来 田是咱们的田,地是咱们的地,咱们的田地不能让给日本鬼.大家快快团结起,参加游击队! 送郎参军 小妹妹才十九,手拉着我郎手,要送我郎参军走。
我郎有决心,参加新四军,灰色军装穿在身。
我郎上前线,杀敌去抗战,打跑鬼子再团圆。
调 军 钱晋 搜集 姐在房中间沉沉,忽听门外来调军,不知调哪军? 南军、北军都不调,单调我郎新四军,前线打敌人! 擦干眼泪说一声,再叫我郎你是听,将你送一程。
送郎送到大门口,伸手拉住我郎手,我郎慢慢走! 送郎送到庄西头,一双新鞋交郎收,跑步不发愁。
送郎送到九里村,叫声我郎记在心,别忘穷乡亲! 送郎送到涡河边,河里轮船冒青烟',我郎快上船。
轮船开走一阵风,手摇汗巾喊连声,胜利早回程! 打东洋 同胞们,细听我来讲:咱们的东邻合有一个小东洋,几十年来练兵马,东亚逞霸 强,一心要把中国亡,咿呀嗨! “九·一八”平地起风浪,一夜里领人马强占我沈阳,东北军队几十万,半点不抵 抗,东北四省遭沦丧,咿呀嗨: 七月七,日寇更猖狂,芦沟桥开了火,行为似虎狼,烧杀奸淫又掠抢.老百姓遭了 九,人人见了都心伤,咿呀嗨! 殃,新四军英勇世无双,领导咱打游击保卫咱家乡,咱们支援新四军,狠打小东洋,赶 鬼子享安康,咿呀嗨 (二)童 谣 不让鬼子再猖狂 红缨枪,红缨枪,枪缨红似火,枪头放金光。
拿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
打东洋,保家乡,不让鬼子再猖狂 小弟弟真淘气 小弟弟,真淘气,拿个玉米秸当马骑。
骑到东,骑到西,骑到台湾打美帝。
邻家哥哥要娶妻 邻家哥哥要娶妻,邻家伯伯笑嘻嘻,吩咐厨子杀雄鸡 那鸡说:我会早起报时候,为啥不杀那头牛? 那牛说:我会耕田力气大,为啥不杀那头马? 那马说:我会拉车四处走,为啥不杀那个狗? 那狗说:我会在家看门户,为啥不杀那个猪? 懒猪天天不做事,...
梅岭三章 翻译
陈毅《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4年8月28日,陈毅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兴国战役中,右胯骨中弹受伤。
同年十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作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项英、陈毅等同志被留了下来,在赣粤边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6年冬天,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的九死一生之际,陈毅“伤病伏草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他那豪气入云的“绝笔”——《梅岭三章》诞生了。
青山巍巍,绿水长流;古道悠悠,雄关屹立 梅关,位于大庾岭(今江西大余)海拔七八百米高处的巅峰。
唐开元四年,左拾遗张九龄奉诏开凿岭南驿道,以连结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推进岭南经济、文化发展。
3年功成后,两侧植梅,梅关因此得名。
当年古驿道上“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因此有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
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诗中有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岭南的荔枝就是通过这条驿道,由飞骑日夜兼程至长安,而色味不变。
1934年10月31日,8万多参加长征的红军大部队突破封锁后,经由此关,折而向西,直逼湘粤边境。
陈毅因为在兴国老营盘战斗中负重伤,未能参加长征,于是在粤赣边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其中多次往返穿越梅岭。
这里号称“千峰转不尽,十里万重山”,树木遮天蔽日,漫山遍野,山中有洞,洞洞相连,便于部队隐蔽,保存实力。
项英、陈毅确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行动方针,开始了在赣粤边界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游击生活。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陈毅元帅一篇《赣南游击词》,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当年红军在艰苦环境下的斗争生活。
1936年冬,陈毅旧部下陈海叛变,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引诱陈毅等同志下山。
陈毅不知是计,一大早来到县城,当他们距离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远时发现了危险,最后在一妇女的帮助下撤回梅岭,潜伏莽丛间20多天。
敌人因搜捕不到,恼羞成怒放火烧山。
因担心不能脱险,陈毅危机时刻写下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
在以后的峥嵘岁月里,陈毅与《梅岭三章》诗词为伴,将革命进行到底。
但《梅岭三章》诗词能有幸与后人见面,其夫人张茜当记一功。
1940年,盘踞苏北的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同年十月,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新四军。
此时,著名的黄桥战役开始了。
国民党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和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调兵三万,齐头进攻黄桥。
新四军为了生存和抗日,只好被迫应战,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我军顽强反击,予敌军以重大杀伤。
正当前线决战时,敌方配合八十九军作战的保安四旅一部百余人,在战场上溃退下来,不辨方向,一直冲到距陈毅指挥部200米处,而新四军当时全军出击,总部已无保卫部队。
得到好消息的李守维,叫嚣要“活捉陈毅”。
面对窘境,陈毅一面从容自若地立即组织机关工勤人员迎击敌军,一面命令其新婚妻子张茜,把所有文件立即烧掉,以防落入敌军手中。
做机要秘书的张茜,一边烧文件一边看文件的内容。
当看到《梅岭三章》诗稿时,张茜犹豫了,她浮想联翩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的烽火岁月,深谙陈毅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于心不忍,便问:“老总,诗稿也要烧掉吗? ”陈毅说统统烧掉。
张茜对《梅岭三章》爱不释手,又问: “老总,我替您保存诗稿吧?!”陈毅不作声了。
《梅岭三章》就这样被张茜“救”了下来。
由于陈、粟反复谋划,部署周密,相机反击,结果,新四军以五千人战胜了敌人三万兵,创造了军史上的一个奇迹。
解放后,陈毅对《梅岭三章》原稿进行了修改。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的张茜,遵照陈毅的意愿,亲自选定《陈毅诗词选集》,并把《梅岭三章》作为首选,然后公开出版。
下面不妨将陈毅当年的《梅岭三章》诗稿与解放后公开发表的,我们从课本里读到的《梅岭三章》,作个对比,以飨读者。
《梅岭三章》诗稿与修改稿对比 (一) 绝命今日意若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十万旌旗斩阎罗。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廿年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种遍革命花。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可以看出,虽然陈毅对《梅岭三章》诗稿作了五处修改,但他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是矢志不移,始终充满乐观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