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总结”的诗词有哪些?

时间:2020-08-30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1、《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译文:知道的说我是心里忧愁,不知道的,不知道我在找寻什么。

2、《诗经风相鼠》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译文:如果没有礼貌道德,不死还能做什么?

3、《诗经大序》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译文: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这个山上的玉石很硬,但其他山上有更硬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石成器。

5、《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

6、《尚书》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上天的意思可以违背,但是自己做错了事情必须要你自己承担后果。

7、《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国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译文:顺从学习好的就像攀登高山一样困难,学习坏的就像山崩一样容易。

9、《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0、《左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

请用一句古诗词形容总结你的201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觉2018过得太惊喜了。

每次自己感觉快要完蛋的时候,都能够找到新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比如感觉自己快过上吃泥巴的生活,又羞于向父母要生活费的时候,学校的补助就发了下来。

感觉自己肯定考不过某种考试的时候,偏偏又降线了。

担心自己能力太差毕不了业的时候,发现周围全是大神,可以带自己飞(nice)。

所以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或许睡一觉起来,你就会发现,这件事可以被解决的哈哈哈。

...

关于“总结”的诗词有哪些?

写一首关于古诗的报告作文大全

您看看这个可以吗?秋日恋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题记(刘禹锡《秋词》)秋,是一个凄凉的季节,树上的黄叶经风一吹便簌簌的落了下来,像断魂的金蝴蝶,围绕着飞向大地母亲的怀抱。

它融入春泥,化作玉露琼浆,护着树,护着春天萌发的希望。

秋天给人以凋零、苍凉、萧瑟的伤感,也给人以成熟、绚丽、深思。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里的麦子张大了口,睁大了眼,等待着前来收获的农民。

冬的贮藏、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终于迎来了金色的秋天,金色的收获。

多少的血汗,多少的忙碌,都在这金色的海洋中淡泊着,消散着,最终化为乌有,只剩下眼前的美景。

秋是出于对其他三季付出的汗水而做出的回报。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

春之梦,夏之情,冬之忆,俱往矣。

秋摆脱了春的幼稚,夏的狂热,冬的沉默,变得更加成熟,绚丽,绰约多姿。

秋月晴朗皎洁,不似春月朦胧,夏月淡雅,冬月惨淡;秋雨放达飘逸,不似春雨缠绵,夏雨放肆,冬雨沉闷;秋花灵秀脱俗,不似春花娇美,夏花高雅,冬花冷艳。

秋天是一个极其浪漫的季节,南飞雁将勾起你思绪万千。

我爱秋,爱秋的凄美,爱秋的真实,爱秋的浪漫。

秋天是一个极其现实的季节,以它肃杀的秋色来容纳万物的飘零。

凄凉,成熟,无半点遮掩。

我爱秋,爱秋的绚丽多姿和肃穆庄严。

秋,似朦胧而是清明,充满了浪漫的味道。

关于古诗词的知识,丰富一点

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

我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 艺”:风(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诗词鉴赏的学期总结

一、考点聚焦古诗词赏析题近年来逐步增加。

究其原因,一是高考试题的影响,二是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

但考题的难度不大,从选材来看,考题主要出自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设计来看,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主观题,如填空、简述、诗句欣赏等;一类是客观题,如选择、判断等,其中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从考点来看,常考查的知识点有:(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等。

考生只要能弄懂诗词的内容,答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二、经典试题例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

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富,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的色彩。

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

因而,A项是错误的。

例2、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 词 天净沙●秋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秋词》、《天净沙●秋思》两篇作品的比较赏析能力,比较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紧扣住文眼词和运用某些修辞手法的词语,如“排云上”、“断肠人”等。

结合以上两点,不难分析出《天净沙●秋思》为“悲秋”之作,而《秋词》则写出了秋高气爽的感觉。

因而,D项是错误的。

关于多读书的古诗有哪些

一、关于读书的古诗: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颜真卿《劝学》) 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 刘过《书院》)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熹《观书有感》)4.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 朱熹《观书有感》) 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 陆九渊《读书》)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 韩愈《劝学诗》) 二、关于读书的名句: 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颜真卿《劝学》) 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 刘过《书院》) 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熹《观书有感》) 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 朱熹《观书有感》) 10.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 陆九渊《读书》) 11.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 韩愈《劝学诗》)

关于古诗的知识5条

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

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

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

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

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 例: 歌词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声上。

△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调和谐优美。

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新诗有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

例王之涣的诗: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会 石壕吏 新婚别 △杜甫的《三史》 潼关吏 《三别》 垂老别 新安吏 无家别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经·硕鼠》 ③反映边塞生活 △王昌龄《从军行》: (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

④反映爱情生活:△《关雎》△《孔雀东南飞》△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发感情: 别林斯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诗歌抒发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乐、惊、恐、思。

例: ①喜: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②怒: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③哀:△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爱的周总理,我不能去医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④闺怨妇思: △李清照《点降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别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小说中常用的古诗词

金 元好问《迈坡塘》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 金缕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怎样写有关古诗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许多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语文园地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此次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让学生自组小组收集诗歌,然后分类整理,填写分类表。

第二个阶段,从收集的诗歌中选出自己最欣赏的诗,背熟。

然后举行诗歌朗诵会,把自己欣赏的诗歌展示给大家。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避免走形式,诗歌朗诵以组为单位,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参赛选手。

每组一个评委,本组不给本组的参赛选手打分。

第三个阶段,我也当当小诗人,让学生仿照自己喜欢的诗歌,写一首诗。

并把学生的好诗以组为单位装订成册,形成六三班诗集。

第四阶段,诗歌知识竞赛。

经过近一个月的收集整理,诗歌朗诵,写诗歌等,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诗歌知识,又给学生一周时间,我也找了一些诗歌知识张贴在教室,让学生趁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诗歌的知识,举行诗歌知识竞赛。

第五个阶段,总结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

活动总结: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诗歌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对诗歌有了进一步了解,感受诗歌的魅力。

虽然这次诗歌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是诗歌之行才刚刚启程,诗歌的大门我们才轻轻叩开,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诗歌的奥秘,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5.《古诗词三首》的感想

10、古诗三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抒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能熟练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课。

二、教学重点 解诗意,悟诗情。

三、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老大:年老。

徒:徒然 ……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 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板书: 朝露----日希 生光辉-----华叶衰 珍惜时间! 东到海-----复西归? 不努力-----徒伤悲! 四、谈体会,读古诗,联系实际,试仿作最后两句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三、交流,质疑。

四、学习《出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五、布置作业。

我们学校响应我的“号召”,全面减负,我这篇教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大家看是不是更简而更精。

多多指教!!

写 一首你读过的古诗的感想 的作文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赏析:(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

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

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其二)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

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这个怎么样?你看看吧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