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手抄报上的古诗

时间:2020-08-28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离愁别绪 歌物言志

春 秋 思 民俗

《送元二使安西》 张 籍

春游 春游 王维 洛阳城里见秋风,

细雨微风惹鸟醉, 细柳轻扬游人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欲作家书意万重。 清明古诗

飞花笑草带衣香。 飞烟薄袅馨竹香。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复恐匆匆说不尽,

绿烟波里游人少, 绿枝红缀不显少, 行人临发又开封。 《清明》

远指红桃近叹杨。 远眺堤岸隔青杨。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早春 早春 《芙蓉楼送辛渐》 墨梅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雪戏寒梅还未竟, 雪残咏梅意未竟, 王昌龄 王冕

春风早带燕声来。 春寒难挡燕归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家洗砚池边树, 《途中寒食》

柳迎朝雾花含笑, 柳舞晨曦霞伴笑,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朵朵花开淡墨痕。 (唐)宋之问

且趁烟波醉楼台。 且留余音绕天台 不要人夸好颜色,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只留清气满乾坤。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夏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赠王伦》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寒食》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李迪牡丹图 (唐)韩翃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李白 花后无语荒草肥,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三衢道中 (曾几)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焉知天外无惊雷? 《闾门即事》

(唐)张继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囊括涯内群魔乱,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刘禹锡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难忍鼠辈称强贼。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明》

初夏游张园 (戴敏)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踏莎行》 冲天一怒寒星落,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十万义士遥相随。 《苏堤清明即事》

山亭夏日 (高骈)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宋)吴惟信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长驱直入九万里,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枪林弹雨夺金魁。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秋 画兰 明·董其昌 8 .暗香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暮江吟 绿叶青葱傍石栽, 不恋世间佳丽地,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白居易 孤根不与众花开。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酒阑展卷山窗下, 独上寒山称骄子。

一道残阳铺水中, 习习香从纸上来。 《郊行即事》

狂飙过尽绝胜处, (宋)程颢

半江瑟瑟半江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竹里馆 唐·王维 凌寒飘香九千里。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可怜九月初三夜,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独坐幽篁里,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露似珍珠月似弓。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霞光照彻万仞山,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山 行 明月来相照。 (明)高启

杜牧 节烈垂尽千秋史。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远上寒山石径斜,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来爱斗三冬雪,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报春报得万民喜。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长安秋望 终南阴岭秀, 9 .疏影 (明)王磐

杜牧 积雪浮云端。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楼倚霜树外, 林表明霁色, 世间何处寻奇葩?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镜天无一毫。 城中增暮寒。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南山与秋色, 一剪寒梅凌天涯。

气势两相高。

仙客对此欲归俗,

杜牧《秋夕〕 菊花 唐·元稹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红烛秋光冷画屏, 农夫叹绝忘桑麻。

轻罗小扇扑流萤 秋丛绕舍似陶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

天阶夜色凉如水, 遍绕篱边日渐斜。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不是花中偏爱菊, 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花开尽更无花。 流芳千载任风雪,

冬 遥知兄弟登高处,

独呈丹心报中华。

绝句----杜甫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 画兰 清·郑板桥 谁道三冬无春色,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兰草已成行, 冰山高处万里霞。

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中意味长。 元 日[王安石〕

坚贞还自抱,

江雪----柳宗元 何事斗群芳。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春风送暖入屠苏。

孤舟蓑笠翁, 山园小梅 宋·林逋

独钓寒江雪。 千门万户曈曈日,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梅花----王安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总把新桃换旧符。

墙角数枝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凌寒独自开。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山水风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诗中风

刘长卿 柳宗元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日 暮 苍 山 远,千 山 鸟 飞 绝,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天 寒 白 屋 贫。万 径 人 踪 灭。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柴 门 闻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风 雪 夜 归 人。独 钓 寒 江 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名胜古迹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登岳阳楼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杜甫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中雪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蜀相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杜甫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咏怀古迹·其一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杜甫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咏怀古迹·其五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杜甫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著名的唐诗词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初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初唐四杰:王勃(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卢照邻(长安古意),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帝京篇)盛唐: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边塞诗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水诗 李白(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浪漫主义,诗仙 杜甫(三吏三别)——现实主义,诗圣中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讽喻诗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苏轼(水调歌头,赤壁三绝),辛弃疾(永遇乐,破阵子)……婉约派:李清照(声声慢,醉花阴),柳永(雨霖铃,望海潮,蝶恋花),秦观(鹊桥仙,望海潮,踏莎行)……...

写在手抄报上的古诗

唐诗词不少于30个字

高中语文老师的朋友写过的一首词可惜第一句忘记了,后面的倒是记全了(第一句忘记了)来也须臾去也须臾一刻千金傍晚时年年雁阵惊寒处家事催归国事催归再梦佳期话久违---------------------------------------------------最喜欢的唐诗词两首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清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无他,后两首,画面感太强了。

抛开画面感,用词也非常到位。

我都不说那几个名句,就李白的那个 夹、落,寒、老。

王维的 入、直、圆。

一动一静,简直不是jpg、bmp啊,简直就是gif。

还带声音的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是哪首诗词里的名句

??中国的教育弊病很多一,该背的不背.中文字词,必须背.可是中国现存教育不注重背.致使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对许多中国字、词不认识不懂.这一点,不如私塾教育的背.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离.中国现存教育不如私塾注重人性化教育.私塾一上学就背一些东西,其中贯穿着如何作人的道理.(真正的德育挂帅)。

三,教作文,妨害学作文.常言道:"熟读唐诗词三百首,不会文章也会....."这说的是学写作的诀窍,道理,方法,规律。

可是,现存教育违背客观客规律:不让学生多读。

大纲规定了学几篇文章,老师装腔作势的讲。

挤占了学生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广泛阅读。

有的作家自学成才,原因就是不受课本束缚,多读成材的。

四,不该都学的外文,普遍都学.不该背的外文,都背.不该考的外文,全考.中国一代一代的毕业生,全出国吗?全搞外事工作吗?全上外企工作吗?肯定不是.为什么必学不可呢?历届许多毕业生终生不用外语.浪费精力,浪费人才.五,普学外语,阻耐了科学进步.外语利用好,可以有利科学进步,但是,大部分不该学外语的人,硬逼迫他们学外语,挤占了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其他科学.影响了社会多方面,普遍科技水平的提高.六,现存教育不符合阶梯式成材育人法.致使基础科学和高层科学混杂不清.私塾教育学语文首先能会写人名,记账.现在大学生毕业认不全百家性......待续.

冤家聚头是什么意思

和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意思一样不是冤家不聚头【释义】:冤家:仇人;聚头:聚会。

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形容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出自】: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二折:“你每做的来不周,结下了父兄仇,抵多少不是冤家不聚头,今日在杀场上面争驰骤。

唐诗流传至今大约有多少诗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的繁荣时代。

流传至今有近五万首诗歌。

这些诗,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其中有不少诗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和较好的思想内容,到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452357.html?si=2唐诗词: 康熙年间最后的版本《全唐诗》收诗49403首,句1555条,作者共2873人。

乾隆年间辑补《全唐诗》3次,第一次补诗72首,句279条。

今人王重民辑据敦煌遗书补176首,孙望补诗740首又87句,童养年补诗1158首又243句。

以上四种,由中华书局合编成《全唐诗外编》出版。

据此,唐朝流传至今的诗有50209首,断句残篇2164条。

为什么称相爱的人为冤家??!!

“冤家”一词,古来就有两种注释,一指仇人,一指情人,为爱之至极的反语。

俗话有“冤家路窄”“冤家死对头”之说,众所周知,这泛指的都是仇人。

“冤家”一词最早出自唐张祉《朝野佥载》“此子与冤家同年生”。

其最初含义是指仇乱。

但在唐诗词、曲赋、戏曲、明清小说中“冤家”逐步演变成了对情人的称呼,用来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聚头几时休”,即指有爱慕恋情的男女。

关于冤家一词含意的权威解释,应首推宋代蒋津。

他在《苇航纪谈》曾有这样精彩的记述:“作者名流多用冤家为事,初未知何等语,亦不知所云。

后阅《烟花记》有云:冤家之说有六。

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

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

长亭短亭,临歧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

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

怜新弃旧,孤思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骨,所谓冤家者五。

一生一死,角易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

此语虽鄙俚,亦余之乐闻耳。

”这六重含义,无不传达了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缠绵悱恻的复杂情感,实际上都是指男女之间卿卿我我的爱情关系。

唐代无名氏《醉公子》诗曰:“门外狗儿吠,知是俏郎至,划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黄庭坚《昼夜乐》词曰:“其奈冤家无定据,约云朝又还雨暮。

”宋代王之道《惜奴娇》词曰:“从前事不堪回顾,怎奈冤家,抵死牵肠割肚。

”都是想念心爱的人,情深意切。

元杂剧《西厢记》中张生称崔莺莺是“稔色人儿,可意冤家”。

明代《玉谷调簧·女自抬》中有:“吃交杯红了脸,俏冤家抱去。

”清代《白雪遗音·马头调·人人劝我》说:“我爱冤家,冷石头暖的热了放不下,常言道,人生恩爱原无价。

” 骚人墨客笔下的“冤家”含义如此丰富多彩,难怪古往今来的恋人们都偏爱以“冤家”戏称。

冤家什么意思?具体?

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也指对情人的昵称。

其最初含义是指仇乱。

但在唐诗词、曲赋、戏曲、明清小说中“冤家”逐步演变成了对情人的称呼,用来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聚头几时休”,即指有爱慕恋情的男女。

扩展资料: 冤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诠释: 宋朝的《苇航纪谈》一书中对于“冤家”一词有着非常详尽、非常精彩的诠释,此书中这样写道:“作者名流多用冤家为事,初未知何等语,亦不知所云。

后阅《烟花记》有云:冤家之说有六。

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

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

长亭短亭,临歧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

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

怜新弃旧,孤思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骨,所谓冤家者五。

一生一死,角易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

此语虽鄙俚,亦余之乐闻耳。

” 这里详细诠释了“冤家”的六种含义,说的都是相互爱慕的男女之间那种既爱又恨、既想又怨、既缠绵悱恻又暗自嗟叹的复杂的男女情感,不过,这里的“冤家”所指的男女之间卿卿我我的情感,却是令人感叹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冤家

语文教案中的 作者简介放在什么环节

承德四中梁英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

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一、运用多媒体弄清文章篇章结构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

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

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

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

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

二、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电教煤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正确观察,促进条理思维。

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幻灯片,放映学生熟悉的避暑山庄的几处景点:这里的景色学生们都非常熟悉。

我让学生先谈谈对避暑山庄的总体印象,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说明,最后模仿《苏州园林》的结构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到日记本上,成为一篇比较成功的说明文。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2、创设情景,发展思维: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想象思维。

如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我使用Moviemaker制作了一段视频,按照作者拜访山中好友的顺序,配以清幽的背景音乐和简短的文字介绍。

这样,就好似学生跟随着作者一同走进了山林,拜访山中的众好友。

学生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学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其实,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以上两点,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我们还可以在唐宋诗词教学中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对唐宋诗词的欣赏能力: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但由于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多,所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词欣赏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可以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

我的具体想法如下:1、文字输入及修饰。

利用PowerPoint多媒体大纲模式,将事先编制的大纲按照程序,逐一对每一幅幻灯片进行文字输入,内容包需要讲解的诗词、有关诗词的背景解释等。

在幻灯片模式中,对该片的文字进行修饰。

让它与中国的书法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

2、动画效果 在多媒体动画功能的辅助下,对输入和修饰好的诗词及有关解释,逐字逐句进行动画效果设置,将文字的动画效果与教师的朗诵速度保持一致,可以使文字产生动感。

3、图像背景图像背景设置是将一个图像文件设置为一幅幻灯片的背景.使幻灯片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与文字,主要是诗词互为衬托,如,《送元二使安西》的图像背景可以是一幅国画,画中突出当时的细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

画中还有两个表情愁苦的人正在对饮。

此情此景能体现王维当时内心对元二的牵挂与担忧。

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

4、配置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

给唐宋词的配置音乐,使欣赏课程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配乐可以是萨克斯曲《送别》。

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二使安西》恰有异曲同工之感,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正是这门课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5、扩展练习为了让学生的了解诗词,可以在学习课本所选篇目的基础上多学习几首课外名篇,以增加这方面的知识。

如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给学生补充《无题》、《送友人》,并配以讲解,让学生欣赏。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设想。

如能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宋诗词欣赏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对平日里感到乏味的诗词有一种全新...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