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格式要求如下:
1、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2、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3、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4、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对联的内容和格式。
对联由两句话或两段话组成。
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多分句组成的两段话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
每边只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单边只有一句,则上联标逗号,下联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
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一、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
例: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喜 上 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病例: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风光 无限 (“风光”和“春”虽然都是联句中的主语,但是字数不同,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
) 多分句例: 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秀、和”为第一分句句脚,“老、春”为第二分句句脚,因第二分句是最后一个分句,故“老、春”称为联脚即可。
) 二、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
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 春来眼际 悲上心头 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这是不行的。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的基础要素。
三、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基本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例: 春 来 眼际 喜 上 眉梢 名词 动词 名词(名词性偏正词组) 病例: 春 来 眼际 (名词 动词 名词;细分:“眼、际”均为名词) 风光 无限 (名词 形容词;细分:“风、光”名词,“无”副词兼动词,“限”名词) 四、平仄相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
“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
“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
例: 春来眼际 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 仄仄平平 上联联脚“际”普通话读去声,在对联中归入仄声字,下联联脚“梢”读阴平,归入平声字。
“际”和“梢”就符合“联脚上仄下平”的声律规则。
而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风光无限”联脚都是仄声,所以此病例除了词性对仗不工的问题,还存在声律不合规则的问题。
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我们还注意到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联声律的要求。
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
不过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如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虽然“春”和“悲”都是平声,但整幅联作从声律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除联脚字平仄必须相反(且上仄下平)外,其他哪些字可以不相反,哪些必须相反?这就涉及到对联声律更多的规则,我们将在第二讲中继续介绍。
至此,大家已经对“什么是对联”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们常用“对仗工整”来肯定一副对联作品,其含义就是:此联作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符合要求。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也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对联有各种分类。
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单边30字及以上为长联。
按用途和内容(联类),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场合)、挽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等等。
按修辞格式和手法(联格)划分,类别很多,参见本站楹联仓库 首页的分类表。
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自左书写)。
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
对联有哪些形式
对联的种类,也称为联格,花样繁多,古往今来留下的妙对、绝对也非常多,我拣重点的说说。
其一,当句格,也称自对。
比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和“孤骛”、“秋水”和“长天”均形成了自对。
其二,隔句格。
也称扇对。
比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和“水不在深”、“有仙则名”和“有龙则灵”均形成了扇对。
其三,叠字格。
比如有名的西湖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其四,顶真格,又称为连珠对,在前后句中末字、首字相连。
比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其五,镶嵌格,在联中镶嵌一些特殊的字词。
比如“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放;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其六,藏字格,常见的为藏头格,藏头格也称为鹤顶对。
比如“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风无事乱翻书”,在联语之首镶嵌“明”、“清”两字,一褒一贬,显而易见。
其它藏在第二、三、中间、五、六、最后一字的分别称为燕颔格、鸢肩格、蜂腰格、鹤膝格、雁翎格、藏尾格。
藏字格的种类最为繁多,不胜枚举。
其七,回文格,使对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
比如有名的“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其八,飞白格,又称为无情对,故意文不对题,将错就错。
这个是在对联中最有趣,以下举两例。
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出“三星白兰地”征求下联。
联坛高手纷纷应对,但老板总不满意。
其时郭沫若年纪尚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乃对下联“五月黄梅天”。
“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字字工整,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间以对联助兴。
张之洞出对:“陶然亭。
”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工部侍郎李文田却以人名为对:“张之洞”。
“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众人皆相视大笑。
后一人以一句诗出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张之洞作对:“果然一点不相干”。
“果”对“树”,乃物名;“一点”对“千寻”,皆量词(古代八尺为寻);“干”对“斧”,皆器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
上下句极是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堪称妙绝!
对联的格式
对仗也叫对偶,是诗词中最直观的形式美。
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同听觉艺术(平仄、押韵)构成诗词完整的格律美。
绝句不必对仗,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须用对仗。
长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对仗。
对仗的规则是:⑴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立;⑵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实际上每首律、绝诗内均不可重字)⑶ 语法结构要相同:即句型、词组相同。
如主谓、动宾、联合、偏正及用虚字要相同;⑷ 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特别讲究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专名对专名,叠字对叠字等;⑸ 避免“合掌”。
这就是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
如:“夏荷千支丽,莲花万朵妍”。
这就是犯了“合掌”之弊。
湖南黄奕有一对仗歌:“律诗中间两对联,上句下句成对仗,平仄声调要相反,句型词性要一样。
一联避免意思同,两联也莫太相象。
首尾可对可不对,绝句一般不对仗。
”
诗词的书写格式
格式 五绝:仄起 平起 五律:仄起 平起 七绝:仄起 平起 七律:仄起 平起 扩展资料: 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诗中有戏剧,戏剧中有诗)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
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
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
统称为诗歌。
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词...
书法对联作品的落款格式是什么啊?
书法对联作品的落款格式:一般在上联内容的右侧偏上写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在下联的左下方写署名和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等。
答案补充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
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
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
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答案补充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
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
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
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
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结婚厅堂对联 对联的特点和格式
结婚厅堂对联:1、上联:诗咏关睢歌好合,下联:礼行奠雁庆新婚。
2、上联:花好月圆欣大喜,下联:珠联璧合结良缘。
3、上联:男女良缘由己缔,下联:乾坤佳偶自天成。
4、上联:福禄鸳鸯成大喜,下联:吉祥龙凤贺新婚。
5、上联:珠联璧合乾坤定,下联:花好月圆鸾凤鸣。
6、上联:百年恩爱双心结,下联:千里姻缘一线牵。
7、上联:礼行奠雁百年合,下联:诗咏关睢五世昌。
8、上联:婚结文明除旧俗,下联:礼行平等树新风。
9、上联:花好月圆迎淑女,下联:珠联璧合结新婚。
10、上联:海誓山盟谈恋爱,下联:珠联璧合结良缘。
11、上联:梅开五福迎淑女,下联:乐奏三章咏关雎。
对联的特点和格式:1、形式对称对称,就是指上联和下联的对仗形式,也叫偶形式。
对仗,也就是对偶句的对称。
对仗是两两相对排列。
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用到汉语文字中,就是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排列在一起。
2、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叫对联,不但需要对仗,“联”字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联不联就不能叫对联。
如果上联和下联不相关,或者是两者不能相互照映,相互贯通,呼应,这就不叫对联了。
3、文字精练对联之所以一直延续到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文字精练,表现力强,比较简短,对仗也比较精巧。
还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也和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有关。
对联把要说的意思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4、节奏鲜明对联和诗词是有所不一样的,对联的字数,还有篇幅都是没有限制的,对联比较灵活,自由,但是要注意一点,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要相同,也就是说,对联字数的总数必须是偶数。
初二作文,我的家风家训以对联,名言,古诗格式
且夫大同盛世,儒雅书生,春风得意,何曾闻失路之人?昔精忠岳将,悲故土,一去沃野遭掠戮,伤哀怨痛深藏处。
忍堪回首,国无路,泱泱中华如何复?悲乎!今大同盛世,楼高但凭云飞过,水深且任鱼纵横;英雄侠肝义胆,神游五湖四海;君子风度翩翩,静对天地变幻。
十里碧阴,亭中谁在斗奇葩?才子风流,六丈高楼,听风听雨听天下,心怀广宇。
大同盛世,无战火之忧,无贫寒之苦,学而优则仕,不曾闻失路之人。
我莘莘学子,幸遇时机,尤当图学治国,不可忘本。
猫捉鼠,人图学,此天之道也。
呜呼!闲书草草,幸承恩于盛世;抛砖引玉,是所望于群英。
随赋对联一则,勉吾学子,闻鸡晨舞剑,悬梁夜读书。
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
看英雄,侠肝义胆,扭乾坤傲宇宙,笑傲苍穹,名垂千古,挥洒磅礴气势。
望学子,风华正茂,舞慧笔长灵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写万丈豪情。
仰望苍穹,浩瀚的宇宙中无数的星球,尘埃汇聚着,它们就是宇宙的内涵,就是宇宙的精华。
我们每一个个体如同宇宙一样,我们也有内涵,那是我们阅读所得到的。
天空深邃悠远,是因为它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大海广阔无边,是因为它有跳动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草原葱绿美丽,是因为它有茁壮的小草和驰骋的骏马;我快乐穿梭于天地,是因为我有“悦读”的行囊。
悦读是什么?其实就是快乐轻松地阅读。
以前的人们总是拿书本仔细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