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 《武陵春》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 《生查子》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6.《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孟棨《本事诗》云:“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花木丛草,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盻而归,尔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岁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女孩死而复生,与诗人终成眷属,自然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只是现实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的诗词曲
这首是一时间想到的最贴切的了:《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下面是别人的分析,冒昧引用一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的雨是恬淡人心的雨。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雨是教人止不住思念的雨。
蒋捷的雨是湿淋淋的雨,冷冷的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蒋捷出身世家,有着极好的家境。
蒋捷的青春是歌舞的青春。
摇曳的红烛,青春的脸,罗帐里荡漾着燕语莺喃,荡漾着激情,荡漾着浪漫,还有几许愤青。
窗外的雨,是青春的雨,是激情的雨,也是那“少年不识愁滋味”强说“愁”的雨。
雨,准确忠实见证了蒋捷的欢乐青春,多愁善感的青春。
壮年听雨客舟中。
蒋家与岳家是世交,蒋捷和岳飞一样,也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报国热心。
但命运捉弄了他,虽说咸淳十年中了进士,却也是南宋帝国的末代进士。
几年后,南宋灭亡了,鸿图未展,江山却变了色。
那顶进士帽还没戴稳,蒋捷失去了报国的目标。
屹立在舟头,四顾茫茫,唯见浩浩渺渺的江面,低垂的暮云,撕裂的西风,蒋捷是那只离群的孤雁,江山之大,却无他栖息之林。
壮年的雨,是一种沉默的隐忍,一种从内心深处淌出来的叹息,一首无可奈何的,无望的挣扎的歌。
那雨洒落着清澈和晶莹剔亮的灵魂,雨中一定有很多生命,一定有很多泪痕,一定有很多难舍的别离,一定有很多破碎的心灵,一定有很多绝望的爱恋...... 而今听雨僧庐下。
白了少年头,冷了一颗滚烫的红尘的心。
激情不再的蒋捷,怀着覆灭了的南宋帝国的残梦,寄居在太湖的一方孤岛,一片竹林中。
从此“竹山”成了他的商标。
他要像竹子一样宁折不弯,他要把南宋的残梦做到底。
元成宗的诏书可以撼山动地,就是没法叩开蒋捷的柴门。
但他真能听着木鱼声禅定吗?悲欢离合总无情吗? 雨,凄凄秋雨弥漫在整个竹林,空寂的夜里,滴答的雨声回响分外真切,分外清越。
本以为多年的心思都已沉入湖底,没想空寂的夜里,滴滴答答的清越的雨声,塞满心头,激起巨浪,把那沉入湖底心思掀了起来。
诗人的蒋捷怎能抵挡生命之神发出“滴答”声的诱惑? “点滴到天明”,是首唱给太湖的歌,唱给月亮的歌,唱给心灵的歌。
求一些表达人生的诗词,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
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
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
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
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
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
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
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
形容人生六十岁的诗词
六十岁吟宋代:邵雍六十残躯鬓已斑,缪称仙术有□□。
时来孺子成功易,势去圣人为力难。
虽则筋骸精康健,奈何情意已阑珊。
着身争处明开眼,三十年来看世间。
壬戌岁除作明朝六十岁矣宋代:曾几禅榻萧然丈室空,薰销火冷闭门中。
光阴又似烛见跋,学问只如船逆风。
一岁临分惊老大,五更相守笑儿童。
休言四十明朝过,看取霜髯六十翁。
壶中天(寿贺晓山五下九岁,四月十二日生,先年有横讼)宋代:朱元夫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
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
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
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
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
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
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
先生出否,明年方六十岁。
壶中天/念奴娇宋代:朱元夫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
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
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
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
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
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
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
先生出否,明年方六十岁。
削土豆伤手现代:聂绀弩豆上无坑无有芽,手忙刀快眼昏花。
两三点血红谁见,六十岁人白自夸。
欲把相思栽北国,难凭赤手建中华。
狂言在口终羞说:以此微红献国家。
最能表达出人生三种境界的诗词是什么?
网友A: 超级智多星 1. 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 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回乡偶书》中通过一个小小生活细节寄寓作者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表达出自己恋恋不忘故乡之情的诗句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 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
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6.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台湾回归大陆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7.《陌上桑》中侧面衬托罗敷貌美得的诗句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9.杜牧《江南春》中写景的句子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0.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1. 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2. 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007-7-4 19:18 回复 123.149.176.* 2楼 1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4.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6.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抒发誓死报国忠心...
描写家乡变化的诗词
乡愁 六十年不变,是那淡淡的乡愁,多少年念念不忘的,是回家的渴求。
回来了,带来了游子渴望回家的感情 回去了,带走了属于祖国母亲的那一份念念的黄土,那份乡愁 思念,源于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思念,发自于内心的那份渴求 爱啊,超越民族,跨过河流,情啊,那一份份黄土,一份份乡愁。
有人说,这是剪不断的思绪。
弄不清的忧愁 有人说,那是思不断的情啊,期盼又上心头。
乡愁是雨啊,乡愁是愁,思念源于故土,想念源于乡愁。
爱到深处才会明白,思念是刀啊,但再锋利的刀也割不断乡愁。
离家的人深深的怀念,怀念故土,怀念情由,一切的想念来自内心 游子的内心时刻有着对故土的渴望,有着那份淡淡的乡愁。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形容感慨的诗词
描写感慨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坎坷挫折,历经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人生、对事物以及对社会都会发出一种或无奈,或遗憾,或怅恨的感慨。
人情世态 《鹧鸪天?送人》是辛弃疾中年时期的一首词作,借送别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词人把阳关曲唱彻,依旧止不住地流泪,如果仅仅是离别,不会带给作者这样的伤痛,他心中郁积的报国无门的苦闷,才是“泪未干”的真正原因。
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意思是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有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言外之意还有比离别更让人伤痛的,那就是“别有人间行路难”。
行人踏上旅途,江头风波多险恶,词人认为这还不是最险恶的,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无形的“风波”,才是最令人畏惧的,正所谓“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唐朝的刘禹锡对此夜发过感慨,他说“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诗人面对着这有天下之险的瞿塘峡,不由得由江峡之险联想到世态和人情,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千万道险滩,惊涛拍岸;而人世间的事物,云谲波诡,平白无故之间都会引起汹涌波涛,使人事瞬间颠覆沉没,而这一切的作俑者都来自“人心”,人心险恶。
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所得出的结论。
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
痛苦的遭遇,使诗人深感世事艰难,人生凶险异常,所以才会有如此愤世嫉俗之言,激愤之中满是对卑鄙小人的痛恨和讽刺。
对此,诗人方岳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便道出了人们生活中最真实普遍的感受:人生种不如意的事很多,十之八九,但可以向人倾诉的却无二三。
“不如意事常八九”,表现出一种人生艰难之叹,又含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可与语人无二三”,则表现出一种人情隔膜,知音难觅的感慨,因为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些矛盾纠葛,这就造成了许多不便与人说的现象。
知音难求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
”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非常惊喜,说“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琴。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或者知己的朋友。
晏殊在一首赠别词中写道:“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
”说知音离去,自己也不愿再抚琴弹歌;这种离愁真是令人哀伤,若苍天有情,也会被感动而哀伤衰老。
“天若有情应老”句,化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句意,表现了难以抑止的离别哀伤。
岳飞说“欲将心事付瑶琴”,想好好地弹奏一曲,来发泄烦恼的心事,可是,却不能够这样做。
因为“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知音太少,就是弹断了琴弦,又有谁来听呢?词人引用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明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支持者和理解者,心情十分孤寂。
当时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议和声,使作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处境,所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两句,感叹的不是一般人的世无知己之悲,而是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
词人满腔的报国热忱无处诉说,心事无人理解,多么的无奈和无助。
晏殊在《山亭柳?赠歌者》中,描写了一个昔日风光无限,而如今因年老色衰而遭遗弃的歌女。
她“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靠着自己的一身本领,敢与任何人竞争。
她的技艺出类拔萃,“花柳上,斗尖新”,不但才艺比任何人都好,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
她偶尔一唱当年念奴娇唱过的歌,能让天上的行云停住。
“有时高遏行云”之“高遏行云”,语出《列子?汤问》,说古有歌者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她的歌声十分美妙,自然博得无数赏赐,“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描写的是女子受人冷落后的生活。
古代女子没有地位,必须依附男子才可安身立命,因此,她感慨“衷肠事,托何人?”甚至说,“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假如有一个知我心的人能够理解我,那么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他。
如今想起过往之事,不禁“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在中国旧伦理中,君臣的关系和夫妻的关系是相近的。
所以,此词虽写一个歌女的遭遇,其实也与作者的经历有密切联系。
从词里的“西秦”、“咸京道”地点上看,这首词当是晏殊由宰相而被贬知永兴时,慨叹自己的不平境遇而写的。
前面说歌女技艺如何好,暗指词人满腹才华,曾受重用;后面说歌女被弃,生活艰辛,暗指晏殊被贬,心中抑郁不平。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中的“知音”,并不局限于音乐方面的知音,而是指一个真正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在别人误解你时却认识到你优点的人。
这里是说有一个人以国士待我,我一定把我一生最好的东西都报答于他,一生无憾,正所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