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很多生活用品都是陶制的,当时的人们认为死后也要在阴间过日子,也需要生活用品,所以把日常用的陶制品陪葬……
用什么壶泡茶好,瓷的还是陶的好
壶质与泡茶的关系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这里所指的壶质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低沉。
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清扬,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清扬的,如绿茶、清茶、香片、白毫鸟龙、红茶,那就用密度较高的壶来泡,如瓷壶。
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低沉,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低沉的,如铁观音、水仙、佛手、普洱(后发酵茶类),那就用密度较低的壶来泡,如陶壶。
这与我们烹饪所使用的锅具原理相当,炒青菜,我们希望炒出来的青菜又脆又绿,所以我们用铁锅猛火快炒。
如果煮鱼头,我们喜欢用砂锅或炖锅,文火慢煮。
如果我们用铁锅煮鱼头,当然还是可以吃,但是鱼汤一定没那么稠、那么滑;如果用砂锅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密度与陶瓷茶具的烧结程度有关,我们经常以敲出的声音与吸水性来表达,敲出的声音清脆,吸水性低,就表示烧结程度高,否则烧结程度就低。
这与壶具的保温程度又息息相关,我们习惯性希望茶壶保温效果要好,事实上是不一定的,因为如果保温效果是绝对需要,那一把壶就要做得厚厚的,质地烧得松松的,结果很难卖得出去,再说,泡茶是在适当的浓度就要把茶汤倒出来,那会在壶内保温?讲究的泡茶法甚至于还使用定时器,浸泡的时间控制在「以秒计」呢。
金属器里的银壶是蛮好的泡茶用具,密度、传热比瓷壶还好。
「清茶」最重清扬的特性,而且香气的表现决定品质的优劣,用银壶冲泡最能表现这方面的风格。
陶瓷器最近流行三分法,将高温烧结,但又不白,又不透光的一类称为「火石」,这类壶具所表现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与「陶」之间。
上不上釉与泡茶的关系 上釉就像在陶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釉的让人欣赏釉色之美,不上釉的让人欣赏泥土本身的美。
宜兴紫砂陶艺是后者的代表,而且将泥土的美,泥土的情表现得最为深刻。
谈到茶与壶质的关系,壶内不上釉的,这层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但「得」、「失」间就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我们使用同一把壶在同一类茶上,用久了,「茶」、「壶」间会有相辅相成的效用,使用过的茶壶比新壶泡出来的茶汤,味道要饱和些。
但壶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则吸了满肚子的茶汤,用后陈放,容易有霉味。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使用内侧不上釉的茶壶冲泡不同风味的茶,则会有相互干扰的缺点,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壶或是吸水性大的壶。
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试课上,一位同学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鸟龙茶的未上釉陶壶冲泡当天的考试茶—白毫鸟龙,第一泡几乎喝不出是什么茶来。
如果只能有一把壶,而要冲泡各种茶类,最好使用内侧上釉的壶,每次使用后彻底洗干净,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扰下一种茶。
所以评茶师用以鉴定各种茶叶的标准杯,都采用内外上釉的瓷器。
色调与泡茶的关系 如果将茶器的质地分为瓷、火石?、陶三大类,瓷质茶器的感觉是细致、高频的,与不发酵的绿茶、重发酵的白毫鸟龙、全发酵红茶的感觉颇为一致。
火石质茶器的感觉较为坚实阳刚,与不发酵的黄茶、微发酵的白茶、半发酵的涷顶、铁观音、水仙的感觉颇为一致。
陶质茶器的感觉较为粗犷低沉,与焙重火的半发酵茶、陈年普洱茶的感觉颇为一致。
再就茶器的颜色而言:茶器的颜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颜色与装饰其上的釉色或颜料。
白瓷土显得亮洁精致,用以搭配绿茶、白毫鸟龙与红茶颇为适合,为保持其洁白,常上层透明釉。
黄泥制成的茶器显得甘怡,可配以黄茶或白茶。
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土制成的茶器显得高香、厚实,可配以铁观音、涷顶等轻、中培火的茶类。
紫砂或较深沉陶土制成的茶器显得朴实、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铁观音、水仙相当搭调。
若在茶器外表施以釉药,釉色的变化又左右了茶器的感觉,如淡绿色系列的青瓷,用以冲泡绿茶、清茶,感觉上颇为协调。
有种乳白色的釉彩如「凝脂」,很适合冲泡白茶与黄茶。
青花、彩绘的茶器可以表现白毫鸟龙、红茶或熏茶、调味的茶类。
铁红、紫金、钧窑之类的釉色则用以搭配涷顶、铁观音、水仙之属的茶叶。
茶叶末、天目、与咸菜色系的釉色,就用来表现黑茶。
壶形与泡茶的关系 就视觉效果而言,茶具的外形有如上节所谈的色调,应与茶叶相搭配,如用一把紫砂松干壶泡龙井,就没有青瓷番瓜来得协调,然而紫砂松干泡起铁观音就显得非常够味。
但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壶形仅显现在散热、方便与观赏三方面。
壶口宽敞的、盖碗形制的,散热效果较佳,所以用以冲泡需要七、八十度(摄氏)水温的茶叶最为适宜。
因此盖碗经常用以冲泡绿茶、香片与白毫鸟龙。
壶口宽大的壶与盖碗在置茶、去渣方面也显得异常方便,很多人习惯将盖碗作为冲泡器使用就是这个道理。
盖碗、或是壶口大到几乎像盖碗形制的壶,冲泡茶叶后,打开盖子很容易可以观赏到茶叶舒展的情形与茶汤的色泽、浓度,对茶叶的欣赏、茶汤的控制颇有助益。
尤其是龙井、碧螺春、白毫银针、白毫鸟龙等注重外形的茶叶,这种形制的冲泡器,若再配以适当的色调,是很好的表现方法。
铁观音和普洱一般首选宜兴紫砂壶来冲泡,紫...
秦始皇兵马俑的故事
秦始皇陵东侧约三里处出土的兵马俑,如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
这些数以千计的陶人陶马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据说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
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
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徒”,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来大量民夫。
修建期间,秦始皇还下诏令李期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
李斯见了诏书,吓得目瞪口呆。
他想,征集这么多人殉葬,必定会遭到百姓强烈反对。
百姓一旦起来造反,秦朝江山难保。
但如不照办,得罪了春始皇,自己必死无疑。
想来想去,只好上书说:“臣李斯,冒死直言,君征如此众多童男童女殉葬,必使天下骚乱,不如改用陶殉,以保大秦江山平安。
”秦始皇觉得也有道理,就改变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而且要求烧制出的陶人陶马要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几天后,李斯从民夫中挑选出数百名烧制砖瓦的工匠,向他们宣读了圣旨,命令他们按期烧好陶人、陶马。
如若不然,定杀不赦。
但是这些工匠只会烧砖瓦,谁也没有烧制过陶人陶马,他们试烧多次都没有成功。
一百多名工匠因此被砍了头。
在被杀的工匠中,有个老工匠想出一个办法,在临死之前告诉了他的儿子,要他单窑分段烧制。
儿子含泪埋了父亲后,便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烧成以后再组合。
采用这个办法后,陶人陶马终于烧制成功了。
试验成功后,工匠们齐心协力,夜又继日,把几千件陶人、陶马终于按期丛部烧制出来了,并按照李斯的要求,把这些陶俑排列成整齐的队形。
秦始皇驾崩以后,秦二世胡亥继承了帝位。
他怕工匠们泄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灵枢运入墓中,然后下令叫所有参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齐到墓中看戏,并领取赏金。
可怜那些为修建秦始皇陵墓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当。
他们刚刚走进陵墓,便活活地被封闭在墓中,成了殉葬品。
传说只有一个小伙子逃出来,他就是第一个把陶俑烧制出来的人。
因为秦始皇陵墓里的水道是他修砌的,所以当他见情况不妙时,便钻进了水道,直到天黑时才逃出来。
后来他流浪中关,依靠烧制瓦盆、瓦罐和瓦瓮(关中放面的器具)为生。
直到如今,这些陶制品在关中农村还很受欢迎哩。
1974年,我在临潼插队加入了打井队,有村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
打井一般在农闲时,非常辛苦。
无论冬春,人总是一身泥浆。
晚上弄些柴禾来烤暖,真正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脊背寒。
那些村民由于没打出水,迁怒于陶俑,怀疑有了地鬼,于是怒冲冲召集村民把稀世文物用麻绳吊在槐树上用棍子打碎。
后来有人断言这可能是古董,引来了文管所。
从此,一个埋藏了2000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
80年代有个贼瞄上了兵马俑,于是趁月黑风高逾墙而入,顺走了一个将军头。
被文物贩子以30万块的价格收购。
据说最先挖出的兵马俑现存放在临潼博物馆内。
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1号至7号坑组成。
有兵马俑共计10000多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
俑分将军俑、武士俑、铠甲俑、跪射俑等。
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青铜兵器,还有大型彩绘铜车马。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茶具名称?用途?
“茶具”。
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茶具主要指盛茶、泡茶、喝茶所用器具
磁州窑在哪里?产出瓷的特点?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
该地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建于宋代,所烧器物纯供民间使用,品种繁多,如瓶、罐、盆、碗、缸、瓮等,以白地黑花(属釉下彩装饰)为主要特征。
白地黑花保留了不少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如马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题材丰富而清新, 纹饰线条流畅豪放,黑白色彩对比强烈,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当时深受北方地区人们喜爱,曾对南北方不少瓷窑产生很大影响。
磁州窑始烧于宋代,经元代、南宋而终于明。
品种繁多,主要烧白瓷和黑瓷。
产品有瓶、壶、炉、枕、缸、瓮、钵、碗、盘、盆、盒等。
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位于邯郸市西部,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是磁州窑的主要产区。
溯源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
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
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
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
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
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
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
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
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
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
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磁州窑由于目前的存世量很少,所以它的历代产品都成为国内外珍惜的藏品。
金代磁州窑的装饰风格趋于简化。
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
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
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
近年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规模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
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元代磁州窑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品种增多,产量增大,日用瓷覆盖民间市场。
《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
民间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清未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锐减,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彭城镇仅剩缸磁窑130等座,瓷业工人千余名。
艺术特色 磁州窑烧制瓷器历史悠久,影响很大,到唐、宋时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
主要窑口包括有河北省磁县观台窑、河南省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谷窑、登封曲河窑、江西省吉州窑等。
这些窑口产品在装饰技法和工艺上都与磁州窑相似,或者说都在模仿磁州窑,但因各地的胎、釉、彩的原料不同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磁州窑高超的化妆土艺术特色:从馆藏陶瓷枕来看,磁州窑巧妙利用化妆土是其一大艺术特色。
磁州窑的化妆土最早为白色优质瓷土制成的泥浆,是为了适应粗瓷细作,掩饰胎体缺陷。
后又出现了有色化妆土。
白釉黑花卧女枕,其赭黄色衣衫即施了一层赭黄色化妆土,上绘黑花,再施透明釉烧制而成。
白釉剔花婴戏莲纹枕是在较厚的化妆土上进行剔刻,再剔去纹饰外的化妆土,亦是化妆土艺术的变化。
珍珠地划花枕,亦先施较厚的白色化妆土,经刻划纹饰、戳印珍珠地后,又在纹饰内着一层色粉,(有的不着色粉)用力蹭擦,使花纹、珍珠地的凹处着满色粉,施釉烧好之后,纹饰内呈褐红色,非常漂亮。
化妆土不同的使用,达到了不...
磁县磁州窑博物馆的第1个展厅里面是什么
我只知道镇馆之宝---白地黑花龙纹盆整个陈列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序厅——黑与白的艺术;第二部分:窑火初燃——北朝隋唐时期;第三部分:化境黑白——宋金元时期;第四部分:余韵悠长——明清民国时期;第五部分:美器由来——制造工艺。
馆内陈列布展以《黑白艺术》为主题,分设“窑火初燃”、“化境黑白”、“余韵悠长”和“美器由来”4个部分,共展出陶瓷艺术精品500多件。
好像是“制瓷工艺流程复原”一个人拿锹铲煤,一个拿个棒子在缸里搅和~
你认为能够代表中原的元素是什么?
1.文化代表: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其中:裴李岗文化是使用红陶、以壶盛水盛粮、用三足钵烧饭的早期文化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
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
彩陶钵口沿黑宽带纹上,还发现有50多种刻划符号,可能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以水鸟啄鱼纹船形壶、人面纹彩陶盆、鱼蛙纹彩陶盆、鹳衔鱼纹彩陶缸最为珍贵.龙山文化,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黑陶制品.陶面有浮雕、烤彩,并刻有古字画等; 高温密封烧到毛光、 乌光、漆光.2.政治代表: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
3.哲学思想代表: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4.政治军事代表:李斯、刘秀、岳飞5.科学代表张衡、张仲景6.文化艺术代表: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近现代的李季、冯友兰、姚雪垠、李准等7.民俗文化代表:功夫.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通过对以上知识的掌握你可以了解到,中元文化的家具有以下特点:1.造型特点:纹饰-----人纹蛙纹鱼纹鸟纹及刻划符号(或用于家具的边饰)2.颜色特点:黑,光,亮3.整理感观:拙朴,珍贵2.文化元素:中原历史名人,名家名诗,老庄无为与玄(河图,洛书),儒家忠猛,武术(例如少林功夫包括:技击,气功,医术,禅德,可选四个代表图案为一个家具组合)有时间多交流,祝你成功!
青花瓷器的款型一共有多少种?怎样去辨别它们
非常多,应为民间窑口太多。
一、瓷器鉴定的传统方法 某一件瓷器经上海鉴定大师鉴定是元代的,南京鉴定大师鉴定是明代的,而经北京的鉴定大师鉴定是赝品。
这种相互矛盾的鉴定结论时有所闻,屡见报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瓷器鉴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鉴定方法五花八门;鉴定队伍错综复杂、各自为政。
另外是瓷器鉴定历来都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会”是凭借的是个人感觉,多是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感性认识,经验总结型知识,常常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这种凭感觉和经验鉴定方法使得每个鉴定家都有“走眼”、“失手”的经历,初入道者更是每每上当买回大量赝品,俗称“交学费”。
然而这仍是目前瓷器鉴定时常用的方法。
下面我们将常用鉴定方法简介如下: (一)造型:各个年代的瓷器造型,都有当时的历史印迹,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如元代的青花瓷器,体型硕大, 胎体厚重,这是由于大量出口, 胎体厚重便于长途运输,不易破损的原故。
(图样)又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清代以后,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代大,腹深但显得瘦小,圈足开始变矮。
到雍正以后,其圈足最下处,一改明代的平齐而向圆形(俗称“泥鳅背”)演变。
不同的造型,打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
例如,拿起一把“鸡头壶”,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壶是三国、晋朝、南北朝的产物。
说起“宫式碗”,则应该知道是明正德年间产品的一种造型。
如果是 “棒槌瓶”、“花觚”、“柳叶瓶”等等,这些都应是清代康熙时期生产的器物。
(二)胎釉: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其胎釉的成份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可代表当时的风格。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
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原始青瓷,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元代、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
元代釉质肥厚,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
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
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元代晚期和明代宣德年间的瓷器,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
同一器皿,元代晚期和永乐胎厚,宣德胎薄。
元代晚期和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图样铁锈斑)。
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三)工艺:不同地区、不同窑口,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常常采取不同的制瓷工艺。
烧造方法不同,烧造温度和燃料不同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
以烧造为例,潮州窑器物一般采用垫饼或垫环装烧,故底足无釉。
盆类器皿中有的采用叠烧法,盆内底留有支钉痕,一般为5个支钉痕。
又如,以拉坯为例,古代瓷器是靠工匠手工拉坯成型,而现代小作坊生产是靠模压成型(精仿除外),或者高速机器旋转生产,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可以生产出大批量的新工艺品。
手工拉坯纹,每件瓷器的内部,都有不规则(注意,是不规则)的手工拉坯纹,康熙立件口部(可以仔细观察)哪怕一件盘子,都有手工拉坯留下的一圈一圈,不规则的,深浅不一的拉坯纹。
现代机械拉坯瓷器上的拉坯纹是细细,密密麻麻,一圈一圈规则的,好像是被尺量过的拉坯纹,而且深浅一致。
如果是模压成型,此件瓷器上找不到任何拉坯纹。
(四)纹饰: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以龙的图象为例,各代不同。
宋代龙凶恶、粗壮;元代龙瘦细、矫健,三趾多、五爪少;明代龙种类多,飞翼龙,长翅膀。
香草龙,尾卷曲如草。
正面龙,龙头形似壁虎;清代龙,柔和、呆板、图案化。
总之,时代不同,画风、画法、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
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例如,元代的青花精品瓷器多是历史人物故事,在南京地区发现的元青花尉迟恭救秦王人物故事罐,表现了隋朝末年,唐将尉迟恭舞着单鞭,飞马救秦王李世民的故事。
(图样)明代中期,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所以,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图,仙人朝圣图,书写回文等图案。
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
所以,在瓷器图案中,“尚武”方面有各样的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图等出现;在“习文”方面,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
(五)寻找瓷器样本,掌握各种特征:找到准确的比对样本,是正确比对的前提。
同样找到准确的比对样本,掌握各种特征是确保瓷器鉴定正确的基础。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瓷片都是假的,书本上的一些资料又朦胧不清,失去正确比对的基础。
如果没有见过准确样本,千万不要冒然下鉴定结论,更不要轻易购买。
否则,必将吃亏上当! (六)研究岁月痕迹,判断瓷器新旧:瓷器的造型、纹饰、款识等外观的部分比较容易模仿,但古旧瓷器经过一年又一年岁月的洗礼,留下的岁月痕迹,造假者无法模仿。
借助放大镜观察瓷器表面可见以下岁月...
那位有关于中国历代陶瓷特征和鉴定等方面的知识?窑口发展史及其特...
明清瓷器款识综述 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
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以下按朝代分而述之。
明代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
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建文:未发现署年款的瓷器。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
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
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
因此,永乐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
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
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
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
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
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
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
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
未见有印款。
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
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
景泰朝一件未见。
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
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也有无圈框的。
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
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
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
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
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1492年)。
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
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
除了用汉文外,此时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
民窑器常见“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还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款。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并带有双圈;器口边书写六字横款者少见,但大盘、大缸等的口沿处也见有。
款式有青花、红彩、刻字涂金等数种,均为楷书,未见篆书。
款字的排列形式,有两行直款、单行横款,也有环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
民窑器中有写“嘉靖制造”、“大明年造”年款的。
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东书堂”等。
人名款激增,如“陈守贵造”、“邓奎自造”等等。
吉语款也增多,如“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等。
另有写“金〓大蘸坛用”款的器物,系当时的道教用器。
隆庆:所见官窑年款都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两行楷款,“隆庆年造”四字两行款少见。
款外常围以双圈或方框。
隆庆款识有青花和红彩两种,红彩款多用于彩器上。
万历:官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四字两行款少见。
有的款外带双圈,也有不带圈的,或六字款呈环形。
有青花和刻划款。
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增多,如“徐〓庆堂”、“纯思堂”、“程廷梓造”、“万福攸同”等等。
天启:官款以“大明天启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也有书“天启年制”的。
民窑中书纪年款的见有“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以及“大明天启米石隐制”等等。
堂名款、吉语款有“竹石居”、“白玉堂”、“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等等,还常见图案款,如兔子、灵芝、方胜等等。
崇祯:崇祯时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见,有“大明崇祯年制”及“崇祯丁丑”(崇祯十年,1637年)等。
民窑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如“翔凤堂”、“甲戊春孟赵府造用”、“富贵佳器”等等。
清代 顺治:顺治官款少见,有“大清顺治年制”六字两行楷款,款外有双圈。
署“顺治年制”四字的,一般无圈框,均为青花款识。
民密器署干支纪年款多见,如“顺治丁〓年”(1657年)“庚子年制”(1660年)等,堂名款、吉语款减少,见有“继善堂”、“百花斋”、“西畴书院”“玉堂佳器”等等。
康熙:官窑瓷器的纪年款主要有两类:一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