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感召别人

时间:2019-08-27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如何感召别人方法/步骤

    “诚”是《中庸》道德观念中最重要、也最不可缺失的一环。它将天、地、人三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用它来启承三者,而三者又是以“诚”为轴心相辅相成的。天下万物则各用其能,各尽其职。“致中和”,从而使人与人,人与天,人与地相互协调,天下太平。 “诚”具体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中“性”,而“至诚”则符合了“中庸之道”,是道德品行最理想的境界。为了达到这个理想境界而修身养性,则能上通天道,下通万物, 生息病患,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最佳途径。

    如何感召别人

    只有天下极其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才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只有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才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只有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才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命;帮助天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所以,只有先对自己真诚,才有可能在与人交往中对别人真诚。 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在他的《太极图说》中把“人”放在虽重要的地位:“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如何感召别人

    ”而何谓之“秀”呢?即人纯粹至善的品质一一“诚”。“诚者,圣人之本。”“圣,诚而已矣。”人极则圣,圣人则诚,所以, 人只有得到“城”,用以身作则的方法去诠释它,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才能从中更加透彻地认识到自己的“真性”,从而推及他人以及整个天地万物的“真性”,正所谓“至诚可以参天地”。

    如何感召别人

    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就是“至诚至信”之人。四出祁山时,所率兵马只有十多万, 而司马懿却有精兵三十万,双方在祁山对阵。恰好在这个时候,蜀军中有一万人因服役期满,需退役还乡。可想而知,这个时候离去一万人马,会大大影响蜀军的战斗力。 这时,将士们共同向诸葛军师建议:延期服役一个月,待大战结束再让老兵们还乡。

    如何感召别人

    诸葛亮断然说:治国治军必须以信为本。老兵们归心似箭,家中的父母妻儿都望眼欲穿,我怎能因一时的需要而失信于民呢?说完就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返乡。老兵们一个个热泪盈眶,激动不已,都决定不走了。“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要奋勇杀敌,报答丞相。”老兵们的激情对在役的士兵则是莫大的激励。蜀军上下群情激奋,士气高昂,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击败了魏军,诸葛亮以诚带兵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以“至诚”待人,人亦以“至诚”待之。试想,如果诸葛亮接受了将士们的建议,下死命令,那样那些老兵定是心存不满,当然在作战时候也不可能全力以赴。

    如何感召别人

    “诚”,在现代社会中不单单作为与人相处融 洽的方法,而是每个社会人都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法则。用“至诚”去感召人,再用“至诚”去解决矛盾,这样就会赢得一想不到的效果,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曾国藩觉得自己一身毛病,他说这些毛病就 源于不诚实。他认为天地万物之所以运行,国家之所以建立,圣贤的德业之所以可以光大,可以持久,都是因为诚实的作用。他曾经在给贺长龄先生的信中,猛烈抨击当时社会种种不诚实的现象。

    如何感召别人

    那什么叫做“诚”呢?在曾国藩看来,当然有“专心纯一”的意思。他常以孔子为例,他认为,孔子是专心诚意的典型。“至诚”,可以达到神奇的功效,所以曾国藩称之为“诚神”。可见《中 庸》思想中的“诚”在他修养身心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如何感召别人

    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别人的。”

    如何感召别人

    程颐说:“用诚来感动人,人也用诚来回报你。用权来驾驱人,人也用门道来对付你。” 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 未有能动者也。”

    如何感召别人

    在当今社会中,与人交往,都要先做到“诚于中”,而后才能“信于外”。做到真诚的心,真正修养本性而至善。

    如何感召别人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