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资料(孔子的一生)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别名孔子、尼父、孔夫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孔子
贵族出身
孔子的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的贵族。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为躲避宋国战乱,而搬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为什么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而孔子却姓孔呢? 原来“孔”并不是孔子本人的姓,而是他的氏。 古人的姓与氏是分开的,男子不称姓,称氏。 孔子的“孔”,后来才变成了姓。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他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百思特网没生下一个儿子,而他的小妾,虽然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皮,百思特网但是美中不足,孟皮有足疾,于是,叔梁纥又纳了颜氏小女儿颜徵在为妾。颜徵在过门后也很争气,果然又为叔梁纥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孔子。
关于孔子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孔子出生时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故名“丘”,而另一种说法,因为孔子的母亲曾在丘山祈祷而生男,所以就以“丘”为名。不管何种原因,我们的孔夫子有了名字,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他的父亲叔梁纥病逝了,父亲的正妻施氏,随后便把孔子母子和另一个庶兄孟皮一起赶出了家门,孔子的母亲只好带着他们搬家至曲阜阙里,从此过起了清贫的生活。
孔子17岁时,母亲颜徵在去世。两年后,十九岁的孔子经太史推荐,在季平子手下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官吏,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一年后,丌官氏为孔子诞下一子,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给孔子,孔子便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早年经历
孔子三十多岁开始办学,他对天下大事,国家治理等诸多问题都非常关注,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可惜他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仕途上的不如意,让孔子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私人办学上。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了鲁国来到齐国,他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齐景公本想给孔子封地加爵,但被大夫晏婴阻止了。
晏婴对齐景公说:“孔子是个骄傲狂妄的游子,他推行的那套周朝的礼乐制度,繁琐而又不切实际,对齐国来讲只能是空耗财力, 无一点益处,齐国需要的是富国安邦的治国之策,不是这种繁文缛节。”
齐景公觉得晏婴说得很有道理,便放弃了要重用孔子的想法。后来,孔子听说齐国的大夫想要加害自己,在向齐景公求救无果后,他只好又回到了鲁国。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终于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他被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 他在上任七日后,便以少正卯是“五恶”小人,惑众造反为罪名,而诛杀了他,而且曝尸三日,此后鲁国大治。
周游列国
鲁定公执政时的鲁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是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他们是鲁桓公三个儿子的后代,所以故称“三桓”。孔子在削弱“三桓”的过程中,得罪了季氏,所以只能被迫离开了鲁国。
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后,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他曾多次往返于各国,但总是被敬而不用,甚至还被多次围堵追杀,有一次,他和弟子被一群人追到一个前不着百思特网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弟子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回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卫国,孔子夫人亓官氏去世,孔子未能见到妻子最后一面。次年,齐国派师讨伐鲁国,孔子弟子冉求率领鲁师与齐国大战并获胜。在其弟子冉求的不断努力下,季康子派人迎孔子回鲁国,自此,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到此结束。
重回鲁国
孔子回到鲁国后,儿子鲤和最爱的弟子颜回先后去世,这使孔子十分悲伤。两年后,孔子的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了肉酱,这让孔子深受打击,他的身体健康也是每况愈下。
孔子晚年时,他的主要精力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他整理了《诗经》《尚书》等文献,收藏的图书主要有《诗》《书》《礼》《乐》等,并把鲁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卒葬泗上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治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面的泗水岸边。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士”。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大多为他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他守墓六年。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被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下来,整理编撰成《论语》一书,该书被奉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
孔子生前仕途不顺,但是他绝对不会想到,在他去世以后,他所提倡的儒家思想,会成为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者所推崇的统治思想,而且后世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也在不断地给他追加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