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范文(蔡元培15岁时所写八股文原文欣赏)

时间:2021-08-0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八股文范文(蔡元培15岁时所写八股文原文欣赏)

1940年,一代教育鸿儒,一代思想巨擘蔡元培病逝的时候,毛泽东亲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挽联为: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惊为天人!蔡元培15岁时所写八股文原文欣赏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在北大任校长期间开“学术”与“自由”之先河,名扬天下的人,居然是通过“摧残人性”的八股文选拔出来的。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蔡元培15岁那年,考取秀才时的一篇八股文。不知道今天我们15岁,25岁,甚至35岁,45岁的人,有多少人能读懂。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破题)穷理即以致知,致知诚在乎格物矣。

(承题)夫物之理,必待乎穷也,穷理即以致知,不可释经之所谓乎。

(起讲)朱子补格致之传曰:吾所常接者物也,所欲知者理也。吾之知,在物之理而已。使不明物之为事(考官在“明”字旁,批“犯下”二字),格之为至,而昧乎理之宜求,即昧乎百思特网知所由致,曾亦思理寓于物,而不得舍理以言知,所当因物以言致耶?

(入题)致吾之知,经所谓致知者也,然经必曰在格物者何哉?

(起股)据以格为来之说,且谓物自来应,而理不待推矣。顾格物而解以坐致,则知先致,物后格,致与格且分两候也,安得谓之在也;据以格为去之言,且谓去其外物,以尽夫天理也矣。顾格物而解以物欲,则所致良,所格否,致与格且分两途也,安得谓之在也。

(出题)自吾思之,格者至也,物者事也,即物穷理,致知之功在是矣。

惊为天人!蔡元培15岁时所写八股文原文欣赏


(中股)博雅者矜言考据,但有以稽其名,非所以穷其理也。荷吾而欲致其知,则不在繁称博引,而在乎致远钩深矣。物实焉而知以虚承,物散焉而知以一贯,是无时不穷其物,即无时不致其知尔;训诂者自谓精深,第有以言其理,非足以穷其理也。苟吾而欲致其知,则不在浅尝浮慕,而在乎锤险凿幽矣。知不发而理感触之,知不广而理扩充之,是吾之知固在乎理,而吾之致,固在乎穷尔。

(后股)穷理而不知即物,几疑一百思特网物既穷,而他物可置矣。惟切而指其所在,觉其物既接,即其理宜穷,随物而穷其理,随物而致其知也。纵物殊于吾,似理殊于知,而知属乎理,理属乎物,有不得舍物以言知者矣,而何勿念在兹哉;穷理而不能即物,或恐万物是穷,而一物或遗矣。惟实按其所在,觉物无可遗,亦穷无可缓,物之理既可穷,而吾之知始可致也。纵理不在吾,似知非在理,而当知者理,寓理者物,有贵乎即物以求知者矣,而能不释兹在兹哉。

(束股)夫物者物有本末之物也,而知者知所先后之知也。穷理即以致知。经所调致知在格物如此。

考官在这篇试卷上所写的评语是:“简洁名百思特网贵,滴滴归原。合观前几场,或优或劣,判若天渊,岂果文有一日之短长耶,抑不尽然耶?”意思是,比前面几场其他人写的都好。

惊为天人!蔡元培15岁时所写八股文原文欣赏


蔡元培15岁时通过这篇文章考中秀才,当时是1883年。6年后,21岁的蔡元培考中举人,这已经算是少年得志了。22岁时,蔡元培又一鼓作气通过会试,成为贡士。两年后,又补考殿试,正式成为进士,那年蔡元培刚刚24岁。

蔡元培考中进士的那一年是1892年,10年后的1902年,即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使用八股。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翌年起废除。

即1905年,这项确立于隋唐,完善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的,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七年后,大清朝灭亡。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