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俗称真玉,原产西域莎车国、于阗国(今中国新疆和田),是有名的软玉石品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史记·大宛列传》:“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又《汉书·西域传》:“莎车国有铁山,出青玉”。和阗玉又名乌白玉。玉已成为了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纯洁之物,更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代名词。和田玉主要分为白玉、青玉、碧玉、黑玉和黄玉。白玉:颜色白中泛青,细腻,滋润,微透明,宛如羊脂者称羊脂玉;青玉:色呈深灰绿至蓝绿色,不透明;碧玉:深绿色(菠菜绿色),质地较粗;黑玉:主要含分散的碳质或石墨而呈灰黑色或灰黑与白色相间的条带。如果完全是黑色的,称墨玉;黄玉:是地表水中褐铁矿渗入白玉中造成的,米黄至黄色。
新疆和田玉籽料判断方法
外观:第一个特征,籽的每一个平面都是凹面,而且比较自然。呈浑圆状,磨圆度好,润性好, 表面厚薄不一的皮壳由玉石细脉所致。皮子微透明,手握住一两分钟即可见表皮的“汗毛孔”。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表皮呈现毛毡状交织结构。
颜色:和田玉籽料在河床中经过长期冲刷磨砺,自然受沁,皮色由深变浅,表现自然,呈褐色的松花状、水草状形态。裂隙处颜色由浅至深、沁入内部。
皮色:皮色老结、过渡自然。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是原石经过长期风化、水解和大气循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于具体一块籽料来说,颜色的形成是阶段性的,即沁入和田玉中的颜色由深入浅,具有层次感,或呈过渡渐变,外皮与肉质保持一致。
无皮色:无皮色的和田玉籽料的肉色与皮色混为一体,在白玉或黄玉的表面常见一层包浆或沁色
和田玉籽料的仿制品主要通过染色、做假皮和磨圆三种途径来处理,仿制品的外形常过于完美,显得不自然;表面没有磕碰的痕迹,碰撞坑与外部光泽不一致。和田玉籽料表面可见磕碰痕, 有天然形成的“指甲纹“;多数表面硬度比较高,且比较均匀。人工打磨的仿和田玉籽料不但没有“指甲纹”,还常可见磨砂和抛光的痕迹;经过漂白和褪色的表皮,可见蚀痕;硬度表现为大面积的偏低,仿和田玉籽料的“假”在颜色上表现最为明显:颜色过于浓艳,没有渐变或过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