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手机号码(二手手机号码转让)

时间:2021-09-1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二手手机号码(二手手机号码转让)

一、何为“二手手机号码”?

指用户终止服务后,运营商第二次投入使用的手机号码。官方也称“重新启用号码”或“复用号码”。

一文了解“二手手机号码”的方方面面

二、为什么会出现“二手手机号码”?

原因:

1、号码资源是有限的,目前11位号码,能使用的号段并不多,目前13、15、18已基本上全部使用,16、17、19已部分投入使用。

2、运营商申请每个号段(如前七位确定),每年都需要向主管部门付费。

3、部分号码很少有用户会选,如包含4的号码,这导致约2成的号码资源浪费。

4、如果运营商已拥有的号段,使用率不够高,主管部门不会给它新号段。花钱也不行。

由于以上四点,运营商都不得不把已经终止服务的号码重新投入使用。

三、重新启用过程是如何安排的?

电信运营商为了保证号码重新启用对用户影响最小。采用了非常严格的流程。

例如,用户弃用一个欠费的号码,运营商还会给用户几个月的保护期,这段时间内,用户可以补缴话费重新开机。这个保护期一般为三个月。过来保护期后,运营商会设置一个号码的“冷藏”期,这段时间,这个号码只会停留在运营商的“库房”中,不会对外发售。只有过了这个“冷藏”期,运营商才会将其投入市场。因此一般一个号码从前一个用户“弃用”到运营商向外发售,一般都有半年以上的间隔。这已经尽最大程度保护了老用户和新用户的利益。

四、重新启用号码可能存在的问题:

情况1、与号码旧主人联系可能还给这个号码打电话、发短信,实际使用人已经更换。这个朋友平时很少联系,可某次联系时,可能已经换了主人。当然可能不止是朋友,还可能是商业联系人、从某渠道曾经拿过号码旧主人名片的人等。

情况2、旧号在互联网应用的实名登记信息被占用。

情况3、互联网应用支持手机号+验证码登录或找回号码,这导致号码的新用户可以以老用户的注册信息登录应用,并查看其历史信息,参与网络活动。

情况4、银行等发送给号码老用户的自动短信信息,被发给了新用户。

情况5、号码旧主人使用时被安全软件标记为“诈骗”/“广告营销”/“骚扰”等,到新用户使用时,标记仍存在。

情况6、新用户可以采用老用户的实名认证信息登录互联网应用。

其他……

基本上都可以分为四类:点对点联系、系统短信群发、互联网应用注册及验证、安全软件标记。根本问题还是,手机和手机号一致性百思特网不存在了,但这些联系人、互联网应用并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并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五、为什么电信运营商对号码重新启用可能带来的问题无能为力。

原因:

1、电信运营商并不知道你使用一个号码注册了多少应用。

2、电信运营商并不知道你发了多少名片,又有多少人将其设到了手机或某应用的“联系人名单”中。(实际上经常联系的人,早在半年间隔期间,通过种种方式找到了你的新号码)

3、电信运营商并不知道那些安全软件,根据什么规则、什么流程将其列到了某类名单,这些设置是不是准确。

运营商“不知道”以上这些,因此,也没办法在号码重启前,解决这些问题。

六、为什么老用户对号码重新启用也没有太好办法。

原因:

1、老用户大多会注销其常用互联网应用,或将常用互联网应用的注册信息改为新的手机号码,但老用户也并不知道,自己从拿到手机号到最后放弃这个号码的使用期(平均几年)都注册了哪些互联网应用。

2、目前不少应用到目前还不支持用户注销。

3、老用户更换手机号后,会通知其经常联系的好友。但很难通知到近期未联系或通过其他渠道拿到自己联系方式的人。

4、有的运营商可对转移为新号码的用户提供一段时间的提醒期,如有用户拨打一个用户的老号码,可语音提示其新号码。但不少用户本来就不想让不太熟悉的人知道其新换的号码。

七、如何减少号码复用带来的影响:

1、利用短信发送短信息的,如银行,在多次发送短信息失败后,应暂停发送,百思特网并采取应对措施,确认手机号码和主人之间的关系并未发生变化。

2、充分利用从弃用到重新投入市场之间的“间隔期”,互联网应用账号长期未使用,长期未使用手机号码登录,更换了终端……一旦发生类似情况,都说明使用环境出现了异常,应提高安全等级,如要求用户输入密百思特网码、身份证等二次验证,如多终端应用,在允许用户进入系统前,先给用户账号发送安全提醒。

八:一些做法应对号码复用并没有实效:

1、运营商免密登陆。另一个人使用手机号登录应用,实际应用的终端等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已经不能免密登陆了。

2、网络身份证。到目前为止,网络身份证在便捷地解决,人、手机、手机号一致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了网络身份证,“二手手机号码”得到的反馈还是环境变了。银行、互联网应用同样仍需采取措施。

3、禁止互联网应用采用手机实名认证。手机号不再承担实名认证,但是,目前还很难找出一个和手机号一样方便的实名认证工具来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