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关系(怎么解除父子关系)
《父性》一书中清晰而准确地提到,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后天养成的,而非像母子关系那样有着强力的先天纽带。
一个父亲只有在与孩子亲密互动之后,才会渐渐与之建立起亲子关系,而且,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其条件就是孩子像自己,能按照自己的期待行事,成为自己认同的那种人。
因此,对于父亲来说,当儿子越像自己,越按自己的期待成长,他就会越爱儿子。
但百思特网对于一个逐渐长大的小小男生而言,父亲既是高大、优秀的榜样,又是自己必然要面对并无时无刻不想超越的竞争者。
小男孩三四岁左右就开始进入心理的“俄狄浦斯期”,“弑父”只是一种抽象的比喻,其本质就是小男生想超越并取代父亲,成为家庭中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对父亲既爱又想超越的心理会贯穿他的整个成长期,既是他努力的强大动力,也会是制约他的阻力。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当儿子长大到十几岁进入青春期后,这种心理会越加明显而激烈,而父亲也会更明显地感受到压力与挑战。
这时如果是一个慈爱且富有同理心的父亲,他会逐渐放松对于儿子的控制,愿意接纳儿子有自己的想法,想按照自身意愿发展未来,而不只是成为父亲期望的那种人。
这对父亲而百思特网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些没能完成这一挑战的父亲,就有百思特网可能在与孩子的拉扯中渐行渐远,甚至两人走向对立。
因此,我们可以明白,父子之间的对立不是必然的,如果父亲能够更有接纳度一些,那么,他会等到儿子回头拥抱自己的那一天。到了那时,他们就是两个成熟的男子,在交换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这将是一幅多么美的图景。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