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时间:2021-09-04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袁宏道翻译原文)

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那么对我来说,在苏州八年,听闻大名鼎鼎的虎丘,远眺中国第一的斜塔,擦肩历史悠久的海涌山,却始终没能真正相遇,心像是从未来过苏城!然而在这个秋分,黑与白不再纠结长短之时,我便来一览忆千年。

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美誉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有着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苏城的古城区,典型的黑瓦白墙,小桥流水,小雨淅淅,只欠一把油纸伞,江南的韵味全融在了这场秋雨里。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虎丘旧有三市三节,春之牡丹市,夏之乘凉市,秋之木樨市和清明节,七月半,十月庙会,是苏州民间重要的集会场所。在这个金秋天里,不容错过的就是虎丘庙会,至今已历十余年,再现虎丘历史风貌,弘扬了吴地传统文化。

短暂的一天,要如何安排?南线建议:虎丘头三门——进入景区(南门检票口)——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孙武练兵场看演出——千人石——剑池——双吊桶——云岩寺塔——千顷云——大雄宝殿——五十三参——万景山庄 (游览时间约四小时)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交通建议:

公交线路

1.到达景区南大门的公交线路:游1路、游2路、游3路、949路、146路、316路;

2.到达景区北大门的公交线路:32路、36路;

3.景区距苏州火车站约3公里,打车更方便。

自驾车线路

1、杭州方向:苏嘉杭苏高速苏州园区出口下高速,上南环东路高架,南环西路高架,福星路出口下,走桐泾南路,桐泾北路,转虎丘路,可达景区南大门。

2、上海方向:沪宁高速苏州东出口下,转国道312直达虎丘北大门。

3、南京方向:沪宁高速苏州新区出口下,转国道312直达虎丘北大门。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我撑着伞走着,滴滴答答,雨水落在青石板上,浅起水花,灰暗的天空下,绿泛黄的银杏叶间,远远的隐约能看到那座古老苏州的象征——“云岩寺塔”,中国的比萨斜塔。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秋风瑟瑟,一叶知秋。又是一个美丽的秋,而在这个我最喜欢的季节来到了生活了八年之处,回忆这片江南,问自己:为何从未到过虎丘?却迟迟答不出个所以然,但既然在这不经意间相遇了,就好好的珍惜这段时光吧。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虎丘山高仅30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记忆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有时候会涤荡所有的苦百思特网难,只留下温情,有时候却磨灭掉曾有的欢乐,唯剩下苍白和丑陋。就如这人文历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的虎丘,从古至今留下的是一本不可替代的吴国史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本是来参加已连续举办了十多年的传统民俗活动,虎丘庙会,遗憾的是因为一场雨,演出取消了。不过还有机会,今年的庙会是从9月23日持续至10月15日,为传承“山塘出会,虎丘看会”传统习俗,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一场出会,周六周日每天安排两场出会。“福禄寿”三星依仗队伍从西溪环翠出发,途经上山路,到达千人石区域短暂停留,进行舞龙、舞狮表演。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既来之,则安之,虽然没能悦目到精彩的庙会演出,那还有这座千年山丘值得我们去探索。站在被绿荫包围的拥翠山庄下,远远看着刻有“龙、虎、豹、熊”的墙,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相传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由他处移置于此。此园依山筑屋,层造而上,各建筑之间点缀峰石花木,是苏州唯一一座无水的园林。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上山,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井,它却叫憨憨泉,很有意思的名字。因为它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憨憨是中国梁代著名的高僧,当时他的眼睛不好,患有目疾,也就是现在说的“白内障”,虎丘山的方丈因为可怜他,收他做一个挑水和尚,但是当时挑水的路很远,有一次他挑水途经这里,因为感到累,于是就坐在这里休息,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在梦中它梦见一位高僧对他说这里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后他就用双手触摸这片地,在这里摸到了一些青苔,他想有青苔就说明这地下一定有水,于是他用挑水的扁担在这里挖,大约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一脉泉眼涌了出来,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因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为“憨憨泉”。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一路前进,在登山石径东侧,有一块巨石中裂如剑截,再锋利的剑也不可能把石头一劈为二,事实上,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取名“试剑石”。 关于试剑石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铸剑。满期那天,他提着“莫邪”剑来到了虎丘山,将此剑献给了阖闾,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就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在试剑石的对面,有一块叫石桃的石头,只因它的形状像极了桃子,后人才帮它取名为石桃,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都是神奇的事物。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枕石的故事也很长,我总反着叫它石枕,不管是石枕还是枕石。寓意总是一样的,就是可以枕着休息的石头,又似巨型的枕头。据说苏州才子唐伯虎携秋香游虎丘,走累了,就枕靠着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正巧呢,这天的另一个苏州才子祝枝山也来到虎丘,无意当中看到唐伯虎的这幅样子,就把他推醒,调侃了一番后,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枕石”两字。唐祝两位由枕石想到枕头,由枕头想到夫妇同眠共枕,由此又联想到了生儿育女,就把小石头朝枕石抛去,如果小石子掉下来就会得女,如果小石子留在枕石上就将得子,结果是祝枝山先抛,石头滚了下来,后来祝夫人果然是生了个女儿。唐伯虎是后抛,石子是留住了,唐夫人也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两位才人的风流韵事很快被流传开来,好事之徒乃至寻常百姓也纷纷来此仿效。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随着阵阵鼓声,淹盖了耳边的雨声,往前是孙武练兵场的舞台,拨开人群,中国红陪黄金色的服饰,台上的演员们正在尽心尽力地演艺一场“古韵龙腾”,这场展现吴地兵旺国强的龙腾盛世,将江南独有的灵动大气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当下接下去一场的“盛世欢歌”也是非常精彩,舞者的柔术软功令人叫绝,江南女子婀娜多姿,尽现江南一派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景象。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战场杀敌,金戈铁马,瞬间穿越到了烟烽四起的古代战场,再现了当年用孙子兵法训练的士兵们,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的场面。一场“旗开得胜”表达吴国男儿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轻快灵动的音乐瞬间覆盖了战场的厮杀,吴侬女子看到田园大丰收,迫不及待地头戴斗笠,在田野鱼贯而行、踏歌起舞的欢快景象。这群江南女子用独有娇俏可人、优雅妩媚的神韵,演绎了一场“莺歌燕舞”。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在上山路的尽头是千人坐,是虎丘的主景区之一。旧志云:“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吴地记》曰:“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吴郡志》云:“生公讲经处,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削,乃他山所无。”现石上刻有“千人坐”三个篆字,系胡缵宗所书。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相传吴王阖闾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夫差将他父亲葬于虎丘山,但是等墓筑完之后,夫差就要想了这么多的人都知道我父亲墓的所在地,如果有一天他们手头缺钱的话,就很有可能一起结伴而行来盗墓。于是他想了一个奸计,一天他召集了这一千多个工匠,请他们喝酒,并且观看鹤舞,等到深夜,乘他们都醉的时候,命他手下官兵将这一千多人统统杀死,据说当年他们的鲜血把这块石头染成了红色,每到下雨天或阴天时石头就特别的红,现在看这块石头,它仍然是红颜色的,当然不是古代工匠的鲜血,因为虎丘的岩质是酸性流纹岩,它的石质原本就是红色的。最为奇怪的是它中间凸起来的两块岩石,它们的四壁非常整齐,宛若用刀所劈而成,但这却是天然景观。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在千人坐和剑池的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原来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相传有一天陈抟和吕洞宾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说明虎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在仙人亭旁,有一块刻着虎丘剑池四个红色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据《山志》等书记载,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虎丘著名的景点除了虎丘塔,另一个就是剑池了。称它为剑池原因有三个,一是如果您从上面看,这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另一原因是传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的。其实剑池是天然形成的。剑池可以说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这里。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有这么一个说法“五十三参,参参见佛。”在虎丘云岩禅寺现存唯一的一座佛殿,大雄宝殿的前面,有着五十三个台阶,也就是说无论你走在哪一个台阶,或台阶的哪一层,回头都可看到中间的这位菩萨。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站在望苏台看一眼熟悉又陌生的苏城,只是茂密的植被遮掩着,城市间的的繁华已抵不过此刻山间的静谧。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好似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终于来到了虎丘塔下。虎丘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古老苏州的象征,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l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说它是斜塔,它到底倾斜多少呢?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百思特网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这座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塔倾斜而不倒,所以更显得它的珍贵。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年沧桑的见证,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已经成了苏州的标志。所以,又印证了苏东坡的话,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在走的有些疲惫的时候,一曲悠扬的古筝乐传来,远远望去,挽袖,调色,提笔,作画。一场情景作画让人赏心悦目。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小武当,这个景点的名字很是有特色,也招人喜爱,这座三门四柱的石牌坊就叫小武当。前有石桥,中有青石牌坊,后有湖石假山群,特色有似于湖北武当山。牌坊后的假山群,堆叠自然,形象奇特,玲珑剔透,最大的湖石高达一丈多。假山间有石观音洞,俗呼“海潮观音”。今天古洞还在,佛像已不复存在。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深呼吸,用尽全力。想不到的是走过望苏台,看过小武当,在竹林深处又是另一番景象。幽深的小路,两旁的竹林散发着天然的氧气,空气清新,凉凉的秋风吹散了一切。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走过林荫小路,淡淡的茶香弥漫在空气里,在苏州饮茶,只知道洞庭的碧螺春,然而在苏州虎丘山的后山,有片茶园,种植着一种新茶叫“云岩”。据了解,“云岩”茶前身为历史上享有盛誉的“白云茶”,曾失传400多年。虎丘山风景区近年来引进了近万株与当年该树种相同的茶树,栽种于虎丘的十亩茶园中。漫步其中,赞叹于营造者之用心。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虎丘的前山后山真是判若两个世界。一个是尘世的,喧闹的,而另一个则是寂静的,超凡脱俗的。宝塔之古朴、园林之静幽,有着物我两忘的境界。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从后花园出来,坐上期待已久的马车,前往最后一个点,万景山庄。跟着马儿的铃铛声,一路穿梭在幽静的山间,感觉又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万景山庄里集中了苏派盆景精品600多盆,主要有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两个展示区域。苏派盆景是我国盆景的一个重要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近代又有较大的发展。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传统的树桩盆景讲究六台、三托、一顶。即左右两个枝条,加上后面一个枝条,由下而上,形成三个层次,最后在顶上再形成一片,所有的叶片均呈馒头状。这类盆景以扎为主,以剪为辅,工整、华贵。虽然不懂盆栽的艺术,但是看到有美感百思特网的东西总是能让人赞不绝口的。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烤鸭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酸菜鱼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窝窝头

千年斜塔,为谁而立「虎丘记」


一个上午足够逛遍虎丘山景区,景区内没有餐馆,只有小吃,所以午餐只能到景区外,如果想在景区多停留的话,一定要带点干粮哦。景区门口就要一些不错的餐厅可以选择,我们也是随意找了一家餐厅,随意点了几个常见的菜。

苏菜口味偏甜,食品品种繁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已有苏式菜肴、苏式卤菜、苏式面点、苏式糕点、苏式糖果、苏式蜜饯、苏州小吃、苏州糕团等12大类。推荐几种苏州招牌菜苏菜根据不同时节,特色菜肴也不尽相同——春有碧螺虾仁,笋腌鲜,夏有西瓜鸡、清炒三虾,秋有鲃肺汤、大闸蟹,冬则有母油鸡、青鱼甩水等。比较有名的属松鼠桂鱼、太湖三白、红汤面等。

关于作者:影画丹丹,同程旅游特约旅行家、签约验客达人;去哪儿聪明旅行家、试睡员;乐途专栏作家;搜狐自媒体;今日头条自媒体;新浪微博玩家;企鹅号自媒体等。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