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客家(客家山歌的简介)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源于畲族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客家山歌在其最后形成过程中,融化了畲、瑶、黎民歌。客家山歌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梅州、福建西部的上杭、广西的博白、江西南部的兴国等地。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客家山歌是客家 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继承了了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从题材内容看,包括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等。曲调丰富,主要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优美。各种歌词的结构大体相同,每首4句,每句7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
客家山歌的形成,首先应从秦朝说起,沿着客家人的足迹寻根探源,就可以摸清客家山歌的“身世”。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派赵佗率50万大军南下平定南越,这就是第一批由中原到南方的客家人。他们与本地的土著畲、瑶、黎等少数民族长时间的混居、通婚,慢慢被同化了,南北方言的混合,形成了客家山歌。客家话的形成过程。她们就是一对“双胞胎”。说到这里,我们首先列举畲族的《族源歌》为佐证:
一
驸马出朝到广东,携带三子女留言;
女招军丁为婚狼,名为志琛身姓钟。
二
畲家姓篮盘雷钟,四姓同为一祖宗;
盘狐世泽源流远,世代子孙传到今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梅州地区的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百思特网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百思特网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带双关,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由于劳动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生活的变化,以往促成唱山歌的种种环境随之起了变化,群众唱山歌的机会愈来愈少了。现在的青少年,从小没有受到山歌的薰陶,不了解山歌,不喜欢唱山歌、听山歌,也不会唱山歌。在广大城乡百思特网经常听到的山歌声,基本上都是喇叭里传出来的。现在的群众性山歌活动,唱歌的和听歌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少部分中年人。各地山歌腔调的优秀代表人物,大部分已经去世,他们歌唱的风格韵味已经失传,后人无人可及:还在世的也年事已高, 他们歌唱的风格韵味也濒临失传境地。四位山歌大师还健在的三人最年轻的也年近古稀,数十位山歌师中,没有一个青年人,不到十个中年人也是经过文化部门多年的栽培而成的。几十年来群众中已经没有自发涌现出山歌手了。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与日俱增。山歌的危机,是基础性的危机。多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也只是上热下冷(干部热群众冷、枝叶热根基冷),表面繁荣,对基础性的危机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如不采取有力的抢救保护措施,任凭山歌的生存空间遭到不断压缩,势必面临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