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3到6岁幼儿心理学)
郝老师 好园长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在怕,在怕什么呢?
怕,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以后不好教育;
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好,会输在起跑线上;
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能成材,辜负了家长的期望.......
无数的怕、怕、怕,使家长们陷入了教育孩子的困境之中。还没等孩子长大,父母们就失去了养育孩子的快乐,得到的,除了烦恼,就是痛苦。
一定程度上说,父母们的痛苦是自己找的。本来,孩子是天底下最天真无邪、最简单幼稚的人,可父母们出于种种教育的目的,给他们的成长平添了许多“问题”,制造了许多烦恼。可家长们却还在说:“孩子难管、难教、问题太多了..............”
我认为,“问题”一词是个非常含糊、难以把握的术语,人们经常出于不同的理由(而且常常是明显百思特网不合理的理由)将它应用于不同孩子身上。也就是说,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不可理解、不正常或不符合父母意图的情况时,父母就会给予关注、纠正与说教,认为这就是作为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先来谈谈“问题”——代沟
家长困惑:不跟孩子一起玩,家长很郁闷,孩子小时候,我经常带他去参加各种亲子活动,他也很依赖我,愿意跟我一起玩。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发现,我跟他是越来越玩不到一块了。他总是喜欢扮演一些动画片里的角色,我总觉得那些游戏太无聊而我希望他跟我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他却一点兴趣阿斗没有。这是不是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代沟啊》他才这么小,我们就有代沟,这可如何是好呢?
专家解惑:家长假玩,孩子真玩,不是代沟是代差家长被孩子要求玩,家长不会玩也不感兴趣;孩子被家长要求玩,孩子又不感兴趣。家长和孩子在玩的问题上,往往难以形成“无缝对接”。很多人认为,这是代沟,在我看来,这不是代沟,是代差。“沟”是不可逾越的,但“差”是可以缩小的,只要家长真正懂得了形成这种“代差”的原因,有意识地缩小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就一定能跟孩子玩到一起。否则,差距越来越大就真的会成为鸿沟了。
代差哪来的
形成代差的主要焦点,集中在大人的“玩’与孩子的“玩”动机不同上。孩子的 “玩” 源于天性,孩子天生好奇、喜欢探索,在玩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愿望,“玩”本身没有任何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功利性。对家长而言,“玩”却有太多人为刻意的因素在里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孩子的玩是“真玩”,家长的玩却成为一种”假玩”。真玩和假玩矛盾地出现了。自然也就形成了代差。
真玩和假玩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孩子真玩的虚构性与家长游戏的成人化
3-6岁年龄段的孩子,思维过程的特点是无意识占主导地位。他没有计划性,也设有目的性,他喜欢沉浸在自己想出未的游戏当中,玩的内容是随时随地的见景生情。在家长看来,孩子的游戏没有任何逻辑,甚至有时候是毫无道理的、没头没脑的瞎玩。家长当然不喜欢玩这种属于孩子的游戏。家长喜欢的游戏是按照自己的经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组织游戏内容,比如上山打老虎、抓大灰狼等一些故事,可是这些故事孩子们并不喜欢,倒不是因为这些故事太老套了,而是因为这些故事离生活太远,与孩子们的虚构世界完全脱节,如此一来,孩子和家长又怎么能玩到一起呢?
2 、孩子的感性模仿与家长的理性选择
孩子的玩,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孩子的模仿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具体”,感觉什么好玩就学什么,对什么好奇就学什么,他们对事物的模仿只是因为感觉好玩。比如,孩子子可能更喜欢《喜洋洋与灰太狼》 里好吃懒做的懒羊羊或是总是捉羊失败的灰太狼。而不是机智勇敢的喜羊羊。这种属于孩子的模仿,在家长的眼里看来往往是没有分辨能力的模仿。家长会说“这样的角色怎么能模仿呢”。家长的游戏更是从理性出发,总是希望让孩子去模仿一些正面的角色。家长出于理性选出来的角色却不一定是孩子感性上喜欢的,家长与孩子在 “玩” 的理念上就产生了矛盾。
3、 孩子玩的愉悦性与家长参与的知识性
对孩子天性而言,玩就是愉悦性的,孩子的玩没有直接目的性,没有任务,身心全都处于放松状态。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生活需要,又能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和参与的体验,这种体验给孩子无限的轻松,轻松之后产生的幸福、快乐满足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孩子对玩的追求是愉悦和全身心的放松,可是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希望利用一切时间,想尽办法在游戏中给孩子注入知识。家长这种知识化的游戏方法,其实上是一种强行的灌输。孩子不愿意玩这种游戏,不能说是家长做错了,只能说这样的游戏失去了游戏对孩子的真正意义。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假游戏,孩子怎么会愿意参与其中呢?
4、玩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主性与家长百思特网的命令性
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自主性,他们喜欢“角色扮演”,喜欢让游戏里面的角色听自己的指挥,在游戏中培养了“掌控感”。孩子体验到掌控的成就感,并喜欢自己做游戏的主人。家长的游戏中。却具有很强的命令性,游戏的角色由家长选定,家长还要像指挥官一样,要求孩子怎么做、做什么,家长就成了游戏的主人。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所以孩子和家长也就玩不到一起去了 。
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可以使孩子和家长在情感上连接得更紧密,家长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孩子可以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彼此沟通无障碍;家长之间更容易达成教育共识,彼此不再发生矛盾和冲突,使家庭更和谐。孩子和家长一起玩,孩子的成长需要得到满足,能够产生更好的动机,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机,孩子会更爱思考,更有创造力,更爱玩、更会玩,也更聪明。 “消除代差有妙招” 将教会家长如何才能跟孩子玩到一起去。
1、问一问,想一想,动一动,发现孩子玩的特点
跟孩子一起玩,就要了解孩子玩的特点。首先,家长要花费一点时间去问一问: 孩子为什么喜欢玩这个游戏,为什么不喜欢玩那个游戏?了解孩子玩的动机和特点,家长就可以顺应孩子,找到适应孩子喜欢的游戏,针对他的特点对他施加影响,这样给孩子提供的游戏才会是孩子最喜欢的,对孩子施加的影响也是最有效的。
了解孩子的游戏动机以后,家长不要总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中止孩子的游戏,而是要动脑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在孩子现在玩的基础上,给他一个推力,激发他的创造力,让他玩得更有新意?这样可以起到让孩子更好的学习的效果。
家长要跟孩子玩到一起去,只是了解孩子的游戏特点给一点智力支持是不够的,要想玩得好,玩得和谐,最重要的还是要动一动,即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与孩子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这样做,除了可以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也可以让自己逐渐变老的、已经衰落的生命变得年轻而有童心。跟孩子一起快乐地玩,快乐孩子也是快乐自己。
2、愿陪玩,会陪玩,做智慧的陪玩,当好孩子的,小玩伴。
现在的家长都很忙,每天要工作、要生活,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当好孩子的玩伴还真是不容易。首先家长必须愿意在百忙之中拿出一点时间跟孩子一起玩。时间总是很紧,事情总是很多,但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还是应当在百忙中每天抽出一个或者半个小时陪孩子玩一会儿,也是给自己躁动的心注入一点 “安定剂” ,让自己沉静下来。
在有限的时间里陪孩子玩好,可不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至少家长要学会陪孩子玩。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家长要从中学会给自己找到合适的角色。为了给孩子表达心灵愿望的机会,家长不妨选择一个小角色,满足一下孩子的占有欲和掌控心。当然,会陪玩也不是听之任之,孩子的游戏是随意的、自然的,也会流露出孩子的一些成长特点。玩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引导和建议,让孩子的玩更有意义,更有智慧。
3、练习学着玩,“假玩”变真玩
跟孩子一起玩是很多家长的愿百思特网望,可是家长还是担心自己不会玩。玩是艺术,玩也是智慧,而且玩是可以习得的。不会玩的家长也不要着急,只要肯在活动中学习和孩子一起动一动,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练习学着玩,就一定可以学会玩。
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不要三分钟热血,需要每天坚持,也不要把玩看作一项任务或是负担。跟子一起玩,是一种生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天伦之乐,“坚持、坚持、再坚持”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必要条件,坚持和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也是一个练习自己毅力的过程。
玩的本身是件快乐的事情,真正投入其中,家长会发现,玩着玩着自己就变成小孩子了。当自己的童心完全释放出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很好地跟孩子玩到一起了。
聪明的父母“真会玩儿”,不聪明的父母“假会玩儿”,学会亲子一起玩儿,就是会陪孩子快乐成长!
下载好园长社区APP
为幼教人赋能,让办园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