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波斯卡(辛波斯卡最著名的 7 首诗)
1923年的今天,辛波斯卡生于波兰
她擅长以幽默的口吻描述严肃的主题
发掘日常生活中细微事物之间的关联
1996年,辛波斯卡获诺贝尔文学奖
授奖辞中写道:
“通过精确的反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
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段中。”
在辛波斯卡96周年诞辰纪念日这天
一起来回顾她平静而诗意的一生
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
波兰女诗人,翻译家,波兰最受欢迎的诗人
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被誉为“诗歌界的莫扎特”
1923年7月2日
辛波斯卡出生于波兰小镇科尼科(Kornik)
她很喜欢读书,五岁就开始写儿童诗
父亲是她第一个热心的读者
他1936年就去世了
1931年,辛波斯卡八岁
全家人移居到波兰南部的城市克拉科夫
她在这里上完了小学
随后进入一所修道院学校学习
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她只能在一家地下学校获取毕业的文凭
直到1945年,才进入雅格隆尼安大学修习社会学和波兰文学
同年发表处女作《我搜寻词语》
并认识了诗人亚当符沃德克
两人迅速陷入爱情,于1948年结婚
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六年后走到了尽头
幸运的是,她后来遇到作家科尔内尔费利波维奇
对此,辛波斯卡曾饱含深情地写道:
一见钟情
他们两人都深信
一种突然的激情使他们结合在一起。
这样的信念是美丽的,
但犹疑不定更为美丽。
如果从未相遇,他们确信,
他们之间将什么也不会发生。
然而,从街道、楼梯、走廊传来的词语在说着什么?
也许,他们已无数次擦身而过?
我想问一问他们
是否已不再记得——
在某扇旋转门里
在瞬间,他们曾看见彼此的面容?
也许,在人群中,曾低声说“对不起”?
在电话里,不经意地说过“打错了”?——
然而,我知道答案。
是的,他们已忘却。
他们如此惊异,多年来,
机遇一直
摆弄着他们。
机遇还没有准备好
去成为他们的命运,
它将他们推近,又驱使他们分离,
它挡住他们的去路,
随后又闪到一边,
屏住了窃笑。
曾经有过一些迹象与征兆,
但他们未能解读。
也许是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个星期二,
一片树叶
从一人的肩上飘至另一人的肩上。
一件东西掉了,又被捡起。
谁知道呢,也许是那只球,消失于
儿时的灌木丛?
门把上,门铃上,
一人先前的触痕被另一人的
覆盖。
他们寄存的箱子并排在一起。
有一个晚上,也许,他们做着相同的梦,
到了早上,却不再清晰。
每一个开端
仅仅是延续,总之,
事件之书
总是从中途开启。
胡桑 译
在1953年至1981年期间
辛波斯卡担任克拉科夫《文学生活》
周刊的诗歌编辑和专栏作家
日子缓慢而平静
阅读、观察、沉思、写诗和撰写书评
对一个诗人来说,还有比这更幸福的生活吗?
瑞典学院院士布里吉塔特罗泽克夫人
这样评价辛波斯卡
“
把诗歌当做生命的回答,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和责任的语言工作的方式。
”
种种可能
我偏爱电影。
我偏爱猫。
我偏爱华尔塔河沿岸的橡树。
我偏爱狄更斯胜过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偏爱我对人群的喜欢
胜过我对人类的爱。
我偏爱在手边摆放针线,以备不时之需。
我偏爱绿色。
我偏爱不把一切
都归咎于理性的想法。
我偏爱例外。
我偏爱及早离去。
我偏爱和医生聊些别的话题。
我偏爱线条细致的老式插画。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
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我偏爱,就爱情而言,可以天天庆祝的
不特定纪念日。
我偏爱不向我做任何
承诺的道德家。
我偏爱狡猾的仁慈胜过过度可信的那种。
我偏爱穿便服的地球。
我偏爱被征服的国家胜过征服者。
我偏爱有些保留。
我偏爱混乱的地狱胜过秩序井然的地狱。
我偏爱格林童话胜过报纸头版。
我偏爱不开花的叶子胜过不长叶子的花。
我偏爱尾巴没被截短的狗。
我偏爱淡色的眼睛,因为我是黑眼珠。
我偏爱书桌的抽屉。
我偏爱许多此处未提及的事物
胜过许多我也没有说到的事物。
我偏爱自由无拘的零
胜过排列在阿拉伯数字后面的零。
我偏爱昆虫的时间胜过星星的时间。
我偏爱敲击木头。
我偏爱不去问还要多久或什么时候。
我偏爱牢记此一可能——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陈黎 张芬龄 译
她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普通而细微的事物
专注于它们突然向彼此敞开的瞬间
体悟永恒和无限充满心灵的感动和欣喜
过着一种静默的、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这首《墓志铭》里
她仿佛站在时间外面
观看自己朴素而充满奇迹的一生
墓志铭
这里躺着,像逗点般,一个
旧派的人。她写过几首诗,
大地赐她长眠,虽然她生前
不曾加入任何文学派系。
她墓上除了这首小诗,牛蒡
和猫头鹰外,别无其它珍物。
路人啊,拿出你提包里的计算机,
思索一下辛波丝卡的命运。
陈黎 张芬龄 译
她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辞中写道:
“
没有任何事物是寻常或正常的──任何一个石头及其上方的任何一朵云;任何一个白日以及接续而来的任何一个夜晚;尤其是任何一种存在,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存在。
”
这种对存在的领悟和洞察
对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同情
赋予她理性、谦卑、宽容而略带悲伤的语调
在一颗小星下
我为把偶然称为必然而向它道歉。
万一我错了,我就向必然道歉。
请别生气,幸福,如果我将你占为己有。
死者,但愿你容忍这一切,我的记忆正在枯萎。
每一秒钟我都忽视了整个世界,于是,我向时间道歉。
我为将新欢当成初恋而向旧爱道歉。
原谅我,远方的战争,原谅我将鲜花带回了家中。
原谅我,外露的伤口,原谅我刺破了自己的手指。
我为小步舞曲唱片而向在深渊里呼喊的人道歉。
今天,清晨五点我仍在熟睡,为此我向等候在火车站的人道歉。
宽恕我,被追逐的希望,宽恕我一再地大笑。
宽恕我,沙漠,宽恕我未能及时带来一匙清水。
还有你,猎鹰,这些年你依然如故,在同一个笼子,
在空中,你的目光凝固在一处,
原谅我,即使你变成标本。
我为桌子的四条腿而向被砍倒的树木道歉。
我为小回答而向大问题道歉。
真理,请不要太在意我。
尊严,请对我大度些。
容忍我,哦,神秘的存在,容忍我拆掉了你裙摆上偶然的针线。
灵魂,请别指责我偶尔才拥有你。
我向所有事物道歉,我不能随时到达每一个地方。
我向所有人道歉,我无法成为每一个男人和女人。
我知道,只要我活着,就不能变得公正,
因为,我是我自己的障碍。
言语,不要怪罪我借用了庄严的词句,
又竭尽全力让它们变得轻盈。
胡桑/译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段话:
“
倘若一个人对一朵花情有独钟,而那花在浩瀚的星河中,是独一无二百思特网的,那么,他只要仰望繁星点点,就心满意足了。他会喃喃自语:‘我的花就在星河的某个角落……’可是,这花一旦被羊吃掉了,一瞬间,所有星星都将随之黯淡无光……那你也认为这不重要吗?
”
在辛波斯卡的诗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
对个体独特性的尊重和守护
每个人都能在她的诗中辨认出自己
企 图
哦,甜美的短歌,你真爱嘲弄我,
因为我即便爬上了山丘,也无法如玫瑰般盛开。
只有玫瑰才能盛开如玫瑰,别的不能。那毋庸置疑。
我企图生出枝叶,长成树丛。
我摒住呼吸——为求更快蜕化成形
等候自己开放成玫瑰。
甜美的短歌,你对我真是无情:
我的躯体独一无二,无可变动,
我来到这儿,彻彻底底,只有一次。
陈黎 张芬龄 译
对爱和想象力的信任
也是促成辛波斯卡取得诸多成就的因素之一
她在《诗人与世界》里说:
“
大体而言,灵感不是诗人或艺术家的专属特权;现在,过去和以后,灵感总会去造访某一群人──那些自觉性选择自己的职业并且用爱和想象力去经营工作的人。
”
她想通过诗歌
把读者从庸常生活里拯救出来
唤醒他们感受、想象和爱的天性
不期而遇
我们彼此客套寒暄,
并说这是多年后难得的重逢。
我们的老虎啜饮牛奶。
我们的鹰隼行走于地面。
我们的鲨鱼溺毙水中。
我们的野狼在开着的笼前打哈欠。
我们的毒蛇已褪尽闪电,
我们的猴子已摆脱灵感,
我们的孔雀已宣布放弃羽毛。
蝙蝠——距今已久——已飞离我们发间。
在交谈中途我们哑然而对,
无可奈何地微笑。
我们的人
相互都不会交谈。
陈黎 张芬龄 译
但是爱有时也会成为束缚,是不自由的
所以她喜欢那些自己“不爱”的人
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
辛波斯卡是宁静的、幸福的
没有任何负担
然而一个温柔而敏感的心灵总会感到愧疚
因而了解“爱无法了解的事物”
原谅“爱无法原谅的事物”
致谢函
我亏欠那些
我不爱的人甚多。
另外有人更爱他们
让我宽心。
很高兴我不是
他们羊群里的狼。
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宁静,
我感到自由,
那是爱无法给予
和取走的。
我不会守着门窗
等候他们。
我的耐心
几可媲美日晷仪,
我了解
爱无法理解的事物,
我原谅
爱无法原谅的事物。
从见面到通信
不是永恒,
只不过几天或几个星期。
和他们同游总是一切顺心,
听音乐会,
逛大教堂,
饱览风景。
当七座山七条河
阻隔我们,
这些山河在地图上
一目了然。
感谢他们
让我生活在三度空间里,
在一个地平线因变动而真实,
既不抒情也不矫饰的空间。
他们并不知道
自己空着的手里盛放了好多东西。
“我不亏欠他们什么,”
对此公开的问题
爱会如是说。
陈黎 张芬龄 译
1996年辛波斯卡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是:
“
通过精确的反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段中。
”
她通过发掘日常事物之间
隐秘存在的广阔联系
而将自己深邃智慧的精神世界展现出来
同时又从这无限宽广的维度
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心灵
这是诗的秘密
也可能是辛波斯卡深受读者喜欢的原因
1923年的今天,辛波斯卡生于波兰
她擅长以幽默的口吻描述严肃的主题
发掘日常生活中细微事物百思特网之间的关联
1996年,辛波斯卡获诺贝尔文学奖
授奖辞中写道:
“通过精确的反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
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段中。”
在辛波斯卡96周年诞辰纪念日这天
一起来回顾她平静而诗意的一生
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
波兰女诗人,翻译家,波兰最受欢迎的诗人
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被誉为“诗歌界的莫扎特”
1923年7月2日
辛波斯卡出生于波兰小镇科尼科(Kornik)
她很喜欢读书,五岁就开始写儿童诗
父亲是她第一个热心的读者
他1936年就去世了
1931年,辛波斯卡八岁
全家人移居到波兰南部的城市克拉科夫
她在这里上完了小学
随后进入一所修道院学校学习
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她只能在一家地下学校获取毕业的文凭
直到1945年,才进入雅格隆尼安大学修习社会学和波兰文学
同年发表处女作《我搜寻词语》
并认识了诗人亚当符沃德克
两人迅速陷入爱情,于1948年结婚
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六年后走到了尽头
幸运的是,她后来遇到作家科尔内尔费利波维奇
对此,辛波斯卡曾饱含深情地写道:
一见钟情
他们两人都深信
一种突然的激情使他们结合在一起。
这样的信念是美丽的,
但犹疑不定更为美丽。
如果从未相遇,他们确信,
他们之间将什么也不会发生。
然而,从街道、楼梯、走廊传来的词语在说着什么?
也许,他们已无数次擦身而过?
我想问一问他们
是否已不再记得——
在某扇旋转门里
在瞬间,他们曾看见彼此的面容?
也许,在人群中,曾低声说“对不起”?
在电话里,不经意地说过“打错了”?——
然而,我知道答案。
是的,他们已忘却。
他们如此惊异,多年来,
机遇一直
摆弄着他们。
机遇还没有准备好
去成为他们的命运,
它将他们推近,又驱使他们分离,
它挡住他们的去路,
随后又闪到一边,
屏住了窃笑。
曾经有过一些迹象与征兆,
但他们未能解读。
也许是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个星期二,
一片树叶
从一人的肩上飘至另一人的肩上。
一件东西掉了,又被捡起。
谁知道呢,也许是那只球,消失于
儿时的灌木丛?
门把上,门铃上,
一人先前的触痕被另一人的
覆盖。
他们寄存的箱子并排在一起。
有一个晚上,也许,他们做着相同的梦,
到了早上,却不再清晰。
每一个开端
仅仅是延续,总之,
事件之书
总是从中途开启。
胡桑 译
在1953年至1981年期间
辛波斯卡担任克拉科夫《文学生活》
周刊的诗歌编辑和专栏作家
日子缓慢而平静
阅读、观察、沉思、写诗和撰写书评
对一个诗人来说,还有比这更幸福的生活吗?
瑞典学院院士布里吉塔特罗泽克夫人
这样评价辛波斯卡
“
把诗歌当做生命的回答,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和责任的语言工作的方式。
”
种种可能
我偏爱电影。
我偏爱猫。
我偏爱华尔塔河沿岸的橡树。
我偏爱狄更斯胜过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偏爱我对人群的喜欢
胜过我对人类的爱。
我偏爱在手边摆放针线,以备不时之需。
我偏爱绿色。
我偏爱不把一切
都归咎于理性的想法。
我偏爱例外。
我偏爱及早离去。
我偏爱和医生聊些别的话题。
我偏爱线条细致的老式插画。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
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我偏爱,就爱情而言,可以天天庆祝的
不特定纪念日。
我偏爱不向我做任何
承诺的道德家。
我偏爱狡猾的仁慈胜过过度可信的那种。
我偏爱穿便服的地球。
我偏爱被征服的国家胜过征服者。
我偏爱有些保留。
我偏爱混乱的地狱胜过秩序井然的地狱。
我偏爱格林童话胜过报纸头版。
我偏爱不开花的叶子胜过不长叶子的花。
我偏爱尾巴没被截短的狗。
我偏爱淡色的眼睛,因为我是黑眼珠。
我偏爱书桌的抽屉。
我偏爱许多此处未提及的事物
胜过许多我也没有说到的事物。
我偏爱自由无拘的零
胜过排列在阿拉伯数字后面的零。
我偏爱昆虫的时间胜过星星的时间。
我偏爱敲击木头。
我偏爱不去问还要多久或什么时候。
我偏爱牢记此一可能——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陈黎 张芬龄 译
她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普通而细微的事物
专注于它们突然向彼此敞开的瞬间
体悟永恒和无限充满心灵的感动和欣喜
过着一种静默的、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这首《墓志铭》里
她仿佛站在时间外面
观看自己朴素而充满奇迹的一生
墓志铭
这里躺着,像逗点般,一个
旧派的人。她写过几首诗,
大地赐她长眠,虽然她生前
不曾加入任何文学派系。
她墓上除了这首小诗,牛蒡
和猫头鹰外,别无其它珍物。
路人啊,拿出你提包里的计算机,
思索一下辛波丝卡的命运。
陈黎 张芬龄 译
她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辞中写道:
“
没有任何事物是寻常或正常的──任何一个石头及其上方的任何一朵云;任何一个白日以及接续而来的任何一个夜晚;尤其是任何一种存在,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存在。
”
这种对存在的领悟和洞察
对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同情
赋予她理性、谦卑、宽容而略带悲伤的语调
在一颗小星下
我为把偶然称为必然而向它道歉。
万一我错了,我就向必然道歉。
请别生气,幸福,如果我将你占为己有。
死者,但愿你容忍这一切,我的记忆正在枯萎。
每一秒钟我都忽视了整个世界,于是,我向时间道歉。
我为将新欢当成初恋而向旧爱道歉。
原谅我,远方的战争,原谅我将鲜花带回了家中。
原谅我,外露的伤口,原谅我刺破了自己的手指。
我为小步舞曲唱片而向在深渊里呼喊的人道歉。
今天,清晨五点我仍在熟睡,为此我向等候在火车站的人道歉。
宽恕我,被追逐的希望,宽恕我一再地大笑。
宽恕我,沙漠,宽恕我未能及时带来一匙清水。
还有你,猎鹰,这些年你依然如故,在同一个笼子,
在空中,你的目光凝固在一处,
原谅我,即使你变成标本。
我为桌子的四条腿而向被砍倒的树木道歉。
我为小回答而向大问题道歉。
真理,请不要太在意我。
尊严,请对我大度些。
容忍我,哦,神秘的存在,容忍我拆掉了你裙摆上偶然的针线。
灵魂,请别指责我偶尔才拥有你。
我向所有事物道歉,我不能随时到达每一个地方。
我向所有人道歉,我无法成为每一个男人和女人。
我知道,只要我活着,就不能变得公正,
因为,我是我自己的障碍。
言语,不要怪罪我借用了庄严的词句,
又竭尽全力让它们变得轻盈。
胡桑/译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段话:
“
倘若一个人对一朵花情有独钟,而那花在浩瀚的星河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他只要仰望繁星点点,就心满意足了。他会喃喃自语:‘我的花就在星河的某个角落……’可是,这花一旦被羊吃掉了,一瞬间,所有星星都将随之黯淡无光……那你也认为这不重要吗?
”
在辛波斯卡的诗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
对个体独特性的尊重和守护
每个人都能在她的诗中辨认出自己
企 图
哦,甜美的短歌,你真爱嘲弄我,
因为我即便爬上了山丘,也无法如玫瑰般盛开。
只有玫瑰才能盛开如玫瑰,别的不能。那毋庸置疑。
我企图生出枝叶,长成树丛。
我摒住呼吸——为求更快蜕化成形
等候自己开放成玫瑰。
甜美的短歌,你对我真是无情:
我的躯体独一无二,无可变动,
我来到这儿,彻彻底底,只有一次。
陈黎 张芬龄 译
对爱和想象力的信任
也是促成辛波斯卡取得诸多成就的因素之一
她在《诗人与世界》里说:
“
大体而言,灵感不是诗人或艺术家的专属特权;现在,过去和以后,灵感总会去造访某一群人──那些自觉性选择自己的职业并且用爱和想象力去经营工作的人。
”
她想通过诗歌
把读者从庸常生活里拯救出来
唤醒他们感受、想象和爱的天性
不期而遇
我们彼此客套寒暄,
并说这是多年后难得的重逢。
我们的老虎啜饮牛奶。
我们的鹰隼行走于地面。
我们的鲨鱼溺毙水中。
我们的野狼在开着的笼前打哈欠。
我们的毒蛇已褪尽闪电,
我们的猴子已摆脱灵感,
我们的孔雀已宣布放弃羽毛。
蝙蝠——距今已久——已飞离我们发间。
在交谈中途我们哑然而对,
无可奈何地微笑。
我们的人
相互都不会交谈。
陈黎 张芬龄 译
但是爱有时也会成为束缚,是不自由的
所以她喜欢那些自己“不爱”的人
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
辛波斯卡是宁静的、幸福的
没有任何负担
然而一个温柔而敏感的心灵总会感到愧疚
因而了解“爱无法了解的事物”
原谅“爱无法原谅的事物”
致谢函
我亏欠那些
我不爱的人甚多。
另外有人更爱他们
让我宽心。
很高兴我不是
他们羊群里的狼。
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宁静,
我感到自由,
那是爱无法给予
和取走的。
我不会守着门窗
等候他们。
我的耐心
几可媲美日晷仪,
我了解
爱无法理解的事物,
我原谅
爱无法原谅的事物。
从见面到通信
不是永恒,
只不过几天或几个星期。
和他们同游总是一切顺心百思特网,
听音乐会,
逛大教堂,
饱览风景。
当七座山七条河
阻隔我们,
这些山河在地图上
一目了然。
感谢他们
让我生活在三度空间里,
在一个地平线因变动而真实,
既不抒情也不矫饰的空间。
他们并不知道
自己空着的手里盛放了好多东西。
“我不亏欠他们什么,”
对此公开的问题
爱会如是说。
陈黎 张芬龄 译
1996年辛波斯卡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是:
“
通过精确的反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段中。
”
她通过发掘日常事物之间
隐秘存在的广阔联系
而将自己深邃智慧的精神世界展现出来
同时又从这无限宽广的维度
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心灵
这是诗的秘密
也可能是辛波斯卡深受读者喜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