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荀彧(如何评价荀彧?)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本期《莫说三国》我们聊聊谁是三国曹魏麾下的第一的谋主?
要说起三国第一谋主这个话题,无论是曹操麾下的王佐之才荀彧,鬼才郭嘉,毒士贾诩,还是刘备帐下的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还是东吴周瑜、鲁肃都有势力进行角逐。
但是熟悉以史为鉴风格的朋友都知道,如果说这个话题,不论是把谁放到第一,都会陷入尊刘贬曹,或者尊曹贬刘的口水战。所以我们这次只聊聊曹操麾下的第一谋主,这个虽然有争议,但是我们要拿出经典及权威著作《三国志》来讲证据,大家看完就没有异议了。
开门见山的说:荀彧就是曹操麾下五大谋士之首,是曹操排名第一的谋主。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荀彧是三国时期最顶级的谋士。
荀彧是三国时期最顶级的内政人才。
荀彧拥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
荀彧还有着显赫的身世,高尚的情操,高贵的品德……
在以史为鉴看来,荀彧无论是历史还是游戏中,都是是三国时期最值得拥有的顶级人才。
荀彧的传记以顺序而言,在《三国志》中可以说是在所有臣子里排名第一,仅次于曹魏诸位皇帝、后妃、曹氏夏侯氏皇族以及割据诸侯。
荀彧年轻的时候被称为王佐之才,他很早就看出天下大乱的迹象,并且家乡颍川将是四战之地。于是把家人都带到河北避祸。
袁绍占据河北后,荀彧的弟弟荀湛,以及颍川老乡辛评、郭图都觉得袁绍四世三公,是最有可能笑到最后的。但是荀彧觉得袁绍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于是就抛下袁绍投奔曹操。
曹操大喜,称荀彧是“吾之子房”,并且马上任命荀彧为自己的司马,是二把手的存在,这一年荀彧百思特网29岁。
后来荀彧一直为了曹操尽心尽力,也成为曹操麾下最受信任的谋主和内政大臣。
在张邈叛乱中,荀彧帮助曹操守住最后的三县之一。在汉献帝东迁时,又是荀彧首先要求曹操接纳汉献帝,占据政治大义。在和袁绍作战时,曹操势弱,大家人心惶惶,还是荀彧首先提出四胜四败说,帮助曹操坚定信心。
荀彧这么出色,曹操还把自己女儿嫁给荀彧长子,以示亲近之意。
但是等到建安十七年年初,曹操南征北战平定了大部分的割据势力,也已经走到了人臣的最巅峰。当时汉献帝下诏曹操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然后曹操接着平定了马超,再次击败了孙权,这个时候有些人建议曹操功劳极大,应该被封为国公,加九锡。
这可以说是曹魏替代刘汉的先兆。毕竟历史上王莽二百年前刚刚这么干过一次。
而荀彧则是忠于汉室的,在荀彧心中,弃袁绍而投奔曹操就是他看清楚了袁绍一是能力不足,二是袁绍野心代汉。所以荀彧投靠了乱世之中最有可能平定天下的英雄豪杰--曹操!
而曹操也的确没有让荀彧失望,不但以弱胜强,击败了吕布、百思特网袁绍等大敌,还把汉献帝从衣食无着,性命堪忧的窘迫地步中解救出来。
但是曹魏战争集团这个巨兽最终成长到了谁也无法撼动的情况,曹操也许自己不想称帝,但整个曹魏集团中的许多人都在推动曹操向上走。
于是曹操就拿加爵为国公这事秘密咨询荀彧,也是最后试探一下荀彧的想法。
荀彧从29岁一直到50岁,跟着曹操足足21年,曹操多少大事件都是荀彧出谋划策,连杨修都能清晰的掌握曹操心思,荀彧哪能不知道曹操的真实想法呢?
但是荀彧跟着曹操走,这是背叛了自己的初心。要不跟着曹操走,这就背离了自己的道义。荀彧万般苦恼,但是放弃任何一个都是如同放弃了自己的性命。最终荀彧跟曹操说,你起兵不就是为了匡扶朝廷,拯救黎民吗?不宜如此。
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这番话让曹操很不爽,于是曹操逐渐抛弃了相伴自己二十年的亲密战友,在曹操南下征讨孙权时,将荀彧放在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上,让他去慰问士兵。
据《三国百思特网志》记载荀彧忧愤之下,英年早逝,年仅五十岁。但是《资治通鉴》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荀彧是喝药自杀!
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可能是陈寿写《三国志》时主流观念还是尊曹,于是替曹操掩饰了一下,而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时,社会环境开始向尊刘贬曹过渡,于是直接说荀彧是希望破灭后自杀的。
这样一位天才的陨落在我看来和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是同等级别的。
司马光也在荀彧死后写了一段话,评价荀彧在举贤任能、训练士卒、临时决断、化乱为治上和管仲起名,而且管仲最早没有辅佐公子纠,反而叛变投靠了齐桓公这是他的污点;荀彧最后能为大汉而死,这种大仁大义是超越了管仲的。
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每次读《资治通鉴》的时候,读到这里真是感慨造化弄人。
而作为宋代著名的才子,作者司马光亲笔所写的评论也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