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孟尝君有哪些秘诀?)
窗外,桃红柳绿,一片姹紫嫣红;屋檐下,燕子叽喳忙碌,衔泥筑巢。
明媚的春光下,孟尝君泡了一壶清茶,邀来几位年长的门客,闲坐畅聊。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爬坡过坎时,疾风骤雨,乱云飞渡;一旦成功跨越,则云淡风轻,闲庭信步。
如今,出任齐相的孟尝君,颇有几分功成名就的恬淡自得。面对几位年长门客,他一如过去恭敬地请教:“希望听听各位长者建议,有没有什么办法补救我的过失?”
其中一个人说:“天下任何诸侯,如果有谁敢侵犯您,臣下请求用我的血溅洒在他的衣襟上。”
门人田瞀说:“凡是车辆所能到达的地方,请允许我去掩盖您的短处,颂扬您的长处。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和万辆兵车的相国,他们都想得到您,迫不及待地想重用您。”
门人胜酱说:“臣下希望用您府库的财物,收罗天下的士人,能够帮您解决疑难应付突然变故,就像魏文侯有田子方和段干木一样。这就是臣下为您所采取的办法了。”
孟尝君一边听着,一边细品清茶,嘴角露出满意地微笑:有如此得力人才,夫复何求百思特网?……
孟尝君,名田文。他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是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对孟尝君,三国曹植如是评价:“若夫田文、无忌之畴,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
任正非曾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抢人就是抢未来。什么都可以缺,人才不能缺。
既然如是。当人才来敲门,我们应该用人唯贤,知人善用呢?孟尝君的用人理念,暗含着不少时下流行的用人准则,或许可为借鉴。
孟尝君养士
留下哪些门人?遵循“78:22法则”
人的能力是多维度的,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堪用之才,必须抓住其关键品质。
一、案例: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猕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
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刘向《战国策》
孟尝君有个门人,孟尝君不敬重他,想要赶他走。
鲁连对孟尝君说:猿猴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上,那么它们就不如鱼鳖;经历险阻攀登危岩,那么千里马就不如狐狸。曹沫高举三尺长的宝剑劫持齐桓公,一军人马都不如他的威力;假如曹沫放下三尺长剑,而拿起锄草用具与农夫在田地中干活,那么他就赶不上农夫。”
“因此做事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就是圣明的尧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如今让人干他不会干的,干不来就认为他不才;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做不来就认为他笨拙。笨拙的就斥退他,不才的就抛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相处的人,将来又要互相伤害报仇,难道不是为世人立了一个戒条吗!”
孟尝君说:“好。”于是就不驱逐那个门人了。
二、规律:“78:22法则”
善于经商的犹太人,遵循着一个基础法则:“78:22法则”,并称之为宇宙的大法则。
空气中百思特网,氮气占比为78%,氧气占比为22%;人体中,是由78%的水,及22%的其他物质所构成;银行业中,“借款的人”与“放款的人”的比例是22:78……因此,犹太人认为,只要按照这个原则经商处事,就绝不会吃亏。
之后,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利度?帕累托进行归纳,提出“帕累托定律”,主张:以一个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
三、应用百思特网:将关键优点最大化
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数,即能控制全局。“78:22法则”,在用人制度中同样有其重要意义:只要发挥出少数重要因子的作用,就能做到人尽其才。
孟尝君对其门人,没有一刀切,设置唯一量化的标杆,而是在应用中进行比较鉴别,发现门人所拥有的真正潜在优势。
人无完人。有些人也许在大多数领域表现平平,但可能在某个领域能力突出,可称之为专家。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奇效。——《曾文正公全集》
意思是,即便这是一味良药,如果吃得不对症,也不管用;即便这是一个贤才,让他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可能还不如普通人。在适当的时机,适合的事务上,平凡之才用好了,也能出神奇之成效。
所以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就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下属最关键的优秀特质,把这一点用好,即可。
孟尝君
怎么提高运行效率?用好“异性相吸原理”
为什么有的公司运行效率高,团队凝聚力强?可能关键是其很好地运用了“异性相吸原理”,通过调整,让团队成员更倾向于互补与协作,自然实现效率的倍增。
一、案例: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或以问孟尝君曰:“为君舍人而内与夫人相爱,亦甚不义矣,君其杀之。”君曰:“睹貌而相悦者,人之情也,其错之勿言也。”
居期年,君召爱夫人者而谓之曰:“子与文游久矣,大官未可得,小官公又弗欲。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于卫甚重。
齐、卫之交恶,卫君甚欲约天下之兵以攻齐。是人谓卫君曰:“孟尝君不知臣不肖,以臣欺君。且臣闻齐、卫先君,刑马压羊,盟曰:‘齐、卫后世无相攻伐,有相攻伐者,令其命如此。’今君约天下之兵以攻齐,是足下倍先君盟约而欺孟尝君也。愿君勿以齐为心。君听臣则可;不听臣,若臣不肖也,臣辄以颈血湔足下衿。”卫君乃止。
齐人闻之曰:“孟尝君可语善为事矣,转祸为功。”
——刘向《战国策》
有个门人,爱上了孟尝君的老婆。有人得知后给孟尝君打了小报告:“食君之禄,却爱君之夫人,此人也太不够义气了,阁下何不杀了他?”孟尝君说:“悦人之貌,渐生爱心,此亦人之常情,你可不要再提此事啦。”
过了一年,孟尝君召见了那个想挖墙脚的门人,对他说:“你在我处时日也不算短了,一直未能为先生觅到好职位。小官职先生又会不屑一顾,田文又不敢委屈大才,恰好如今的卫君与田文是布衣之交,田文愿替先生准备车马钱币报效卫君。”这个门客去到卫国以后,很受卫君的看重。
后来齐、卫两国关系一度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卫君极想纠集诸侯进攻齐国。这时那个门客站出来对卫君说:“臣本是无才无德之人,孟尝君把臣推荐于王。臣曾闻先王之事,过去齐、卫两国君王杀马宰羊,彼此立下盟约:‘齐、卫子孙,不得刀兵相向,若违背誓言出兵攻伐的,下场有如此马此羊!’”
“如今大王约集诸侯,准备进攻齐国,正是违背先君盟约,也骗了孟尝君。臣希望大王息怒,不要再计划伐齐的事了!大王听从臣的劝告也就罢了,如若不听,像臣这样不肖的,也会把自己颈项之血溅在您的衣襟之上!”卫君于是打消了伐齐的念头。
齐人听到这件事,都赞叹道:“孟尝君把人用到了点子上,因此能够转危为安。”
二、规律:“异性相吸原理”
异性之间,会相互产生吸引力和激发力,从而使人获得一种愉悦感,进而激发出强劲的行动力和创造力,对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异性相吸原理”。
《战国策》中说:睹貌而相悦者,人之情也。
假如某个工作环境中,全部都是男性,或者全部都是女性。不管工作条件多么优越,其效率必定打折扣。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同性相斥必定导致工作中出现诸多的内耗和疲态。
在男女搭配的环境中。出于本能,在与异性接触中,人们会潜意识地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以取悦对方。
这种思维,会不知不觉让员工彼此实现一种互补、约束和激励。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地工作氛围,使员工充分发掘、表现出自身潜力,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异性相吸原理”,其本质,就是消除对立,促进互补。这种原则同样可以用以消除同龄、同行、同层次之间的对立,提升整体效率。
三、应用:消除对立,合理分层
孟尝君的门人,虽然用错了“两性相吸原理”,吸引了领导老婆。撇开道德因素不谈,仅从管理方面来看,该门人在吸引异性过程中,已经充分展现出其才能和潜力,从而成功引起领导“重视”。
为了避免同性之间的争斗,孟尝君将这个门人推荐给卫国,从而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发展,进而起到彼此互助的效果。
本来是内耗,有人建议杀掉该门人。但孟尝君却采取调整结构的方法,将此门人换到其他领域,反倒化敌为友,为自己增加了一个可靠支持者。
所以,在团队调整中,适当地注意性别、年龄、知识技能等领域的结构,做到分层、分梯次,就能更好地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春秋战国门客
怎么让团队充满紧迫感?用好“鲶鱼效应”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永远保有一颗赤子之心,永远朝气蓬勃、充满自信。而不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呈现出一片冷漠消沉之气。
如何避免?那就需要引入“鲶鱼效应”,让人感到压力,重新恢复活力。
一、案例:孟尝君奉夏侯章
孟尝君奉夏侯章以四马百人之食,遇之甚欢。夏侯章每言未尝不毁孟尝君也。
或以告孟尝君,孟尝君曰:“文有以事夏侯公矣,勿言。”
董之繁菁以问夏侯公,夏侯公曰:“孟尝君重非诸侯也,而奉我四马百人之食。我无分寸之功而得此,然吾毁之以为之也。君所以得为长者,以吾毁之者也。吾以身为孟尝君,岂得持言也。”
——刘向《战国策》
孟尝君给予了夏侯章高规格的待遇,并表示:我乐意。
可是夏侯章每次谈话的时候没有不诽谤孟尝君的。有人将这个情况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却说:“我是有办法侍候好夏侯先生的,你不要再说了I”
董之繁菁也因此去问夏侯先生,夏侯章说:“孟尝君生性高傲,不鸟当今一方诸侯,却用四匹马和一百人的食禄奉养我。我虽然没有分寸之功却得到这么优厚的待遇,然而我诽谤盂尝君正是为了抬高他。孟尝君之所以能够被人称为德高望重的人,是因为我诽谤他,他从不计较。我用生命为孟尝君效力,哪里只是用语言能报答得了的。”
二、规律:“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本意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在挪威,人们喜欢吃沙丁鱼。市场上,活鱼价格比死鱼要高许多。所以渔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将鱼儿活着带回港口。可因为鱼群密集,造成水中氧气缺乏,沙丁鱼大多会窒息死亡。
有人在鱼槽中放进了一条不大不小的鲶鱼。沙丁鱼看到鲶鱼,就四处奔逃,搅动出活水,缺氧问题马上就解决了,自然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港口。这便是“鲶鱼效应”的由来。
当然,其中要注意的是,需要引进的是一条不大不小的鲶鱼,而不是鲨鱼。
鲨鱼只会将小鱼吞噬一空。
而鲶鱼带来些许威胁的同时,更多地是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夫差继位时,伍子胥为了提醒约束夫差不忘先王之仇,派武士每天对夫差三呼:夫差,你忘记先王之仇了吗?夫差需答:夫差不敢忘。——可见警醒是促进成长的良方。
就本质来看,鲶鱼效应,就是利用内部竞争机制,将团队中所有人的活力激发起来。
三、应用:适当刺激,充分发挥
《孟子?告子下》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柳传志也曾说:“你一打盹的功夫,对手就有可能超过你。”可见,时时刻刻,都要戒骄戒躁,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奋进。
日本本田公司认为,企业中有两成人是整日游荡的闲散人员。如何有效克服呢?
本田先生把松和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武太郎凭借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以及过人的工作热情,带动整个销售部活跃起来,给公司的销售带来转机。
从此之后,本田公司就一直延续所谓的鲶鱼效应,每年都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的、思维敏捷的、30岁左右的生力军,甚至也会聘请一些董事级别的"大鲶鱼"。
可见,在工作环境中,引入少量自带“狼性”的员工,可以充分激发其他员工的活力。
对夏侯章这条“鲶鱼”,孟尝君运用得恰到好处。通过让夏侯章不断地批评自己和其他门人的过错,从而警醒自己不断改进缺点,减少错误,从而在群臣中永葆竞争力。
鸡鸣狗盗
结语: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其中提到的“用人如器”,意即为:任用人才,就有如使用器物一样,必须扬其长,避其短。
而孟尝君在这方面,可谓驾轻就熟:
发掘出每个人的最大优势;调整结构,达到“1+1>2”的效果;引入“鲶鱼”,让团队永葆活力。
用好这几招,即使手下有大几千人门人,一样管理得井井有条,并不断涌现出各类人才。
若想带出高效团队,不妨借鉴下孟尝君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