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色本性(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战国时期,面对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孔子出于维护周礼,制止战乱的动机,试图唤起人们内心的“良知”,从“道德的自我完善”的角度,让杀伐得以平息,战乱得以停止。因此,他对人的本性给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结论。
但是,让野心勃勃的诸侯们停止攻城掠地,岂不是与虎谋皮吗?在狼烟滚滚,血肉横飞中,孔子的疾呼太微不足道了。
当历史进入到了封建社会初期,法家登上了历史舞台,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的需要,法家废除礼治而强调法制。凡事皆以攻心为上,因此,韩非子提百思特网出了“性恶论”的主张。他通过宣扬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法百思特网律加以束缚,从而达到束缚人的思想,限制人的行为来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上不难看出,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是时代与阶级的产物。
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呢?最中性的表述应该是“自私”。
一,人有两大生理本能,一个是食欲,一个是性欲。食欲让人类得以生存;性欲让人类得以发展。这两大本能,都是以需要为出发点,以占有为目的,因而成为自私的本源。
二,一八八三年恩格斯在悼念马克思时指出:“正象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杂芜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事实,人们首先要吃、喝、穿、住,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恩格斯百思特网的论述,清淅阐述了自私是人的本性,本源。
但是,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对立面转化。人的自私本性在原始社会满足了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但自私恶性膨胀则严重危害到了人类自身的安全,直至诱发动乱与战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人的自私本性无限恶性发展的结果。因此,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现代的思想家,都希望把人的自私本性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期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让人类共享太平。如:孔子提出“克已复礼”;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孙中山提出“天下为公”;毛主席提出“为人民服务”。等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对抑制人的自私本性向恶性发展,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极大激发了人的自私本性。于是,侵略,剥削成了他们国富民强的手段。这种只会让少数人,少数国家富裕的社会制度,带给世界的,只有贫穷与灾难。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公有制,将人的自私本性限制在了最小范围,带给全人类的,是公平,共享,因而是人类的共同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