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退位(一场荒唐的兵变,逼得赵构退位)
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宋灭亡。金人派张昌邦为大楚皇帝,以管理宋朝政务。但是,金人撤兵后,群臣拥立赵构为新君,张邦昌也被赵构杀了。从此,南宋拉开了大幕。
在主张抗金的呼声之下,赵构一开始重用李纲等抗金名臣。但是,随着金朝的不断强大,赵构越来越倾向于议和。李纲被罢相后,他为南宋量身定做的一些改革策略也都被废置不用。宋高宗开始重用主和的宦官康履等人,全力谋划议和事宜。大将王渊与宦官勾结,所以职位一路高升。这些人使宋朝的官场变得迂腐不堪,他们四处搜刮百姓,搞得怨声载道。此时,军中有两个愤青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凭什么别人巴结巴结宦官就能高升,自己辛辛苦苦却只能在偏远地区待着?他们是扈从统制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
苗傅、刘正彦
于是乎,他俩经过一番谋划,决定铤而走险,做点儿大胆的事,发动一场兵变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只是这两个粗人,也没找个精明的谋士指点一下,甚至连个智叟都没有,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一日,王渊刚刚下朝,正骑着马思考着回家吃点啥好吃的。此时,早已埋伏好的苗傅和刘正彦等人冲出来,把王渊拉下马就杀了。就这样,王渊带着一脸疑问离开了这个世界,罪名是勾结宦官。
紧接着,他们与看守皇宫的中军统制吴湛里应外合,成功包围了皇宫。当然,面对宰相朱胜非的责问,吴湛为叛军开门是有理由的,他们自称只是为了协助苗、刘二人清君侧。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十四宋纪一百四》:"胜非厉声诘问专杀之由,吴湛引傅所遣使臣入内附奏曰:"苗傅不负国家,止为天下除害耳。"
见到赵构之后,苗傅和刘正彦严厉地批评了赵构的过失,大骂他任用奸佞,赏罚不分明。赵构表示,他俩杀王渊的事可以不计较,并且给他们高官厚禄。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这样,他们表示,自己不是想当官,只是咽不下那口气。如今朝中乌烟瘴气,必须杀了康履、蓝圭、曾择等宦官。这几个人是赵构最宠幸的宦官,都不是什么好人。赵构自然是极力袒护他们,但是苗刘二人表示不杀宦官,决不罢休。赵构只好把康履放在竹篮里,从城墙上放下去。刚放下去,就传来了康履的惨叫声,他直接被叛军砍成了两截。
苗刘兵变
杀也杀了,骂也骂了,赵构心想,这下总该满意了吧?!但是,他俩明显还没玩够,开始在城下指责赵构皇位的来路不正,不配当皇帝。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十四宋纪一百四》:"履既死,帝谕傅等归寨。傅等因前,出不逊语,大略谓:"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来归,不知何以处?"
赵构听完,心凉了半截,因为这是他最怕听到的话,毕竟自己的皇位确实是来路不正。这种情况,换做任何一个人,只要自己不死,日后肯定会搞死城下的人。紧接着,苗、刘二人逼迫赵构退位,立年仅三岁的太子赵旉为皇帝,让太后辅政。虽然太后极力反对,但也是于事无补,赵构就这样退位了。
赵构
达到目的之后,苗、刘二人的智商就开始暴露了。他们天真的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从此天下太平了。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十四宋纪一百四》宣诏毕,傅、正彦麾其军退,移屯祥符寺。时已未刻,帝徒步归禁中。军士退去,尚喧呼于市曰:"天下太平也!"
只是这权势争斗,岂是这么简单的?兵变之后,二人各回了各家,甚至连兵权都没要。他们不仅废除了赵构,还想迁都金陵,但被太后和宰相拦下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应该是二人没有想到的。韩世忠、张浚等人知道了苗刘兵变之事后,发起联合勤王行动。
丹书铁券
最后,苗刘兵变以失败告终,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苗、刘二人见局势对自己不利,忙带头建议恢复赵构的皇位。不过有个条件,那就是请求皇帝赐给他们可以免去一切罪责的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是个神奇的东西,历史上有这玩意儿的人物大都下场很惨。赵构赐给他们丹书铁券,但是使用说明写的很模糊,有一条重要规定一笔带过。里面说除了"谋大逆"外,丹书铁券可免一切罪责百思特网。结局毫无悬念,毕竟丹书铁券的最终解释权归朝廷所有。造反在古代是第一大罪,如果这都不算是"谋大逆",那就没有什么百思特网算是谋大逆了。苗傅和刘正彦被活捉后处以磔刑,类似于五马分尸,可见赵构对二人恨之入骨。
宋高宗
这场兵变,其实很有意义,对南宋昏暗的政治起到了警醒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南宋抗金的决心。但是百思特网,通过这件事,赵构开始不再信任武将,他收回兵权,认为高度集权才能给自己最大的安全感。因为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所以南宋抗金之路越来越艰难。
面对腐朽的南宋官场,二人果断求变,勇气着实可嘉。只可惜智谋略不足,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就权当是乱世之中的一颗石子,为一潭死水激起了一片水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