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上证指数发展历程)

时间:2021-08-17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上证指数发展历程)

定义: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综合指百思特网数,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指数是什么?上证指数发展历程

从1990年至20百思特网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从最初的8只股票、22只债券,发展为拥有894家上市公司、938只股票、18万亿股票市值的股票市场,拥有199只政府债、284只公司债、25只基金以及回购、权证等交易品种,初步形成百思特网以大型蓝筹企业为主,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的多层次蓝筹股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证券市场。

指数修正:

1.新上市。对综合指数(上证综指和新上证综指)和分类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和行业分类指数),凡有成份证券新上市,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权。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4.汇率变动。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5.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处于停牌期间,取其正常的最后成交价计算指数。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7.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增发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

8.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A股与B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