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

时间:2021-08-17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

五子登科”,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明朝出土文物中,就曾发现过形态各异、寓意多样的“五子登科”铜镜。同时,民间也有张挂“五子登科图”的习俗。

那么什么是五子登科呢?“五子”又是指什么呢?“登科”代指封建社会中,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被录取。从这一点可以推断出,“五子百思特网”应该是五个儿子或男子。

因为在当时社会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取士。据史料记载“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窦仪传》。说的是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一个名为窦禹钧的人。

窦禹钧有五个十分优秀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先后登科及第。《三字经》中也曾记录:“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有何典故?为人父母不妨一看


一、五子登科的美好寓意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这种想法可以说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在封建社会,平民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唯一的方法就是参加科学考试。

如果能够在考试后被录取,那么就有了当官的筹码。所以古代学子的终极理想,就是可以考中进士。

唐代诗人孟郊一生坎坷,但是在金榜题名之后,却也风光过一阵子。他在《登科后》一诗中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登科”对古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有何典故?为人父母不妨一看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能够在科举考试中令人惊人。但是真正能够考中进士的人却寥寥无几。

在当时社会中,能够金榜题名,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人们为了能够登科成功,都会对“五子登科”特别崇拜。

“五子登科”既是一句谚语,同时也是古人的美好愿望。在古代社会人们会将,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并称为“三杰”、“五子”、“七子”。

按照百思特网现代人的说法这些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历史上有名的“汉初三杰”, “五子良将”、“建安七子”,就是将当时有成就的人。

“五子登科”则指的是一门五子,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他们就是燕山府窦禹钧的五个儿子。

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有何典故?为人父母不妨一看


二、五子登科背后的故事

“五子登科”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当时后周燕山府有一户窦姓家族。这家的主人叫窦禹钧,但人们习惯性的称他为窦燕山。

作为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曾经也是唯利是图,因此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有一日窦燕山梦见了自己的父亲,骂他心术不正、品行不端,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命中无子,只有多行善事才能逢凶化吉。

听闻此言之后的窦燕山,下定决心做一个好人,于是他经常做善事、修祠堂,最终他的美名四处传扬。

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有何典故?为人父母不妨一看


后来窦燕山生了五个儿子,可以说这五子不仅品行端正,并且都拥有聪慧过人的才智。

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科举考试中,出现了五子登科的大好局面。一门五百思特网子皆金榜题名,在当时社会被传为了一段美谈。

窦仪官至北宋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窦俨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窦侃曾任宋起居郎;窦偁入宋后任左谏议大夫;窦僖曾任宋左补阙。

可以说窦燕山的五个儿子,每一个都是少有的人才。

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有何典故?为人父母不妨一看


《宋史》中有窦禹钧长子窦仪传记,书中曾记载,窦仪年少便凭借才华而闻名。北宋建立后窦仪得到了赵匡胤的重用,去世后被追赠右仆射,成为了一代北宋名臣。

他们的故事不断被传扬,最终五子登科,成为了众多古代学子内心中的美好期望。

史书记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由于这五子相继进士及第,因此逐渐演变为对科举考试的一种期许。

结 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能够学习好、身体好,将来长大之后有一个好前途。

五子登科,其实就表达出了这种想法,在古人的心目中,当官才是正途,所以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朝一日登科及第,这样家族才会更加有地位。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