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影评(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

时间:2021-08-1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卢旺达饭店影评(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

当一个国家陷入了疯狂,整个世界闭上眼,有一个男人敞开了双臂。”这句话,写在了《卢旺达饭店》的海报上。

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卢旺达饭店》,是一部由英国、南非、加拿大和美国四国于2004年共同拍摄的战争片。

该片取材于发生在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路斯沙巴吉那在这场惨无人道的种族仇杀中设法挽救1268位图西族及胡图族难民的故事。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说起以“战争”和“种族屠杀”为题材的电影,我们能想到很多优秀作品,但如果导演特瑞乔治还是只能在此类影片中传达英雄主义或者人性光辉就是徒劳的,将这悲惨的过去拍成电影也就难以被他称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这部影片在豆瓣上评分8.9分,位列TOP250的第172位,并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3项提名,被影迷列为2004年最为真诚与最有力量的电影。今天这篇文章将从“旁观者、受害者、拯救者”三个视角出发,深入分析这部《卢旺达饭店》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启示。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一、冷血的旁观者:我们要敢于正视自己犯下的错,被弱化的大屠杀场景,是我们欠下的历史课,不被人知道不代表不曾发生

如果不是这部影片,大多数人几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卢旺达这个小地方,不知道就在我们感受着改革开放的热潮时,地球的另一个角落,竟然还存在如此原始野蛮、灭绝人性的种族大屠杀。在图西族的幸存者的回忆中,“胡图族人砍人就像砍甘蔗一样。”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短短三个月内,就有超过100万人被屠杀,平均每5分中就有一个人被杀,超过了纳粹在集中营屠杀犹太人的速度。这场大屠杀后,卢旺达的全国人口减少了1/8,全世界人口,被抹去了1/5000,这已不再是“种族大屠杀”,而是丧心病狂的“种族灭绝”。

一个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官回忆说,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你站在任何一个地方朝任何一个方向望过去,尸体都能从你的脚下一直铺到地平线的尽头,整个国家都被笼罩在尸体腐烂的恶臭中,毫不夸张的说,整个国家就是一间巨大的露天太平间。

但当一个国家陷入疯狂时,整个世界都闭上了眼睛。自称世界警察的美国因为不久前的“黑鹰事件”选择了不干涉,联合国也还在探讨“这到底是种族灭绝行动还是内战”,所有人都在积极地寻找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漠视这场人间惨剧。

在信息畅通、交通便利的全球化时代,这段历史像无人知晓一般存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大屠杀过去了10年,才在2004年,凭借好莱坞电影《卢旺达饭店》,为世人知道。

可见,比当时的漠视更可怕的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我们,仍在极力掩饰自己犯下的过错。下面的两张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4月7日——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发布的微博,现在再看,已经找不到之前的痕迹,一样的只有发布时间。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网上找到的之前的微博内容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发文时再看微博时的内容

这是一段世界遗弃卢旺达的黑暗历史,它的重现足以让世界感到羞愧。导演却有意弱化了这段历史,镜头下“大屠杀”的缺席,不是电影的缺憾,他是在提醒我们,这场大屠杀,我们漠视过,装作没看见过,不代表不曾发生过。

导演以此为背景拍摄电影,只能是扮演一个闹钟的角色,他可以在大屠杀过去10年后让你再次听到当年那些叫喊声、哭声、求救声,可愿不愿意醒,在于我们自己。因为没人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有些历史课只能等你醒了,自己去补。

二、英雄的“受害者”:普通人保罗,让我们清楚看到英雄从来都是平凡之人,每个人都可以行“英雄之事”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即便是被影迷们称为:非洲版《辛德勒名单》,《卢旺达饭店》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依然不能和《辛德勒名单》相提并论,但论此片带给我的震撼程度,与《辛德勒名单》比起来,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保罗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每天费尽心机 八面玲珑,斡旋在高官和各种权贵势力中间,也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自己和家人百思特网有难时,那些“朋友”能卖他一个薄面。

在他们之间的如鱼得水,不过是人情世界里虚假的繁荣,靠的都是他费尽心机为他们带去利益所换来的平等,一个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权势,只能靠金钱去和别人打交道的普通人,他只想费尽心机的保全自己一个拥抱能抱的下的家人。

他真的没有余力去帮助被冠上莫须有的“间谍罪”的邻居,他再难过,也不会去牺牲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薄面”。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他的普通,不仅在于他不是“万能”的,还在于,他和我们一样,他从来不认为自己能拯救这些难民,他做不了“英雄”。在卢旺达那些难民和保罗的心里,他们心中的英雄从来都是西方国家和联合国,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等待那些“英雄”们的到来。

“英雄们”的确来了,可他们接走的只能是白人和白人的狗。导演用一个慢镜头给了车窗边的白人们最后一次发声的机会,可他们没有,他们坐在逃离的大巴上,没有说话,连狗都没有吠嚎,它和那些白人一样,高高地俯视这些被刽子手视如草芥的生命,连狗都在同情人。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而这也让保罗终于完成了从“等待英雄”到“甘当英雄”的转变。

他站出来了,呼吁人们,“不会有人来救百思特网援我们、来干涉我们的事儿了。我们只能靠自己。我知道我们之中的很多人认识在海外有势力的人,你们必须联系他们,必须告诉他们我们的处境,跟他们道别。但当你说再见的时候,就好像通过电话能抓住他们的手。让他们感觉到:如果他们放手,你们就将死去。我们必须使他们感到羞愧,以至于这样他们就会帮助我们了。”

这可能是最没有本事的“英雄”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不一定会成功,也不一定就会救下这些人们,他只是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带领人们寻找活下来的机会,如果最后,他没能救下这些难民,也许没人会说他是“英雄”,但我们不可否认,这些努力,都是一个平凡人做的“英雄之事”。

而恶的解药就是“平凡之人行英雄之事”的英雄主义。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他的TED演讲《普通人如何变成魔鬼或英雄》中说的,大多百思特网数英雄都是平凡的人们, 而英雄行为是不平凡的。

导演将镜头聚焦到保罗身上,就是为了让我们通过保罗的英雄之路,看到了平凡人也能有另一种可能,他让我不再有借口说“我不是英雄,我不行”。

你我,都可以是英雄,等待合适的时机出现,平凡如你我,也有行英雄之事的能力。

三、远方的拯救者:永远别忘了丧钟是为谁而鸣,倾听遥远的哭声,保持对苦难者的同情与怜悯

2个多小时的电影,整个剧情酣畅淋漓一路狂飙,导演特瑞乔治通过几乎将所有的镜头都用来记录保罗从一名普通人进化到英雄的过程,而局外的我们,也跟随着保罗的转变,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受害者”到“拯救者”的视角转换。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此时,我们的眼里已经不止有保罗所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我们更在意的是四周那些随时要吞灭光辉的黑暗,还有那么多不被光辉照耀的地方。

当我还是“受害者”时,我憎恨着那些明明看到卢旺达暴行,却只是叫道“Oh,my god,It's horrible”,然后将继续吃晚饭的人们。

可当我不再是“受害者”,我扪心自问,若非与保罗一样,被时势逼上“英雄”的宝座,远方的我又会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区别。

因为我们都经历过,或者说正在经历着一场像瘟疫般的“屠杀”——新冠病毒的肆虐,让我们在付出了沉重且沉痛的代价,可当我们赢取了阶段性的胜利之后,不是转眼,就对新冠肺炎在全球其他国家的大流行视而不见了吗?

当我看到意大利要放弃救治65岁的老人时,我难过,可我依然继续吃着吃晚饭,并且用他们的痛苦当成我鼓励身边的亲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要爱伟大的祖国的教科书。我踩在他们的痛苦上,想让自己过得更加知足。

那么,我们和当年漠视屠杀的人们有什么区别呢?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影片中,经常会响起一段好听的非洲童谣,像天籁般的声音直抵人心,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唱的,“这里依然有哭泣的孩子们,难道就没有人能听到我们的哭泣吗?”

起初我以为是在责问当时那些失明失聪失语的国家,现在我才明白,那是孩子们在提醒远方的“拯救者”们,或者有能力成为“拯救者”的人们,不要再将自己的同理心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寸之间,我们要学会倾听遥远的哭声。

因为世界全球化的今天,他们的眼泪就是为你而流,丧钟也是为你而鸣。

四、启示: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影片结尾,保罗最终保住了这血雨腥风中的唯一生命绿洲,靠着自己拖延来的时间,救下了1268名难民。他成了当之无愧的“英雄”。

同样的英雄之事,人们会对那些聚光灯下,高高在上的“英雄”只会感到敬佩,但只有当这个人是和自己一样无权无势的普通人,才会感到内疚和自责,才会反思自我,才会激发我们与恶对抗的斗志。

可远方的,平凡如你我的人们,在面对人间这片开满恶之花的土地时,我们能真切地做点什么呢?

我想,担负起“拯救者”的职责,面对恶性,不再沉默旁观,不再妥协逃避,保持对苦难者的同情与怜悯,尽自己的力量为受难者发出声响,就是我作为远方的平凡“拯救者”对世间所有恶所做的反抗。

因为旁观者每一次的漠视,都是在告诉那些作恶者,“没关系,你继续”,受害者每一次的妥协,都是在告诉那些作恶者,“你们可以更过分一点”。

豆瓣8.9分《卢旺达饭店》:三重视角解析被刻意弱化的恶行与英雄


不论何时,我们都要记得我们作为“拯救者”的身份,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文明的时期,就觉得我们离野蛮和鲜血很远。文明崩塌的速度,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