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李鸿章(翁同龢与李鸿章的恶斗,最终都成了输家)

时间:2021-08-1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翁同龢李鸿章(翁同龢与李鸿章的恶斗,最终都成了输家)

翁同龢与李鸿章是影响晚清历史的两个重要人物,也是一对世人皆知的政敌。从履历上来看,翁同龢的确很有亮点,他二十七岁高中状元,历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可是这位晚清大儒在政治上很幼稚,而且因对李鸿章公报私仇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翁同龢与李鸿章的恶斗,最终都成了输家,而且还赔上了大清的未来

李鸿章与翁同龢早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结下了怨恨,当时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在安徽作战失利,曾国藩忍无可忍,上书弹劾,按说翁同龢这笔账不该记在李鸿章的头上,可是曾国藩所上的奏折正好是李鸿百思特网章的手笔,这份措辞激烈、暗藏杀机的奏折让翁同书被充军新疆。

其时,曾国藩声名日盛,翁同龢自然不敢将这份怨气撒在曾国藩的身上,于是他对准了李鸿章,此后一辈子都和李鸿章过不去。

作为朝廷大员和地方封疆,闹点矛盾或是有私人恩怨也司空见惯,但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国家大事面前决不能马虎,这是朝廷重臣该有的担当。可是翁同龢这个人脾气拧,无时无刻都在找李鸿章的茬,更不幸的是,在甲午战争中,翁同龢找到了一个最能泄私愤的理由。

翁同龢与李鸿章的恶斗,最终都成了输家,而且还赔上了大清的未来

实际上,自翁同龢担任户部尚书的数年来,一直都在给李鸿章和他的北洋水师穿小鞋,北洋水师的溃败与翁同龢的多方刁难有直接关系。从1883年到1895年的十多年时间里,北洋海军没有增加一艘战舰,炮弹也是奇缺,定远舰上只有一枚巨炮炮弹,镇远舰上也只有两枚,其他小口径的炮弹也很少,而户部每年拨给北洋水师的经费只够维持军饷,至于加强军需,那都是空话。

李鸿章几次三番找到翁同龢,并力陈添船换炮之事刻不容缓,无奈翁同龢死活不给钱,还说是无用的浪费。所以,当战争一触即发之时,深知中日海军实力悬殊的李鸿章极力主张外交调停百思特网,以避免两国开战,这些苦衷旁人不知,李鸿章和翁同龢都是心知肚明的。

翁同龢与李鸿章的恶斗,最终都成了输家,而且还赔上了大清的未来

可恨的是,作为主战派的代表,翁同龢却在光绪帝前信誓旦旦,表示出了要与日本一决雌雄的决心,光绪帝当然希望通过赢得战争好挺直腰杆做皇帝;作为慈禧她也倾向与杀鸡儆猴,警告列强。光绪帝和慈禧的心态可以理解,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大清。可是翁同龢极力主战却是因为和李鸿章过不去,至于国家利益全不放在眼里。

据史料记载,翁同龢曾不以为然地说:“正好借机会让他(李鸿章)上战场试试,看他到底怎么样,将来就会有整顿他的余地了。”当时的他只想试试李鸿章的实力,却完全没想到他试探的其实是大清帝国的未来,一个已经输不起的未来。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面对割地赔款的局面时,翁同龢又站出来坚决反对。他似乎忘记了自己也该对这个局面承担责任。当李鸿章代表清廷签下了《马关条约》,蒙上了卖国贼之恶名时,翁同龢更是落井下石,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儒竟是如此的小鸡肚肠,实在可恨。

翁同龢与李鸿章的恶斗,最终都成了输家,而且还赔上了大清的未来

客观的讲,中日甲午之战战败的根源在于大清朝的体制腐败,我们不能把责任都算在李鸿章或是翁同龢等人头上,但是在那个极其艰难的时刻,倘若朝廷上下一心,官兵誓死效命,号称“亚洲百思特网第一”的北洋水师不至于一败涂地。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